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汉世祖 第67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
    听刘皇帝这么问,刘承均脸色下意识地一白,急忙拜道:“陛下言重了,朝廷委派,臣只当尽其职责,为朝廷办差,何论贫富远近!”
    “很好,均哥能有此觉悟,朕很欣慰!”见其如此急切表态,刘皇帝语气还是不疾不徐的,很是平和:“既然吏部选派你去广南,那便是看重你的能力,放心去赴任,不要有负担!”
    “是!”刘承均赶忙应道。
    “距离大汉收复岭南虽已十年,但毕竟地处天南,虽然有所兴复,逐渐向安,但朝廷的影响终究有所欠缺!
    你此去,不只是朝廷所委,代表朝廷,同时也代表着天家,代表着皇室!那汉蛮杂处,情势复杂,人心民心仍需招徕安抚,需要你多用心,多注意方式方法!”刘皇帝慢条斯理地叮嘱一番。
    “是!臣定然谨记陛下教诲,不负陛下与朝廷期望!”刘承均表示道。
    话说得漂亮,刘皇帝对刘承均,还真没有过大的期望。此番,刘承均被授予广州府之职,也不是刘皇帝安排,背后谁在推动,谁在帮扶,刘皇帝也没有深究的意思。
    当然,这也事实上,有些符合刘皇帝接下来的用人思路。在大汉早期,朝廷内部,有二刘,一刘崇,二刘信,这两位皇叔势力影响不俗,他们的子弟亲旧也倚仗着他们的权势,在各地占据了不少重要职位。
    结果呢,并没有刘家带来太大好处,甚至反噬朝廷,刘崇尾大不掉,刘信则更加不堪,危害地方,严重败坏了皇室的声誉。
    从二人先后被拿下后,在大汉各地,就基本没有皇室成员,于地方为官任职,提升扩大皇家的影响了。主要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皇室血脉单薄,除刘崇、刘信这两兄弟外,几乎无可用之人。
    虽然后来,刘皇帝让刘承赟、刘承勋两个兄弟到各地镇守,也加强皇室对地方的影响,但终究不足,更多的,还得依靠那些外戚。
    如今,由于刘皇帝的种马属性,皇室子弟渐渐充盈,但能外放主事的,仍旧不多,而考虑到当下大汉的情况,刘皇帝又有心通过对皇室成员的任用,以提高天家的影响。
    这才是对刘承均等宗室解禁的根本原因,否则任刘承赟面子再大,再是奔走求情,刘皇帝未必会松口,他本就不是个心软的人。虽然过去有些不愉快,但他们终究姓刘,大汉当前,本质还是家天下。
    “既然随着赟哥来了,就在行营待上几日,观赏一番,待行狩结束之后,再行南下赴任!”刘皇帝又朝刘承均吩咐道。
    “是!”刘承均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此番邙山行狩,他是不在邀请之列的,也是靠着刘承赟引见才得以前来谨拜,直面刘皇帝。
    “赟哥,你担当宗正也有些年头了,对宗室事务处置得向来妥善,朕很满意!对于皇室内部,也就属你最为了解!”刘皇帝又将目光投向刘承赟,不知是否为错觉,态度要和善得多。
    “陛下过奖了!”刘承赟可不知道刘皇帝用意何在,也懒得去猜,只是恭谨相应。
    刘皇帝则话不停,继续道:“宗室之中,以你最长,宗室内部子弟的品行、才干,也只有最了解。朕给你一个任务,从皇族宗室之中,选拔一些杰出之人,若能经过吏部考核,即可外放地方,为军州事,为朝廷百姓,为江山社稷,出些力,办些事!”
    甫听此言,刘承赟先是一怔,旋即形容舒展开来,拱手道:“是!臣遵命!”
