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2章 舌战群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其实,苏秦完全是为了迎合慎到的口味,才牵强附会。
    硬把自己的思维纳入“势家”的理论范畴,慎到却以为自己遇到“知音”,感慨不已。
    从感情上已与苏秦化敌为友,从“势家”的观点角度上,絮絮叨叨地指点苏秦。
    大有“孺子可教也”之意。
    淳于髡一看形势有变,竟被苏秦占了主动,惟恐慎到受惑而“叛国投敌”,急忙截住苏秦的话题。
    对苏秦横空一击:
    “苏相国此行来临淄,只是为了乞求齐国入‘合纵’,怎么却喋喋不休地讲什么据势治国?
    岂非欺人之谈?”
    这位淳于髡往来于齐、魏之间,算是个能言善辩的名流。
    当年齐国成侯邹忌以“鼓琴”说威王而任相国后。
    曾以做手势、打哑谜教训邹忌,想以此相难,却被邹忌一一破解,只得找个台阶一揖而别。
    但虽为败军之将,狂气却不收敛,仍然吹嘘:
    虽管仲、晏婴与自己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苏秦暗自掂量:
    此次发难,定是他领头,那就必须先给他一个更大痛击:
    “不错,我是在劝说各国入‘合纵’以抗秦。
    而这正是当前形势的需要。
    无须讳言,当今之世秦最强,各国都程度不同的深受其害:
    兵被其伤、民受其掠,肆虐天下、穷凶极恶,欲寝其皮而食其肉者,何止万矣?
    ‘合纵’便是顺人心之势、复仇保国,又怎蒙‘欺人’之罪?
    难道您在慎到先生的朝夕教诲下,至今还没明白这些道理?”
    苏秦最后这一句话,既贬损了淳于髡,又捎带捧了慎到,慎到老先生果然笑眯眯的直点头:
    “对!顺人心之势,有道理。”
    他又不想走了。
    淳于髡的鼻子都气歪了!
    他什么时候给我授过课?
    我的学识也是“老师级”,又凭什么听他的教诲?
    脸红脖子粗的就要同苏秦辩这个理。
    有气归有气,但今天辩论的主题却不是他曾不曾受慎到的“教诲”。
    邹衍知道淳于髡为人争强好胜脾气急,容忍不了别人的蔑视,怕他被苏秦误导上歧途,连忙接过话来:
    “苏相国是只凭个人想象来分析形势,未免夸大其词吧?
    据在下所知,‘三晋’素逞强悍,却不敌于秦,屡屡丧军失地,所以与秦积怨日深,然皆乃咎由自取;
    燕、楚同秦的矛盾就不那么尖锐,只是苏相国善于危言耸听,二家国君拿不定主意,才被您骗入‘合纵’;
    我大齐君慈、民朴,地处东隅,向来与世无争。
    偶受‘三晋’之扰,也都是宽宏大量以待之。
    同秦更是一贯友好,并不存在所谓食肉、寝皮的仇恨。
    人,谁不趋利而避害?
    您又何必拉着我们去餐刃浴血、蹚这浑水呢?”
    这些战国说客,最善于强词夺理、移花接木、断章取义、混淆黑白。
    便是苏秦也常讲歪理,只要歪打正着,对了君主的心思,就是大功告成。
    至于同这些辩士对阵,更得以毒攻毒,看谁能把对方“歪”得理屈词穷了。
    明明是秦国仗势侵人,邹忌偏说是“三晋”惹事儿;
    齐国趁火打劫沾了“三晋”的便宜,却被描绘成对“三晋宽宏大量”!
    不过其中也讲了实话:
    齐、秦间隔“三晋”,受不到侵害,不必加入“合纵”与秦为敌。
    看起来,别的都是“衬词”,不敢蹚浑水才是齐国君臣的真心。
    想到这里,苏秦冷冷一笑:
    “齐国现在能与秦国保持友好,活得确是安稳,可以不去蹚浑水,但您想过没有?
