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3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秦王子楚派他火速前往南秦,接替正在攻打楚军的将领为主将,通过攻打楚国驰援齐国。待廉颇这里能抽出手时,廉颇会去攻魏。
    当王翦顺着淮水急忙去接替援军主将的位置时,李牧都已经守了十日的城了。
    他清点着战损,唉声叹气。
    虽然现在他带来的兵只损失了两百多人,其他战损都是从城里临时招的兵卒,但他手中的秦军总共也就五万,还派了五千人护送齐国贵族俘虏回南秦。
    李牧入秦这么久,还只在十几年前攻打南秦的时候有这么大的战损。
    他想起白公的玩笑话,“赵括,真是我白起一生难得之敌”。
    他现在也想说,“齐王建,真是我李牧一生难得之敌”。
    还好浮丘和蒙恬及时带兵从海上赶到,缓解他的燃眉之急。
    真是太难了。
    李牧就没打过这么难的仗。
    第239章 拨云终见日
    齐王不修军备,地方上的武力却不是很差。
    齐鲁大地的人原本多彪悍,虽然后来养废了也剩下几分本事。
    浮丘和蒙恬的到来,也只是让李牧喘口气,再次打通了临淄到海上的水上通道,让李牧扛不住的时候就能立刻撤退而已。
    浮丘感叹道:“将军辛苦了。”
    李牧苦笑。
    蒙恬倒是跃跃欲试,请求出城会一会齐国的将领。
    李牧道:“若你想出城野战,随时去就行。齐国无将,他们只是靠着人多势众围着我们,想要把我们困死在临淄城。”
    蒙恬惊讶。不是没名将,而是没将?武成君对齐国的评价很低啊。
    他算明白了为何武成君为何陷入如此劣势还不肯撤退。实在是齐国战力太低,武成君认为扛过这个危机就能把齐国一波推了,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如果能坚持到秦国派兵来援,李牧被齐国大军围堵在临淄城,就变成李牧以自己为诱饵,把齐国大军拉一起揍了。
    能称得上名将的人,骨子里都是有些赌性的。
    蒙恬更加跃跃欲试:“将军,明日就换我出城?”
    李牧道:“好。”
    浮丘和蒙恬运来了粮食,又可以多坚持月余。李牧想着,一个月的时间,从南秦跨越楚国到齐国的通道怎么也该打通了。
    就是不知道秦王会派谁为将。
    李牧猜测,王翦与他配合最默契,秦王派王翦来的可能性最大。
    在猜测逻辑正常人的想法时,李牧很少出错。
    蒙恬和浮丘到达临淄城的时候,王翦已经接过南秦军队主帅的位置,急行军北上。
    如朱襄曾经判断的那样,淮水和黄河中间这片区域经过了淮水泛滥和蝗灾,几乎成了一片荒野。
    虽有城池,但为了防备饥民,城门几乎紧闭。路上罕有人烟。
    王翦不管途中楚国城池,直接往齐国去,路上几乎无人阻拦,只有小股楚军斥候前来侦测。
    虽然王翦没有攻打城池,楚人还是十分紧张,立刻向楚王求援。
    王翦到了齐国的时候,楚王收到了求援。
    他询问舅父李园之后,李园终于有些慌张了,让项燕赶紧回来。
    项燕放弃了自己的封邑,发了狠地攻打秦国,想要赚得一个封君。
    廉颇难啃,他下令绕开廉颇,攻打秦国其他地方,直奔函谷关而去。
    只要到了函谷关,哪怕没有打下来,扣关的功绩就足以让他封君了。
    在这时候,李园却催他回去。
    项燕气得差点拔剑把楚王使臣砍了。
    他这次是真的有些崩溃了。
    如果楚王决定让他回援,在他封邑被攻打的时候就该回援;如果楚王下定决心要和秦国死磕,那就应该让他继续攻打。
    他的封邑被秦军攻打的时候楚王不准他回去,待他封邑被秦军所破后,楚王才急匆匆让他回去。
    这谁看了,都觉得是楚王针对他!
    之后,项燕受到了更大的打击。
    王翦担心楚王不会把真实情况告诉项燕,特意放走了项家门客,让他们去寻找项燕,告诉项燕真实情况。
    楚王根本就没有派任何援兵去援助项燕的封邑,也没有如诏令所说的那样安顿好了项燕的族人。
    项氏封邑被破,除了项燕的妻儿在陈都,留在封邑的项氏族人宗亲几乎全部被秦人掳获。
    项氏几乎被灭族了!
