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第84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长话短说,也得有头有尾。
    事情得追溯到永和五年的夏天,这年夏天,先帝派使节去北地的鞑靼,商讨边境事宜。
    鞑靼是一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
    北地一年十二个月,有一半的时间是冬天,什么麦子、稻子都长不活的。
    北地缺吃少喝,鞑靼的人为了能活命,常常来华国边境抢东西。
    他们通常是一阵风来,抢完,又一阵风去,别说抓了,就是防都难防。
    北地百姓被他们折腾的苦不堪言,只有求助朝延。
    当年的使节叫蒋傅。
    蒋傅进士出身,后进了礼部做官,此人文章了得,口才更是了得,常常出口成章。
    为人也是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所以蒋傅在官场上一路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官至侍郎。
    先帝派他出使鞑靼,就是看中了他那张三寸不烂之舌,想游说鞑靼开通贸易,互通往来,不再骚扰华国百姓。
    和谈本来很顺利,蒋傅也不负众望,和鞑靼王达成基本协议。
    问题出现在一次酒宴时。
    蒋傅去帐外撒尿,偏巧鞑靼王也尿急,站在了他的边上。
    两个男人撒尿,自然就会比一比谁的尿呲得远。
    蒋傅是个文弱书生,身体肯定比不上长年习武的鞑靼王。
    鞑靼王一泡尿呲得老远,就嘲笑华国男人个个都像蒋傅那样,连女人都没办法满足。
    蒋傅冷冷回了他四个字:焚琴煮鹤。
    意思是你们北地的蛮人除了会糟蹋好东西以外,还会什么?蛮人而已。
    他以为鞑靼王听不懂,不曾想,这人不仅听懂了,还听出了他言语中的傲气和不屑,借着酒劲,拔刀就把蒋傅给杀了。
    古往今来,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
    消息传到华国,先帝大怒,立刻派大将军宋知聿出征。
    “慢着。”
    晏三合出声打断:“先帝派出宋知聿是出于什么考量?”
    “宋知聿出生武将世家,从小习武,熟读兵法,也跟着先帝在北地打过几次仗,对北地很熟悉。”
    步六:“先帝用他,一是因为他对北地熟悉,二是因为他是当时的太子举荐的,也就是当今陛下。”
    晏三合:“那么,当今陛下为什么要举荐他?”
    步六:“宋知聿和太子打小一起长大,两人算是至交。”
    晏三合:“先帝和太子素来不和,为什么会听太子的,启用宋知聿?”
    步六:“先帝用人从来是大局为重,江山社稷为重,宋知聿这人,的的确确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晏三合:“既然有真本事,那又为何会输?”
    步六被她一句一句逼问得,连气都喘不过来。
    他长长匀出一口气,“晏姑娘,行军打仗不仅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有时候还要碰碰运气。”
    蒋傅死得突然,先帝咽不下这口气,命宋知聿立刻奔赴北地。
    立刻就意味着仓促。
    大军九月出发,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十月匆匆赶到北地,已经是人疲马乏,只能休整一个月。
    一个月后的北地已经是漫天风雪,天寒地冻,大军只能继续休整,等待来年开春后再战。
    偏偏北地的春天,迟迟不来,都四月了,天上还飘着雪呢。
    漫长的冬季,把将士们的一腔雄心都给耗没了。
    而鞑靼则恰恰相反,漫长的冬季正是他们养精蓄锐的时间。
    所以大军才败了,十万只剩下两万。
    晏三合:“宋知聿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步六重重叹口气,“回京后就交出帅印,辞官归隐,郁郁了几年,早早离逝。”
    晏三合:“比起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来说,他的下场已经算是好的。”
    “晏姑娘,话不能这么说,宋将军其实挺惨的。”
    兔死狐悲,步六忍不住道:
    “他爹娘白发人送黑发人,没几年也走了;膝下两个儿子,因为没人管教,都成了碌碌之辈。
    整个宋家受他牵连,在京城混不下去,只能搬回祖宅,听说一府人中,没几个得志的。
    太子也因为举荐他,被罚了整整半年的俸禄,太子之位都差点没保住。”
    “所以,他还不如战死。”
    晏三合忽的冷冷一笑,“像郑老将军一样。”
    步六压根没料到她会这样说,顿时哑口无言。
    第838章 君臣
    是啊。
    宋知聿如果战死沙场,性质和境遇完全不同。
    前者是英雄,受世人敬仰,悼念,儿孙后代能得荫庇。
    后者是败将,被万人唾弃,是儿孙后代甩都甩不开的耻辱。
    步六惊诧地看着面前的晏三合,突然发现自己还小瞧了她。
    这姑娘看问题的角度,不仅毒,而且老辣。
    “宋知聿说完,我们说回郑玉老将军。”
    晏三合无视步六投来的目光。
    “据我所知,永和七年春,先帝任命汉王为主帅,老将军是副帅,如果我没有猜,老将军这次出征,是为辅佐汉王吧?”
