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外十道计划开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陛下,这是你今日要处理的奏折,臣妾已经分好类了,还请陛下尽早处理。”
    郑充华手捧一大堆奏折,恭敬的放在李世民的面前。
    “近日又有什么要事?”李世民伸伸懒腰道,有了郑充华的打理,整个后宫不但井井有条,就连他处理政事也都顺畅了不少。这让他大为顺心。
    郑充华麻利的回答道:“今日只有两件事情需要陛下处理,一个是追封长孙府,另一个则是突厥各部的之事,还望陛下召集决断。”
    “追封长孙府!”
    李世民微微颔首,如今长孙皇后过世,是时候对长孙府追封,以表达对长孙皇后的恩宠。
    “依你之见,应该如何追封长孙府?”李世民看着郑充华,不由心中一动道,他可是清楚的记得,当时朝廷提议立后的时候,长孙府可是倾向于郑充华。
    郑充华心中一突,连忙藏拙道:“臣妾可没有充容妹妹的满腹才华,哪里懂得这些,再说,我等后宫之人,又岂能干政。”
    李世民心头略微满意,但是依旧不想这么轻易的放过郑充华,继续试探道:“朕赦你无罪,你尽管直言。”
    郑充华无奈道:“根据皇后娘娘的遗命,并不希望陛下让长孙府位居高位,以免出现西汉后戚之祸,如今长孙皇后过世,长孙府又不能不赏,臣妾以为对于长孙府陛下可以大赏,但是不可以重赏,可以赏赐长孙府后代,不必对长孙大人厚赏,相信长孙大人定然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
    长孙府曾经帮过她,更是未来的国舅,郑充华此举让长孙府荣耀更甚,也算是还了长孙无忌的人情。
    “不愧是朕的贤妃,果然是贤良淑德,深知朕心。”
    郑充华直接点出了外戚干政的隐患,更是隐晦的表明了不可大赏荥阳郑家的意思,这才让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快,李世民大手一挥,隆重的赏赐长孙府大批财物,同时让长孙冲官复原职,暂时先挂一个闲职。
    ………………
    “臣多谢陛下隆恩!”
    朝堂之上,长孙无忌感激涕零道。
    此次封赏虽然没有让他更进一步,能够让长孙冲官复原职,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只要长孙家后继有人,那长孙家就不会失去百年富贵。
    “恭喜长孙大人!”
    满朝大臣也纷纷祝贺,长孙无忌一一回礼,不骄不躁。
    “今天要谈的乃是突厥各部之事,思摩可汗屡次上表,薛延陀不断攻击突厥各部,礼部可曾前往斥责真珠可汗?”李世民皱眉道。
    礼部侍郎令狐德棻出列道:“启禀陛下,臣早已经多次派使者前往斥责真珠可汗,然而真珠可汗明面上极为恭敬,但是等到唐使一走,立即故技重施,继续攻击突厥各部,非但如此,在薛延陀的连连攻击下,突厥各部也纷纷反击,开始袭击薛延陀各部,如今两个部落已经不是简单的恩怨了,而是新仇加旧恨,恐怕已经无法调节了。”
    “那兵部觉得,突厥各部是否能够挡住薛延陀,以卫我大唐边疆。”李世民皱眉道。
    兵部侍郎李绩摇了摇头道:“上一次北征,薛延陀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其实力依旧是草原最强,突厥各部刚刚回归草原,实力弱小,这一次,如果没有大唐出兵相助,恐怕突厥各部败局已定。”
    “大唐不可能再出兵,大唐已经出兵一次了,岂能此次出兵相助,否则草原各部人心不服。”房玄龄反驳道,大唐的钱财也不是天上掉的,每一次出兵都让大唐损失惨重,而且落不到任何好处,这样的事情自然不能多干。
    民部尚书唐俭同样赞同道:“竟然突厥各部已经靠不住,那不如启动外十道计划,由大唐把控漠北故地,如今大唐各地急缺肉食,整个漠北之地每年将会为大唐供应多少肉食和奶制品。”
    突厥占据的漠北故地乃是整个北方草原最精华的地带,每年可以产出大量的牛羊马,大唐已经将漠北故地还给突厥各部,既然整个突厥各部守不住,那就别怪大唐没有机会。
    反正,大唐不可能将整个漠北故地交给薛延陀,否则大唐又将会面对新的草原霸主,这并不符合大唐的利益。
    “好,既然条件成熟,那就启动外十道计划。”李世民大手一挥道。
    大唐将突厥各部放回草原本就没安好心,一个是为了缓解突厥人对大唐的敌视,一个是让突厥各部和薛延陀相互消耗,如今突厥各部已经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恐怕巴不得再回到大唐,薛延陀也已经削弱,大唐的初步战略已经完成。