    刘承赟脸上的喜色,有些难以掩饰,他当然明白,刘皇帝这是要抬举宗室子弟了。作为宗室之长,他当然也希望皇室内部的子弟们,能够多受重用,为江山社稷多尽力。
    这一点,也是刘承赟这些年所追求的之事,他当然看得出来,刘皇帝对于宗室的压制。过去,刘皇帝宁肯重用外戚,以巩固皇权,加强天家权威,也不愿多给刘家人机会,这让刘承赟很是郁闷。
    历朝历代,哪有不重视自家人的王朝,而刘皇帝偏偏反其道而行,在他的意志下,几乎对大汉的那些宗室成员进行着一种禁锢。
    在刘承赟看来,即便不封王赐爵,大放职权,也该多加委任,以巩固刘家天下,于情于理,终究是自家人更可靠些。
    或许过去,宗室内部可用之人不多,那也就罢了,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各家也在开枝散叶,宗室子弟也日渐成长,刘皇帝仍旧那般。
    刘承赟也明里暗里请示过,始终没能得到应允,这让他大感无奈之余,也有些心灰意冷。此番,为运作刘承均去广州上任,他都是厚着老脸,求到太子刘旸那边,这才实现,并且已然满足。
    这突然的,刘皇帝口出要解除对宗室的“封印”,刘承赟怎能不喜。注意着他的表情,刘皇帝笑容和煦,对于这个兄长,他还是很有好感的,虽无长才,但是本分,做事也认真尽责,对他的那一番苦心,也不是不能理解。因此,过去哪怕在自己耳朵边唠叨,为宗室们陈情求职,也没有厌烦,只是加以安抚。
    “大汉如今版图庞大,幅员辽阔,需要文才猛士镇守,江山巩固,不只要文武将吏,宗室成员,也当尽一份力!”看着刘承赟,刘皇帝缓缓道来:“这天下,终究是刘家的天下,也需要姓刘的承担当有的职责,以期江山永固!”
    “陛下英明!”此言一落,刘承赟顿时眉开眼笑,唱起赞歌。
    就连一旁的刘承均闻言,也眉宇间也不由露出一抹振奋与喜悦,他可知道,自己这广州府职是怎么来的,哪怕已然经过刘皇帝一番叮嘱交待,心中始终怀有忐忑。
    此刻,听得刘皇帝这番言论,也觉如释重负,心情通畅,再无郁结。他们这些姓刘的,过去近二十年,可真的被压制得太狠了……
    “这样,待回京之后,赟哥可带头拟出一套宗室轮职地方的条制,交由政事堂审定!”刘皇帝又道。
    “遵命!”刘承赟表情恢复郑重,躬身拜道。
    比起委任几名宗室子弟,订立一套规矩制度,要更加难得,也更加可靠。注意到刘皇帝温和含笑的面庞,刘承赟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直感觉,笼罩在大汉宗室头顶近二十年的那层阴云,要消散了,未来将是拨云见日了。
    当然,喜悦的同时,刘承赟心中也不免疑惑,刘皇帝为何会改变想法。当然,只是一刹那的念头,很快就屏去了,刘承赟并不是个善于揣测圣意的人,他也不愿意去劳神费心,历来的信条,就是做好自己,保持本分。
    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
    “既然来了,且入席吧,随朕一同观摩我大汉健儿之风采!”事情谈完,刘皇帝的兴致又放在行营校场上骑射比拼上,伸手一指,对刘承赟兄弟道。
    刘承赟当然也是会察言观色的,当下应道:“陛下安坐,那臣等,就先告退了!”
    “嗯!”刘皇帝淡淡地应了声。
    符后坐在刘皇帝身边,默默地听着他们君臣三人的交谈,没有插嘴,不过,小心观察着刘皇帝表情,凤目之中明显闪过一抹深思。
    她可不是不懂政治的女人,关于刘皇帝对宗室任用上的转变,也忍不住去揣摩一番,有所思,且有所得。
    “在想什么?”刘皇帝的询问声,将大符从思绪中唤回。
    见着刘皇帝那温和带笑的表情,大符也放弃去探寻此时这张面孔底下隐藏着什么,含笑应道:“今日你同徐王兄的谈话传出去,再加上均哥作为榜样,宗室子弟们,只怕将欣喜踊跃,感谢陛下恩典了!”
    “被压制了这么多年,一朝解禁,岂能不欢腾!”刘皇帝很淡定的样子,拿起御座侧案上的一个玉杯,浅浅地抿了一口。
    说着,偏头看着符后,笑问:“大符,我是不是真如外界传言的那般,对宗室亲戚,过于苛刻了?”
