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复唐 第15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从嘉摇头:“我在这里安全的很,不会有什么问题,倒是你,身上没有护甲怎么行?”
    释雪庭哭笑不得:“我也有的。”
    他好歹也是一军主帅,户部做这些内甲的时候也有他一份,别的不说,大唐对于在外征战的将领还是很照顾的。
    李从嘉坚持说道:“不如我这个。”
    那肯定是不如的,金丝软甲十分珍贵,做这么一件就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一般的大臣都穿不上这玩意。
    李从嘉见释雪庭还推辞,便说道:“如果我在这里也有危险,那必然是你回不来了,那我还留下来有什么意思?你穿上它,若是遇到危险也保你一命。”
    释雪庭推辞不过,只好将金丝软甲穿在身上,依稀还能感受到李从嘉的体温。
    李从嘉拎起外衣准备穿回去,结果就被释雪庭拉到了床上,不仅没有穿回去,连里面的都给脱了下来。
    好在这次释雪庭比较克制,两个人很快就从房里出来,中间也没什么人找他们,这才没有露馅。
    当然也可能是有人来找,但是被春生挡了回去。
    用过午膳之后,释雪庭带着人离开,李从嘉坐下来开始批奏折,他对那些大臣也是服气,他都躲到了山里面来,居然还能派人将奏折送过来让他批阅。
    不过,如今的奏折之间还会夹杂着李仲寓所写的书信,李从嘉每次都是先看他的信,仔细思索写完信之后再批阅别的奏折。
    对于李仲寓的教育,李从嘉其实一直都很茫然,他没有养过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教,尤其是要教一个未来的帝王,最主要的是他自己也没接受过什么帝王教育,根本就是一路摸索着在做,很多他的经验未必适用于李仲寓。
    因此,除了一些既定功课之外,李从嘉从来不会用命令的口气要求李仲寓如何去做,只是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交给李仲寓去选择。
    他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作为未来的唐王,如果运气好一点,李仲寓将来就是皇帝,他需要自主独立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单纯的听父母的话。
    李从嘉将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交流方式更加开放一些,这也让李仲寓对他更加亲近。
    周宗等人不止一次觉得李从嘉这样是对李仲寓的溺爱,他倒是没觉得不好,只要李仲寓心性不变坏,将来只要做个守成之君也足够。
    李从嘉写完信之后,正好释雪庭的捷报也送了过来,对北周援兵拦截的任务十分顺利,现在就看赵匡胤的,毕竟北周会源源不断往这边派人,而释雪庭他们未必能够支撑多久,他们只能拦截一时,过了这几天,恐怕就要回去找赵匡胤汇合。
    李从嘉看了释雪庭送来的战报之后,略一思考说道:“让大家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撤离。”
    北周对长安比他想象中更加看重,从先头部队来看,后面估计还有许多人,李从嘉不愿意用这么点人跟北周死磕,干脆让人去释雪庭指定的地点打好埋伏,然后迅速将军队撤走。
    释雪庭回来的时候,李从嘉已经做好了撤离的准备,几乎是他和高怀德刚回来稍作休整,就跟着队伍一路往长安去。
    释雪庭受了些轻伤,李从嘉直接冠冕堂皇的让他跟自己同乘一辆车,在车上的时候,释雪庭显得心情不错:“我们走的时候,顺便派人去拦截了对方的粮草,只可惜不能带回来,只能一把火烧了。”
    李从嘉十分惊讶:“什么?你们还把他们的粮草给烧了?”
