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六百六十七章 事急从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次日,文德殿。
    宰相、枢相、三司使、大理寺、三省六部,凡在朝廷上有脸面的大臣,此时都聚在此处。
    从大殿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王中正跑进来,在赵祯耳边说了几句,赵祯失声道:“什么?太后病情又加重了?”
    他这一嚷,下面的人,自是发现不妙。王曾首先站出来道:“陛下,敢问太后病情如何了?”
    “不瞒大家,太后得了疟疾,恐怕……”赵祯说完,底下的重臣皆是如惊讶,贺飞驰走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太后若是病情严重,当速派御医前往,若是实在保不住了,也要想办法让太后交代几句话,不然朝廷会乱呀!”
    “贺卿家所言极是,但太后严旨,不准任何人出入延福宫,连朕也不得出入……”赵祯一脸无奈。
    “事急从权,太后病重,当遣一人闯进去,和太后问个清楚,哪怕是死罪也认了。要是太后就这么撒手人寰了,我等的罪过,就是千古之罪!”
    看向说话之人,原来是讲臣中的徐嘉志,只见他说得十分激烈,但却无人敢搭理他。徐嘉志记得要跳起来,指着在场之人道:“尔等尸位素餐,枉为人臣!”
    张知白则是站起来道:“徐嘉志,你少在这里指手画脚。太后病重,又不是危在旦夕,疟疾也不少必死之病。”
    “张知白,别以为我怕你!”
    俩老头当众就要撕吧起来,贺飞驰对其中一人劝道:“徐侍讲,你的话有道理,太后病重之后,朝廷已经积攒下来了不少公务。当务之急,是要商量一下如何处理。”
    “徐嘉志在那边,我是张知白。”
    “哦哦哦……对不住,对不住,我老眼昏花。”贺飞驰忙是说抱歉,他这一搅和,俩老头的火气就去了一半,他继续道:“诸位相爷,请听在下一眼,国不可一日无主,朝廷大事,须有人出来主持啊。”
    “太后病重,几近昏厥。”赵祯含泪道:“朝中大事,还请诸位相爷商议着来,改朱批为蓝批。”
    “不可!”徐嘉志反驳道:“改朱批为蓝批,乃是朝廷危在旦夕之刻方能用!当今天子康健,百官有序,为何要改朱批为蓝批?陛下,此刻正是陛下主持朝政之时!微臣叩请陛下亲政!”
    “哦?”底下的人吓了一跳,吕夷简站出来反驳道:“万万不可,太后手持太阿已多年,若贸然归政,外臣必有疑问,说朝中奸臣当道,暗害太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若有人以此为借口,起清君侧之师,倒时候必天下大乱也!”
    吕夷简的话,如当头棒喝,将现在隐藏起来最大的危机指出来了。太后总摄军国大事这么多年,边关驻军、各镇守军的真实情况,大家都不清楚。如果太后没有能将这些处置好,就是归政与天子,恐怕也坐不稳这个皇位。
    众人看向枢密使张奢,只见张奢提议道:“贸然归政于天子,自然不好,但改朱批为蓝批,同意也会引起大乱。莫若这样,我等几位大臣,共同辅佐陛下,平时咱们做什么,现在还做什么。但太后的事情,则改由天子来做。”
    “疟疾并非必死,但却难以治愈,而且能拖延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对外,咱们就说,太后脸上偶然微疾,不便外出,但实际上则还政与天子。换句话说,就是假戏真做。对内,咱们全力治愈太后,若是太后病好了,自是不错,若是太后有什么万一,咱们也不至于慌乱。”
    这提议看起来是好,但王曾却是冷笑道:“枢密院掌全国兵马,若 真如你所说这样去执行,那岂不成了张枢相你大权在握?”
    “你,王曾,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呵呵,王某现在就是小人,而且当你们也都是小人。唯有如此,方能防备真的小人!”王曾一脸警惕道:“不论如何,军国大事,要么决于天子,要么决于太后,绝对不能让臣子决断!”
    赵祯冷冷地看了张奢一样,只见张奢擦了额头上的冷汗,跪下请罪道:“陛下,臣急不择言,罪该万死,但臣绝无悖逆之心,臣只想尽忠于陛下。”
    赵祯说了句免罪,但张奢已经是势去了大半,只见王曾站起来又道:“危急时刻,唯有陛下能独掌乾坤。陛下,臣等愿伺候在陛下身边,随时以备顾问。另外,太后那边,也应当遣人入内,问清楚情况才是。”
    “谁人可遣?”
    “徐嘉志德高望重,正直之臣,可遣。然一人还不够,请陛下选一人同往。”
    王曾刚才说了,要把所有人都看成小人,徐嘉志自然也有可能假传懿旨了。赵祯环顾四周,看了一眼陈初六,就在众人都以为会让陈初六去的时候,他却看向了许世安:“就遣许卿家与徐卿家过去询问,其余人就在这文德殿内,随朕躬分理朝政,直到太后康复。”
    “臣等遵旨!”
    “徐卿家、徐卿家,太后已下严旨,勒令不许我等进入,你们进去了,恐要受抗旨不遵之责。”
    “臣等为朝廷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好好好,你们二人只要进去问了,朕心里便记你们大功。”赵祯挥挥手,徐嘉志与许世安便一同闯延福宫去了,陈初六看着他们二人的背影,心中万千思绪。赵祯没让他去,多半是为了保护他。
    枢密院、政事堂、三司使、大理寺、三省六部各正印官皆是留下,副手则是回衙门办事。大家济济一堂,你看着我,我盯着你,皆在文德殿办公,当然他们的公务,都是做最后的裁决了。
    赵祯此时手中也是拿着奏折细看,只见大理寺的正印官站了起来,上前启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奏来。”
    “河间县县令黎善自陈其罪。”大理寺的人道:“黎善曰:罪臣谨书,拙荆苦于家中无米,盗取县衙铜壶一尊,换取稻米。罪臣发觉之际,稻米已食其半,难以归还。罪臣贪墨公务、治家不严,有违朝廷律法,为臣之道,请陛下赐臣罪罚,以儆效尤。”
    赵祯闻言,问道:“河间县县令偷盗铜壶,这该治何典?”
    底下大理寺的人有些犹豫,支支吾吾道:“国朝立法以来,尚未有因偷盗铜壶而治罪的官员,臣等不知治何典,请陛下圣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