    这话,可不好接,在十年以前,确实有类似的传言,甚至还引起了一些轰动,不少人都在私下里议论,包括民间。当然,不可能是直接指责皇帝苛刻无情,但就是那个意思。
    而这等流言的源头,显然来自于那些在刘皇帝打压下,不得志的刘姓宗室。毫无疑问,说的就是刘崇那一家子,而刘崇死掉的那些儿子,可不都是正常死亡……
    直到后来,再没人敢就此发表议论了,刘家人也一样,有怨言都不敢再随意表露,也是怕了,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雷霆雨露都是君恩,都得受着。
    刘皇帝为何在西迁洛阳之后,下令放宽对刘承均等宗室的限制,就是因为他们学乖了,而新一代的刘家子弟也逐渐成长起来了。刘皇帝呢,也不是真要永远将他们当猪养,外戚、勋贵、官僚都在培养壮大,没道理对刘家人永远打压着。
    只是稍作沉吟,大符平静道:“过去,宗室之中,人才淡薄,官家即便想要倚重他们,也找不到人!如今,子弟们逐渐长成,学得文武艺,不说人才济济,但总有一些可用之人,官家抬举提拔他们,适当其时。
    至于说官家苛刻,那更是无稽之谈,只是你要求高罢了,朝廷之中,不养庸人!再者,这些年,你对雍王、徐王二兄弟的信重,朝野尽知,何谈苛待?”
    “哈哈!”听符后认真地说出这番话,刘皇帝不由笑了,对她道:“你这话,是在安慰我心啊!”
    “不过,我心里倒也清楚,是有些苛刻了!”笑容微敛,刘皇帝又道:“这些年,赟哥屡屡在我面前请求,我不是没动过这念头,如今,算是到火候了。你说得不错,过去缺乏可用之人,若是尽是无才之辈,即便勉强委任,那也是德不配位,祸害更深,那样,不如不用。
    适才我同赟哥说的话,也是发自肺腑,这天下,终究是我刘家的天下,也需要更多刘家人站出来,不管是治政、治军还是治民,对巩固江山,都有好处!”
    闻其言,符后微微颔首,脑中念头却不由自主地往一个方向上靠,要说成长起来的宗室,最大的一个群体,最值得信任的一批人,除了刘皇帝的儿子们,还能有谁?
    这是不是刘皇帝在做铺垫?
    别的不提,像刘煦、刘晞、刘昉这三兄弟,或文或武,都已展现出他们的才干,他们的办事能力也是经历过考验的,这些年,在朝廷内部的影响力也在缓慢增长中,刘皇帝的用心培养,早已到收获的时节。
    即便是刘旻,经过漠北远征的历练,哪怕年纪仍小,也能担一些事。这种情况下,若是将皇子们外放,那这背后的玄机,就值得多加思量了。
    大符素来宽宏大度,但她不是不争,只是她格局够大,只争关键。比如刘旸的太子之位,这是底线,只要刘旸的位置稳固,其他都不是大问题。在这一点上,大符同高贵妃实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她占据着大义名分,也不需要过分的表现。
    刘旸的太子,已经当了十几年了,地位显然是稳固的,几乎难以动摇,从东宫到朝堂,从公卿到外戚,也逐渐形成了太子党,坚定地支持着他。
    但是,随着刘煦几兄弟近些年在朝廷中的崛起,刘皇帝对他们善加委任,他们也逐渐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围绕着他们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团体。
    虽然,比起太子党这艘巨轮,他们的影响还弱得多,但毫无疑问,继续发展下去,难免会形成对刘旸太子地位的冲击。
    要知道,这些皇子,尤其是年长的几个皇子,早就开府建牙,成家立业,北伐之后,在朝中也各掌职司。
    符后是考虑得比较长远的,对于这种趋势,也有忧虑,思靠着如何预防、解决。而倘若刘皇帝如今考虑起将皇子外放地方,那么符后绝对是举双手支持。
    只要刘煦几兄弟外放地方任职,那么不论他们再有能力,做出再大的成绩,都难以对太子形成冲击。而在京中则不然,直接身处中枢,就有机会,就能从各方面对太子之位构成威胁。
    如今大汉国势正盛,政局稳定,中央权威空前强大,京城乃是天下中心,权力核心,代表着大义,而占据大义,就能掌握大势。即便刘旸的地位已经足够稳固,但大符也希望能再添几分保障。
    刘皇帝具体作何考虑,即便是大符,都难以揣测清楚,但是,她心中也少有地生出了些希冀,希望结果能如她所期盼。
    至于在这个结果出来之前,大符不会贸然发言,更不会莽撞动作,即便要推动皇子外放,她也会讲究方式方法,有些事情,能做主的只有刘皇帝,刘皇帝也不会受任何人影响,哪怕她是大符,是皇后,这一点,符后很清楚。
    几乎在转瞬之间,大符想到了很多。恍然之间,又再度听到刘皇帝在嘀咕:“也不知,在均哥恭顺的外表下,内心对朕有多大的怨言?”
