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56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廖威点头:“是,陛下刚登基,年号未改,尊号未加,敕令乃先帝遗命,陛下若办不妥当,难免惹群臣质疑。”
    侯赋中叹气:“莫将军虽是女子,但龙睛凤颈,非常人所能及,性情上有些——”
    他想起莫聆风的神情,那种阴骘、漠然,视人命如草芥,再想想死在宽州的魏王、秦方等人,不由哆嗦了一下。
    廖威见他如此,心立刻一沉到底:“性情如何?”
    侯赋中摆手,不愿细说,又思索新帝的谋算以及莫聆风的动作,却一时不能窥见全局,只能道:“莫将军聪明,窥一斑而知全豹,你别想着能哄骗她入京。”
    “这是自然。”
    “言语上更不要傲气,见了将士,言语姿态都要放低,如此一来,今日莫将军应该不会取你性命。”
    廖威急道:“过了今日呢?”
    “宽州比起京都,算得上苦寒,你初来乍到,病倒也是常事。”
    廖威福至心灵,一拍大腿,喜笑颜开:“是!不出三日,我便一病不起,回京治病。”
    侯赋中点头:“从堡寨中出来,你就去知府衙门,请邬知府收容你三日。”
    “邬瑾?”廖威想起邬瑾死谏之事,越发的点头,“邬知府清正之人,真有什么事,他必会送我出宽州。”
    侯赋中笑笑,没有将邬、莫二人交往过密的事说出来,同时为自己捏一把汗——廖威能走,他却无处可走,他想了很多路子想要出宽州,至今都没有音讯。
    廖威得侯赋中肺腑之言,有了底气,起身告辞:“不知莫将军此时在何处?”
    侯赋中也起身穿上鹤氅:“在堡寨,我送你出城。”
    一行人打马出城,奔至吊桥边,士兵见过廖威手中金牌,立刻以号角为信,传递消息,堡寨中人放下吊桥,马场巡视的都头先遣一名士兵入内报信,再请敕使上桥。
    侯赋中不入堡寨,在吊桥还没放下时便转身离去,廖威忐忑地上了吊桥,耳边是风刮过冰河发出的怒号,越发觉得头顶旌旗蔽日,前途未卜。
    入堡寨时,正有一队人马运送十来副黑漆薄棺出寨,他连忙带领亲随让到一侧。
    一个小个子带领十人上前,仰头问道:“这位可是京都来的敕使?”
    廖威连忙翻身下马,将马鞭交给身后亲随,拱手道:“是,不知将军如何称呼?”
    “游牧卿,捧日军都统制,”游牧卿拱手还礼,对这位倒霉敕使语气和缓两分,“莫将军已升帐聚将,请敕使前往。”
    廖威跟着往前走:“敢问游都统,刚才的棺材是怎么回事?”
    游牧卿答道:“是月初战亡的士兵,敛在堡寨,分次给他们送回家去。”
    廖威听完,不由咋舌:“这未免太耗费财力了。”
    游牧卿扫他一眼:“怎么,敕使要是死在异乡,不用落叶归根?”
    第387章 遗诏
    一个“死”字,让廖威心惊胆战。
    他直觉游牧卿是意有所指,慌的脸色惨白,连连摆手:“不,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军中一向是就地掩埋,再将死讯送回去,第一次见到发送棺木的。”
    游牧卿移开目光:“自莫将军在此,就一直如此。”
    他伸手摸摸肚子,仍旧不悦,将近午时,他饿的厉害,敕使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廖威看他眉头紧皱,一颗心又悬了起来。
    沿途士兵分阵营忙碌,一行人走到中帐,内外都是亲卫,一位女将走入屋内,报道:“将军,敕使前来拜会。”
    “请进。”莫聆风清冷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廖威只令一个亲随跟着自己入内,屋中没有接旨所用的瓜果鲜花,只有一张长条桌案,上面一只旧香炉,插着三根香。
    莫聆风立在桌案后,未戴兜鍪,头上挽一个髻,束着红绳,衣内藏着金项圈,身穿软甲,甲纹青绿,甲缘镶红锦,系以锦带,腰间挎着一把长刀,看着廖威微微一笑。
    她的笑并没有老狐狸似的高深莫测,丹凤眼长而大,藏着觊觎之心。
    面对敕令,她早有准备,并且伺机而动。
    廖威见状,简直不想将诏书取出开读——莫聆风身后,站定五个男女将军,各个都是刀不离手,对京都来的敕使虎视眈眈,中帐内还站立着诸多娘子军,都是骁勇之辈,只等莫聆风一声令下,便要将敕使剁成肉泥。
    识时务者为俊杰。
    廖俊杰果断放低姿态,拱手行礼,一表自己对莫将军的钦佩之意,对边关将士极尽溢美之词。
    中帐无人搭话,只听他一人侃侃而谈,谈到山穷水尽,尴尬的直打哈哈。
    廖威伪装起来的欢声笑语自行落幕,他伸手摸了摸鼻子,从袖中取出丹诏,咳嗽一声,深吸一口气,大声道:“宽州归德将军莫聆风,恭迎圣谕。”
    莫聆风率将士跪地,膝盖落地,甲胄落地,刀鞘落地,混杂出一片惊心动魄的响声,令人不寒而栗。
    “奉体天法道圣德文昭武睿明章皇帝遗诏:宽州归德将军莫聆风在朝,气勇卓绝,数岁征伐,多有功名,为朕所重,与二相比肩同列,今有青蝇臭恶者,污其私造火药,轻言狂逆,阴图诛之,自取其死,朕视归德将军为治国之器,为存远计,召其还朝,查察谗险,还其清誉,君明臣举,朝野同心,钦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