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一二三节 好多弹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刘安选择了辽军图谋并州石炭矿区这一条借口。
    有时候借口这东西只是一个借口,信与不信并不重要,怀疑的人那怕你讲的是真实的,也一样不会相信。反之,利益相同的人,就算知道这是假的,也会把这事说成真的。
    这就是借口。
    军中司马退离,李沆这时入内。
    李沆说道:“还以为你会说,你就是想打辽国。”
    “恩师,我倒是想这样写,不过汴梁的唾沫能淹死我,所以还是低调一点吧。恩师,这城中如何?”
    李沆轻轻一摆手:“这是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老夫认为你还是不要公开你拜老夫为师的事情,对你不好。毕竟老夫已经致仕,寇准三次想收你为学生,你都拒绝。或让寇准知道,以他的心思。”
    李沆没再说下去,刘安也听明白了。
    李沆这一系与寇准根本就不合和。
    刘安改口了:“李公,城中如何?”
    “一切安好,比老夫想像之中的好太多了。”
    刘安叹了一口气:“古话说的好,贼过如梳,兵过如篦。我刘安不敢说作好人,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没听过那本古籍之中有这话。”
    “战国时的,我掌握秘书省,看的杂书野史多了点。”
    “战国,这话倒象是秦末汉初留下的。”李沆自认自己分析的没有错,然后才说道:“具查,误伤大同城约一千二百户,其余误杀、伤民之事倒不多。”
    李沆比刘安看的开。
    大军攻城,误伤不算什么,没有出现兵乱刘安就值得以史书记一笔了。
    李沆又说道:“老夫正在处理此城内的公文、户籍、田地、仓库之事,亲自过来就是提醒你一句,趁朝堂之上的公文没有送到,想作什么抓紧作吧。”
    “好。”
    李沆转身就走,这里还有许多文书工作要办。
    有他坐镇指挥,文官、书吏们的工作效率会非常高。
    李沆离开之后,刘安轻轻的摇了摇手边的铃,一名传令官入内:“请巡使下令!”
    刘安指了指放军令的那个壶:“传我的命令,告诉各将军,半数主力回大同,而后以大同城为线,休整三日之后,领兵马给我梳一遍。往北三百里,所有超过三百骑的部落,我只接受战前请降。”
    “得令。”
    辽国的体制很特别,使用的双轨制。分为南北两院制。
    北为部落制,南为官制。
    也就是用原本的办法管理契丹一族,用汉人朝堂的方式管理汉人以及其余的农耕民族。
    大同城用的是汉制。
    但云内城就是混管,再往北就是纯部落制。
    打仗会死多少人?刘安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个时候由不得刘安想这么多杂事。
    两天后,大同城赛马会。
    刘安举办这个赛马会也是给大同城各族的兵马一个宣泄的口子,毕竟有一场大胜,士兵多为青壮,他们需要有一种方式来庆祝一下自己的胜利。
    也需要有一种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以及过多的精力。
    大同城的赛马在上午开始,赛马会开始的时候,汴梁朝堂之上已经接到了数份正式的公文,来自并州以为的各县。
    弹劾书如雪片一样入宫。
    早朝,光是弹劾刘安的公文就装了一箱。
    谏院肯定是刷了好几次牙,都把牙刷出血了,一副要咬死刘安的气势。
    皇帝呢。
    慢条斯理的翻看着一份又一份弹劾,很有耐心的听着谏台每个官员对刘安的弹劾。但是,赵昌言并没有上弹劾书,他只是默默的站在一旁。
    终于,最后一个开口弹劾的人说完了他的话。
    这个时候,已经是早朝开始之后一个半时辰了。
    皇帝放下了手上的公文,淡淡的说了一句:“不就是兵压大同嘛,辽人野心勃勃准备南下,难道说我大宋就只能等着辽人南下,而不作应对?”
    一句话。
    整个朝堂上所有的朝臣瞬间就明白了,刘安攻打大同是皇帝的意思。
    什么时候大宋出兵不需要朝堂商议了?
    什么时候,调动这么大规模的兵马,朝堂之上竟然无人知。
    曹利用站了出来:“官家,具代县县令上报,刘安号称百万大军攻打大同。”
    “是吗?朕怎么听说,是号称二百万呢?”皇帝语气之中带着不高兴。
    皇帝心说,这事朕都背锅了,你们还敢出来继续,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号称嘛。
    一百万、二百万只是一种说法,真实有多少才是重要的。
    可问题是,没有人知道真实的兵力有多少。
    王旦这时站了出来:“官家,臣有话说。”
    “王公请讲。”
    “昨夜,有船队经过汴梁后直下咸平,臣派人查问了。三千五百张马皮、二十船马骨,废弃的铜箭头、铜甲片七船,其余杂物。”
    王旦说完后看了谏台的人一眼,继续说道:“臣以为,北方有大胜。”
    曹利用追问:“王公,既有大胜,船队都回来了,为何军报没有送回来?”
    王旦思考怎么回答这话,因为出兵的事情他知道。
    寇准更直接,指着曹利用就骂上了:“军报送回来,让你指手划脚?”
    “寇相公,下官,下官不是……”
    寇准的威压让曹利用一哆嗦。
    刘承这时从侧面入内,给了一太监一张纸条,小太监赶紧给皇帝送了过去。
    皇帝扫了一眼,示意把纸条给寇准看。
    寇准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汴梁北大河码头,二十万担粮食,五万匹麻布,一万绢,两千万钱正装船准备北上。运输的路线是云内州。
    云内州的位置在场的重臣都知道,大河东湾的位置。
    是大河河运最重要的一个码头。
    在北宋没有因为对抗北方挖开黄河河堤之前,黄河中段的运输还是有不错的发展的,从托克托镇到郑州这一段,除了山陕峡谷有几位不适合行船之后,大部分还是可以行船的。
    借助黄河水系,汾河、漳河等,可以靠船运把船直接开到云内、朔州、间接到大同。
    寇准看完纸条,双手递到了王旦手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