    释雪庭点头:“没有粮草,他们的大军不敢轻举妄动,估计已经往同州去了。”
    同州那里有义仓,如果释雪庭是北周官员,肯定会让军队就近去同州义仓运粮,毕竟从开封再往这边运或者从别的地方调都不如这里快。
    李从嘉拽出一封书信说道:“正好,刚刚潘美发来消息,同州的义仓,或者说是义仓里的粮食都已经落入他手中了。”
    释雪庭看了一遍之后,十分欣慰:“我之前还在想要怎么派人去同州而不被发现,幸亏你想到了。”
    “那是,别的我看不出来,你在这里的意图如果还看不出来的话,我估计要退位让贤了。”
    释雪庭看他得意的样子,忍不住凑过去亲了亲他。
    两个人一路讨论着这些,李从嘉觉得又多学到了许多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大多都是纸上谈兵。
    等他们到了扶风的时候,赵匡胤正好在对攻打长安做最后的部署。
    赵匡胤将所有策略跟李从嘉讲过一遍之后说道:“具体如何,还请殿下指正。”
    李从嘉转头看向释雪庭,释雪庭摇了摇头,赵匡胤的军事能力在如今的大唐,说他第二估计也没人敢说自己第一,他既然已经都设定好,释雪庭自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更何况他也没看出哪里不妥。
    李从嘉笑着说道:“紫亭候既然已经做好准备,那便放手施为吧。”
    赵匡胤松了口气,这份方案是他连夜做好的,自从他接到了李从嘉和释雪庭要来的消息之后,他就起来开始思考怎么弄,说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好,他很担心李从嘉会让释雪庭来抢功劳。
    之前他一路打一路安抚,眼看着就要胜利到了,再冲出个人来拿走了最大的果实,赵匡胤估计能够气死,哪怕不能反,以后他也不会为了大唐尽心尽力了。
    所以他先弄出了这个来试探李从嘉,看李从嘉是不是怕他功劳太大不好驾驭。
    好在李从嘉并没有这种意思,就连赵匡胤请李从嘉前去督战都被李从嘉拒绝了。
    李从嘉开口说道:“我这次过来只是在删丹坐不住,找个借口过来看看,你们不用管我,该怎么做怎么做,我相信大家不会让我失望。”
    赵匡胤顿时喜上眉梢,连连保证一定会顺顺利利拿下长安。
    赵匡胤带兵走,李从嘉和释雪庭就留在了军营之中休息,其实李从嘉还真有心让释雪庭跟赵匡胤一起去拿下长安的,只是释雪庭自己不想出这个风头。
    赵匡胤也的确不负众望,只用了五天时间,就将长安打下来,稍微休整一番之后,就派人过来迎接李从嘉进城。
    李从嘉站在长安城门前的时候,看着高大巍峨的城墙,心中难免有些激动,进城之后虽然街道都略有些萧条,但因为规划得当,他的心情依旧不错。
    只可惜这份不错的心情在看到大明宫的废墟之后,瞬间消失了一半。
    他还是来晚了,大明宫早就被付之一炬,他如今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片断壁残垣,若是他能往前再多穿几十年一百年,说不定还能见证大明宫最后的辉煌。
    可是如果那样的话,他可能就遇不到释雪庭了,在大明宫和释雪庭之间,李从嘉觉得他还是选择释雪庭,至于大明宫……地基还在,人还在,总能重建!毕竟这才过去多少年,找一找说不定还能找到当年的图纸!
    释雪庭见李从嘉脸上的唏嘘,不由得安慰道:“不用担心,我们立刻召集劳役,重建大明宫。”
    李从嘉轻轻应了一声说道:“听说九成宫还在?我等等住到那里好了,重建的事情也不要太过着急,别逼迫百姓。”
    毕竟是新下之地,安抚还来不及,如果先弄一堆徭役,怕是要有人反的。
    只不过,很快李从嘉就得到了下面人的答复:对不起啊,亲,大明宫不能建啦。
    作者有话要说:  李从嘉:我一出来怎么感觉你就放飞自我了?
    释雪庭:我搭的树屋你不喜欢?还是嫌弃东西少了?唔,我还给你准备了不少好东西的。
    李从嘉:……
    第143章
    李从嘉在听说重建大明宫有难度的时候, 难得的有些生气, 板着脸问道:“为什么不能重建?”
    他心里想着如果这群人告诉他什么风水不好之类的, 谁说的他揍谁!
    赵匡胤听了之后连忙说道:“不是不能重建,是暂时不能重建, 为今之计还是先修缮九成宫为要紧。”
    李从嘉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说道:“不是一个意思吗?反正就是不能建,总要有个理由吧?”
    赵匡胤见李从嘉不高兴,果断看向释雪庭, 这时候谁上去谁撞枪口, 殿下跟国师关系好,嗯, 还是让国师上吧。
    释雪庭开口说道:“主要是木材问题。”
    李从嘉微微一愣:“木材?”
    释雪庭看了一眼周晔,周晔立刻搬上来一摞文书,李从嘉拿起来看了之后一脸懵逼的问道:“这是什么?大索貌阅的数据?”
    上面都是人口数量,还有……干柴消耗数量?
    释雪庭说道:“这些都是长安附近居民消耗的干柴记录,虽然有些粗浅, 但也看得出大体数字, 殿下术数一向好,随便算一算就能算出来, 长安周围的树木……已经不能支撑宫殿的修建了。”
    李从嘉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也没再去看那些数据,仰头想了一会才想起来, 当初做研究的时候,的确提出过随着关中人口的增多,对木柴木炭的消耗增加, 树木砍伐过度,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长安附近的环境也变的越来越糟糕。
    还有就是随着污水排放过多,污染到了地下水,使得地下水变咸,也是后来大唐迁都的原因之一。
    李从嘉将文书往书案上一扔,郁闷地说道:“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乱,人口已经减少不少,居然也不行吗?”
