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姑娘今生不行善 第12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谁傻乎乎的这种时候一头撞上去,那不纯粹脑子有问题吗?
    郑双容陪着郑双宜过来的。
    那边小娘子扎堆儿之处,只有郑双雪一个人应付着。
    “这两回设宴,我看你都不大爱跟她们扎堆儿呢。”
    姜莞没起身,但是笑脸迎人:“是人太多了,你一言我一语,同郑大姐姐说些恭维的话,我过去了也插不上话,我想你也不爱听那些,全是客套,没有半点真心,还不如就坐在这边清闲呢。”
    她一面说,一面递过去一只手:“可见我与姐姐心有灵犀,方才便想着,若是在那边寒暄的累了倦了,可不是要过来这边坐会儿吗?”
    郑双宜顺势接过姜莞那只手,又顺势在她身旁坐了下去:“你是个心思最灵巧的了,确实是怪累人的。”
    但还不是她自己会做局。
    郑家前脚立下大功,她后脚就在盛京设宴遍请名门贵女。
    相隔十万八千里呢,倒是心有灵犀,天下真有这样巧的事。
    “对了,上回还说三月里要到大相国寺去赏桃花,前几日我见着二哥哥了,特意同他提了一嘴,他说等到三月中旬桃花盛放时候,带咱们一块去呢。”
    郑双容一听这话,脸色倏地沉郁了些。
    郑双宜看在眼里,不动声色拿手肘撞了她一下,才笑着应姜莞:“那感情好,有二殿下陪着,倒不怕旁人上来冲撞,咱们也能玩儿的尽兴。
    我原想着或是再请些娘子一道,只是与人不相熟,聚在一起都是寒暄客气,反而弄得不舒服。
    二殿下若也去,那些娘子们要避嫌,自然不去,便是见了面,上来打个招呼,碍着二殿下在的缘故,也不会多待。
    到底是阿莞你的面子大,能请得动二殿下坐镇,倒省了咱们许多麻烦。”
    姜莞盈盈笑着,却说哪里:“是郑大姐姐你不想这些,否则去同圣人说,别说二哥哥,就是肃王殿下,不也得抽出时间来陪姐姐往大相国寺去赏桃花吗?”
    这话究竟是有口无心,还是故意在含沙射影,谁也说不好。
    反正姜莞一脸坦然,叫人觉得她没有那个意思。
    郑双宜被噎了一口气,又得装着和婉样子,不能说什么。
    连郑双容都被她按在身边:“你这话说的,若是给肃王殿下听了去,还不知要怎么样呢,我可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连肃王殿下都敢支使。”
    姜莞唇角上扬,只管拉着郑双宜的手姐姐长姐姐短:“这回西北那边出乱子,姐姐家里又立下了这样大的功,怎么没这个面子?
    要我说,还是姐姐太谦了,倒把自己放的这样轻,实在是很不必的。
    如今这盛京之中,还有谁家小娘子能体面得过姐姐你?
    住的是宫城根儿,大内禁廷常来常往,圣人的赏赐就没有断过,谁有这样的尊贵呀?”
    郑双宜面上的笑容渐次开始挂不住。
    她若是顶尊贵体面的人物,沈宝芝算什么?姜莞又算什么?
    这话不是恭维,反倒字字句句都是陷阱,挖好了坑等着她往里跳呢。
    郑双宜眯了眼。
    姜莞如今同赵行走得近呢,可心里头惦记的还不是三殿下吗?
    如今她来了,姜莞便看她左右不顺眼。
    郑双宜不动声色抽出自己的手来:“看你这话说的,我都羞的没脸坐在这儿了。”
    她也不想跟姜莞废话。
    还不知道姜莞有多少的阴阳怪气在等着她。
    要传出去,外头人指不定怎么议论。
    她嫌麻烦,不想招惹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阿娘叮嘱过她,这次来京,无论怎么样,总要让姑母把她的婚事给敲定下来。
    从前姜莞摆在那儿,她既晚了这一步,那是没法子。
    好不容易姜莞让出来了,她还让出去不成?
    名声清正最要紧。
    阿娘说过,圣人再偏心郑氏一族,也不大会无条件的维护,否则当年官家要给姜莞赐婚,圣人怎么也该阻拦一二。
    所以她得清清白白的站在圣人跟前,做个顶好的小娘子,闺阁中的典范,才能入了圣人的眼。
    郑双宜已经站起身来:“略坐一坐吧,一会儿摆上席面,那边热闹还是躲不了的。”
    她正要走,也拉上了郑双容一块儿,外头小丫头疾步匆匆跑进凉亭内来:“宜清殿下来了,正在府外下车,就要进门呢,大姑娘快去迎一迎吧。”
    小丫头声音并不算低,凉亭内姊妹几个都听得真切。
    姜莞眼皮一跳。
    赵行说她快回来了,没想到回来的这么突然。
    况且回了京,不说在宫里先陪陪圣人和她母妃,倒匆匆出宫往郑家,到郑双宜今日这个小宴上来了。
    念及此,姜莞又皱眉,别又是郑皇后叫她来给郑双宜充脸面的吧?
