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第2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或许,等阮淑晗将来出嫁时,就会有和她相同的感受?
    而且她的父母远在边关,时久未归,上一次回来还是因为她二哥成婚,如今才离开了一年有余,想来没有个三年两载回不来,她的亲事还远着,用不着现在就开始担心。
    想到这里,阮问颖心下稍安。
    又转念一想,觉得以杨世醒的心思不可能会算漏这一点,从他的言语和态度来看也不像是准备耐心等上几年的,心里就是一个咯噔,有些犹疑。
    高祖在世时曾定下过规矩,凡皇室宗亲非祭告太庙者,都不可与国事、掌兵权、享食邑,每年只领一份固定的俸禄,远离权力与政治的中心,最多置办几处庄园田地,相当于是富贵闲人。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巩固皇权,避免萧墙之祸,防止喋血同门的事情发生。
    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高祖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对膝下所出一视同仁,旁人却未必。
    首先就是阮问颖的母亲安平长公主,身为唯一的嫡公主,她的封地、兵权应有尽有,甚至连国家大事都能参与,不仅嫁给了手握重兵的大将军,还亲自前往青州驻守边关。
    杨世醒就更不用说了,得徐、裴二公精心栽培,治国之策与帝王之术皆被倾囊相授,每天还要前往紫宸殿协理陛下议事,虽无太子之名却有太子之实,一向清楚朝堂动向。
    那么,他对边关的情势必定有所了解,之所以会如此干脆地和她定下约定,等她父母回来就成亲,是因为……?
    阮问颖定了定神,看向他,缓缓道:“你知道……我爹娘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回来吗?”
    杨世醒挑眉:“你问这个做什么?”
    她故作羞赧:“自然是想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成亲,我……我想早一点嫁给你。”
    闻言,杨世醒的神色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阮问颖也知道,她这个理由寻得实在不好,话语前后矛盾,简直破绽百出,可她现下心烦意乱,一时之间实在找不出什么像样的理由。
    而且她总觉得,杨世醒即使看透了她的心思,也不会戳破她。
    不为什么,就是有这份自信。
    或许是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宠她的?恃宠生娇这回事,她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杨世醒也的确没有这么做。
    他悠闲自在地答道:“不一定。如果边关形势稳定,大概年底就能回来,如果不稳,可能会再拖上半年。冬天水草枯萎,关外的异族总喜欢在这时候找事。”
    年底。半年。
    很好,比她预计的时间提前了不止一半。
    阮问颖心情沉重地想。
    “怎么,”杨世醒松开对她的怀抱,往后退了几步,抱臂倚靠在亭柱之上,漫不经心地打量着她,弯唇轻笑,“发现需要这么早嫁给我,不开心了?”
    “当然不是。”她连忙露出一个亲近的微笑,“能够嫁给你,我感到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不开心呢?”
    “说得跟真的一样。”他丝毫没有买账,“你脸上的表情可不是这么想的。”
    话有些不客气,却神奇地让阮问颖的心安定了下来,不再感到迷茫不安,那种日常和他相处的轻松愉悦感又回来了。
    她大大方方地上前两步,靠近他,笑道:“我是在牵挂爹娘他们。刀剑无眼,他们若只是简单的镇守边关还好,一旦和敌人交手,我这个当女儿的岂能不忧虑担心?”
    杨世醒看着她,不说话。
    有那么一瞬间,阮问颖还以为他要张口说些奚弄她的话。
    但最终,他只是微微一笑,开解安慰她。
    “镇守边关本来就是一项艰难的重任,不然父皇为什么把这件事交给姑父姑母去做?就是因为它很重要、很难办,只有能力高强又得他信任的将领才能承此重担。”
    “你也不要太担心了,姑父他们戍边数年,早就对那里的情形了若指掌,这些年间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敌寇侵扰的事情,都被他们打退解决了,‘青州双将’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青州乃边关重地,再往外就是春江关,为抵御外敌的第一道防线。
    镇国公与安平长公主就驻守在那里,屯兵垦田、治理民生,攘外安内都不落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给他们起了一个“青州双将”的名号,甚至还立了生祠,祭拜不歇。
    这件事是阮问颖从她母亲与二哥的家书中知道的,后者对此好好地吹嘘了一通,并说他也得了一个什么“青州阮二将军”还是“青州小二将军”的称呼,端的是威名赫赫。
    至于她的母亲,虽然也在言辞中透露出了自得与欣喜之意,但对于“青州双将”这个称呼却不太满意,觉得太俗气了,像不知道从哪里拉来的无名小卒,不如直接叫长公主。
    但是这会儿,阮问颖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
    她看着杨世醒,有些弄不明白他的想法。
    从求亲开始,他对她的态度经历了深情、怀疑、不满、欢喜几番变化,再到方才的嘲弄,想来已经看穿她对亲事的逃避,只是因为不想与她着恼才没有发作出来。
    可他就算不为此怀疑她的感情,也总该有些疑惑不解吧?
    难道他就不想问问她,为什么她会对他们的亲事满心逃避,对嫁给他这件事这么……抵触?
    她忽然提及对于双亲镇守边关的担忧,也实在像极了故意转移话题的模样,且她还真的抱有几分这样的心思在里面。
    杨世醒不可能看不出来。
    可他还是像什么都没有察觉到一样,认真回答了她的话。
    明明他有足够的立场质询她……
    为什么?
    是因为喜欢她吗?
    可喜欢一个人,难道不更应该探寻清楚对方的心思吗?
