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墨桑 第18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桑柔从台上全神贯注的十二个人,看向双方后援团,再看向台下。
    宁和公主将帕子折成这样,再折成那样,顾暃打起了呵欠。
    黑马和田十一一声不响的划上了拳,潘定邦伸长脖子,看着两人划拳,谁输了就往谁头上拍一巴掌。
    头一局,翰林院输在了尉静荣的那一分上,第二局,眼看要结束了,两队谁都没卡过。
    乔翰林飞快答过一本书,宗尚书合上书,正要递过去,符婉娘突然拉了拉钱三奶奶,“他答错了!”
    “他答错了!”钱三奶奶立刻扬声叫了句。
    “没错,是这本。”宗尚书笑起来,心里一松,好了,可以扯平了。
    对面,翰林队诸人,高兴的眉毛都飞起来了。
    “哪儿错了?”钱三奶奶看向紧张的鼻尖全是汗的符婉娘,“别急,慢慢说。”
    “这句诗,周老夫子在晚年的残破集中,订正过。
    这首残诗,不是周老夫子写的。
    他早年在天柱山游历,遇到一位苦修的僧人,这是那位僧人的诗句。
    周老夫子当时觉得后一句不恰当,就改了,到晚年,周老夫子流放在外,年老身病,贫病交加,才发觉,原句才是最工整最恰当的,就在残破集中,做了订正。”
    符婉娘声音微颤,却说的十分清楚。
    台上台下,都瞪大了双眼。
    ……………………
    “周老夫子还有本残破集?朕是头一回听说。”顾瑾十分惊讶,看向伍相等人,笑道。
    “臣倒是听说过。”杜相欠身答话,“听说是周老夫子晚年自省之作,只是,从来没见过这本书。”
    “周老夫子仙逝的地方,正是符家祖籍所在,这本残破集,大约就为符氏所得。
    听说符氏书楼里,藏了上百本孤本书籍。这个,有些不公道。”潘相接话道。
    顾瑾似是而非的嗯了一声。
    ……………………
    “这本残破集,你们谁听说过?宗尚书呢?”乔翰林反应极快。
    “这本书,就在符家书楼里。”钱三奶奶看了眼符婉娘,接话极快。
    “宗尚书,众所皆知,符家藏书之丰,令世人仰视。符家书楼中,说是有上百本孤本书籍。这些孤本,她能翻能看,我等却与之无缘,若以符家独有的孤本来论,这不公道。”石翰林冲着宗尚书拱手扬声道。
    “尉翰林,方翰林都到我家书楼苦读过。”后援团里,符婉娘阿娘晏大奶奶缓声道。
    台上台下静寂了片刻,哄然大笑。
    尉翰林和方翰林一起捂住了脸。
    ……………………
    黑马用力拍着田十一,哈哈大笑,“唉哟喂,这可就监介了!”
    “就是就是!”田十一拍着潘定邦,潘定邦拍着大腿,哈哈大笑中,突然一顿,“这就监介了?监介怎么讲?”
    “尴尬。”李桑柔在潘定邦身边,淡定纠正。
    潘定邦呆了一瞬,和田十一迭在一起,啊哈哈哈,跺脚暴笑。
    宁和公主笑的歪在李桑柔身上,指着黑马,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顾暃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黑马一脸淡定。
    笑什么笑,不就是念错了一个两个字儿,念错字儿,那不是常事儿么!
    ……………………
    翰林队两战两负,第三场宁愿认输,无论如何不肯再比。
    晚报队大获全胜。
    顾瑾把乔翰林等六位翰林叫过去,抚慰了几句,一人赏了一部新书。
    至于大获全胜的晚报队六位,顾瑾当场提笔,写了六份宜家宜室,装裱之后,敲锣打鼓送到各家。
    第154章 令人高兴的小事儿
    刘司业家境小康,家里有一辆大车,可也就那么一辆半旧大车。
    去进奏院时,刘蕊是史景瑶到刘家门口,顺路带上了她,孙老太太和吴大奶奶一辆车去的进奏院。
    回来时,钟二奶奶和钱三奶奶一辆车,把自己的车让出来,让孙老太太坐了,送她们娘儿三个回家。
    挂着相府铭牌徽印的大车停在刘司业家巷子口,从巷子口茶坊里的闲人,到街坊邻居,都伸着头看热闹。
    那明显显的相府铭牌,扎眼无比。
    吴大奶奶先下了车,扶下孙老太太,回头看着女儿刘蕊也下了车,赶紧往院子里进。
    这会儿,她可顾不上探头探脑的街坊邻居,皇上亲手写的那张宜室宜家的牌匾,一会儿就要送到了,她得赶紧准备!
    钟二奶奶说,就照接旨来准备。
    她嫁进刘家二十来年,接旨可是头一回。
    “阿娘,我可从来没接过旨,一会儿,得您指点着。”吴大奶奶扶着孙老太太,一边往院子里进,一边说道。
    “咱家哪接过圣旨?我也指点不了,这事儿得蕊姐儿她翁翁,她翁翁呢?
    大郎!快去找翁翁,让他赶紧回来,跟他说,一会儿圣旨就要到了,让他赶紧!”孙老太太敲着拐杖,吩咐迎出来的大孙子。
    大郎哎了一声,侧身让过妹妹刘蕊,跳出门槛,赶紧去找他翁翁。
    吴大奶奶将孙老太太扶进屋坐下,挥着手吩咐刘蕊赶紧去再梳理梳理,一会儿接旨,她闺女可是主角儿!