    长孙无忌隐晦的和于志宁对视一眼,于志宁立即出列道:“启禀陛下,要想实施外十道计划,微臣认为唯有长安城最为合适,长安城乃是天下之中心,如此方可吸引异域之精英归唐,为我大唐效力。”
    “让异族来我长安城,于大人可别忘了九成宫之变。”李绩眉头一皱,提醒道。
    九成宫之变,众人不由脸色一变,要知道如今北方的局面就是九成宫之变促成,再让突厥各部入城,那岂不是重蹈覆辙。
    于志宁摇头道:“无妨,在此之前,突厥各部乃是被逼入京,心中有怨气,而外十道计划,则是让草原各部头领自愿入京,再说,如今突厥各部已经认识到了草原的残酷,面临灭族之危机,连续求情回归长城以南,想必心中已经没有之前的怨气,大唐让其入京,只会让其归心,
    “而且突厥乃是大唐准备收服的第一个草原部落,草原的部落成百上千,相比于少数人反叛的风险,和大唐想要获得收益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当然,我等亦不能放松对草原各部的监管,任用墨侯所提议的,不在让一族的士兵为兵,而是让各族士兵混编,大唐士兵必须占到一半以上,全部接受儒家言同音培训,我相信大唐不但可以再添雄兵,极有可能是彻底解决中原王朝千百年的屡受边患的难题。”
    于志宁说完,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再次让异域各部进京,的确有风险,但是大唐已经有了可以应对的方法,尤其是北方草原边患乃是历代王朝的最大头疼难题,如果可以彻底解决北方边患,那这点风险还是可以冒的,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有些意动。
    “如此一来,仅仅一个长安城恐怕根本不够用吧!”民部尚书唐俭咂舌道。
    于志宁趁机道:“臣提议,将长安城周边诸县,皆划给长安城,归于长安城管辖,如此以便推行外十道计划。”
    “准奏!”李世民果断道,他乃是戎马一生的帝王,又岂能会因为一时的刺杀而畏缩,他必须要在自己的一生中,为整个大唐打下最坚实的基础,纵观史书,任何一个王朝在开创初期所打下的疆土几乎已经固定,这件事情他不做,又凭什么指望子孙后代来做。
    “如此一来,长安令必须是德才兼备之人,方可推行言同音之事,还请陛下任命新的长安令,统领周边诸县。”礼部尚书高士廉躬身道,如果让长安令统辖周边诸县,那长安令的地位必须官升一级,那就必须重新任命人选。
    “诸位爱卿可有人选?”李世民眉头一扬道,新的长安令要执行大唐外十道计划,他自然要慎重。
    “原长安县令苏洛生政绩斐然,不知可否继任长安令。”一个御史提议道。
    长孙无忌摇头否定道:“不妥,苏洛生虽然有些政绩,但是这几年长安城渐渐落后洛阳城,苏洛生责无旁贷,此人并非最佳人选。”
    李世民微微颔首,虽然长安城落后洛阳有很多原因,但是落后就是落后,总要有一个人负责,那就只能是长安令苏洛生。
    “那不若让调任洛阳令前来长安城任职。”礼部侍郎提议道。
    于志宁反驳道:“洛阳令品级不够,而且不通草原之事,单单任长安令或许可行,但是要执行外十道计划就有些力有未逮,要是坏了朝廷大事,恐怕就为时已晚。”
    一时之间,吏部又推荐几人皆被百官一一否决。
    于志宁趁机上前道:“臣推举驸马长孙冲担任长安令,驸马久在长安城任职,精通长安城事物,又和突厥年轻一代颇为交好,同时也曾经相助突厥各部抗击薛延陀,突厥各部定然感激在心,由长孙驸马担任长安令,定然可以完美执行外十道计划,安抚好突厥各部。”
    “长孙冲!”
    满朝重臣不由一动,在各方人选都被否认的情况下,而长孙冲貌似正式最佳人选。
    顿时一众文官纷纷附和,而世家勋贵自然都给长孙家面子,纷纷表示赞同。
    虽然有人想要重提长孙冲草原惨败之事,最后一想到长孙家的权势,不由闭上了嘴巴。
    李世民思索片刻,他自然没有忘记长孙冲刚刚被官复原职的原因,如今长孙皇后刚刚去世,他对长孙家正是补偿,再加上长孙冲的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既然诸位都赞同…………。”李世民想了想,准备同意这个任命。
    长孙无忌听完,不由露出一丝兴奋,长孙冲的政治生涯一旦从长安令开启,那未来定然能够封侯拜相,延续长孙家的富贵。
    “臣反对!”忽然一个刺耳的声音在太极殿响起。
    众人一看,发现赫然是很少出现在朝堂中的墨家子,一想到墨家子和长孙冲的恩怨,众人不由眉头一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