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靖安侯 第26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雪下了好几天之后,终于放晴。
    这个时候,距离年关只剩下四天时间了。
    江都城的西城门门口,一身裘衣的沈毅,正在送别友人。
    而在这个时候离开江都的友人,自然是江都知县张简了。
    马车附近,兄弟二人拱手作别。
    沈毅对这位师兄拱手作别,笑着说道:“师兄走的也太急了一些,这官道上还有不少积雪,小心地滑。”
    张简无奈道:“不是这场大雪,我现在都已经到家了,大雪耽搁了行程,不知道年关之前能不能赶回建康。”
    分别在即,沈毅忍不住叹了口气:“今日与师兄分别,等开年之后,师兄回来赴任,我便要动身去建康了,咱们师兄弟二人,又是擦肩而过。”
    张简倒是很爽朗,微笑道:“不碍事,明年年中,我便回建康了,到时候咱们兄弟都在建康做官,喝酒的时间就多了。”
    沈毅微笑:“明年一定多吃师兄几顿。”
    两兄弟又说了几句话之后,张简突然问道:“子恒过完年之后何时去建康?”
    “可能要上元节之后了。”
    “唔。”
    张简想了想,笑着说道:“你要是上元节之后回建康,我便早点回来,咱们兄弟说不定还能见一面。”
    “嗯。”
    沈毅拱手道:“我在江都等候师兄回来,师兄代我向张相,向张家长辈们问好。”
    说到这里,沈毅犹豫了一下之后,开口道:“请师兄跟张相说一声,就说年关之后,我可能会有事情,要去张家求见他老人家一面。”
    平倭的事情,沈毅一个八品小官,是没有资格参与进去的。
    因此,他需要一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着他参与进去。
    赵昌平是不合适的,因为赵昌平常年在户部混,在其他衙门里影响力不高。
    但是多年次相的张敬,就有足够的能力帮他参与进去。
    到时候,再跟皇帝沟通沟通,沈老爷便有机会参与进这个“项目”之中了。
    张简不疑有他,大咧咧的拍了拍胸脯,笑道:“祖父他老人家早就说过,别人谁见他都不成,你沈子恒想见他,随时登门!”
    沈毅闻言后退一步,对着张简拱手:“拜别兄长。”
    张简也拱手还礼,笑道:“明年再见!”
    第四百章 茁壮根基
    今年的年节,沈家稍稍热闹了一些。
    除了添了个新媳妇之外,还有新媳妇的丫鬟莲儿,以及沈毅的两个丫鬟,导致原本的父子三人,人口一下子涨了一倍有余。
    不过陈家的那个大女儿,平日里虽然在沈家帮忙,但是过年还是回老家跟父母一起过年了,没有在沈家过年。
    值得一提的是,沈毅夫妇去了一趟甘泉书院,请孤身一人的陆夫子来沈家过年,这个很执拗的老头,执意不肯来沈家,一个人在书院过了个孤单的除夕。
    沈毅一家子,除夕大部分都是在自己家渡过的,不过吃年夜饭的时候,还是去沈家大宅跟那些同宗同族们一起吃了个饭,热闹了一下。
    在这顿年夜饭里,沈毅毫无疑问是绝对的主角。
    几乎大部分的目光都放在了他的身上,也有一部分目光,落在了沈毅的父亲沈章身上。
    有些人不敢跟沈毅搭话,便去找沈章说话,一口一个四哥,或者是四叔四伯之类的恨沈章套近乎,有些人还拉着沈章,询问给沈毅蒙学的先生是哪一个。
    当然了,更多的是问关于甘泉书院。
    毕竟沈家跟陆夫子结了亲,就有不少人来问,能不能把自家的儿子安排进书院读书。
    毕竟优质教育资源这种东西,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非常宝贵的,而且在这种资源匮乏的年代,尤其重要。
    一顿年夜饭吃到尾声的时候,就连大伯沈徽,也过来跟沈毅搭话。
    这个沈家目前的家长坐在沈毅面前,满脸笑容:“七郎啊。”
    这个时候沈毅已经有表字了,不过本家的长辈,大多数还是按照行辈称呼他,刚才吃饭的时候,还有一些辈分低的小孩子过来给他磕头,一口一个七叔叫着。
    沈毅本来正在跟沈陵说话,听到了沈徽的声音之后,连忙回过头,看了看沈徽,微微低头,笑着说道:“大伯有何吩咐?”
    沈徽捋了捋胡须,表情有些犹豫。
    不过很快,他似乎是下定了决心,看着沈毅说道:“老七,大伯听说,你前些日子安排了一个少年人,进书院读书了……”
    说到这里,他先是看了一眼沈毅的表情,见沈毅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他才继续说道:“本来,这些事情是不该跟你提的,咱们主脉这里,也没有合适年龄的孩子,不过年节这些日子,有不少同宗同族的人来找我,七郎你也知道,大伯现在还是沈家的家长……”
    “他们来找我,我不好不听。”
    沈毅微微叹了口气:“大伯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是这样……”
    沈徽捋了捋胡须,开口说道:“宗族里,有不少十二岁到十五岁的少年人,其中也有一些人读书不错的,他们的父母便来找我,想问问能不能让他们也去书院读书……”
    “毕竟书院这种地方,只要能够进去,学问总是能够涨的。”
    沈老爷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他看向沈徽,摇了摇头道:“大伯,侄儿只是书院的一个学生,我没有权力安排任何人进书院读书,至于我那个老泰山,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你这番话跟我说倒还罢了,要是在他面前提起来,恐怕他要当场跟咱们沈家翻脸了。”
    沈徽闻言怔了怔,叹了口气:“怎么外人能去书院读书,咱们沈家自己人却不成呢?”
