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431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连稍微大额一点的消费,因为需要缴税,都会立刻被审核!
    你就说,贪污点钱得多特么难!
    ……
    从cia的总部离开,肖恩返回纽约,刚刚过完元旦节,老沈弼就被肖恩招了过来。
    见到肖恩的时候,沈弼整个连都是臭的。
    “还特么能不能让人好好休息一下了,资本家就能这么压榨员工吗,年假懂不懂,懂不懂!”沈弼指着肖恩的鼻子就开始大吼,“好不容易有时间一家人在岛上度假,你特么的还打电话催个没完!”
    “好好好,好好好,是我不对,别生气!”肖恩连连举手告饶。
    沈弼重重哼了一声,这才坐下气呼呼地问道:“急吼吼地喊我回来搞什么!”
    “这样,不生气。”肖恩一本正经地看向沈弼,“这件事儿弄完,回头我就把阿森纳给你买下来,然后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行吧。”
    沈弼‘啪’一下就坐直了身体,“咳咳,你要是这么说,那我可不困了啊!”
    “小意思!”肖恩重重拍了拍胸脯,“我,肖恩是什么人,一个唾沫一个钉,什么时候骗过人!”
    “别别别,千万别这么说,你这么一说我反倒不放心了。”
    肖恩脸当场就黑了,“那就算了!”
    “哈哈哈,开个玩笑,生什么气,来,有什么事,尽管交给我老头子,我还能干!”沈弼挪动屁股到了肖恩身边,一把揽住他肩膀说道。
    呵,肖恩撇嘴,没什么是花钱不能搞定的,如果有,那一定是花的钱还不够多。
    调侃几句,肖恩这才把事情说了,“苏联要完蛋了,立陶宛那边已经决定了,3月1号要宣布独立。”
    “啊!?”沈弼猛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张大嘴巴等着肖恩,满脸的不可置信。
    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很难想象苏联解体给人们带来的震撼。
    特别沈弼还是一个二战老兵的情况下。
    那是苏联,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跟美国针锋相对这么多年,让世界都为之颤抖的政权。
    苏联输出的体制,席卷了半个欧亚大陆,三德子被打服之后,可以说整个西方社会都在防备着苏联人。
    特别是欧洲,几乎到了闻苏联色变的地步。
    制度上的对立矛盾根本没有调和的可能,那是真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一旦被革命,资本家就要人头落地,不发了疯一样抵制就怪了!
    苏联,对于西方社会的民众来说,那真是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在听着这个传说长大的,没想到,肆虐了半个多世纪的苏联忽然就要解体了,不震撼就怪了。
    “你说的是真的,没骗我?”沈弼一把抓住肖恩的肩膀来回摇晃着说道。
    肖恩虽然很有钱了,业务范围也很广了,但势力多在美国、哥伦比亚、东南亚、北非、中东一带,所以沈弼根本没得到相关消息。
    沈弼有些失魂落魄地坐在沙发上,好长时间缓不过来。
    “你喊我回来准备做什么?”沈弼声音沙哑地问道。
    “我之前从cia那边拿到了关于立陶宛的比较详细的情报……”肖恩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
    沈弼上下打量肖恩好一阵,这才说道:“呵,又到了你们这些资本家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嘿!”肖恩没好气地瞪了沈弼一眼。
    “不是吗,没了苏联人……”沈弼摇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这对带英帝国来说,真不知道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反正沈弼感觉并不怎么好,带英对于美国的作用再次下降了一分。
    收拾一下心情,沈弼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掌控一国命脉和赚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要分清楚。”
    “怎么说?”肖恩眉头挑了挑。
    “意思就是说,有些产业,很赚钱,但对国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作用,谈不上是命脉,有些生意赚不到多少钱,但,很关键,缺之不得。”
    “就比如农业,赚不了几个钱但很重要,毕竟是人就要吃饭,现在每年还有上千万人死于饥饿呢。”
    “像是服务业,投入低,回报高,但并不那么重要,少了也不过是生活质量稍微下降一点罢了。”
    “采矿业和制造业上下功夫。”肖恩想了想说道。
    “不完全正确。”沈弼摇头说道:“第一,重复性太高,一个关联产业只需要掌控终端环节即可,最好是高技术含量的,所以制造业可以,但采矿业没必要。”
    “你的目的是掌控命脉,不是掌控一个产业链吞掉所有利益,那样立陶宛人是不会同意的,政客并不傻,他们的选择并不只有你。”
    “好吧,这就是我喊你回来的原因。”肖恩摊摊手说道。
    “纺织、机械制造、运输、金融,传媒,这五项你都需要插手。”沈弼不需要思考直接说道。
    “立陶宛的毛纺和亚麻纺织做的不错。”
    “机械制造就不说了,运输很关键,铁路,公路,港口,白俄的首都明斯克距离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很近,白俄是一个内陆国家,一旦独立,对外贸易几乎大部分要依靠立陶宛。”
    “而且,我认为,立陶宛即便独立了,他在经济上也要严重依赖俄罗斯人,别看他们跟俄罗斯战斗了几百年,分分合合,仿佛仇深似海一样,可时间就是最好的武器,俄罗斯人在立陶宛人身上留下了太多痕迹,经济上已经形成互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