    正好郑家送粮食的事儿还传开了。
    裴清沅拉了姜莞一把,姜莞回过神时候,郑双宜已经领着郑双容快步往府门口方向去。
    姜莞想了想,提步跟了上去,只是又同郑氏姊妹保持一定的距离。
    周宛宁几乎附在她耳边低声问:“宜清殿下怎么这个时候回京了?”
    “二哥哥之前跟我说过,说她最近要回京的,三四月里咱们去玩,她估计就能跟咱们一起,这应该是陈郡那边事情办完了,提前回京的。”
    姜莞兴致不高,语气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正常来说她这会儿应该在宫里陪着官家圣人,或是陪一陪孙贵人,怎么可能这个时辰到郑家来?”
    她其实挺来气的。
    郑皇后真的挺有意思的。
    事事以郑氏为先。
    晋和帝膝下得宠的公主也只有宜清一个,但在郑皇后眼里,这位庶出帝女可就未必有那么值钱了。
    第180章 解气(二更)
    晋和帝后宫里面的人并不多的。
    早年间他都还没做太子时,先太后拨去他王府里了两个通房,他御极之后又被朝臣三番五次上折子奏请,才把两个通房侍妾给了正经名分,不肯选秀纳妃。
    郑皇后怀孕的那个时候,朝臣们又上了折子,叫晋和帝纳妃。
    那会儿晋和帝生了好大的一场气,还是郑皇后规劝着,选了两个出身并不好的进后宫,这事儿堵了朝臣的嘴,晋和帝的态度摆在那儿,之后这几十年过去,才无人再敢提起选妃不选妃的事儿。
    这么些年,除了郑皇后膝下的三个儿子之外,只有孙贵人生了宜清公主,高美人生了宜真公主。
    两个公主年纪差的多,小的那个才四五岁,生下来就瘦瘦小小的,娘胎了带了些弱症,身体底子不大好,精心养到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见了晋和帝和郑皇后大气也不敢喘。
    宫里的孩子少,本来晋和帝就没有不喜欢谁这一说,只是见了小女儿那样,实在亲近不到哪里去。
    该有的待遇一点儿都不缺她的,但要说恩宠疼爱,她跟宜清便是云泥之别了。
    至于这位宜清公主,她本名赵曦月,今岁十二而已,年纪也不算大。
    她生母孙贵人便是当年先太后拨到晋和帝王府里的通房之一。
    原本就是先太后宫里当差的人,年岁小一些,生的清丽,人也老实肯守本分。
    后来晋和帝被前朝逼着纳妃,她被抬了个美人位分,再之后生下赵曦月,得封贵人。
    实际上赵曦月五岁生辰那年,郑皇后也劝着晋和帝再给孙贵人晋一晋位分,就这么一年一年在宫里熬资历,看着公主的份儿,也该往上抬举着来。
    但孙贵人自己推辞了。
    到赵曦月八岁,十岁,年年郑皇后都提,孙贵人每次都推拒。
    弄到后来,郑皇后不说了,晋和帝也不提了,孙贵人非但不觉得难过,反而更自在。
    要不然就凭着她在宫里熬了十几年,赵曦月又得宠,如今封个妃都不在话下。
    也正因为如此,姜莞才更生气的。
    她跟裴清沅和周宛宁的确是跟着郑双宜姊妹一起出的府外。
    彼时赵曦月刚下了车。
    那车也不是普通车马。
    中宫出巡,方乘此车。
    香车华盖不算什么,那车顶翘首而立的凤,垂下的随珠,全是身份权势的象征。
    天底下谁也没有这样的资格,能享这样的待遇。
    唯赵曦月一人而已。
    不过在姜莞的记忆里,赵曦月乘郑皇后的车马出宫,次数也并不多。
    原本这次她回陈郡,去她外祖父家里探病,郑皇后的意思是把这车拨给她用,她一路上车马劳顿的,也能坐的舒服些。
    她自己不肯,说怕回了陈郡,外祖父家中见了这车更与她生出疏离感来。
    郑双宜一见那车就先变了脸色的。
    郑双容扯扯她袖口,欲言又止。
    赵曦月站在车旁,没再挪步过来。
    郑双宜见状,拉了两个妹妹快步下台阶,迎了过去;“公主怎么这时辰……”
    “你这是哪里学来的规矩?”
    岂料郑双宜客气的话都还没说完,被赵曦月冷冰冰的打断了。
    郑双宜自进京以来还没吃过这样的瘪,一时间叫赵曦月给噎住了,登时脸色拉下来。
    偏偏敢怒不敢言。
    赵曦月冷眼扫量她:“都说荥阳郑氏是最重礼数规矩的人家,你是家中嫡长女,见了我,怎的不正经参拜,张口闭口就敢来质问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