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墨桑 第19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位马爷,本地口音,那位陆爷,听起来像是江宁那边的。”书办忙答道。
    “本地有姓马的财主?”谢漕司拧着眉,扬州本地的大财主,还有他不知道的?
    “没听说过。”书办摇头,他从来没听说过姓马的富户。
    “都是二十来岁年纪,年青得很。对了,他们还带了几个抬银箱的,抬银箱那几个人,年纪是大了点儿,可瞧着很不简单,往那儿一站,就这样!”
    书办背着手挺着胸,用力绷着脸。
    “是行伍之人?”谢漕司看着书办的样子问道。
    “小的瞧着极像。”书办点头。
    谢漕司呆了片刻,冲书办挥手,“你去吧,要是再来税契,你就走一趟。难得有人肯买宅子买田买地,有人买总是好事儿。”
    书办听谢漕司这么说,心里一宽,忙长揖答应。
    看着书办出了屋,谢漕司呆坐一会儿,扬声叫了个心腹长随进来,吩咐他去打听打听。
    ……………………
    黑马和小陆子到了第二家牙行,接着买宅子买铺子,买到一半,一个牙人匆匆进来,和正在介绍的牙行头儿咬了几句耳朵。
    迎着黑马斜过去的目光,牙行头儿忙陪笑道:“马爷,是这么回事,这处宅子,有位爷也想要。”
    牙行头儿往后翻了几页,指着一处五进宅院,陪笑道。
    黑马斜着他一眼,牙痛船咧着嘴,片刻,示意小陆子,“你走一趟。”
    小陆子会意,站起来往外走。
    “马爷?您这是……”牙行头儿不知道这个走一趟是什么意思,这心,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这事儿得问问我们老大。”黑马实话实说。
    他们从丐帮起,到夜香行,再到现在竖起顺风招牌做邮驿生意,不管买什么,一向只买便宜不买贵,要是哪一回充大头跟人家抢着买,那必定是为了坑人。
    不过这一趟买宅子买铺子买田,头一回这么买,老大为什么要买,为什么这么买,他有点儿拿不准,拿不准的事儿,一定得先问问老大!
    “这个先放着,说别的。”黑马示意牙行头儿。
    小陆子回来的很快,“老大说了,有人买就让人家买,咱们只要没人要的。”
    “听到了?给他!”黑马愉快的挥了挥手。
    ……………………
    这一天里,黑马和小陆子买空了两家牙行,将买下的宅子铺子交给孟彦清去清查打理。
    傍晚,黑马和小陆子回到船上,把厚厚两本册子递给李桑柔,“这是今天买下的。”
    李桑柔接过来抖了抖,放到桌上。
    “老大,今天跟咱们抢宅子的,我问了,啧!”黑马啧了一声,一脸傲然,“都没用我问,那牙行里就上杆子说了!
    这牙行跟咱们建乐城的牙行比,可差不少,嘴上一个把门儿的都没有!咱们建乐城,好歹你得塞点儿钱有点儿交情,他才肯跟你说呢!”
    “快说正事儿!”小陆子捅了捅黑马。
    “跟咱们抢宅子的,不是扬州本地人,是个行商,说是淮阳府的,倒腾大枣莲子什么的,说就是看到咱们买宅子,才跟着买的。
    老大,这事儿?”黑马看着李桑柔。
    李桑柔笑起来,“这是好事儿,他买下,咱们就省钱了。”
    “嗯?省钱了?”黑马和小陆子一起瞪大了眼,“老大,你这话,啥意思?咱买这宅子,不是为了赚钱?”
    “要是南梁打过来,把扬州城围上了,拆砖拆瓦的守城,肯定先拆没人住的宅子,要是没守住,南梁打进来,再有个巷战,再放把火,就什么都没了。”李桑柔摊着手。
    黑马和小陆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可要是南梁一趟也没打过来,北齐就一统天下了,那咱们就发了。”李桑柔接着道。
    “喔!”黑马和小陆子异口同声,长长喔了一声,不停的点头,表示他们都懂了。
    “你俩过来烙饼!”后舱,大常喊了一声。
    黑马和小陆子忙往后舱去烙饼。
    进了后舱,小陆子忍不住捅了捅黑马,“老大这是,赌一把?”
    “老大刚才说的多清楚!你怎么还不明白?咱老大从来不赌,南梁真能打到扬州?真要打过来,这银子可就没了,好多银子呢!”黑马一脸肉痛。
    小陆子一脸鄙夷的斜瞥着黑马,他就知道,他跟他一样,根本没听懂!
    ……………………
    李桑柔隔三岔五看看米行。
    米行这边,一来,三个行老,战战兢兢,竭心尽力,就差肝脑涂地以示忠诚了;二来,这会儿的米行,几乎没什么生意。
    李桑柔指指点点,极其省心。
    空闲时候,李桑柔就和大常一起,骑着马查看扬州城外的庄子农田,特别是她买下来的那些庄子田地。
    和李桑柔的清闲相反,骆帅司谢漕司和扬州钞关等人,一天碰上好几回头,商量争吵之后,再回各自衙门点灯熬油,之后,再碰头争吵。
    米行改制之后,扬州府就要平白多出来一块米税收益。
    虽然现在的扬州米行生意清淡到几乎停顿,可这一场战事,总有过去的时候,而且,作为大齐官员,他们必须坚定不移的相信,大齐必将一统天下。
    大齐一统天下之后,扬州米行立刻就要繁盛起来,南北相通时的扬州米行,那可是远胜过建乐城米行的。
    这会儿,这米税怎么收,他们扬州府能分多少,淮南东路能分多少,钞关拿走多少,这是一定要能争就争,能抢就抢的。
    对于骆帅司和谢漕司来说,淮南东路境内的米行,可不只有扬州一家。
    定规矩的事,影响巨大,要想前想后,还要想着皇上那边怎么看怎么想,几位相公会怎么样,还有户部三司使……
    骆帅司又急令召来了沿河有大米行的几处府县官员,彻夜商议,拍桌子争吵。
    除了这件大事,骆帅司手里还有钱东升和曹家通敌这桩大案,要抓要审要查,还要和江宁城一天几趟来往书信口信儿,一份一份对口供,一件事儿一件事儿的抠前因找后果,半丝儿不敢疏忽。
    这可是成群成片杀头的通敌谋逆的大案!
