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二百零十章炎夏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二百零十章炎夏之日
    时序已至炎夏,俞宛秋近来都在同心殿的正厅起坐。那儿比内寝和次间轩敞,里面家具也少,比较通风。赵佑熙命人在厅里架起九尺长的巨轮扇,轱辘转得越快,扇子风越大,就是很费人工,四人一班,半个时辰一换,光负责轮班转扇子的,每天就要二十多人。
    虽然现在太后对她的态度好转了一些,不再存心挑错,俞宛秋还是怕引起非议,太子殿下却说:“东宫仆役两百多人,才三个主子,他们都快闲死了,总得给他们找点事做。”
    俞宛秋无意识地嘀咕了一句:“再怎么扇,也是热风。”跟现代的空调自然没法比,可以让室内一年四季保持恒温,就是电扇也赶不上,人力转不了那么快。
    当天下午,赵佑熙就让人把冰库里的冰切割成小块送过来。在那人工大风扇前摆上席子,席子上再放张小桌子,抱着尧儿搭冰块“积木”冰块滑,搭着搭着就哗啦一声倒下来,把小尧儿乐得,奶都不想吃了。
    有时候本来在一旁吃得好好的,听见他爹那边响起哗啦声,马上松开奶头扭过脸去看。年轻的乳娘巴不得当着太子殿下的面给小殿下喂奶,衣裳都不拉下来就想抱尧儿过去,俞宛秋怎么会察觉不到她那点小心思?当年兰姨还曾暗恋过她爹俞慕凡呢。最后,太子妃向太子下达指令:尧儿吃奶的时候,你不准发出声响。
    赵佑熙嘿嘿地笑着,让冰块在桌上四散滑落,自己顺势躺了下去。
    俞宛秋放下手里的茶,跪坐在他身边,两个人默默相对。她知道赵佑熙心里烦,跟梁国的和谈迟迟没有结果,战不能战,和不能和,一切都处在胶着状态,变成了双方拼耐心,谁先撑不住,谁就输。
    赵佑熙年少气盛,一心盼着上战场,凭自己的本事开疆拓土,而不是比心眼,玩狡猾。他本性正直爽朗,跟他父亲完全不同。虽然赵国跟梁国几次交手都占尽了上风,国势日渐强盛,赵佑熙却没有真正开心过,因为他觉得,这些都是父亲的功劳,他自己只是跟着沾光而已,没帮上什么忙。
    若他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也许会为当上了太子而高兴,可他不是,他今生所迷恋的东西只有两样:一样是练武;一样是他的小妻子。他只希望快点打败对手,然后就功成身退,每天窝在家里安心练武陪老婆,过着逍遥似神仙的日子。
    俞宛秋用凌绢沾上冰水,轻轻在夫君颈间擦拭,希望能缓解一点他的躁热与焦虑。
    尧儿吃好了奶,急着要回到父亲身边看他“搭积木”可惜父亲没时间陪他玩了,前面已经来人通知:“殿下,皇上请您过去议事。”
    看着赵佑熙远去的身影,俞宛秋心里明白。他们的悠闲日子结束了。
    赵延昌有个习惯,每次让儿子担负什么重要任务之前,都会先放他几天假,比如在回望谷的那三天,这次,也刚好是三天。
    ******
    上京,梁国皇宫,紫极殿的翠微阁,那里同样有冰块,有巨轮扇,然而梁孝帝的心却像置身在殿外的骄阳下,心里那股无名火越升越高,恨不得把书房的东西全砸了,再在地上踩个稀巴烂。
    他以为只要几天就能踏平的南府,此刻一片繁华,百姓安居乐业,他派出的几十万大军,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全关在俘虏营里,等着他求和搭救。
    听说赵氏家眷回返南府的时候,百姓夹道欢迎,人人欢欣鼓舞,他们明明是叛匪啊,为什么南方的百姓反而心向他们,对朝廷军队的惨败无动于衷,甚至求之不得?他自问没做过什么对不起百姓的事情,为什么他们要背叛他?
    强忍住恼怒和失落,梁孝帝随手拿起几份奏折准备批阅。打开一看,居然全是弹劾沈湛的,说他提出拖延之法,实际上是在帮赵逆。被俘的军人长期羁留安南不归,使得百姓对朝廷心生怨望,即使一再提高军饷,仍募不到兵勇。因为他们怕朝廷出兵后,被俘的军人再也回不来。
    以京兆府为例,原准备十天之内募齐三万人,现在二十多天过去了,报名的尚不足一万,最后只得强行按户头分配,凡是一户有两名男丁的,必须有一男服兵役,否则要交纳高额保税。如此一来,兵勇是募齐了,百姓对朝廷的不满更加剧了。
    有一份奏折很不客气地指出:百姓之子亦是人子,若侥幸于血战中逃得一命,却只能流落异乡,不能回归故土,谁还肯送子上战场?
