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临安城美食录 第7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好处是客流量没受到什么影响,坏处是没法堆雪人了。
    前几日堆的雪人还没完全化干净,剩下一个半塌不塌的雪球在那里负隅顽抗。好在雪还很新,林稚也就没管它。
    他抱着汤婆子,坐在屋里看程砚清发来的请帖。
    程砚清和柳娘子的结亲仪式定于两日后。
    想到对方隔三岔五来自己这里买甜点讨人家欢心,林稚想,他是不是也算半个媒人?
    半个媒人决定如法炮制,再做些甜点作为贺礼。
    庖厨里有菜贩送来的极好的山楂果儿,个个饱满圆润,光滑鲜艳,正好拿来下手。
    本朝人喜爱山楂,除了用它做果脯果糕饮子,还能用来入药。这一传统还是出自先帝的黄贵妃。
    据说贵妃生了怪病,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
    直到一位江湖郎中献出“红糖山楂”的方子,让贵妃每日按时服用,渐渐地,贵妃果真好转痊愈了。
    先帝龙颜大悦,把此方推行下去,在临安城掀起一阵吃山楂的热潮。
    林稚一边磨糯米面一边想,也不知道孟琼舟当初不爱吃饭的时候,有没有被逼着吃过山楂果子。
    剔了核的山楂已经提前泡在糖浆里腌了一天,此时取出,倒进锅里,拌上蜂蜜再煮半个时辰。
    煮好的山楂蜜饯质地软糯,带着些微嚼劲,一层糯米面一层山楂地码放整齐,用碗扣住,放入锅中隔水蒸熟,再点缀些山楂碎,山楂雪花膏就做好了。
    看着一层雪白一层红润的颜色,林稚自己都有点想吃。
    又做了芡实粉、枣泥和红豆沙制成的芡实糕,以及桂花馅儿的桂花糍,还有程砚清和柳娘子初见的杏仁豆腐——林稚觉得怪有纪念意义的。
    得了这精心制备的贺礼,程砚清也很高兴:“多谢林小郎君,夫人一定很喜欢,我代她谢过小郎君。”
    花轿已至,这段时间新娘子不能外出见人,只程砚清一人迎接宾客。
    对方穿了一身绛色公服,戴展脚幞头,十分神采奕奕。
    林稚笑道:“贺程郎君新婚之喜。”
    看见那熟悉的杏仁豆腐,两人都心照不宣地笑了。
    这时有个穿红挂绿的妇人走来,“这位便是林小郎君?”
    林稚不认识她,但也彬彬有礼道:“夫人万安。”
    “阿娘,您怎么出来了?”程砚清有些惊讶,接着又道,“这位确是林小郎君。”
    听程砚清喊“阿娘”,林稚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就是程家三子的亲妈。能生出如此性格迥异的三个孩子,他忍不住多看了对方几眼。
    只听程氏答道:“屋里闷,阿锦让我出来透透气。”
    程氏闲不住,刚和别人社交完,又过来和林稚社交了,很自来熟道:“林小郎君做得一手好花糕!”
    “之前阿锦就与我说过,小郎君做的豆糕酥酪香甜可口,特别是那豆沙馅子,调得细腻如许,堪比虢国夫人的灵沙臛。”
    前朝有一位虢国夫人,喜好糕点,家中大厨为讨这位贵主欢心,特意滤掉熟豆泥中的豆皮,制成细腻的豆沙,取名为“灵沙臛”。
    听她如此用典,林稚笑道:“夫人过誉了。”
    说到虢国夫人,程氏打开了话匣:“那厨郎还将赤豆馅塑成花形,再用糍糕包起来,内里的花型馅料若隐若现,故而名曰‘透花糍’。”
    这倒是给了林稚灵感,心想下次的茶坊甜品就做这个。
    见母亲与林小郎君聊得欢畅,程砚清无奈一笑,继续去招呼其他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了。
    便在此时,程令宜赶来,“林小郎君!”
    “许久不见,小郎君可还安好?”
    林稚笑道:“有小郎君挂怀,自然安好。”又问:“二郎最近如何?”
    “还可以。”程令宜撇撇嘴,“要是能不月试就好了。”
    想起天天写卷子的高中时代,林稚深有同感,“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程令宜点头,“听说小郎君店中上新了火锅子,监中学生都说味道妙极。等月试结束,我一定要去好好品尝一番!”
    对于自家广受好评的火锅,林稚相当有信心,“随时恭候小郎君。”
    程令宜还要开口,忽然在林稚身后瞥见了什么,道:“孟淮安,你怎么才来?”
    孟淮安和林稚打过招呼,这才和他说话:“路上马车多得很,耽搁了我和阿娘好些时间。”
    “无妨无妨。”程令宜很大方地一甩手,“今日是我兄长大喜之日,不和你一般计较。”
    孟淮安看起来也不想和他计较,只淡淡哼了一声。
    然而程令宜却不想放过他,“我有嫂子了。”
    孟淮安:“?”
    程令宜挑眉得意道:“你还没有。”
    孟淮安不服:“我也很快要有了!”
    “不是吧?”程令宜明显不信,“以你兄长的个性……竟要娶新妇了?”
