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680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样自己就能慢慢忽悠他,把追随他的一万多人给笼络起来,到时候自己去北美大陆了,这一万多人怎么着也是一股生力军。
    何况这一万多人还有家眷。
    到时候就是几万人。
    想来朱老板也很喜欢这个解决方案。
    不用背负杀戮暴君的罪名,又完美解决了朱允炆的事情,现在的难题在于自己要从什么地方切入,来说服朱允炆。
    胡濙沉默了一阵,“陛下想知道您在哪里,但不见得想见您。”
    这是实情。
    陛下想知道朱允炆是否还活着,是否还会对他的帝位构成威胁,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朱允炆后,悄悄将他杀了。
    而历史上的朱棣很大概率也是这么做的。
    但朱棣也留了一点仁慈。
    朱允炆终究是当过帝王的人,而且也是他的侄儿,而在宁德发现的奇特塔墓,有龙首石雕,意味着朱棣还是认可朱允炆的帝王待遇。
    只不过后世宁德发现的那个塔墓到底是不是朱允炆的,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但不管朱允炆怎么死的,朱棣是肯定不想见他。
    朱允炆要是到了应天,消息传出去了,你让朱棣如何给全国交代——还皇位是不可能还的,永远也不可能,更不能当太上皇供养起来。
    所以朱允炆最好的下场,就是悄无声息的死在某个角落里。
    这也是朱棣秘密寻找朱允炆的原因。
    朱允炆显然也知道这个原因,沉默了一阵,“胡侍郎,那如此可行?贫僧愿意圆寂,但求陛下放过宁德这边的前朝旧臣势力。”
    胡濙一脸为难,“这不是小臣能做主的事情。”
    黄昏适时插了一句嘴:“建文陛下,微臣觉得你有点想多了,就算你驾崩——嗯,圆寂了,你觉得陛下会放过这些追随你的人吗,万一他们以后再拥戴你的后人反叛大明呢,而目前大明的盛世,想必你也看在眼里,你觉得到时候是谁受苦?”
    按说,兴亡皆是百姓苦。
    不过现在的大明不一样,随着黄昏的各种改革,现在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超越了历朝历代,百姓的日子已经奔在温饱线上了。
    朱允炆沉默了。
    这是个死结,他一旦被朱棣发现,他会死,他的追随者也会死。
    这些个道理他一直就知道。
    而这一次和上一次不一样,上一次是黄昏一个人到林墩找到的他,所以他可以继续逃离,但这一次是胡濙找到的。
    整个宁德及其周边的兵力,都能被胡濙调动。
    这是胡濙的特权。
    想必胡濙身上必然有一封朱棣早就写好的圣旨,一旦发现建文帝的踪迹,胡濙就可能调动周边所有卫所的兵力。
    事实上也是如此,胡濙已经将宁德辖境内的兵力全部调动过来了。
    朱允炆沉默了一阵,叹道:“贫僧死不足惜,可那些忠义之人,加上他们的家眷,足足数万人,如果真是因此而全部丧命,这是何等的悲剧。”
    黄昏本来神态轻松,闻言收敛了神态,谨慎认真起来。
    这事确实不能太无知。
    但他没有说话,现在朱允炆还有希望,自己这个时候提出,让追随他的人跟随自己去北美大陆,大概率要被拒绝。
    人只有在绝境中,才会没得选择。
    此事不能操之过急。
    反正看目前这个状况,为了这数万人,自己必须在宁德长久逗留了——就看朱老板会不会亲自来一趟宁德。
    很大概率不来。
    但肯定是要来一个比较重要的人,基本可以确定要么是太子,要么是太孙。
    朱棣要御驾亲征女真。
    太子兼国。
    那么来的就应该是太孙朱瞻基。
    朱允炆又道:“此事难道就没有一点周转余地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看向黄昏。
    朱允炆相信,只要眼前这个大明妖臣愿意帮忙,一定有办法救这一万多的忠义之士,毕竟这个年轻人在朱棣治下,做了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单从杀了两届北镇抚司镇抚使还能全身而退这一点,就绝对是足智多谋的人。
    黄昏差点就说有办法。
    忍住了。
    还不到时候,这个事情还是得等朱瞻基来了之后再提出解决方案,而那个时候,朱允炆和这一万多忠义之士,也陷入绝境,留给他们的选择余地就只有跟随自己去北美大陆。
    于是摇头叹道:“死局了。”
    除非你现在跑路,可胡濙在这里,跑也跑不掉了。
    朱允炆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不过礼佛多年,性格倒是恬淡了许多,连黄昏都说是死局了,他也不再为难黄昏和胡濙。
    想了想,“我写一封信,还有请胡侍郎送去应天呈递皇叔。”
    胡濙犹豫了下,“好。”
    黄昏心里也一动,道:“既然如此,那我也写一封,胡侍郎你就让锦衣卫用最快的方式,呈递给陛下,争取让宁德这边的事情不伤和气的解决。”
    胡濙很想拒绝。
    因为在胡濙看来,不论黄昏出什么主意,宁德这边的事情都不可能和平解决,设身处地,胡濙认为,不论是谁站在朱棣那个角度,宁德这边都将有一场秘密的腥风血雨的清洗。
    不可避免。
    而胡濙并不觉得这有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明当下的盛世,不会因为朱允炆及其后代的现身而出现差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