    五天后,李桑柔看着扬州米行新模样大至成形,黑马和小陆子已经买空了各家牙行的宅子铺子庄子,孟彦清也都安排好了,一行三条船,撑离扬州码头,逆流而上。
    骆帅司这边,总算是吵出了眉目,诸事初定。
    骆帅司将商量好的方案,写好折子,谢漕司,刘宪司等人看过,一一署了名,骆帅司接过,滴漆压印封好,放给心腹护卫立刻递送出去。
    看着护卫收好信出去,谢漕司呼出口气,这才想起来,“大当家已经走了?”
    “早上走的,真是利落。”骆帅司很有几分羡慕。
    这几天,他们一个个忙的熬的一把一把掉头发,个个满眼血丝一脸憔悴,那位大当家,左一捧旺炭右一捧旺炭捧给他们之后,天天到处逛,那份悠闲自在!
    “帅司听说没有,那位大当家,买下了小半个扬州城。”谢漕司突然想起来,这件事儿,他好像还没跟骆帅司说。
    好几次,往帅司衙门来的路上,他都想着得找机会说一句,可好像一直没找到机会。
    “嗯?”骆帅司和刘宪司一起看向谢漕司。
    “我以为二位知道。”谢漕司一脸干笑,“大当家手下那个叫黑马的,带着个兄弟,拉着成车的金银,挨家牙行买宅子铺子庄子,不挑不拣,连看都不看,只管买。
    黑马在前头买,那群行伍出身的汉子,跟在后头,一处处查收。
    说是宅子都找了人打扫看守,铺子每十间一份,托给牙行照看。
    这几天,府衙里两个书办,专门给他们税契造册,说是得有小半个扬州城。”
    刘宪司看向骆帅司,骆帅司呆了一瞬,瞪着谢漕司抱怨道:“你怎么不早说?这不是小事儿,得跟皇上说一声,可这个事儿,专程写一份折子,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作?
    刚才那份折子,后面缀一句,多合适!你看看!”
    谢漕司陪着一脸笑,这几天实在太忙,太熬心,他真忘了!
    第163章 回
    .
    那天,在扬州码头那条船上,见过李大当家之后,当天夜里,扬州米行行首钱东升就举家逃往南梁。
    隔天一大清早,官府就团团围住了已经空了的钱家,和曾经号称淮南东路第一家的曹家,接着,缇骑四出,到处捉拿四散而逃的钱家下人,以及牵连到的人,罪名是通敌卖国。
    这件大事儿,沿河各家米行的行首、行老,按离扬州城远近,虽说有早有晚,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知道的十分详细。
    没去扬州城的,暗自庆幸不已,祖先保佑,去过扬州城的,如丧考妣,那份胆颤心惊,惊恐万状到没法说。
    他们哪能想到,钱东升竟然是南梁暗谍呢!
    这会儿正是战时,通敌这事儿,哪怕只沾个边儿,都只有抄家灭族这一条路,这是任谁都能想到的。
    有这份抄家灭族的巨大危险顶在头上,米行改制这件事,损失的那些钱,就过于渺小了。
    老云梦卫们从江宁城回到扬州,歇了一天后,五人一队,被李桑柔打发往沿河各家米行查看时,各家米行,已经认认真真看过那份新规矩,开始咬着牙自己改了。
    等李桑柔从扬州启程,开始沿河查看各家米行时,动作快的米行,已经在推行她的新规矩,清查清理历年帐目,该拿出来的银子,闷声不响拿出来。
    李桑柔挨家米行查看,挨家清帐,装够一船,就让赶过去的何守财押着,运回建乐城,交到王章手里。
    一路往北,一家家清理好十八家米行,回到建乐城时,已经是七月下旬了。
    人静前后,李桑柔等人从东水门码头回到炒米巷,第二天早上,李桑柔到顺风铺子时,王章已经等在院子后面了。
    李桑柔进到院子后面,就看到王章正长衫前襟掖在腰带里,弯着腰在菜地里拨草。
    看到李桑柔进来,王章握着把杂草,先拱手见了礼,赶紧扔了杂草,蚂蚱走在最前,忙从缸里舀了水给他洗手。
    大常站到菜地旁边,伸头看了看,斜瞥了眼王章。
    这菜地里,菜长的比草都老了,还拨什么草?
    “前天何老大押船回来,说您最晚今天,就能回来了,我就先过来等着了。”王章洗了手,再次见礼。
    “你这边挺顺当?”李桑柔站在旁边,看着黑马等人扛着桌子椅子到河边洗刷,点炉子烧水烫这个那个。
    “顺顺当当。大当家运回来的金银,都已经清点入库,已经支出过两笔了,这是明细帐。”王章忙将拎过来的包袱解开,拿出厚厚一本帐册。
    李桑柔接过,翻到最后看了眼总数目,递给了大常。
    “大当家走前,跟大当家说过一回,这军邮,难就难在怎么递送到军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