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22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直至朱允炆走了,文武重臣依旧有些缓不过神。
    解缙、杨士奇、杨溥、徐辉祖等人都感觉到了,朱允炆正在给太子铺路,而他已有了退意。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件突兀的事,毕竟迁都之前,朱允炆已经事实上在让太子监国,并委以重任,那时候的太子才十几岁。
    而在迁都之后,除了二皇子短暂的监国外,大部分时间都是朱文奎在监国理政。当然,所谓的太子监国理政事实上不是太子说了算,太子只是出主意、提想法,并不具备行使权力的权力。
    说穿本质,太子监国,其实就是太子成为另一种特殊的“阁臣”,只议事、论事、给对策,到底如何执行,如何安排,还是看皇上最终决策。
    没有用大宝,没有皇上发话,太子与内阁的事,一件也无法落到实处。这也保障了太子监国并不会架空皇帝,威胁皇帝。
    朱允炆知道这一套设计还很粗糙,不够完美,回头还需要补充、修订,但基本安排是确定下来的:
    先政后军再上位。
    九月份,太子妃有喜。
    朱允炆听闻消息之后,看着镜中的自己,不到四十,已有些许白发,都要当爷爷的人了。岁月终究还是败英雄,多少豪情壮志,多少风云变幻,终究在岁月里成了过去。
    马恩慧站在朱允炆身后,拿着梳子一点点梳着。
    明镜照着两个人。
    只一个低头,朱允炆的鬓发已是白了,头发也已白的盖过黑的。马恩慧的手也已有些苍老,不复当年的红润。
    岁月如刀,杀伤万物。
    朱允炆看着镜中的自己,微微摇头,略显苍老地咳了声,感叹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老了,终究还是老了。”
    马恩慧将朱允炆的头发盘起,一如往年温柔:“十年前,皇上在这里念叨‘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十年后,皇上又在这里感叹朱颜改。”
    朱允炆戴上头冠,起身道:“十年,过得好快。”
    马恩慧笑道:“对臣妾来说可不算快,十年那么多事,回头想,都要想个几天几夜。”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来。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成了另一个人间。
    九年前,皇太孙朱遵铮出世。
    八年前,朱文奎出京师,整顿沿边军务,北至和林,西至甘肃、乌鲁木齐与伊犁。
    七年前,燕王朱棣发来消息,燕国完成了三座城池的建设,并同化了三千余土著,大明男子第一次明媒正娶土著之女。
    二炮局经过多年测试,付出了不少代价,终于制成了炸药。
    六年前,毛舟泰第一次担任水师大船长,带船队二次全球大远航,并带匠人二探巴拿马,拿出了开挖巴拿马运河可行性,提出要动用十万人,花费十年开挖运河,被自己否决。
    五年前,北京至大同的隧道彻底打通,耗民三十余万,牺牲百姓近三百余。大明掌握了开山技术,掌握了支护技术,掌握了凿山定位方向的技术。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户部尚书夏原吉依据各种数据,宣布大明盛世如期而至。
    朱允炆下旨,天下同庆。
    四年前,苏伊士运河挖通。
    为了这一条运河,牺牲百姓达到了二十七万,可以说是用尸体堆出来的运河!
