文学五一

墨桑 第37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艳娘端正坐着,眼皮微垂,看着茶杯口那缕袅袅的水雾,片刻,抬眼看向卫福。
    “我和他。”艳娘转过头,看向李桑柔,“从小儿一起长大。
    “他们卫庄是大村,离我们伍家沟一里多路,他大姑和我家是邻居,他成天跑过来看他大姑,找我玩儿。
    “他头一回跟人家打架,打的头破血流,是因为我,他后来起五更爬半夜,拾的柴除了自家够用,还堆满了他们村头卫先生家院子,就为了让卫先生教他认字,他说,也是为了我。
    “后来他跟着他小姑夫学功夫,后来又去吃兵粮,他说,他都是为了我。”
    艳娘看向卫福,李桑柔顺着艳娘的目光,看向手肘撑在腿上,双手抱头的卫福。
    “后来,我们成了亲,他说他一定要让我夫荣妻贵,要让我子孙满堂,要让我是一个县里最有福气的媳妇儿,要让我到老的时候,也能被十里八乡的人,尊一句老太太。
    “他让我等着他。”艳娘的话顿住,眼里泪水闪闪,哽了片刻,才接着道,“他走了半年,官府里送了他的死信儿。
    “我活着,一天一天的捱着,不是为了等他,我以为他死了。
    “我一天一天的捱下来了,是因为我一想到他,我想着他,我就不觉得苦,我想着他,就觉得,他就还活着,我要是死了,就没人想着他,好像,他就真死了。”
    艳娘一字一句,说的很慢。
    李桑柔看着仰头看着角楼的艳娘,沉默听着。
    “有一天,我正想着他,他突然站到了我面前,虽然和我一直想着的模样变了些,可他还是那样。
    “恍恍惚惚的,我一直觉得,是我天天想天天想,把他想活了。”
    艳娘的话顿住,低头看着面前那杯茶,片刻,伸出手,端起杯子,捧在手里。
    “前儿他说,要送我回去,给我置田置铺子,给我过继孩子,多买人侍候我,他还能给我请诰封,让我做一个整个府城都尊重的老太太。”
    艳娘抬头,直视着李桑柔,“当初,他去吃兵粮,不是为了我,他升了十夫长,兴奋的手舞足蹈,也不是为了我,他学功夫,他学识字,都不是为了我,他是为了他自己。”
    “嗯。”李桑柔迎着艳娘的目光,极其肯定的嗯了一声。
    “唉。”艳娘长长叹了口气,“去年腊月初,他回来,他跟我说,他跟着你,他怎么扮成富人,那些烟花多么好看,一路上闯关多么惊险,他喊着桑大将军回营,他两眼放光,手舞足蹈。
    “他一下子年青了,年青的就跟他刚娶我那一天,那个时候,他也是这样,两眼放着光,他和我说:他要给我挣个诰封,他要跟我生至少三个儿子,他要让我天天穿绸衣裳,他要让我不管走到哪儿,所有人都仰头看我,人人都啧啧羡慕:看,那就是卫三郎的媳妇儿!”
    李桑柔默然听着,卫福双手抱着头,一动不动。
    艳娘的话顿住,低头看着手里的杯子,片刻,将杯子轻轻放到桌子上,直视着李桑柔,“你们这样的人,不配成家,不配为人父母,你们都不配!”
    “是。”李桑柔微微欠身,“他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甚至头一回打架打的头破血流,也是为了他自己,你也该为了你自己。”
    “我是该为了我自己,我活到现在,不是为了他,他不配,你们都不配。”艳娘站起来,看着随着她站起来的李桑柔,“那一回打架,他是为了我。”
    艳娘转身往外走,卫福看了眼李桑柔,垂下头,跟在艳娘身后,进了马厩院子。
    李桑柔看着两个人一前一后,进了院子,出了院子,呆了片刻,长长叹了口气。
    她和他们,不配成家,不配为人父母,她早就知道,那些,都是她早就舍弃的东西。
    第303章 状子
    出了正月,建乐城府衙整理好因为过年搁置的卷宗,正准备报的报、结的结,一件案情分明,算不得大案的陈留县弒亲案,生出了枝节。
    在他们衙门口代写状纸的那个丑女人,二月初一一大早,往衙门里递了张状子,替陈留县弒亲的杜氏哑巴鸣冤。
    付娘子这诉状,不是一张,而是厚厚两大摞!
    这两大摞整理的明明白白,一摞是陈留县杜家街坊邻居的证词,清晰明白,手印画押,齐齐全全。
    一份是付娘子写的诉状,案情如何,陈留县的判决如何,她觉得哪儿不妥,因何不妥,旁引博证,论证清晰,逻辑严密。
    诉状递到了应推官手里,应推官粗粗看完那张诉状,额头一层细汗。
    这个付娘子,到府衙门口摆摊儿前,顺风速递那位师爷,陆贺朋陆先生,专程找他打过招呼,说这位付娘子,他们大当家称之为友。
    后来,陆贺朋领着这位付娘子,几乎天天往大理寺,往刑部看卷宗,这事儿,他也知道。
    后来,这位付娘子的状纸摊儿摆到府衙门口,他跟白府尹提心吊胆了两三个月,白府尹怎么样他不知道,他自己是翻来覆去,把从他授官那天起,经过的事,经过的案子,仔仔细细过了两三遍。
    摊儿摆出来之后,这位付娘子看起来和其它几家写状纸的摊儿没什么不同,除了她常常不收钱。
    可他跟白府尹,这心,从来没敢真正放下过。
    果然,现在事儿来了。
    “推府。”衙役头儿老伍伸头过来,一脸神秘,“刚刚,那付娘子递状子的时候,小的瞧见那位常爷了!”
