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六百四十四章 国士无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国士无双?”
    陈初六、张奢皆是一震,这四个字,可是天大的荣誉!
    何为国士?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何为国士无双?汉初三杰中的韩信,可谓国士无双!
    “臣岂敢!”陈初六连忙摆手,那他和韩信比,他有这个自知之明,自己连韩信一个手指头都比不上。
    “非这四个字不能褒奖。”太后不容置疑道:“护少帝登基、抚应天旱灾、筹大宋水师、怒斥西凉王、计乱西凉……这几个事情说出去,哪个不是彪炳史册的功勋?其实,还有世人所不知道的,更有你不知道的。”
    “还有我不知道的?”
    “是啊,岭南安稳之后,海外诸夷皆俯首称臣,遣使入贡。大理之南的国度,亦有人进贡,大小琉球已经上国书欲为属臣。另有高丽国王,想要将爱女嫁给你,以求得两边同盟互利,不过被哀家拒绝了。”
    陈初六闻言一惊,高丽**要嫁人给俺?那边的妹子,好像也还不错呀,怎么就给拒绝了呢?
    张奢在一旁看着陈初六,丝毫不掩饰眼中的嫉妒。但见陈初六又拱拱手道:“回太后,惟愿臣之恩荣,使天下有识之士,皆为朝廷肝脑涂地。”
    朝廷述功,将陈初六大大小小的功劳,写在邸报之上,知照各方军民,随后制匾,赐陈初六国士无双!
    四字一出,举国敬仰!
    “谁说陈初六只在嘴上事功?这上面的功劳,谁能做出一件?”
    “运气?呵呵,护天子登基,可能是运气,但剩下的哪一项是运气?做那些事情的,岂止陈初六一人哉?”
    “陈初六实乃天下士子之楷模!”
    国士无双四个字一出来,想要谋害陈初六的,以为可以扳倒陈初六的,以为陈初六背后没人撑腰的,都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虽官不升一级,银不加一两,但陈初六在官方中的地位,已经是十分稳固了。经过经筵辩经说出自己的主张,再加上这国士无双的四个字,陈初六文宗牌子已然稳固。
    如此年轻的文宗,前无古人!
    书坊、诗社之中留恋的学子,推崇陈初六的人,已经总结起了陈初六的学说,称之为“陈学”,又将陈初六文集编纂为了“陈子文集”。
    朝堂之上,清谈家见了陈初六,再也不敢当面与其辩论,事到如今,陈初六自己主张基本没有太多可攻击的地方了。
    清流之中,除了清谈家之外,剩下的人对陈初六只是误解,这一部分人,此刻也不得不正视陈初六的主张。
    他们拿上《陈子文集》,与自己所持的主张相互印证,最终还发现他们自己的学说也有所突破,纷纷撰文对陈初六的文章加以批评。这个批评不是单纯的谩骂指责,而是既有不同意,也有同意,比如陈初**为之句,便被文坛总结为陈学之根本。
    对于四为之句,文坛之上,倒是出奇地一致大加褒奖。哪怕是十分排斥功利的一些清流,也将四为句写下,告诉自己的门生,万一内圣外王不可为,能达到这四句话中的一个,也算不负这一生。
    但也不尽然是夸奖的,仍有许多人固持己见,但那都不重要了,他们见了陈初六,只能绕道而行。就算碰上了,也得恭恭敬敬行礼。不行礼?嗬,被汴京中的读书人知道了,明天这人大门口就是一堆堆的夜香……
    陈初六耳清目明,除了一个月七次的经筵之外,便全心研究火器和操心报社的事情了。
    中秋之后,开封府试也已经落下帷幕,陈初六虽挂名巡考,但实则没有出现。不过,之前有了王志恩买了考题的风波,这次开封府试格外严厉,安安稳稳地过去了便是。
    开封府试之后,还要到明年三月才有春闱,这其中一段时间,凡是有幸能参加礼部试的学子,都在汴京之中交游。然而汴京之中,什么诗社最为炙手可热?那还不是四为诗社了……
    陈初六仍然是四为诗社的社长,平日由徐良骏、何健京二人操持社务。上次回京时,汴京士子议论诗社被江南读书人所操持,陈初六当时令再补选一些北方社副,补入一些北方的社员,这种议论方才平息。
    这次国士无双定了文宗之名,四为诗社的名声也大大增加,徐良骏和何健京告诉陈初六,有许多读书人想要入社。陈初六却决然不允,说如今四为诗社名声大了,不可再随意加入社员。
    陈初六的想法,是觉得社员若是太多,容易引起朝廷注意。到时候按上一个结党营私,就不是陈初六所期望的了。
    社员嘛,自然是要能为诗社尽一份力的,那些给诗社招恶的,在诗社混日子的,要了自然没用。四为诗社发展到如今,社员过二百数,最初期都是几位社副认真看的人,故而到现在并没有出现什么奸佞之辈。
    可如此多的人想要加入,陈初六若一并拒绝,也有些冷了大家的心意,便吩咐徐良骏、何健京,想要加入诗社,至少得有举人的功名,若是有文名,出过什么书,亦或是有过一两篇有名的著作,那也可以送过来看看。
    等陈初六看过了文章之后,再由亲自接见其人,看看品行如何,若是才、德俱佳者,方能准其入社。如此既可以避免那些奸佞之徒借陈初六的名声做坏事,也可将有前途的一批人集结在自己账下。
    试想每年三百进士,若是有两百人在四为诗社底下,如此十年之后,岂不满朝大臣皆是社友?
    清华、北大为啥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其培养出来的社友牛。
    文章多了,陈初六也看不过来,便分给十余位社副去看。欧阳修等人,正在全力准备省试,看看别人的文章,若能写出上佳的批语,对他们自己写文也有极大帮助。
    请求加入四为诗社的人,本就很多,陈初六这边放言出来,一时间自荐信、自荐文章如秋风卷起的落叶一般,纷纷涌入四为诗社的大门。陈初六说了,最低要求是举人,但如果有好文章,不限于举人。
    这群文人谁不是自视甚高?
    于是乎,谁都把文章投递过来。而且,有了门槛之后,汴京的年轻读书人,都以加入四为诗社为荣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