    阮问颖不明白。
    但有一点,她很确定。
    那就是她对他的情愫犹如春天融化的雪水,自山顶缓缓流淌下来,汇入她的心田。
    她从来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觉得喜欢他,非常喜欢,非常非常的喜欢。
    她漾开一个甜美的微笑,充满绵绵情意地应了一声:“嗯,我知道……关外夷狄不过猖狂得志,又岂是我中原将领的对手……我——”
    她本想告诉他自己在嫁娶一事上的迷茫,但是瞧着他蕴星含月的双眼,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杨世醒是谁?帝后唯一的嫡子,自小受尽宠爱,尊拜师长,是正正统统的天之骄子,杨室天下的继承人。
    他的性子又是如何的呢?心高气傲、目下无尘,看似平易近人,有能为者可以尽情和他相交成知己,但若想走进他的心,成为他真正在意的人,却是千难万难。
    她好不容易才凭借着他们自小相处的情谊和她不露声色的讨好、刻意为之的亲近,把他们的关系推进到今天这个地步,若是因为一份连她自己也不知晓究竟的迟疑而功亏一篑,可太得不偿失了。
    是,依照杨世醒往日对她的态度,她把这话说出,有很大可能会得到他的柔声宽慰,或许就会自此解开心结,让她欢欢喜喜地嫁给他,成就一桩美满姻缘。
    但也有可能会招致他的怒火,觉得她不识好歹,一气之下与她一刀两断,另择良缘。
    即使这样的可能性很小,她也不愿去赌。
    她要求稳,要求胜,不能因为一时的意气半途而废。
    所以最终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投入他的怀抱,紧紧依偎着他,倚靠在他的胸膛上,承诺般道:“等爹娘他们回来,我就嫁给你……我一定会嫁给你的。”
    虽然她的双亲会回来得比较早,但陛下赐婚,不可能今天下旨,明天就让他们把亲成了,势必会留出一段时间,最快也要再等半年,她还有至少一年的时间把这份迷茫梳理清楚。
    梳理不成也没关系,她照样会嫁给他。
    因为她不可能会嫁给别人。
    除了他,这天底下的所有男子,她都看不上。
    只有杨世醒,与她身份相配、性情相投,她就算不喜欢他,为着这两点,也还是会嫁给他。
    这是他们自出生伊始就注定的事情。
    更不要说她还很喜欢他了。
    所以她怎么可能不嫁给他呢?
    面对她的这番言语,杨世醒应得很温柔。
    “好。”他缓缓轻抚着她的背,“我等你。”
    两人就这样相拥,陷入温暖宁静的氛围里。
    直到亭外飞悬而下的细流溅起一滴水珠,落到阮问颖握着剑的手背上,她才想起本来的目的,从他的怀里退出,仰头看向他道:“表哥,你再继续教教我怎么舞剑吧?”
    跟前人哑然失笑:“你真是……我真的很怀疑,你到底是喜欢我,还是喜欢我送给你的剑?”
    这个问题她很擅长回答,盈盈笑道:“自然是既喜欢你,也喜欢你的剑,而且是因为喜欢你,所以才会喜欢你送给我的这柄剑。”
    杨世醒果然被她说得舒心湛笑起来:“好吧,好吧……你都这么说了,我再不答应,岂不把你的一片心意都付诸流水?我现在算是明白了,阮大姑娘的夸奖啊,是不能白听的,得付出不少苦力。”
    眼见着亲事的话题揭过,两人间的气氛又回到了往常,阮问颖也再度变得灵巧活泼起来,轻快道:“才不是。你就算不肯教我舞剑,我也还是会夸奖你的,只不过你若肯呢,我就会……”
    “——更大力地夸奖我?”他挑眉接过她的话,似是早就料到她会有此一言。
    不过这一回,他却是猜错了。
    阮问颖摇了摇头。
    踮脚,搂颈,仰起臻首,在他脸上印下一个甜蜜的亲吻。
    “会……给你一份拜师礼。”
    第24章 朕之亲子,唯醒儿一人
    求亲一事没有给阮问颖带来什么影响,她还是照常进宫向太后与皇后请安,然后去往含凉殿见杨世醒,偶尔遇到陛下也会行礼问安,做足臣女与外甥女的恭谨亲近模样。
    两个人似乎都忘记了那天的事,没有再在言谈里提及,仿佛一阵山雨,来时翻云覆日,携万钧之势,去时干净利落,不留丝毫痕迹。
    转眼间,盛夏迎清风,又是一旬过去,到了月初时节。
    和往常一样,阮问颖与阮淑晗前往西室,聆听师长授课。
    师长姓许,名山芙,乃许家长女,素有才名,不过碧玉年华就高中进士,入仕翰林院,得授四品通议大夫与皇后殿下亲赐的宜山夫人封号,学识一流,堪称女子才学第一人。
    这样的一位才女,按理是不会轻易给他人当文师的,哪怕是在其尚未显达的数年前。但阮家何等高门,安平长公主不过一张帖子,就请来了对方担当独女的启蒙亲师。
    没错,宜山夫人原本只是阮问颖一人的文师,并且这份师徒关系持续了很久,早从阮问颖六岁那年开始就拜其为师,练字、对词、作文,讲解经义、听答策论,都一一得授,许多有关于朝堂、民生之事的思考,也是从对方那里得到启发,算得上是关门弟子。
    当然,安平长公主在当年请师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只觉得对方才情高,又品行皆备,希望女儿长大后也能像她一样,不仅精通诗书、明晓理义,而且端庄贞淑,成为贵女之首。
    或许还有一点别的心思在里面,毕竟本朝惯例,帝后共治两殿,只有贤良淑德是当不好皇后的,性通敏达、心有丘壑是最基础的要求。
    在这样的前提下,选文师就不仅仅要看才学了,官身、前途、派别,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当时的宜山夫人虽然只是翰林院里的一名小小编修,但在综合考量中是最适合的,所以安平长公主才会请了她。
    一晃八年过去,在宜山夫人的教导下,当初的愿景仿佛都成了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