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快穿之我是你妈 第45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她的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既能让众人对旗袍产生兴趣,又不会让众人反感她打广告。
    而且,旗袍在后来能成为民国女性的代表服饰,自然也说明了它的市场所在。
    所以在宴会结束后,好几个人都与姚容下了订单。
    贝涟说要帮忙,也是十分尽力,回到报社后亲自动笔写了篇文章,以十分客观的笔调,详细描述了旗袍在宴会上引发的轰动。
    至此,旗袍开始流入市场。
    当第一个人对旗袍产生兴趣,前往火凤凰服装厂购买旗袍,就会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
    当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出席宴会或出席沙龙时穿旗袍,穿旗袍就会形成一种潮流。
    早已为此筹备多时的火凤凰服装厂,成功吃下旗袍市场的第一口蛋糕。
    当其它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和裁缝铺子发现了其中商机,跟着入场时,姚容已经成功与百货大楼谈成合作,在百货大楼租下一个门面,专门用来展示和售卖旗袍。
    姚容一点儿也不着急。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只要火凤凰服装厂以后能够稳住客源,不断推出新款旗袍,那旗袍市场越做越大,对于火凤凰服装厂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月底时,姚容收到了周绮怀的信,从信里得知了一个好消息。
    旗袍之风已经从沪市传到了北平。
    这说明旗袍这种服饰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传遍全国只是迟早的事情。
    在姚容的事业一帆风顺时,叶鹤栖也写完了整本小说。
    思考许久,叶鹤栖接受了姚容的建议,放弃了《庄周梦蝶》这个名字,而是改为——
    《长城里的人民》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生活在新长城里的人民的故事。
    我们看见他们的故事。
    而“我们”,是构筑新长城的一块砖。
    第269章 从现代回到民国24
    姚容照例是小说的第一位读者。
    叶鹤栖的文笔, 放到那些文坛大拿面前还只是班门弄斧,但比《火凤凰》时期要进步了不少,写得极富画面感。
    小说里面提到的许多现代事物, 要整体框架有整体框架, 要细节特征有细节特征。
    而且在写这本小说时,叶鹤栖已经完全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她没有将自己当做穿越者,而是完完全全将自己当成了一个拥有上帝视角的记录者。
    最让姚容觉得好笑的是,叶鹤栖还在小说里面“夹带私货”——
    借主人公的口, 说旗袍是民国女性的代表服饰。
    主人公同学的妈妈穿了一条火凤凰服装厂定制的旗袍去参加家长会,可把众人羡慕坏了。
    ……
    姚容指着这一段,边笑边说:“这个广告打得是不是太明显了些?”
    叶鹤栖要的就是明显:“写得太隐晦了,别人看不出来我在打广告怎么办?”
    姚容哈哈一笑,被她说服了:“有道理。”
    一个小时后,姚容合上书卷。
    叶鹤栖双手扒拉着桌沿, 目光紧张又期待:“娘, 你觉得如何?”
    姚容想要组织一下语言,但组织了许久, 发现只有最简单的词语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很好。非常好。”
    小说很好。
    小说里描绘出来的美好未来,非常好。
    前者只有及格分, 加上后者, 就是满分。
    因为一代又一代答题者倾尽全力,在这片广袤国土上答出来的答卷, 必定是满分答卷。
    《长城里的人民》这部小说, 叶鹤栖肯定是直接投稿到《妇女时报》。
    正巧快过年了, 火凤凰服装厂出了一批新的服装,姚容打算给贝涟送一套, 叶鹤栖也顺便跟着一起过去,将前三万字的手稿当面交给贝涟。
    贝涟惊喜道:“几个月前就听你娘说了你在写新小说的事,结果等了好久都没看到,我还以为你不打算写了呢。”
    叶鹤栖笑了笑,不好意思道:“我担心边连载边写会出岔子,所以一直等到写完并且修改完才敢带来给贝姨看。”
    以两家的关系,叶鹤栖早就改口叫“贝姨”了。
    “这么慎重,那我肯定得好好瞧一瞧。”
    贝涟拿出了些糕点水果,让姚容和叶鹤栖随便吃,她坐在一旁,从头开始翻阅。
    刚看完开头设定,贝涟顿时面露诧异,但她没有说什么,而是以愈发慎重的态度往下阅读。
    良久,贝涟抬起头,露出一双微微泛红的眼眸:“……这算是一篇科幻小说吗?”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的西学东渐时期,华国就有了科幻小说的概念。
    一直到1904年,华国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 本土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注]
    所以贝涟对科幻题材并不陌生。
    叶鹤栖愣了愣,一时不知该作何回答。
    姚容微微一笑,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不如将这个问题抛给读者,将答案的解释权也交给读者。读者觉得它是什么题材,它就是什么题材。”
    贝涟跳过这个问题,又问了一个自己很感兴趣的问题:“那这部小说为什么要叫《长城里的人民》。”
    这个问题,叶鹤栖倒是能够顺利回答上来:“因为万里长城永不倒。”
    “万里长城永不倒……好一句万里长城永不倒!”