    梁孝帝相信沈湛没有私下里跟赵氏勾结,因为他妹妹现在是昭仪,他的外甥是皇长子。将来很有可能是皇太子。梁孝帝也知道,那几个弹劾沈湛的人,都是宫里几个心怀嫉妒的嫔妃指使的。可沈湛提出的办法,确实有很大的漏洞,尽管他当时讲得头头是道,听起来无懈可击。
    梁孝帝还记得当时的庭议上,沈湛为他的“拖延”之法陈述了两点理由:
    其一,朝廷需要时间组织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其二,被俘的军人留在南边,留得越久,安南负担越重。因为赵逆既然对天下人宣称要优待俘虏,就得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还得让他们吃好住好,那么多俘虏,每天光是米粮就得要多少担。到不堪负荷时,赵逆只能放宽条件,反过来求朝廷早早签下和约。
    正是第二个理由让梁孝帝决定支持沈湛,一群不中用的废物,就让赵逆帮着养好了,接回来也是浪费了朝廷的军粮。
    那些家里有人被俘的百姓会有抵触情绪,原就在他的预料中,可严重到招募不到兵勇,却是他始料未及的,梁孝帝恨恨地想:世道变了,人心不古,国君有难,百姓不是该前赴后继地效死吗?古往今来,有多少忠臣义士的故事,怎么轮到他当皇帝,只因为没及时接回俘虏,百姓就要舍弃他这个国君,连兵都不当了。
    说来说去,赵氏父子才是罪魁祸首。正所谓“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粥”就是因为他们谋反,才使得人心浮动,纲常崩坏,现如今,北方草原和东北几个藩镇都在蠢蠢欲动,西北的靖王府,听说已经择定了登基之日,好像就是今天。
    秦决!一想到这个名字,梁孝帝的牙齿就咬得格格作响,比起赵氏父子,他更恨这个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戳其骨扬其灰,让他永世不得轮回。
    赵家那两个人原本就是死对头。他也曾数次派杀手追杀他们,他们会谋反倒也情有可原。可秦决呢,他明明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最后却给了自己最致命的一击!若不是秦决,朝廷军队怎么会败得如此之惨!
    咔嚓,手里的朱笔断成了两截,梁孝帝这才惊觉,他把朱笔当成了恨之入骨的秦决的脖子。
    “皇上,沈昭仪来了。”总管太监阮祥在门外禀道。
    “不见,除了孙恪靖,朕谁都不见。”
    话音未落,身着茜纱笼烟裙的沈昭仪出现在御书房门口,手里端着一个小小的托盘,笑盈盈地说:“谁又惹得皇上生气了?大热天的,小心上火,臣妾给您熬了雪耳莲茸汤,用井水湃过,冰冰凉的,您喝一点吧。”
    对于这位诞育了皇长子的沈昭仪,梁孝帝虽然谈不上爱,却也一向看重。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尤其是三十岁的帝王,没有儿子,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眼看三十岁寿辰将近,他一度患上了很严重的失眠症,怀疑自己是不是身体有缺陷,就在这时,沈昭仪为他生了个儿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后来因为朝廷首战失利,皇长子的弥月庆典也只是草草而过,他对沈昭仪母子,怜爱之余,还有一层愧疚在。
    诸多原因融汇起来,即使是盛怒之下,沈昭仪硬闯进来,梁孝帝也没说什么,还亲手接过了她端来的甜品。
    宫里有不少嫔妃向他哭诉,说沈昭仪仗着是皇长子生母,在宫里气焰熏天,连皇后和四妃都不放在眼里,多次冲撞。他略略薄责过几次,并没有给予实际处罚,只要不是太过分,不闹出大乱子来,都在他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可他很快就发现,有些女人是纵容不得的,趁他坐回御榻喝甜品的功夫,那女人竟然跑到御案上翻起了奏折,还公然拿着一本弹劾她哥哥的折子举到他面前说:“皇上,这个人居然污蔑朝廷大臣,绝不能轻饶!”
    梁孝帝本来渐渐平息下去的无名火再次腾腾升起,放下手里的汝窑青釉盏,要笑不笑地问:“爱妃是打算帮朕批折子呢,还是教朕怎么处理朝政?”
    若是个知进退的女人,赶紧跪下说“臣妾不敢”兴许他会看在皇长子的份上饶她这一回。
    可惜,牛牵到宫里还是牛,沈昭仪只是眼睛闪了一下,继续大言不惭地说:“臣妾没那个意思,可这个吴忠铨真的太过份了,怎么能”
    砰!青如水,润如玉的汝窑青釉盏变成了碎片,沈昭仪的蠢话也吓得憋了回去。
    “阮祥!”梁孝帝大喝一声,阮祥匍匐在地,听皇帝念着最新口谕:“传朕旨意,虢夺沈氏昭仪封号,降为才人,皇长子着皇后抚养。”
    ——分隔线——
    今天家里有客,所以更新晚了点。
    如果今天来不及二更的话,明天三更补上。
    么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