    项燕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醒来之后,项燕屏退众人,独自在帐中坐了许久。
    半日后,他召人进来,对众将领道:“南楚国被灭后,公子启逃到了魏国。”
    项燕没有下达任何命令,他麾下将领都知道了项燕想要做什么。
    项燕手中精锐几乎都是他的私兵,他对这支军队有绝对的掌控力。
    就算不是项燕家将的那几个将领,想起李园做的那些恶心事,也愿意支持项燕。
    项燕对楚王忠心耿耿,又是楚国唯一能打的将领。楚王发了什么失心疯去针对项燕?这样的楚王,怎么可能带领楚国在秦国的强压下存活?
    必须接回公子启!
    有的将领在心里叹息。项将军早这样做不就行了?
    如果项将军当初支持春申君和太子启,将李园杀掉,楚王就不会听信李园谗言换太子。
    楚国有太子启当楚王,有春申君当令尹,有项燕当大将军,还惧怕什么秦国?
    现在羊都快跑光了,亡羊补牢还有用吗?
    或许比什么都不做有用吧。
    齐军终于接到齐王诏令,匆匆回去救齐王了;楚军绕道魏国,在大梁接了公子启回国争夺王位。
    现在战场上的只剩下魏国、赵国和燕国。
    在楚军撤离的时候,廉颇立刻出城攻打魏国。
    魏太子向楚军求助,但楚军急着带公子启回国争夺王位,没理睬魏太子,匆忙就拔营绕开秦军回国了。
    魏太子欲哭无泪,赶紧让魏军回来救援大梁。
    燕国一个不留神,怎么战场上就剩他们和赵国了?
    燕王都还没有下令,燕将立刻下令回国。
    赵王偃老逮着燕国揍,隔三差五就来敲诈燕国。燕军怎么可能信任赵军?
    现在五国盟军退了三国,这联合作战已经失败了。燕军回国的速度比出兵的速度快多了,恨不得长翅膀飞回燕国。这样就能在赵军反应过来之前把赵军单独留在战场,好让秦军把赵军暴揍一顿。
    虽然燕人理智上都知道秦国才是他们的灭国大危机,但感情上,他们还是更恨赵国。
    庞煖见状,也只能无奈回兵。
    不过回去之前,庞煖趁着齐国正在与秦国交战,攻克了齐国几座赵国垂涎已久的城池,也不算无功而返了。
    赵王偃高兴极了。他所有战略目标都达成了。
    赵国饥民死了大半,疫情转移到了秦国;
    曾经经历过长平之战,可能心向朱襄和廉颇的将领全部被赵王偃送掉;
    赵国抢了齐国几座城池,扩大了疆域。
    赵王偃猛夸郭开。若不是郭开出身太低,赵国宗室纷纷反对,他一定会给郭开封君。
    赵王偃觉得自己对外是赵武灵王,对内是赵惠文王,简直是最厉害的赵王。
    郭开和他的狗腿子们纷纷为赵王偃颂赞歌,吹得赵王偃天上有地上无。
    然后,郭开悄悄把赵王偃此次军事行动,有清除当年经历过长平之战的旧将的目的传了出去。
    赵王偃惧怕朱襄、廉颇、李牧对赵国的影响,所以他先逼杀雁门守将,又送长平旧将去死。
    接下来,赵王就要对与廉颇有香火的赵将动手了。
    廉颇在赵国为将多年,在赵国土生土长的中层将领几乎都曾在他麾下效力。
    虽然这不足以让这些将领心向廉颇。在战场上,大家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就像是长平旧将攻打长平郡城一样。
    但郭开将消息传播出来之后,曾经在廉颇麾下为将的赵国将领难免人人自危。
    他们自知与廉颇没关系,但赵王不一定这么认为。
    这随机开盲盒,谁知道开到谁?
    于是赵国中层将领人人自危,有许多将领都有跑路的想法。
    廉颇和李牧在秦国混得很好,他们如果投奔廉颇和李牧,说不定也能趁着秦国统一天下赚得几分功劳。
    赵王偃刻薄寡恩,多疑残忍。看见长平旧将的遭遇,他们实在是心寒了。
    赵王偃的眼中,现在他如烈火烹油般璀璨。
    在烈火烹油的繁华下面,是他看不见的暗流涌动。
    待关中和关东秋收的时候,秦国边境的战争已经全部结束。
    廉颇一边围困大梁,一边打通了前往齐国的通道,若齐国被打下来,秦国政令可直达齐国;王翦与李牧汇合,解了临淄之围,正在一座一座地扫没齐国不肯投降的城池。
    秦王子楚回到了咸阳,朱襄却来到了边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