    “哪位常爷?”应推官正在想着付娘子和手里的的诉状,一时没反应过来。
    “咦。”老伍一声咦,鄙夷了应推官半眼,“还能有哪位常爷,顺风那位!”
    “你看清楚了?”应推官瞪大了眼睛。
    “咦!”老伍这一声咦,响亮多了,“瞧推府说的,常爷那身膀,还能看不清楚?清清楚楚!”
    应推官呆了片刻,呼的站起来,翻出陈留县那份案卷,再抱上付娘子那份厚厚的诉状,急急去找白府尹。
    白府尹听应推官说完,一把抓过付娘子的诉状,细细看过,再看过一遍那一厚摞证词,接着看陈留县递上来的卷宗,细细看好卷宗,白府尹回头再看诉状。
    又是一个来回看过,白府尹紧拧着眉,看着应推官道:“案情无误?”
    “看起来是。”应推官极其谨慎的答了句。
    白府尹缓缓舒出口气。
    案情无误,那他们纵然有责,这责,也有限!
    “我再看一遍。”
    白府尹又看了一遍案卷、诉状和那一摞证词,抬手拍在厚厚一摞证词上,“照你看,她这是想干嘛?”
    “替哑巴脱罪?”应推官不怎么确定的答了句。
    “这案子,两个苦主,一个是瘫子,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婆子,无足轻重,要是只替哑巴脱罪,用得着这么大的动静?”白府尹拍着案卷。
    “许是,不懂行?”应推官拧着眉。
    “她不懂行情,那位陆先生难道也不懂?你刚才说,看到顺风那位常爷了?”白府尹说到顺风那位常爷,上身微微前倾。
    “老伍说看到了,说那位常爷那身膀,指定不会看错。”应推官急忙解释。
    “这倒是,常爷那身膀,一般人可没有。
    “常爷可不是个到处看热闹的,再说,这还没热闹起来呢。
    “我再看看!”白府尹又拿起那份厚重的状子,仔细看。
    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白府尹似有所悟,将状子推到应推官面前,“你再看看,别想着常爷,也别想着大当家,就是看这状子,你看看,琢磨琢磨这个味儿。”
    应推官拿起状子,看了一遍,眨了眨眼,接着又看了一遍,抬头看向白府尹。
    “什么味儿?”白府尹点着应推官,屏气问道。
    “像是,通篇都是讲这采信的证词不对啊。”应推官语调有些迟疑。
    “对!”白府尹猛一拍桌子,“我也是这么觉得!
    “这个女人,啧!”白府尹响亮的啧了一声。
    白府尹这一巴掌外加响亮的一个对,把应推官的底气拍出来了,应推官长长舒了口气,“真要这样,她这状子,不是对这案子,而是……”应推官搓着手指。
    “可不是!这个女人!啧!”白府尹再次啧啧。
    “那咱们怎么办?她这状子这说的,跟咱们就没什么了,可这状子,还是夹在咱们手上,这事儿,一个不好,可就不是小事儿。”应推官刚缓开的那口气,又提起来。
    “咱们这府衙,顶在杠头上呢!
    “不过!”白府尹往后靠在椅背上,“好在么,咱们这是建乐城,那边,皇城宫城,刑部大理寺,有的是人。
    “你收拾收拾,咱们这就去一趟刑部,这是人命案子,该交刑部会审,这状子也该给他们,这是应有之义。”白府尹一边说一边站起来。
    应推官跟着站起来,急急回去换了件衣裳,白府尹也换了官服,两个人抱着案卷诉状证词,进了东华门,直奔刑部。
    ………………………………
    李桑柔在顺风总号后院,没等来热闹,等来了刑部任尚书。
    傍晚时分,任尚书一身便服,只带了一个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幕僚,一前一后,跟着老左,穿过马厩院子。
    李桑柔没和任尚书照过面,好在老左前脚还没踏出马厩院门,就已经陪着一脸笑,不停的欠着身介绍,“大当家,这是刑部任尚书,说是来找您说说话儿。”
    李桑柔急忙站起来,拱手长揖,“见过任尚书。”
    “不敢当不敢当,这怎么敢当!”任尚书急忙长揖还礼。
    老左失笑出声,平时都是他们大当家不敢当,今天换人了!
    跟在任尚书身后的幕僚跟着长揖见礼。
    李桑柔同样长揖到底见礼还了礼,忙拖了两把椅子,欠身让坐。
    老左看着任尚书和幕僚出了院门,就退后一步,往铺子回去了。
    李桑柔挪了茶盘过来,重新烧水烫过,重新沏茶。
    ”这个地方,大当家这顺风开张之前,我倒是常来,那时候,就觉得一片杂乱,还有几分破败之气,没觉得这儿风光好。
    “这几年,总听人说,大当家这顺风后院风光极好,我还纳闷,那个地方,能有什么好风光?
    “没想到,今儿过来一看,真真是一派好风光!
    “可见,这景儿,也是因人而宜,所谓福人所居,必是福地。”任尚书打量着四周,笑道。
    “任尚书过奖了。”李桑柔抬头看了眼任尚书。
    这位尚书,可真会说话儿,不像是刑部尚书,更像是礼部尚书。
    付娘子那份状子,是今天上午递进府衙的,这会儿,刑部这位尚书登门而来,只能是为了付娘子那份状子了。
    李桑柔沏了茶,倒了两杯,推给任尚书和跟来的幕僚。
    “这茶清新透腑,回味无穷,好茶!”任尚书抿了一口,连声赞叹。
    “好茶好水!”幕僚看着架在芦棚一角,那两只标识明显的山泉水桶。
    “可不是!这茶,也是?”任尚书上身前倾,带着一脸不是外人的熟稔,冲对面的皇城抬了抬下巴。
    “是。”李桑柔忍不住,一边笑一边点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