    甫闻此言,即便是大符,也不由一惊,转眼,只见刘皇帝微眯着眼睛,瞥着已然随刘承赟落座的刘承均,知道他又开始猜疑了,应道:“怎么会,眼下均哥,感谢你的恩典,或许都来不及呢!”
    “感激之情,或许会有!”闻之,刘皇帝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但是,怨恨之情,未必就无吧!从乾祐五年开始,距今已然快十九年,十九年啊!如此长的时间,在那样的处境当中,不知积压了多少不满与愤懑,换作是我,绝对会怨恨!”
    听他这么说,大符不免露出一点勉强的笑容,以一种宽慰的语气道:“过去或许遭遇艰苦,如今你也开始做出补偿,也算苦尽甘来,你是君,他是臣,均哥也不是什么偏激之辈,想来还是会感恩戴德的吧!”
    “但愿吧!”刘皇帝笑容依旧,只是让人感觉心中压抑,即便是大符,心头也有种莫名的不适感。
    看着刘皇帝侧颊,大符心中不由默默叹了口气,刘皇帝的多疑,随着年岁的增长,似乎已深入骨髓了,这让她有时都感到惊悸。
    刘皇帝呢,似乎仍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之中,这世上,虽然不缺逆来顺受之人,也不乏大度能容之辈,但是,终究属于少数。
    刘皇帝可不信,一些小小的恩惠,就能使一切恩怨,烟消云散。至少一点,刘承均会对自己感恩戴德?刘皇帝绝对不信。
    事实上,刘皇帝之所以不愿意赦免那些罪人,就是考虑到这些,从他的心理而言,仇怨是难以消解的。不是他不够宽容,只是怕纵虎为患,当年将皇叔刘信圈禁至死,原因在此。
    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
    帝后私谈间,场内又爆发出了一阵如潮的欢呼声,比拼已经进行到第四轮,神箭手们各展其长,此时引起欢呼的,是名年轻军官,五十步外,快马疾驰,两箭齐发,双双中的,直插靶心。这样的本事,已能称得上神乎其技。
    连刘皇帝都在这热烈的氛围中,多投以关注的目光,指着那名军官,对朝喦脱吩咐道:“去问问,此为何人?”
    “是!”喦脱受命,没有丝毫耽搁,趋步下台,前去调查。
    见状,符后轻笑道:“官家又见猎心喜,起爱才之心了?”
    刘皇帝很自然地答道:“我素来如此!任何时候,最重要的都是人才,我自然希望,天下能有层出不穷的人才,共襄大汉盛世,共享升平时代!”
    “官家的胸襟器量,一如既往,博大宽广啊!”符后也说起些恭维话。当然,半真半假,刘皇帝历来的风格,为私或许不乏狭隘处,但于公从来顾全大局,器量十足。
    “你我夫妻,就不需这般恭维客套!”刘皇帝这么说道,大概是,习惯了符后的端庄严正,人家说点讨好话,刘皇帝反而不适应了。
    很快,喦脱返回,快步至御前,立定倾身,恭敬禀道:“官家,这名小将名叫陈嘉,应州金城人氏,隶属龙栖军左厢第一军,军职百将,曾参与北伐,作战勇猛,力战有功,后抽调入京,补龙栖军额,以骑射闻名,此番行狩,由殿前司选拔,献艺御前……”
    喦脱查问得还是比较详尽的,听其汇报,刘皇帝嘴角扬起了少许笑意,道:“是龙栖军中之人啊!”
    龙栖军毕竟是刘皇帝起家的部队,凭借着这层关系,就等于在本军将士身上加持了一道特殊的荣光,这么多年,二十多年下来,在三衙禁军中始终独占鳌头,力压全军,既有“亲军”之名,也号称天下第一强军。
    喦脱自然明白刘皇帝对龙栖军的亲近与好感,注意到他嘴角的笑容,当即开捧:“幸得官家恩德照拂,龙栖军方得人才辈出啊!”
    听其言,刘皇帝嘴角扯了下,作为三衙禁兵第一军,所享受的资源是最为丰厚的,内外将士欣然向往,精兵强将都往里调,自然人才辈出了。
    看刘皇帝对自己的恭维没有太大反应,喦脱也不在意,毕竟他也不是每次献媚都能取悦刘皇帝,得到积极的反馈。
    “官家是否有意召见?”见刘皇帝饶有兴趣的样子,喦脱又主动请示道。
    却迎来刘皇帝的拒绝:“不用,照常进行!”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