    “本来我也是不信的。”
    程氏早就去找秦夫人聊天了,孟淮安环顾一周,见周围只有程令宜和林稚,都是自己人,于是放下心来,“那日我回家,听见兄长和阿娘聊天,说什么‘多谢母亲成全’,这还不能说明我要有嫂子了吗?”
    正在喝水的林稚险些一口水喷出来。
    程令宜一本正经:“既然如此,说明你可能真的要有嫂子了——当初我兄长要和阿嫂成亲时,也是和母亲这么说的。”
    孟淮安点点头,“就是还不知我这位未来嫂子究竟是谁。”
    “那日我旁敲侧击问过,兄长只说我认识对方,并没有告诉我是谁。”他叹了口气,“好想知道我的阿嫂到底是谁啊。”
    一旁偷听的林稚默默心道:“好像是我。”
    见孟淮安如此郁闷,程令宜好兄弟般拍了拍他的肩,“放心吧,你早晚都会知道的。”
    “孟小郎君。”林稚忍不住插口:“孟琼舟什么时候来?”
    “阿兄说散了朝会就来……”
    话音刚落,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雪仍在下着,孟琼舟收了伞,轻轻抖落上面的雪花,随手搁在了门外。
    程令宜一向都有点怵他同窗这位性格冷淡的哥哥,打了声招呼就去找自家阿姊玩了。
    程砚清与孟琼舟虽素来不睦,但毕竟对方来参加他的成亲礼,到底是和他客套了几句。
    林稚在一旁看着。许是来参加婚礼的缘故,孟琼舟今日换了一身明紫氅衣,比从前一贯墨黑深衣鲜亮不少。
    他看了一会儿,得出一个结论:孟少卿穿什么衣服都好看!
    感受到他的目光,孟琼舟回望过来:“林小郎君。”
    “孟郎君今日这身衣服真好看。”林稚扬起一个笑脸。
    孟琼舟温声道:“小郎君喜欢便好。”
    一旁正在吃糕的孟淮安差点把糕吓掉。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林稚也有点不好意思,去孟淮安相反方向的柜子上拿喜糖吃了。
    这时的喜糖大部分都是四色喜糖,分冰糖、冬瓜糖、橘糖和龙眼四种,热热闹闹摆了一盘,象征四季分明、甜甜蜜蜜。
    林稚拿了几块橘糖慢慢吃着。
    上辈子他参加过不少亲戚朋友的婚礼,这辈子却是头一回,一边吃糖一边打量起脚下这间“婚房”。
    程府地大,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大红灯笼挂满天窗,门框上贴着充满喜气祝福的喜联,喜联上方挂着算盘——据说是象征夫妻婚后日子精打细算,越过越好。
    再说吃的,除了喜糖,还有满碟的蒸糕、红枣、桂圆、瓜子——这是给大人吃的,给小孩子们的则有炒米、豆子和小果子。
    总体来说,和现代的婚礼没什么太大差别,也没有闹洞房这种闹心的环节,林稚觉得身心舒畅。
    抬眼一看,孟琼舟正和一男子说话,看对方头顶乌纱的模样,应该也是个官员。
    孟琼舟大部分时候只淡淡听着,偶尔颔首说几个字,看口型似乎是“正是”、“如此便好”。
    林稚忍不住笑了笑——这么闷的一个人!
    和他说话的时候倒是不怎么闷。
    低头看着手心里的橘子糖,林稚笑得更开心了。再抬眼时,猝不及防和孟琼舟对上视线。
    他一点不慌,扬了扬手里的橘子糖,那意思是:待会儿分给你糖吃。
    孟琼舟似乎是看懂了,冲他轻轻一笑,片刻和那乌纱帽结束对话,走到他旁边,“小郎君要让我吃糖?”
    林稚振振有词:“筵席一会儿才开始,郎君先吃些糖垫垫肚子。”
    此刻正好是午食饭点,听孟淮安说孟琼舟一下朝便赶了过来,肯定没吃饭。
    孟琼舟接过他手中橙红橙红的橘子糖,柔声道:“多谢小郎君惦念。”
    林稚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那双骨节分明的手。
    握着橘子糖的那只手上不小心沾了些砂糖,下一刻又被主人轻轻拂去。
    林稚四处瞟了瞟,此时此刻没什么人——就算有人,大部分也都在贺新郎新娘新喜,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
    牵一下手不过分吧?
    这样想着,他伸出手,慢慢凑近孟琼舟拿着橘子糖的那只手……
    就在这时,司礼突然大声喊道:“吉时到,筵席开——”
    此话一出,饿了已久的人们纷纷向大堂涌来。
    居然在这个时候吃饭!
    林稚只好闷闷不乐地放下了手。
    因着只是宾客,不是内外亲戚,他被分到了较边缘的一桌,桌上除了那西街的谢二娘,全是自己不认识的人。
    林稚心道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吃席嘛,稀里哗啦开吃就行。
    他冲对面的谢二娘点头一笑,找了处空位坐下来,还没把屁股底下的软垫捂热乎,便瞧见一抹紫色衣角闯入自己的视线。
    孟琼舟在他身边坐下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