    同年,马穆鲁克王朝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农民大起义,超过二百万人参与其中,一举攻陷了开罗,将其王室屠戮一空,并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名为:
    东朝。
    东朝是当地百姓建立的,因缺乏治理才能,加上一得势就反过来欺负百姓,很快又被其他百姓取代。
    高层的更迭并没有更换东朝的名字,而是继续使用,新上位的东朝领袖名为瑞内博,他有一个儿子,名为阿米娜。
    而在瑞内博背后,站着的则是宁王朱权。
    大明在苏伊士运河建造了两座港口,一南一北,南面的命名为红月港,北面的命名为和红日港,并派驻军队,设置卫所。
    朱权与瑞内博签署了永租苏伊士运河协议,大明拥有整个苏伊士运河与其港口的永久租赁权,租赁期间,大明有权决定苏伊士运河的一切船只、人员进出。
    还是这一年,威尼斯内部发生动乱,前总督米凯里·斯泰诺发动贵族带领军队,控制了总督府,并解散了十人委员会等,宣布建立王制,并推选亚当为第一任国王。
    亚当没有拒绝,不管开没有开历史的倒车,都义无反顾地接管了整个威尼斯国,并下达了第一份命令:“修好大明,永不为敌。”
    大明随之响应,与威尼斯国正式结盟,公开宣布,任何进犯威尼斯国的国家,便是进犯大明。
    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禅让,祐华元年
    三年前,大明凭借着苏伊士运河,开始了对欧洲的全面倾销。
    丝绸、棉布、陶瓷、玻璃、纸张成为了最主要的倾销品,欧洲刚刚萌发的资本主义嫩苗瞬间枯萎了下去,无数手工作坊、手工业随之倒闭。
    面对大明的倾销,有一个名为同时统治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西班牙君主阿方索五世拒绝大明商品的进入,以保护国内产业,结果被亚当的船队直接俘虏了,连西西里也成了威尼斯国的属地。
    不允许大明倾销,就等同于不让威尼斯倾销。
    这一年,打了几十年的英法战争终于出现了转折点。
    建文十九年时,英王亨利五世取得卡昂围城战胜利,又攻克瑟堡和法莱斯,并在建文二十年打下了诺曼底。建文二十一年时,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兰西摄政王,法兰西几乎亡国。建文二十二年,法军与巴肯伯爵约翰·斯图亚特率领的苏格兰援军联手,开始了新一轮对英格兰的胜利。
    也就是在这一年,大明的船队抵达了英法之间的海峡,并开进了诺曼底,说了句:都别打了,买点丝绸、布料不好嘛。
    结果英法双方都不乐意,对大明军士就用上了火铳。
    不高兴的朱能动用了神机炮,动用了两万水师将士,以强横的姿态,彻底打断了英法战争,迫使英法签署协议,诺曼底永久租给大明,两家不再打仗,安心买大明的东西。
    两年前,英法又一次打了起来,还将大明的诺曼底也给打了,杀死了大明军士三人。
    朱权亲自带船队,摧毁了英法两国所有的船只,并杀敌八千余,立下了石碑,下次谁再敢动手,灭国。因为大明的强势介入,英格兰国与法兰西国都害怕了,不得不各自回家,接受大明的条件。
    一年前,朱允炆下旨,打造诺曼底水师船队,船队规模为五艘大宝船,十五艘纯铁蒸汽机船,兵力为两个卫,一万余人,五年一轮换。
    倾销,水师进驻,调停战争。
    这是大明在欧洲的动作。
    在中亚,哈里早在五年前就消灭了奥斯曼帝国的残余力量,控制的版图扩张到地中海。
    今年,建文二十六年。
    朱允炆被肺病折磨了十年,体力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就连睡觉的时间也大不如从前。
    十年风雨吹打而过,终还将人打得沧桑了。
    “皇爷爷。”
    朱遵铮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行礼。
    朱允炆满意地看着朱遵铮,问道:“今日清晨可练武了?”