    释雪庭只说了一句话:“修葺九成宫能够做到,但是完全重建大明宫就很难。”
    是啦,随着关中人口锐减,这里对树木的砍伐也变得没那么严重,然而如果没有人为的维护,要大自然恢复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更何况修建宫殿所用的树木至少都是百年以上。
    李从嘉问道:“从蜀中运呢?”
    赵匡胤有些犹豫,蜀州多山,能够用的树木自然也多,只是蜀道难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从蜀州往这边运,人力物力都会消耗很大。
    赵匡胤觉得遇到事情他总是退缩也不行,该说就要说,李从嘉毕竟年轻,有些地方想不到也是正常,若是李从嘉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还要他们这些大臣做什么呢?
    正当他心一横打算劝谏的时候,就听到释雪庭问了一句:“为了一个大明宫,你要劳民伤财到什么地步?”
    卧槽,英雄!
    赵匡胤原本也只是想要委婉的劝谏一下,结果没想到释雪庭说的这么不客气!
    更让他意外的是李从嘉居然一点也不生气,只是遗憾说道:“那就先放放吧,反正国库也没多少钱。”
    赵匡胤看看李从嘉再看看释雪庭,开始思考要怎么跟释雪庭打好交道,尼玛,释雪庭就相当于一个免死金牌啊,当然这么说可能会比较夸张,但是李从嘉对释雪庭的容忍度高大家也是看得到的。
    赵匡胤一开始想不明白,后来他才想到,大概是因为释雪庭对李从嘉无所求,因为无所求所以看得开,也更肆无忌惮。
    当然他还不知道这俩人的关系,所以也只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释雪庭见李从嘉遗憾,又有些心疼,想了想说道:“长安历经战乱,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不如趁现在重新将长安城规划一下,该修的一起都修了,也免得将来还要重新修整。”
    李从嘉一想也行,不过现在长安的规划他已经很满意,简单明了,也容易管理,在这个没有电脑的年代,以坊为单位更方便管理一些。
    李从嘉又重新高兴起来:“也好,唔,长安现在的规模还是小了一些,扩建吧。”
    赵匡胤和释雪庭都有些纳闷,就现在这么点人口,能够充满如今的长安就不错了,还要扩建?到时候城池那么大,人却少,也太没有一国国都的风范了吧?
    赵匡胤说道:“殿下的意思我们明白,只不过如今长安还不是适合作为国都。”
    所谓国都,有其象征意义,哪怕不是在整个国土的正中间,也不可能会设在前线啊,现在他们只是打下了长安,接下来为了巩固战果,需要将战线往北再推进一些,然而北周肯定不会坐视不理,所以还有的打。
    李从嘉却说道:“没什么不好,这里比删丹要强吧?”
    虽然李从嘉在西域已经生活了七年左右,但他始终不太习惯那里,也没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所以他才心心念念的回归中原,拿下蜀州之后又开始打长安的注意。
    赵匡胤苦口婆心:“这里太危险了。”
    李从嘉顺嘴说了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有什么不对?”
    这两句说的本来是永乐帝迁都和崇祯殉国,不得不说十分振聋发聩,赵匡胤听了之后都怔怔地看着李从嘉,一时之间觉得有些不认识他。
    然而李从嘉说完之后,又觉得有些惭愧,他的思想或许还没达到这个层次,更何况人家是与外敌对峙,他这……还是汉人自己内讧,无论如何都拔高不到这个程度。
    李从嘉轻咳一声说道:“这件事情就先这样吧,九成宫不用太过大动干戈,能够住人就行,长安城修建好之前,我不打算让人都过来。”
    赵匡胤说的没错,这里的确是太危险,李从嘉敢留在这里,因为他有自信如果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他也能跑的掉,但是如果太后、王后、太子还有内阁全都过来的话,到时候要怎么跑?难道要效仿李璟当年?他可丢不起这个人!
    更何况内阁老臣们也未必还能经受住一次长途跋涉。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等这里稳定下来之后,再将职能部门搬过来,现在……放在删丹也没什么不行的嘛。
    李从嘉开始思考要不要从删丹调几个人过来,只不过,这个需要慎重,因为一旦调过来就谁都知道这些人日后有很大的可能性能够入阁。
    李从嘉给内阁诸位写了道手谕,让他们弄个名单上来,李从嘉也不怕他们有私心,有私心也无所谓,只要人有本事就行,至于其他方面……李从嘉觉得他也快要被现实同化了,只要不是特别没有节操,他都能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