    这种友好、安稳是暂时的、相对的。
    秦现在对齐友好并不是因为他也像齐王那么仁慈,只是因为中间隔着‘三晋’,攻齐不便而已。
    想当年,魏惠王曾持强凌弱、嚣张一时,贵国曾给他以一定的教训。
    但魏悔悟收敛后,齐便把占领之地都归还他们,仍与魏友好相处。
    今秦对魏则是月吞日掠、步步紧逼,魏虽屈膝也不放手,必灭之以壮已。
    ‘三晋’之中,韩最柔顺,秦有婚丧红白,无不以厚礼庆吊。
    如子侄之事长辈,而秦却攻之愈急。
    韩之疆土,十之二三已归秦管。
    秦若如齐那么仁慈,为什么还这样凶狠的对待邻国?
    事实证明:
    秦不仁而贪、不慈而残!
    用不了很久,韩就支持不住了。
    然后渐及魏、赵。
    一旦‘三晋’尽入秦国版图,秦军便可以从清河对岸来欣赏临淄的炊烟,恐怕齐就不免餐刃浴血了吧?
    邹先生,如果您真的忠于齐国、不愧其禄。
    请说实话,到那时,秦还会同齐保持友好关系吗?”
    这一“军”“将”的够狠的,对方必须在“是、否”选其一。
    邹忌很有名气,游历各国时,在秦、魏、燕也都很受优待。
    苏秦的分析,有理、有据、有对比,绝非危言耸听,没有能够驳倒他的理由。
    事关齐国存亡,自己再固执己见,肯定秦会友好就有背齐向秦之嫌。
    此时虽还不愿改口认输,但只要闭嘴不言,还能免受尴尬。
    邹忌不得不选择沉默。
    田骈是齐王宗室之亲,平日言谈中,大家都有意无意地让他三分,便自以为才学出众,不肯居于人下。
    今见苏秦把稷下名士们驳得个个偃旗息鼓,心中好生不忿,定要给大家挽回面子。
    可有了发言的机会,便高声大叫:
    “我齐国南有泰山、东临渤海,方圆两千余里。
    擅渔盐之利,物丰而人众,米粟如山,挥汗成雨。
    仅临淄一声令下,便可聚二十万大军。
    蕞尔‘三晋’,弹丸之地,岂可与我大齐比肩而立?”
    这家伙狂吹滥擂,自抬身价,无非不屑与小国联盟而已,回击这种妄自尊大并不困难:
    “正因为齐是大国,加入‘合纵’后才能充分发挥大国的优势。
    否则,无论是秦联合‘三晋’,还是‘三晋’联楚、燕孤立齐国,齐国恐怕就都不能占优势了吧?”
    环渊瞅准了机会,想钻空子:
    “毕竟齐人众国强,加入‘合纵’应该是当然的盟主吧?”
    苏秦连看都不看他一眼:
    “所谓众者,须把众人凝集成一个整体!
    否则乌合之众,一盘散沙,再多也没用;
    所谓强者,须得天下之心,否则人心向背,含怨怀忿,虽有百万也是外强中干,一击而溃;
    建王、霸之业,既需力更需德,所以汤、武之兴,百里不为小;
    桀、纣之亡,万里不足持。
    今‘合纵’未成,先争盟主,齐之德如此,其他可知,苏秦不敢继续领教,告辞了!”
    起身就走。
    屏风后转出齐宣王:
    “先生留步!”
    原来辩论一开始他就借故躲开,藏在屏风后偷听。
    苏秦的剖析,使他对形势有了新的认识。
    感到“合纵”能遏制秦的扩张,保持多方的均衡,对齐更有利。
    这才适时而出,留住苏秦,再斥责众臣:
    “如今大敌当前,你们不思安国之策,徒做口舌之争。
    你们这些人哪,唉!也不怕被苏先生笑话,太让寡人失望啦!”
    本是他导演的这场戏,演员们反被他骂一顿。
    反正“红包”照发,众名士只得唯唯,谁还能反驳?
    苏秦终于大功告成。
    往下还有许多具体工作也相当繁复。
    但需要的只是时间,通往胜利的道路,则已铺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