    沈毅再一次皱眉,沉声道:“大伯,您说的应该是陈宴,这孩子现在还不是书院的学生,只是在我恩师秦先生那里借读,以后还是考试的,考试不过,他也进不了书院。”
    “就是借读也行啊。”
    沈徽眼睛一亮,开口道:“安排几个沈家的孩子,进书院借读几年,咱们也一样考试就是,要是考不过,进不了书院,谁家也没有话说。”
    沈毅心里火气腾腾的往上冒,他强忍住火气,低声道:“大伯,陈宴是因为兄长横死,才能进书院借读,您看看咱们沈家哪一家死了男丁的,我亲自去老泰山那里给他求个名额!”
    沈徽哑口无言。
    他神色有失望,叹气道:“七郎,大伯不是要难为你,只是想让沈家再兴旺一些,大伯已经老了,这个家将来终归是要你来当的……”
    “家里再好一些,过几年我下去见祖宗的时候,在祖宗面前好说话……”
    沈毅默默无语,他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那就办家学罢。”
    “侄儿来操办这件事,争取在去健康之前,把家里的家学办起来,就在大宅找个院子,先生的人选我去物色,到时候沈家适龄儿童,统统来家学上学,至于学费……”
    沈毅想了想,开口道:“头三年我来出,至于后面的花费,就三年之后再议。”
    大家族都是有家学的,但是沈家没有。
    因为沈家没落了。
    早年沈徽在外地当县令,沈章在京城给人家做管事,整个江都没有一个能主事的沈家人,如果不是沈毅这个“主脉”的人中了进士,这些沈家人认不认这个主脉,都还是两说。
    听到办家学,沈徽眼前一亮。
    然后他对着沈毅摇头道:“七郎如果能把家学办起来,请一个合适的先生过来,不用七郎你出一个铜板,咱们沈家各家,也都能出得起钱。”
    “那就这么定了,我来筹办家学。”
    沈毅顿了顿,开口道:“而大伯您,以后也不要再族人面前提什么甘泉书院的事情了,不然传出去,有碍我那岳父的名声……”
    “蒙学几年之后,所有本事,自然能进书院读书。”
    说着,沈毅看了看沈徽,开口道:“而大伯你就更不用担心了,我已经跟三哥三嫂说好了,他家里的那个儿子,将来就由我来给他蒙学,我亲自教他。”
    沈陵的儿子名叫沈昭。
    这会儿也就一周岁零几个月,还不会说话,但是已经能够咿呀学语,再过一些日子,就能跟在沈毅身后喊七叔了。
    沈徽有两个儿子,但是大儿子只给他生了两个孙女,因此沈昭是他的大孙子,听到了这句话之后,沈徽神色有些激动。
    他看向沈毅,问道:“当真?”
    沈毅微微一笑:“这还能有假?”
    话说到这里,伯侄二人的关系终于缓和了不少。
    两个人又闲聊了几句之后,沈毅咳嗽了了一声,开口道。
    “大伯您既然在江都当家,侄儿有件事就不得不叮嘱您了。”
    沈毅拉着沈徽的手,沉声道:“咱们沈家的人并不少,但是范家的成例在前,大伯一定要约束族人,万不能在江都为恶,您也看到了,范俢一个刑部侍郎,尚且护不住族人……”
    沈徽缓缓点头。
    “你放心,我们沈家人,跟范家不一样……”
    ……
    这顿年夜饭,吃了整整一个多时辰,等到很晚的时候才散去,这会儿江都城里四处在放鞭炮,放烟花,火药味随处可闻。
    这天晚上,沈毅带着陆若溪一起守岁,两个人度过了成婚之后的第一个年节。
    次日,也就是大年初一。
    小夫妻俩早早的起床,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放上马车,带着莲儿一起,回书院去看孤寡老头去了。
    到了书院之后,陆若溪陪着老父亲说了不少话,相依为命的父女俩,这么多年是第一次分开过年,说着说着话,两个人就都红了眼睛。
    很快,陆若溪擦了擦眼泪,跟莲儿一起下去给老爹做饭去了。
    而沈毅则是坐在了老头对面,笑着说道:“等明后天,学生去牙行给您找个丫鬟过来,贴身伺候您,免得青雀不在您身边,您身边没个人照应。”
    陆夫子微微摇头:“不必,我能照顾自己。”
    他抬头看向沈毅,问道:“准备什么时候动身去建康?”
    “没有事情耽误的话,就正月十六动身,如果有事情耽搁了,就再晚一些也行。”
    “江都还有什么事能耽搁你?”
    “家学的事情。”
    沈毅把要办家学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然后笑着说道:“岳父认不认识教书教的很好的先生?”
    “老夫倒的确认识一个。”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