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匪夷所思
如果是一般人只怕吓都吓死了,好在段昱素来不信鬼神之说,吓了一大跳后就冷静了下来,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是一间大约篮球场大小的石室,石室里空荡荡的,脚边是一个和尚打坐用的蒲团,应该就是自己撞到的那个软绵绵的物体了,也多亏了这蒲团,要是自己头直接撞在地上,只怕直接摔成脑震荡了。
蒲团四周全是散落一地的碎骨头,碎骨头中间有一块碧绿晶莹的玉佩和一个硕大的玉扳指,估计是这死者生前所佩戴的,段昱弯下摇捡起玉佩和玉扳指,他虽然不太懂玉,不过这玉佩和玉扳指如此晶莹剔透,抹去上面的灰尘,在微光的照射下,玉下有如有油光流动,便知绝非凡品了,玉佩上雕有古朴的龙形花纹,段昱虽不是学历史的,也知道在古代佩戴玉佩是很有讲究的,能佩戴龙形玉佩的绝不是一般人,可是这和尚打坐用的蒲团又是怎么回事呢?
段昱就把注意力又放到了那个蒲团上,那蒲团用明黄的绸布包裹着,不过绸布已经完全碳化了,稍微碰一下就成了灰,移开蒲团,段昱在蒲团下方找到了一个紫檀小木盒,打开木盒,里面有一本线装古书,因为年代久远,古书的书页已经完全发黄了,好在保存得十分完好,要解开这神秘玉佩主人的身份之谜,看来就要着落在这本书上了。
借着微光,段昱翻开了古书,里面的文字让他完全惊呆了,“吾乃大理国第16代国主段正严,字和誉,吾在位三十九年,励精图治,却终未能挽狂澜于既倒,实乃生平之憾事,晚年钻研佛经得以参透人生之真谛,故将生平所学及所悟记于此书,留与后世有缘之人……为人者,当顶天立地,为官者,当造福黎民,切记切记!……”。
几乎从段昱上小学的时候起,他的名字就一直被同学取笑,因为他的名字和著名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段誉读音完全一样,同学们都笑段昱想当英雄想疯了,为此段昱还曾问过父亲段建国为什么要给自己取这么个名字,因为段建国很显然不是一个武侠小说的脑残粉,他甚至未必知道《天龙八部》这本书,而段建国每次都是支支吾吾,不肯告诉段昱他名字的来由。
后来段昱长大了,还专门上网查了关于段誉的资料,历史上段誉真有其人,就是这个段正严,为大理国第16代皇帝,他于公元1108年继位,在位长达39年,是大理22帝中在位最久的,他“勤于政事”(《滇考》),“爱民用贤、思揽政权”(《滇史》),“故远方慕之,悉来贡献”(《滇记》)。在《宋史》中,也记载了国王段誉臣服于宋,遣使来朝,并受宋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然而历史上段誉的人生却远不如小说中那么美好,他在位期间,大理国由权臣高氏家族把持,他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滇云历年传》云:“正严即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
可以想象历史中的段誉心情是何等的郁闷,他在位后期,高氏激烈的内讧引起了政局动荡,诸部不时反叛,加之天灾频繁而降,段誉心力交瘁,索然归隐为僧,也有野史称他实际是被高氏所害,含恨九泉,历史真相如何,已不可考。
可以肯定的是考古学家从未发现过段誉的墓冢,身为一代皇帝,按说其死后必定留下十分庞大的墓葬,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没想到他最后竟然坐化于这山腹中的山穴之中,更不思议的是,在数百年后,他的坐化之地居然会被段昱发现,难道真如那老僧所说,冥冥中自有天定,才会让时间的长河流淌了数百年之后,让段昱得到段誉的遗蜕,这也未免太匪夷所思了!
在古书的后面主要记录段誉执政三十九年和他修炼体术的一些心得,段昱也不及细看,洞外的佘小曼也不知道急成什么样了呢?段昱将古书重新装入木盒,和那玉佩、玉扳指一起贴身收了起来,自己如今也算是得了这段誉的衣钵,想了想就把那些碎骨头收拢起来,跪在那蒲团拜了几拜,这才拿起手机,找到自己来时摔下来的洞口,摸索着向出口走去……
走到一大半的位置就听到洞口传来佘小曼的嚎啕大哭声,“段昱,是我害了你!让我下去!……”。
旁边还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应该是那老僧在劝她:“女施主不必伤心,那位男施主吉人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
段昱心中就一阵暖流涌过,看来自己掉下去这么久了,佘小曼一直不离不弃地守在洞口,连忙大声朝洞口喊道:“小曼,我没事,快把绳子放下来,拉我上去!……”。
洞外立刻传来佘小曼又惊又喜的惊呼声,一条粗粗的麻绳就放下来了,段昱扯着麻绳爬出了山洞,才站稳,佘小曼就惊喜地扑到段昱的怀里,正碰到段昱身上的伤口,段昱忍不住痛呼一声,佘小曼这才注意到段昱浑身都是泥土,不少地方都擦伤了,还出了血,眼泪又下来了,自责道:“都怪我,都怪我,如果不是我不小心,你就不会掉下去了……”。
见佘小曼为自己眼睛都哭肿了,段昱十分感动,笑笑道:“我没事,你看我这不是挺好的吗?……”,说着用力踢了踢腿,活动了一下手脚。
那老僧一直在旁边含笑望着段昱,此时又高宣一声佛号,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我早说施主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日后必定也是逢凶化吉,贵不可言,实在是可喜可贺……”。
段昱如今再也不敢小视这老僧了,如果这老僧之前的话不是碰巧言中,那就当真是匪夷所思了,也连忙郑重地向那老僧行礼道:“大师,适才小子有眼无珠,不识高人,还请大师见谅,小子心中还有诸多疑惑,还请大师为小子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