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54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毕士安笑道:“如那位仁兄说的一般,耶律敌烈志大才疏,一将之能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让他打仗或许是一员勇将,然治理云九州,却手足无措。陛下由此入手,正是击中耶律敌烈的软肋。不过耶律敌烈性子烈,他不擅长行政,却也不是能够轻易拿捏。他知道云九州已经离不开中原,对于军权更加重视,逼急了反而会适得其反。想要太平过渡并不容易,真要有此时政考题,切勿过于乐观。”
    刘锡面色微微一红。
    几人在这种氛围之下,也如大众一般,畅所欲言。
    时儿讨论文学,时儿点评天下大势,几乎所有人对于朝廷的未来都充满了向往。
    在几人不远的一桌,坐着几位异域人。
    李从德用着吐火罗的语言感慨道:“中原气象如此,无怪父亲如此谦卑。”
    在他身旁的是一个作摩尼师打扮的波斯人,此刻他也是一脸震惊,中原上下的向心力,即便是当年的波斯帝国也比及不上,说道:“如能在如此天朝传教,此生无憾。”
    第一百四十八章 西方使者
    毕士安望向张齐贤,说道:“师亮兄,此次科举,举国同欢。以你的才学,中进士应该不难。何不一同参加?”
    这科举考试最难的是一甲,进士及第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数量若干,视实际情况而定。
    进士及第比的不只是才学,还有运气。
    但中进士,对于张齐贤这级别的人来说,确实不难。
    当然只限于这个时段。
    张齐贤笑道:“在下就不凑热闹了。未来之事,得好好思量。”
    杨璞道:“仁叟兄还不了解师亮?他八成还想着混一身军功呢!”
    张齐贤双手一抬,全身的肥肉抖了三抖,说道:“就我这一身肉,不拼一个爵位回来,总觉得对不起自己。”
    罗幼度确实提升了文官的地位,也给了读书人极大的尊重与福利。
    同时对于武臣,对于武人,罗幼度并没有厚此薄彼。
    为了鼓励文武的进取之心,罗幼度颁布了一个规定,无军功者,不得封爵。
    哪怕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没有军功在身,也不得享受爵位。
    毕竟与文官相比,武将确实有点吃亏。
    治理天下,安定民生,一刻都离不开文官,而武将终究有歇下来的时候,哪怕好战如汉武帝,得文景两代贤主的遗产,打到最后都不敢再打。
    何况其他……
    故而武将的福利待遇都会略胜文官一筹。
    当然文官若是有胆子在前线转一圈,取得了不俗的军功,一样能够享受爵位待遇的。
    这个时代的文臣并没有给过分拔高,他们有给武将踩在脚下的经历,并没有尝试过凌驾武将之上的感觉。
    这能够恢复平等关系,吃过苦的文臣已经很知足了。
    张齐贤这种有心投笔从戎的士人并不受偏见鄙夷,反而是一种美谈。
    毕士安打趣道:“那师亮兄何不去考武举?”
    张齐贤苦着脸,他这一身膘肉,吓吓人善可,去跟真正的猛士比武,那跟讨打有什么区别?
    毕士安也不在劝,只是道:“这盛世来临,陛下又极重教化。不出十年,将会取得奇效。科举未来只会越来越难,得抓住这几次机会。”
    张齐贤举杯遥敬,说道:“弟明白,会好好思量的。”
    一行人谈笑间,却见楼下快步上来一官差,目光在楼上一扫,落在李从德与摩尼师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喜意,大步上前作揖:“殿下、法师,陛下于午后召见二位,薛尚书特让在下告之二位,做好面圣准备。”
    李从德与摩尼师不敢怠慢,匆匆与官差离去。
    他们这一走,四周登时议论纷纷,都在猜李从德与摩尼师的身份。
    杨璞道:“看他们的样貌,金发碧眼,应该是波斯人吧。”
    张齐贤最是博学,说道:“他们从西方来,又称殿下。因是于阗王李圣天的儿子了……”
    西方现在皆尊中原为主,但是西州回鹘、甘州回鹘朝廷册封的是可汗,归义军曹家无资格受封王爵。
    唯一受封为王的便是西域雄主于阗王李圣天。
    真让张齐贤猜中了,李从德正是李圣天的儿子,也是于阗国的太子。
    至于摩尼师叫胡拉斯德是摩尼教中的宝树王之一,在摩尼教中的地位极高。
    两人得罗幼度召见,不敢怠慢,急冲冲地回到了四方馆沐浴洗礼,穿戴礼服,等待接见。
    李从德轻声以吐火罗语对着胡拉斯德说道:“此次面圣,你不可乱说西方之事。中原的强大,这一路来,你是知道的。真让中原掺合西方之事,对你我皆无好处。”
    胡拉斯德虔诚的说道:“大王收留我们,我们只为传教,不敢有任何念想。”
    李从德凝重道:“如此最好。”他顿了顿,加了一句,说道:“家父一定会扶持你摩尼教,让圣女重新回到喀喇汗国。”
    胡拉斯德恭谦的向着李从德心里,表示明白。
    两人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出了四方馆,一路向皇宫走去。
    李从德、胡拉斯德左右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书生、武夫,眼中说不出的震撼。
    胡拉斯德忍不住道:“中原有一句话叫坐井观天,大食国的学者,就是井底之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