    与叶鹤栖敲定好小说千字,贝涟道:“等明天回到报社,我就开始安排版面,估计过几天你们就能在报纸上看到这篇小说了。”
    随着1921年逐渐接近尾声,《长城里的人民》开始在《妇女时报》上连载。
    《妇女时报》的读者群体早已开始扩大,并非只有女性会购买,许多有志青年都会顺便买一份。
    而“穿越”这个题材,放到这个时代,实在是太有杀伤力了。
    小说刚开始连载头三天,还有些不温不火,但随着口碑发酵,还有不少喜欢这本小说的人写文章推荐,《妇女时报》的销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着。
    对于《长城里的人民》这部小说——
    喜欢爽文的读者,看得通体舒爽。
    喜欢科幻小说的读者,也非常喜欢里面所描述到的未来科技和人文思考。
    理想主义者,则在里面看见了自己的理想乌托邦。
    所有人都能从里面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金风醉第一时间就写了篇文章推荐这部小说:
    “这些年里,为了唤醒民智,启迪民众,我也写过不少带着批判性质的小说。但这些小说,唤得醒那些已经清醒过来的人,却叫不醒那些闭眼装睡的人。”
    “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直到我看到了这篇美好得仿佛是一场梦,不带一丝批判,却又比刀子更利,比惊雷更响的小说,我才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温和的力量。”
    “它温和地将未来娓娓道来,让现在的人对未来生出无尽期许。它就像一点星火,燃烧在所有人的心间。”
    “如若百年后,华夏当能有此盛世,我辈死而无憾。”
    文学界对这部小说的评价都很不错。
    偶尔有批评这部小说异想天开的人,都被群起而攻之。
    和贝涟一样,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部科幻小说。因为这部小说里既有对未来科技的描述,也有很多人文方面的思考。
    在科幻小说里面讨论现实,讨论异想天开,你脑子没有坑吧?就算是想黑这部小说,也找点儿能站得住脚的点来黑啊!
    看到这些骂战后,叶鹤栖真是哭笑不得。
    她写的时候,从没想过这会被当做科幻小说啊。
    但要说最喜欢这部小说的群体,还得是青年学生。
    叶鹤栖去女中上学时,发现班里的同学,不说人手一份《妇女时报》,也绝对是平均两三个人就有一份《妇女时报》。
    而且课余时间,大家几乎都在讨论这部小说。
    还好叶鹤栖在刊登这部小说时,稍稍给自己披了个马甲,而且主人公在穿越前和穿越后用的名字都是叶鹤,不然她都不太好意思来上学了。
    不过怎么说呢,难为情中又透着一丝暗爽。
    班级里唯一知道叶鹤栖马甲的,就是同桌桑佩珍。
    桑佩珍用《妇女时报》挡住自己的脸,小声对叶鹤栖开了个玩笑:“要是早知道你在偷偷写《长城里的人民》,那我肯定得趁着你一边写一边追更。”
    叶鹤栖也学着她的动作,用书本挡住自己的脸:“没写完之前,我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写好。不说这个了,我拿到稿费了,等放学了请你吃苏记的糕点。”
    “好啊好啊。”桑佩珍顿时笑道,以她的家境,可以随便买苏记的糕点,但朋友遇到喜事后请客,和自己花钱去买,肯定是不同的。
    放学之后,叶鹤栖和桑佩珍去苏记买了好几盒糕点。
    叶鹤栖将一半分给桑佩珍,让桑佩珍带回家慢慢吃。
    她自己拎着另一半回家。
    叶鹤栖到家的时候,姚容也刚到家不久,正站在桌边喝水。
    瞧见那几盒糕点,姚容笑道:“都是我喜欢吃的。”
    叶鹤栖打开一盒桂花糕,让姚容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距离吃晚饭估计还有一会儿。
    姚容伸手拿了一块,突然道:“《妇女时报》的萧编辑刚刚来找过你,但你没回来,她把东西放下就走了,说明天再来找你。”
    这种小事,当然没必要让贝涟特意跑一趟。
    “是有什么事情吗?”
    “北平的《女报》,南京的《复兴报》,还有广州的《进步报》,都想要转载《长城里的人民》,开的价格也都很不错,编辑来问问你的意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