    吴大奶奶出到院子里,指挥着家里几个老仆,赶紧再把院子里扫一遍,细细的洒上至少两遍清水。
    “大奶奶!伍相府上!来找大奶奶!”刚刚扫出院门的婆子,拎着扫帚,急急忙忙冲进来禀报。
    “伍相?”吴大奶奶一个怔神,急忙迎出去。
    院门外,尉四太太已经在巷子口下了车,往她们家过来了。
    见吴大奶奶迎出来,尉四太太忙笑着见礼,“别怪我唐突,缀着们就过来了,实在是被人家催得不得不来。”
    “快请进!”吴大奶奶急忙往里让尉四太太。
    “蕊姐儿,尉四太太来了,快沏碗茶。”吴大奶奶一边往里让尉四太太,一边扬声吩咐刘蕊。
    “老太太好,我又来打扰了,老太太别怪我。”尉四太太先笑着和孙老太太见礼。
    “您请坐。”吴大奶奶让着尉四太太坐下。
    刘蕊沏了茶送上来,尉四太太接过茶,笑着示意刘蕊,“好孩子,坐那边,听我跟太婆和阿娘说话儿,省得太婆和阿娘再跟说一遍。”
    吴大奶奶听尉四太太这么说,心头猛跳了一跳。
    “一会儿旨意就该到了,我们家里,也是一堆的事儿,我就不多寒暄,就直入正题,老太太和大奶奶别怪罪我。”尉四太太先欠身交待了句。
    “四太太有话就直说,我这个老太婆,也是个直性子,”孙老太太欠身笑道。
    “是这么回事,我二嫂,瞧中了咱们蕊姐儿。”尉四太太一句话,说的屋里三个人都瞪大了双眼。
    “我二嫂最小的儿子,行九,今年二十,这亲事,挑挑拣拣说了有三四年了,难就难在我这个九侄子,非要找个能说得来的。
    我这个九侄子,是个书呆子,一相亲,他上来就跟人家掉书袋子讲学问,回回都是他嫌人家,人家也嫌他,就卡在这儿了。
    前一阵子,我二嫂头一回见咱们蕊姐儿,就觉得特别合眼缘,瞧头一眼就觉得亲,照我二嫂的话说,觉得像自己闺女一样。
    那会儿,咱们都忙着准备今天这场大事,我二嫂说她没敢添乱。
    刚刚才散了,我二嫂就揪住我了,后悔的什么似的,说她当初就该先跟老太太和大奶奶说一声,先打个招呼,那会儿没说,这会儿就得赶紧下手抢了,催着我,让我立刻就过来。
    我只好立刻就过来了,还请老太太和大奶奶见谅。”尉四太太且说且笑。
    吴大奶奶和孙老太太四眼相对,简直不敢相信。
    “这是大事儿!我二嫂是早就瞧在眼里,掂量了又掂量了,老太太和大奶奶可还没见过我那九侄儿呢。
    我今儿来,就是来抢个先手。
    老太太和大奶奶替咱们蕊姐儿挑人家,请先从我家九侄儿挑起。
    要是觉得还行,咱们挑个日子,挑个地方,让两个孩子见一见面,说上几句话。
    嫁人可是一辈子的事儿,光我家九哥儿看中了咱们蕊姐儿可不行,还得咱们蕊姐儿也看中了,那才叫好呢。
    我就不多打扰了,老太太和大奶奶商量商量,要是觉得能让俩孩子见一见面,打发个人,到相府找我说一声就行,其余的,我来安排!”
    尉四太太边说边站起来,和孙老太太、吴大奶奶告别。
    吴大奶奶将尉四太太送上车,提着裙子跑回屋里,从孙老太太看到女儿刘蕊,再看回孙老太太,“阿娘,咱们哪能攀得上尉家,咱们……”
    “咱们蕊姐儿,皇上御笔点了宜家宜室,论门第儿咱们家是攀不上,论人,咱家蕊姐儿可没高攀他!”孙老太太气势十足。
    吴大奶奶看向刘蕊,刘蕊眼睛亮亮的看着她。
    “蕊姐儿看呢?”吴大奶奶看着女儿亮闪闪的双眼,问了句。
    “我想看看。”刘蕊一句话说出来,一张脸涨得通红。
    ……………………
    蒋老夫人婆媳四人回到府里,忙着摆好香案,接下了那面御笔写的宜家宜室的匾额,接着满府放了赏钱。
    蒋老夫人一点儿也没觉得累,和三个媳妇一起坐着,说着今天的盛况,点评着各家各人,正说笑着,婆子禀报:户部史侍郎夫人郑氏来给老夫人请安。
    蒋老夫人惊讶的看向钟二奶奶,钟二奶奶忙站起来,“我去迎迎,刚刚还在一起,这会儿又来,必定是急事儿。”
    “我也去。”田七奶奶忙跟着站起来。
    “让二嫂去就行,到后头避一避。她来得这么急,这急事儿,说不定还是件不宜多让人知道的事儿。”蒋老夫人招手叫住田七奶奶。
    田七奶奶应了,避进了后面屏风。
    钟二奶奶笑让着郑夫人到了蒋老夫人正屋门口,钱三奶奶迎到门口,亲手打起帘子,让进郑夫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