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70节 蛙跳作战——不屈之节(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我想我也应该学学这些人,站直腰,写我想写之文,说我想说之话。
    几人酒过三巡说起近年旧事一个个相对唏嘘,候方域也才知道,原来这江浙一带血性之士如此之多,自己这两年躲在家乡,闭了气息确显可笑之至。心里感叹之下详细问起。
    戴之俊做为吴胜兆的幕僚知之甚详,遂由他予以解说“说起来,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也确是令人振奋,可也令人为之扼腕空叹,那还是去年十月间的事……。”
    1647年冬,浙江宁波、鄞县等地发生了所谓“五君子翻城”之役。当时华夏、王家勤、屠献宸、杨文琦、杨文瓒、董德钦、董志宁等人均被押在宁波城之中。
    1646年清军渡钱塘江南下,他们过去均为鲁监国臣下,趁清军主力一部分撤加北京,一部分转入福建、广东等地,浙江驻军相对较为单薄之时,联络舟山的明肃虏候黄斌卿以以及四明山中的王翊、李长祥等义军首领一起发难,打算克绍兴、宁波。
    打算先由王翊、李长祥等部率义军前往袭取绍兴,得手后即与黄斌卿海师合攻宁波,再由华夏等人在宁波城内秘密联络海道孙枝秀麾下的中军游击陈天宠、仲谟二人所率兵丁加之王家勤所招集的三千来人里就外合拿不宁波。起义的时机定于十二月初四日乘清浙江巡按御史秦世祯移驻天台,各官到渡口送行,城中无人料理之际,内外并起,一举攻克宁波。
    “……不料此事不知为何被那鄞县谢三宾狗贼所知,于十一月间向分守宁绍台道陈谟告密,秦世祯得知后急调近处兵马,又从杭州调来给博洛补几的佛郎机大炮数十门,鲁密铳更以千计,攻之大兰山、东山、管江各义军山寨。定海总兵张杰亦奉命率部突袭大兰山,王翊李长祥二人率部仓促转移,最后还是为慕容兄相助才在这里站下脚来。”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那岛上那几位均感念你的好处。”候方域向慕容卓道。
    “绿林道上,伤一枝损百枝,如此小事何足道哉。”慕容卓谦道。实际上这太湖湖心岛上的吴日生等人均为慕容世家的弟子,一直以来就在慕容世家的支持下从事反清事务,只是此事却不足为外人道哉,而且这次慕容卓的目的是把这江浙一带给个搅个稀乱,然后带了家人、朋友南下神州城去。
    “再后来待那各处义军散去,那巡按御史才于十二月初二按所得书揭和书信按名捕之,如此以华夏、王家勤为首之人一一落网,无一逃脱,那肃虏伯所发大兵亦因鞑子有了准备无功而返。”
    “说起来真真气煞人矣,华夏义士被捕后抵死不招,现还关在宁波大狱之中。一同被拿的还有那屠献宸、董德钦、杨文琦、王家勤、杨文瓒等义士,现均在宁波大牢受苦。倒是那个狗贼谢三斌却吃巡海道孙秀枝拿了下狱中,把他打成同逆之人,有人猜是孙秀枝图谋他的财产,后来却是华义士叱之行同狗彘,只知日夕在家享用,唯千金购得美姬行乐,此等猪狗之人如何会行好事。如此三宾那狗材才得幸免,听人言之归家方知呼华义士为‘长者’‘长者’,此事我等亦是引为前车,故此次吴提督所行之事唯密之重也。”
    “候公子,今日之事还有一言可听之,当解你我心头之惑哉!”慕容卓在一旁端起酒杯只说了这么一句让候方域弄不明白何意之言。
    戴之俊似是有意无意看了慕容卓一眼继续道:“那华义士在堂上受刑之时被问及‘无乡绅谋邪?’华义士答曰‘悲夫,何言之苦也!大明无乡绅久矣。即有亦膏腴洁衣,多买田产为子孙计耳。否则拥姬妾傲物取快一时,如与大明结没世不可解之仇矣。安得乡绅?只苦这几个秀才为着明伦堂三字丹心耿耿,刻不能昧。一戴纱帽,狼心狗行,无复人理。’”
    候方域顿时侊然大悟,这慕容卓哪里是受这几人蛊惑带他几人来见自己,分明是以身份来向自己说明,此时的乡绅只怕全是些毫无忠勇之人,倘若这些人不能用之,不正是那是自己和个辩的乡绅、工商各人更具忠勇事的后果么。候方域作为一个大明士,当然不会因为慕容卓这样的做法就改变自己的观点,不过要说全然不为所动的话那也不尽其然也。
    趁此就着一篇话语就了却了几段残语,送走了诸人。一时之间二人心情均不能平复,慕容卓和候方域立于船头之上,迎着凛冽的寒风俱都默默不语。
    “慕容贤弟,你心里有话不妨直说出来,你我二人也好驳个真理出来。”
    “哼!你听得进去么?你相信你那一套济世的学问,我慕容卓却是不信,以前我没到过那个地方之前,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可是现在不同了,我今日叫那几人来的目的想来候公子你也很清楚,我希望我带回神州城去的不是一个和某些人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现在对于候公子和贵夫人我只是顺带一角公文,如若真到了神州城候公子有那么个想法的话不妨对我及早言明,否则别怪在下到时就是翻脸不认人。”
    慕容卓说完气哼哼的回舱中去了,他一直不明白,那个岳大傻子干嘛为了这些人大动十戈,人家就看不上你那套东西,真是的何必呢!
    其实大家想想,岳效飞孤身一人来到这个乱世,能有多少“熟人”,可说的话这个候方域还算得上是一个,历史书上又能有几人的“青史”难免挂一漏万,所以他所知道的无非就是那几个人,这个就是对曾经有过的日子的一种念想,如此而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