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66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百官暗暗斟酌着。
    良久。
    现任奉常陶舍出列道:“晋国之亡,亡在内争,亡在制度落后,最终为韩赵魏三家瓜分。”
    闻言。
    扶苏愣了一下,若有所思道:“是啊,晋国亡于内争,亡于制度,在天下纷纷开始改革大潮时,晋国依旧耽于陈腐的三军六卿制。”
    “依旧沉迷于卿族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利益纷争,最终将这个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国活生生拖垮了。”
    “最终竟为臣子夺了天下!”
    “何其凄惨啊。”
    “这就是三家分晋啊。”
    听到扶苏直接说出为臣子夺了天下,殿下百官脸色齐变,一脸惊恐的跪伏在地,惊慌道:“陛下,臣对大秦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请陛下明鉴。”
    此刻。
    所有人都慌了。
    扶苏这一句太过吓人了。
    扶苏笑着看向下方百官,平静道:“诸位大臣这是何意?朕只是感慨了一下晋国之亡,你们这么惊慌干什么?”
    “你们对大秦、对朕一片赤城,朕又岂会不知?又岂会怀疑?”
    “诸位爱卿快快请起。”
    就在百官颤巍巍站起时,扶苏又冷不丁的补了一句:“当年韩赵魏三家初为晋国公卿时,也可曾想过日后他们的子孙会篡晋?”
    扶苏的声音不大。
    但举殿四寂的情况下,却无比清晰的落入到了朝臣之耳,百官面色发白,双腿战栗。
    他们不是傻子。
    哪里还不明白,扶苏这近乎是明示了,他对大秦的臣子不太信任,担心有朝一日,大秦会重蹈晋国覆辙。
    一念间。
    百官只想重新跪下。
    站着太吓人了。
    扶苏坐在席上,举起酒樽,自饮自酌了一口,待酒樽放下时,目光却扫向了下方的百官。
    从蒙恬开始。
    其次是冯去疾,太尉李信,御史大夫马兴,而后是九卿,每从一个人脸上扫过,被注视的官员都心中一跳,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蒙恬更甚。
    他蒙氏在朝堂在天下影响力很大,更是世代相秦,若是真算下来,仕秦也刚好百年了。
    百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他蒙氏如今太过显赫了,又岂能不遭陛下忌惮?
    冯去疾同样神色凝重。
    他冯氏没有蒙氏那么显赫,但三公九卿,他冯氏独占三席,如此大的权势,陛下又安能视而不见?
    其他官员虽没有蒙氏、冯氏这么提心吊胆,但身居高位,若是引得陛下忌惮跟不满,日后少不了要出事。
    他们如何不忐忑?
    但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开口,后世之事,岂是他们能说得清的?而且陛下明显也不会相信。
    大殿安静。
    扶苏收回目光,笑了笑,主动缓和了气氛,道:“朕就那么随口一说,诸卿何必这么拘谨?”
    “不过朕这次的确有事要宣布。”
    “如今关东平定,天下急求大治,而关东功臣也需要赏赐提拔,但稳定关东还需一定时间,故朕在思索一番后,想出了一个折中之法。”
    “在关东设几个经济特区,特区地位跟内史郡齐平,主官位列九卿之下,但在寻常官署主官之上。”
    “对于这几地,朝堂会给予极大的政策财政倾斜,并特许将关中现有的一些技术制度,全部在这几郡进行推广,以彰显大秦对关东的一视同仁,也彰显大秦的治理之道。”
    “同时加大教育医疗的倾斜。”
    “准许在地方铺设初级学室,跟医馆制度的推行。”
    “不过几地的财政全部归朝堂,统一由朝堂分配,也由朝堂直管,至于具体的年俸则由少府另行安排。”
    “诸卿以为何?”
    听到扶苏的话,百官心神稍安,他们还真担心扶苏死咬着方才的话题不放,那他们就真头皮发麻了。
    至于在关东选几地为特区。
    他们思索了一下,的确很有可行性,一来安置了关东功臣,提高了他们的官职跟俸禄,也彰显了朝堂的态度,二来借此举,向天下真正的展示大秦的威仪跟气魄。
    让天下心悦诚服。
    并由此,让关东彻底归心。
    只是将这些功臣安置在关东,并不能算是什么长策,短时尚可,若时间一长,恐会引来诸多非议。
    不过眼下,他们已无心于此。
    既然陛下已考虑好了,他们自当遵从,不然要是给陛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将自身代入到了‘三家’之列,他们恐是哭都哭不出来。
    一时间。
    百官纷纷出声赞许道:“臣附议。”
    “臣以为善。”
    “陛下英明。”
    “……”
    听着百官的一致赞成,扶苏也是百感交集,深感嵇恒对人性拿捏之准确。
    先提出拆房顶,后续再提开窗,就没多少人会反对了。
    眼下便是同理。
    只不过这次不是开窗,而是利益权衡。
    但他这次宴会又岂会止步于此?
    “既然诸卿都无意见,那便就此定下了。”扶苏道。
    “陛下英明。”
    第467章 咸阳移不动,那就移朝廷!
    扶苏举樽。
    百官亦举樽,君臣同饮。
    待杯中酒喝完,扶苏突然道:“在关东实行特区制,的确能解燃眉之急,然并不能持续。”
    “天下一统之后,大秦的疆域大幅提升,郡县制的弊端,在这十几年里已逐渐凸显。”
    “关东太远,政令不畅。”
    “若是关东生乱,传至咸阳,再由咸阳讨论出结果,再下发至地方,路途上耗费的时间太多了。”
    “很容易造成局势恶化。”
    “朕痛心于此,决议重新斧正天下秩序,重定天下制度,三代以来,天下奉行的是世卿世禄,奉行的是分封制。”
    “大争之世开始。”
    “世卿世禄制开始崩溃,大秦开国伊始,彻底废弃了分封制,于天下施行郡县制。”
    “然正如当年王绾老丞相所言,郡县制固然很好,但大秦现有之实力并不足以落实完成,反倒容易让地方勾连,暗中脱离朝堂管控,继而生出乱事。”
    “朕却是要做一些改变。”
    “诸卿以为何?”
    闻言。
    百官眉头一皱。
    他们没有开口,都暗自沉思着,扶苏今日宴会明显带着十分强烈的目的性的。
    从一开始的敲打,到后面提出在关东挑选几地行特区制,再到现在,提出要改变现有的制度。
    明显是有备而来。
    只是……
    扶苏意欲如何改?
    政治体制的改变,可不是一件小事,动辄会危及国本,甚至会动摇天下安定。
    蒙恬出列道:“陛下,意欲做出怎样的调整和改变?”
    扶苏笑了笑,平静道:“将郡县制跟分封制做一个折中,择其优,弃其糟粕,以定大秦天下。”
    闻言。
    百官目光微异。
    当年参与过郡县分封制讨论的老臣,此刻也一下被拉回到了过去,又重临了当年众口争辩的场景。
    分封制有何益处?
    按王绾老丞相的说法,分封,以地理远近定封国大小,王者分封,地愈近而封国愈大,地愈远而封国愈小,故海上之地有十里诸侯。
    皇帝领赵魏韩三地,是为帝畿,燕齐楚三地,则为分封诸侯,一旦有事,便可就近靖乱。
    所以分封的真正益处,是因时因地而施治也,是以更好的弥合天下,天下九州,情势风习各异,难为一统之治,以分封,则能因地而推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