    朱遵铮点头:“跟着汤指挥使练了半个时辰。”
    朱允炆含笑:“莫要怕吃苦受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当帝王的轻巧了,过于享受了,那官员就懈怠了,百姓就苦了。大明的根基在于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道理你一定要记住了。”
    朱遵铮恭恭敬敬行礼:“皇爷爷说的话,皇孙都记在心里。”
    朱允炆拉着朱遵铮的手,笑道:“去吧,给你爹发一封电报,让他从天津回来吧,朕有事要交代。”
    朱遵铮欢喜地走了。
    朱允炆走至门口,挺直胸膛,看着蓝天白云,对身后的马恩慧说道:“皇后,这些年来,朕最愧对的便是你,多少次外出,你都留在这皇宫里。很快,我们就可以一起出去了。”
    马恩慧看着迈过门槛的朱允炆,行礼道:“那就去一趟皇上魂牵梦萦的地方看看。”
    朱允炆笑着摆了摆手,走入武英殿。
    翻看了几份奏折,朱允炆微微摇了摇头,当打开一份奏折,看到是于谦写的时,眼神一亮。
    建文二十二年时,于谦以国子监考核第一的成绩结业,随后进入朝堂,担任兵部主事,同时是东宫僚官,被朱文奎委托教导皇太孙。
    可以说于谦是朱遵铮的启蒙老师,只不过朱允炆在半年之后便将于谦外调至山西充当知府,仅仅两年,便破格提拔为山西布政使,成为了大明王朝最年轻的布政使官员。这一干,又是近两年,直至现在还没有返京。
    朱允炆看着于谦的文书,这个刚毅的年轻人终于还是无可阻挡地展示出了自己惊人的治理能力,他爱民,办事利索,他善解民事,深得民心。
    于谦提出养民三策,希望放缓基建进度,尤其是开山之事需要暂缓,理由是等待国子监匠学院研究出新型的施工器械,以减少人员伤亡,加快施工效率。
    朱允炆知道国子监正在研究新型的开山之法,比如不再采取开凿、清理、铺筑分开的作业方案,而是想要在开凿的同时就铺筑铁路,使用铁路来运输开山的碎石,不再使用笨拙的人工清理方案。
    在开山工具上,国子监也希望打造一种蒸汽机为动力的铁钎子直接开山,或使用火器,以不同的布置方式来提升炸山效果。
    等一等,也未尝不可。
    朱允炆不打算将于谦调到北京了,这是朱文奎的事。
    朱文奎在外历练多年,终于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在朱文奎自天津港返回北京之后,朱允炆便在次日的朝会之上,面对群臣与太子,宣布道:“朕垂垂老矣,体不能久行,政务不能久看,精力不济,思虑不周,难免贻误国事。念太子朱文奎监国期间品性、能力、智慧绝佳,又在治军期间有所作为,懂军略,得军心,朕决定,于元旦之日,禅位于太子。”
    解缙、杨士奇、徐辉祖等人虽万万不舍,可也架不住朱允炆退意已决。
    建文二十六年腊月,建文报刊登了建文皇帝准备禅让的消息,天下万民震惊,不舍之声四起。
    文臣讴歌。
    百姓哭嚎。
    将校悲痛。
    朱允炆完全可以不退位,以他的威望、才能与智慧,完全可以治理大明至终老。
    他可以握着生杀大权,可以握着权势,无人可以忤逆于他。但他终究还是为了大明王朝,为了百姓,为了江山社稷,选择了退位。
    元旦,禅让。
    元旦,大明王朝进入了朱文奎的祐华元年。
    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国祚永延(大结局)
    祐华元年,元旦。
    朱文奎身着龙袍,第一次登临奉天殿宝座,威严地看着山呼万岁的群臣,虚抬右手,沉声道:“众爱卿平身!”
    待群臣起身,恭贺了去,朱文奎端正坐姿,喊道:“不久之前,朕站在大明英烈碑之下,忍不住追思洪武、建文朝的英烈先辈,是他们用一腔热血,铸造了大明江山社稷之基!是他们用铮铮傲骨,缔造了如今大明盛世!”
    “朕初掌大宝,御极四海,愿与诸爱卿同道,继承洪武遗志,建文宏图,以万民苍生、斯民小康为本,以江山代代,国祚永延为使命,励精图治,将大明王朝推向更繁荣、更富强、更强大、更自豪的新时代!”
    解缙、杨士奇等肃然行礼,高呼道:“吾皇圣明!”
    朱文奎起身,抬手道:“天祐中华,我辈当奋起而为。日月大明,君子当自强不息!新时代有新时代的使命,有新时代的矛盾,有新时代的精彩!现在,就让朕带你们,踏上大明新征程!”
    祐华元年,五月。
    朱文奎至国子监,盛庸、符挠等人通过显微镜,展示了血液的秘密,第一次以直接观察的方式,证明了血型的差异。
    输血救命,正式从地下走上明面,开始了公开化研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