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姑娘今生不行善 第33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您知道他,是个痴情的人。
    他现在没有心结,以后可说不准。
    赐鸩酒嘛,谁去传旨都一样,就叫他去吧。
    魏宝令是真的想谋害裴大娘子一条性命的,手刃仇人,也免他今后心中憋闷。”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晋和帝就说了声好,沉声叫李福。
    李福会意,领了吩咐办差去了。
    赵行正要告退,晋和帝又叫住他:“这一年多,你确实长大了不少。”
    他微怔,忽而笑了:“儿臣以为,从无荒唐不懂事的时候。”
    “你从前心里是没有别人的。”
    晋和帝揉着眉心,缓缓站起身。
    他背着手,踱步往西次间去。
    这是要谈心。
    赵行想了想,跟了上去。
    晋和帝在罗汉床上坐下,歪靠在软枕上。
    赵行却只是坐在一旁官帽椅上面。
    晋和帝几不可见摇了摇头:“二郎,你母后的死,你心里怪朕。”
    他语气平缓,并不是在问赵行。
    太冷静了,平静地在陈述着一个事实。
    赵行抬头看过去:“您怎么会这么想?”
    “你是朕亲生的骨肉,朕难道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
    晋和帝哼了声:“自从你母后走后,你很少进宫,朝政上的许多事,也只去肃王府跟你王兄说,真有非要到御前回禀的,能让他代你回禀就让他替了,实在不能的,迫不得已,才会到福宁殿来说。
    公事公办,说完就走。
    你的态度摆在那儿,还需要朕说什么?”
    赵行就不吭声了。
    晋和帝眯了眼,袖口下的那只手收紧了些:“你觉得当年是朕先做错……”
    “不是。”
    赵行斩钉截铁否定了:“我从没有那样想过。”
    他咬了咬后槽牙:“当日知道事情真相后,阿兄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也是一样。
    您是王,是未来的天子,母后嫁给您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她以后会面对的是什么。
    在王府的时候,您力排众议,不纳侧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有母后一个人。
    贵妃与和嫔,都是皇祖母拨到你身边去的,您不能不纳。
    我一直都觉得,您从没答应过母后此生无异生子,那就不算辜负,更谈不上背叛。
    事实是,这些年,您为母后做了太多。
    无论是在王府的专房之宠,还是御极后对郑氏一族的推恩与庇护。
    您从来没有亏欠母后任何,更没对不起她。
    我不是不明事理,不会因为母后的事情怪您。
    母后去了,或许是命吧。
    也是她自己选的路。
    她自己做错了事,本该自己担着。
    错的从不是您。”
    他明事理,只是皇后不在了,孩子也不想再说是谁的错。
    不过话里话外,晋和帝也不是听不出来。
    二郎心里觉得整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是皇后错了。
    还有孙氏肚子里那个没能出生的孩子。
    二郎同父异母的亲阿弟。
    可既然是如此——
    晋和帝眉头紧锁,眼底闪过困顿:“所以原因呢?你不用跟我说什么王妃有孕你顾不上,也懒得进宫这样的话,咱们父子两个坐下来说话,我问了,你就直说,不然还要让我把你阿兄叫进宫,坐下来,与你好好谈吗?”
    他改了口,你啊我啊的,反而像极了普通人家的寻常父子。
    他是真的弄不懂孩子心里想什么,困惑不已。
    赵行抿紧了唇角:“是因为大兄。”
    “你什么意思?”
    赵行眸色坚定,瞳色黑沉:“父皇心里不是已经明白了吗?”
    他反问一句,把晋和帝噎的不轻。
    晋和帝长叹一声:“可这件事不是早就说开了……”
    “那是之前。”
    赵行的态度没有丝毫和软:“我那时候只是以为母后拎不清,偏心赵奕,忽略了大兄,您爱重母后,事事以她为先,就算心疼大兄,但却从来不多。
    我跟您说过这事,您后来态度有所缓和。
    然后我想,大兄毕竟是嫡长,您也不会真的不看重他。
    他受了委屈,也许您是真的不知道。
    我不该怪您。
    事情过去了十几年,也没有必要了。
    反正我现在长大了,能护着阿兄,偏向着阿兄,谁都别想再给他委屈受。
    可是父皇,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事情还不是如此。”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喉咙已经略略发紧:“您和母后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很不该牵扯到我们做孩子的。是,从头到尾都是母后的错,是她不惜福,我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说了也就说了。
    当年贵妃有孕,她气不过,才生出后来的许多事。
    我知道不是您的错,从道理上来说,您有什么错?您本可以三宫六院,可到现在宫里也就这么点儿人。
    是母后对不起您,对不起大兄。
    可是父皇,从感情上来说,我大概需要时间缓和吧。”
    晋和帝呼吸一滞:“口是心非,你心里还不是在怪朕。
    你认为朕既心爱皇后,当年很该坚持,不要纳贵妃她们进王府,或是纳了,也要扛得住太后的施压,不动她们,不叫她们有孩子,皇后也不会做出那种丑事。
    如此,郑家也就无法要挟她十几年。
    没有了依仗,郑家不敢胡作非为,大郎不会出事,后来你们受的很多委屈,本来是都可以不用受的。”
    “您可以这么理解,但我不怪您啊。”
    对于这样的说法,赵行自己其实都是矛盾的。
    他怪不得父皇头上去的。
    只是心里老有个疙瘩,一直没办法解开。
    是非对错纵使一目了然,父皇也很可怜,被心爱之人欺骗十几年。
    但最无辜,最可怜的,本来就是大兄。
    赵行显然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父皇,珠珠有孕已经五个多月,再有三个多月孩子都要出生了,大兄的婚事,您还不打算提上章程吗?”
    他打岔,晋和帝垂眸。
    “你大兄自己有什么想法没?”
    赵行说没有:“就是当初裴大娘子刚来不久,母后动过心思,儿臣也试探着问过大兄,他觉得汝南陈氏的女郎不错。
    您知道大兄,没有儿女情长的想法,不似儿臣这般没出息。”
    其实真要说,这也怪父皇。
    大兄明确说过,见多了父皇对母后无底线的纵容,对郑家的万般庇护,他实在觉得男女情爱之事,没什么意思。
    于帝王而言,本就不该有情。
    人都是偏心的。
    他没遇上那样的女郎,但见了父皇,见了他,甚至后来见姜元瞻和赵然那德行,他想他多少能够理解。
    那个人站在那里,什么也不用说,什么都不必做,他掏心掏肺的,上赶着要把世间最美好的双手送上,还生怕她不高兴,不愿意要。
    他不想要那样的感情。
    所以这些年遇见的小娘子,总是刻意保持距离,疏远着,淡漠着,连看都不肯多看一眼。
    要说真没遇见过能让他心动的女郎吗?
    未必没有。
    可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忍住了,也就过去了。
    赵行当时听他这么说,心疼的不得了。
    “您希望大兄做明君圣主,他也一直那样要求自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心思,儿臣跟他谈过这事,所以才更心疼大兄。”
    具体谈了什么,晋和帝不想问了。
    他要连这个都猜不出,这把龙椅也白坐了。
    “这件事情,朕会跟贵妃商议,也会过问你大兄自己的意思,他年纪大了,肃王府没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是不成样子,你不用说,朕心里也是有数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