    一个字都没有猜错。
    步六连忙稳住自己翻涌的情绪。
    “汉王是主动上书请求出征的,一连上了三封奏章,先帝才点头同意的。”
    但汉王是先帝最宠的儿子,为了确保儿子能打胜仗,这才挑选了郑玉老将军。
    汉王年轻气盛,勇字当头,老将军身经百战,以稳为主,两人的配合,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晏三合思忖片刻:“老将军呢,先帝钦点,他就欣然出征了吗?”
    步六一听这话,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
    问得可真细啊!
    “晏姑娘有所不知,老将军对鞑靼人恨之入骨,他腿上的伤,就是在和鞑靼打仗的时候,伤到的。
    除此之外,郑家军中好几个都尉,也都死在鞑靼人手上,这些人追随老将军好多年。”
    步六的眼睛一下暴突起来。
    他们行军打仗之人都有执念,都想为昔日死去的弟兄们报仇雪恨。
    “老将军亲口对我们说的,这一仗,他一定要披甲上阵,亲手杀几个鞑子解解恨。”
    “所以,老将军出征前,情绪正常,斗志昂扬,并没有半分不妥?”
    “是!将军很清楚,这是他最后一次挂帅打仗,我们下面的人也很清楚,这是最后一次随将军出征。”
    晏三合略一蹙眉,“这是他欣然出征的所有理由?还是其中之一?”
    “其中之一。”
    步六一口气叹得深沉,像是在叹老将军,又像是在叹他自己。
    “就像女人总怀念年轻时的俊俏模样,男人也总怀念年轻时一口气能干七八碗饭,一泡尿能呲老远,谁愿意承认自己老了,提不起枪,杀不了敌,是个吃闲饭的老废物呢?”
    晏三合细细品了品这话里的意思。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将军对先帝钦点他出征,是怀感恩之心的?毕竟他老了。”
    步六恍惚了。
    他有种错觉,眼前和他面对面坐着的,不是一个年轻的,涉世未深的小姑娘,而是一个在官场浸淫了很多年的谋士。
    “晏姑娘,将军和先帝之间的情分并不寻常。”
    “不寻常在什么地方?”
    “元封年间,当初先帝还是赵王时,将军就辅佐他出兵蒙古,当时赵王为主帅,将军是副帅……”
    不用步六再讲下去,晏三合也知道事情后来的走向——谢知非曾和她详细说过。
    赵王和郑玉在战场上脾气相投,结下深厚情谊,赵王继位后,郑家门第一路水涨船高。
    那么也就是说,永和七年攻打鞑靼,永和帝赵霁让郑玉辅佐汉王,不光光是因为郑玉性子沉稳,身经百战。
    还有一个藏在深处的原因,他们君臣之间,是彼此信任的。
    所以,永和帝赵霁才会把儿子托付给他,他相信郑玉一定会尽心尽责,就像当年辅佐他一样。
    “老将军可有说过会好好辅佐汉王的话?”
    “说过,而且不止一次,练兵的时候,对我们也是异常的狠。”
    那便对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