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18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夏景勉力对着庆王露出一个笑容,狰狞无比,似哭似笑,“能帮到父亲就好。”
    “呵呵……”庆王垂下眼睑,低声自语,“李求败啊李求败,即使你才冠古今,那又如何?”
    “你的才情,让你这一生太顺利了,所以很多事情,你想的太简单了,永远都看不破。”
    李求败的反应,完全是被他算计到了。
    一个一路顺风顺水的剑仙,在算计上,又如何与他这种谋算万年的老油条斗?
    前往长安认罪?
    求之不得。
    “我这最后一步,就是要在长安之中完成啊。”
    李求败要他去长安向夏曌认罪,正合他心意!
    “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庆王喃喃道。
    第二十六章 即将完美的秘剑
    剑修,光靠闭关潜心修行是很难有大成就的。
    陆青山此次离开天机观之后,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
    他的想法是趁着这段时间在中天域好好走一走,感受一番人域的河山以及风土人情。
    这行为看上去有些无厘头,不着头脑,但是有着深层道理在其中的。
    这就像是一些作家在灵感枯竭的时候,越埋头纠结于书中内容,却往往是越想不出东西来。
    反而他若是起身离开房间,去外界走一走,说不定灵感就来了。
    陆青山现在的情况,就与作家陷入灵感枯竭的状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的第二式秘剑将出欲出,但又迟迟不出。
    这是少了一点至关重要的契机与触动。
    这点契机,越是执着于推演,越可能是陷入死胡同,难以走出。
    既然这样,不如是四处走走,说不定就碰到了那点契机。
    兴之所至,秘剑也就成了。
    这般想,陆青山也就这么去做了。
    当他真正的放开心怀,行走于人世之间,陆青山心中还真的是生出了不少感悟。
    他在来到这个世界的六年多时间里,就像是一根紧绷的弦,一路走下来甚至是连片刻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环接一环的。
    魔族的威胁就像是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只能一路勇猛精进,有着不进则退的浓浓危机感,丝毫不敢放松懈怠。
    此刻,他因为十花神门的关卡,修为一时不得精进,却成了他罕有的停下脚步休息的机会。
    陆青山独自一人,在浩瀚的中天域游历。
    他感受中天域的壮丽山水以及风土人情,放空自己的心灵。
    他曾登高山望远,也曾一叶扁舟顺江而下。
    曾看冰雪融化,也曾见岩浆滚滚。
    曾在喧闹的城市中倾听婴儿诞生的初啼,也曾聆听老人临死前的呢喃。
    喜事降临,悲剧也在发生,两者就像太极图的阴阳鱼,密不可分。
    世间一切都是那么不起眼,却又真实存在。
    转眼,半个月的时间就是一瞬而逝。
    这是陆青山第一次不进行任何修行。
    但是如今他的状态,与先前离开天机观时却是有了明显的变化,好的令人惊讶。
    他那颗因为一路战斗,一路厮杀而锤炼出的冰冷内心,外表的那层坚冰在这半月的游历中,逐渐融化,洗去表面的灰尘。
    他的心灵,在这一刻变得清澈,玲珑剔透,犹如一泓清泉叮当作响。
    若是旁人看到陆青山这个状态,必然会惊叹不已。
    这是,赤子之心!
    此时的陆青山,洗去了铅尘。
    他有所明悟。
    弦若是一直绷着,迟早会断的。
    只有张弛有度,才能发挥出更强大的力量。
    这一日,陆青山停下了脚步,眼中精光熠熠。
    “这回是真的快了。”
    不断的杀戮,让他的心灵变得无比坚毅,可也让他陷入一条死胡同。
    这短暂的半月时间的放空心灵,却是让他的心灵产生了一种蜕变,对他的内心产生了一次洗涤。
    当然,这种好事,也不能是时时发生。
    更多的是,厚积薄发以及第一次洗涤心灵,效果显著的两个原因互相叠加,才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
    “怪不得李求败当年会选择脱离太乙剑宗,孤身游历人域……。”陆青山感觉自己现在灵感如泉涌。
    原先无法继续推演的剑招,正在层层突破。
    “按照现在的进度,不多时我就能完全推演出的这第二式秘剑了吧。”他喃喃道,心中有着喜悦。
    这时,陆青山耳边传来喧闹的人声。
    他猛地抬起头。
    前方一座城市映入眼帘。
    誉城。
    不知不觉他就走到了一座新的城市。
    “这次游历就到此为止吧。”陆青山轻声自语道。
    照现在这种情况,不多时,他的第二式秘剑就会水到渠成的完美,的确没有再游历的必要了。
    可就在这时,陆青山猛地心中一动,似有所感,连忙从芥子之中取出了一枚刻有绣春二字的令牌。
    传讯令牌。
    此时,这枚令牌的表面正浮着一层氤氲的红光。
    这说明令牌被触动,收到了消息。
    而在令牌之中,烙印着的是澹台清润的传讯印记。
    传讯印记是有距离限制的,两方只要相隔超过一定的距离,传出的讯息就会宛如石沉大海,不会惊起半点波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