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366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所以换帅还是可以换的,毕竟无论怎样,黄昏若是布局成功,换帅不影响大局,若是无能的没有布局,换帅还能弥补鞑靼区域的困境。
    朱高炽弱弱的问道:“是二弟去主持大局吗?”
    朱棣摇头,“太孙!”
    既然已经打算给太孙铺路了,又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让老二去,老二去捡了落地桃子的话,声威更盛,到时候他回到应天,你这个太子压得住他?
    不可能的。
    朱棣现在想求一个稳,国家稳定,朝堂稳定,那么打下的江山才能更稳定。
    ……
    ……
    等太子走后。
    朱棣拉着徐皇后的手,示意康宁等宫侍跟远一些,笑道:“其实一直以来,我都知道咱们这妹夫没啥军事实际指挥能力,但是他的眼光却是卓然于常人的,妙心你信不信,此刻的瓦剌区域,其实真正在负责扫荡的已经只剩下咱们的瞻基了,黄昏和雄霸必然已经分兵了。”
    黄昏对军事的眼光很有些不符合他身份经历。
    根据调查。
    黄昏在入仕前后,其实看的兵书很少。
    所以当初漠北他差点导致全军覆没最后是徐辉祖来救场,朱棣并不觉得意外。
    但是黄昏对整个全局的分析又很透彻。
    这只说明一点:黄昏脑海里懂得的知识极多,而这个知识不是兵书上的,是他日积月累出来的,是他超越常人的眼界带来的。
    徐皇后气色已经好了许多。
    不得不说,黄昏带来的蝴蝶效应,最大的个人获益者是徐皇后,从黄昏来到大明,徐皇后已经两次病危,都逆天改命活了过来。
    闻言笑道:“那黄昏和雄霸去了哪里?”
    徐皇后是女诸生。
    但并不懂军事。
    不过为了配合丈夫嘛,还是好奇的问了起来……这是夫妻的相处之道,你得让丈夫有存在感和成就感,尤其是在自己的女人面前。
    朱棣笑道:“安加拉河流域,肯定有一支北伐军队的精锐,我估计应该是全军神机营,不出意外的话,必然是黄昏率领。”
    黄昏也不敢把神机营交给雄霸。
    徐皇后啊了一声,“这可如何是好,万一咱们这妹夫又重蹈前辙,那可是咱们大明北方最精锐的神机营,一旦出点事,瓦剌真可能将漠北的局势改变了。”
    朱棣点头,“朕其实也担心,毕竟漠北那边到雨季了。”
    神机营的致命缺点,其实很多人都知道。
    军器院那边也在想办法改良,希望能解决掉这个致命的缺陷。
    徐皇后又问道:“那雄霸呢。”
    朱棣笑道:“雄霸么,肯定已经率领吴哥大军来了个出其不意,按照原路返回,然后从关外摸着边境线去往延平,要确保延平和边关的安全,也是对瓦剌主力大军形成合围的重要一着落子。”
    徐皇后不解了,“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换帅?”
    黄昏这个主帅很合格啊。
    朱棣哈哈一笑,“这些都是分析,毕竟现在北伐大军那边的消息,都不可以当真,很多有可能是黄昏故意放的迷雾,换帅……不过是为了让瓦剌相信黄昏确实昏庸无能。”
    很多事情自己看得出来,瓦剌的马哈木在大明多年,他可能也看得出来,所以这个局必须做全做像样,让马哈木相信黄昏是真的军事庸才。
    这样马哈木才会彻底放开了手脚,放弃游击去全力进攻撒儿都鲁。
    希望自己没有猜错。
    希望这一次君臣之间的配合完美无瑕。
    一旦成功……
    瓦剌必亡!
    第1067章 全军出击!
    家大业大的人,玩得起。
    而在草原深处,马哈木就没有朱棣这么云淡风轻了,毕竟整个漠北只剩下他的瓦剌,如果他一旦玩完,中原王朝统一漠北……
    关键是统一了还能治理,治理了还能不乱。
    换作以往,你敢想?
    反正马哈木是想不出历朝历代,哪个中原的君王能做到。
    反正朱棣现在是快要做到了。
    当前的局势,马哈木有点着急,和儿子脱欢两个人分析了很久,也没弄明白那些虚虚实实,对于下一步的决策也犹豫不定。
    顺平那边的战事很真实。
    把秃孛罗不愧是瓦剌的名将,采用了麾下的建议,用鞑靼百姓当炮灰,拿下了镇北城,从开打开顺平的局势,眼下顺平只剩下一座孤岛。
    撒儿都鲁不是那么好打的。
    但如果打下撒儿都鲁,又是一个很好的局势,可问题是撒儿都鲁的城防简直恐怖,三十二门火炮,一群神机营,钢铁城池……
    仅是这么一想,马哈木就觉得头疼。
    延平那边进展更好,太平和暖答失两万人,已经逐步击破大明的城池,最多再有个七八天,延平就将彻底落入瓦剌大军的手中。
    这是好事。
    一旦瓦剌拿下延平再拿下顺平,那就不用和大明打游击了,利用这两座布政司的城市群设立防线,大明至少需要三十万人才能打败己方。
    大明在北方有三十万人?
    不可能!
    他在北方有三十万人的话,中南半岛那边早就乱了。
    而马哈木还得到消息:大明的北伐大军,大概有十来万人,依然在鄂毕河流域扫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