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六十九章 顺手牵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阎锡山闻讯大惊,急调三个师南下救援,却先后被红十五军的精锐击败,折兵一万五千多人,而消灭的红军却还不到一千人,阎锡山终于意识到了红八军团的可怕,在一口气连杀了多个之前抛下部队逃回的部将以整肃军纪的同时,不得不下狠心将大部分军队都派往晋南,并广泛发动当地民团助战,试图依托当地险峻的地形节节抵抗,以拼消耗的笨办法逼退外线作战的红十五军。
    此举果然给红十五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尽管不计伤亡和弹药消耗的话,是可以一口口咬开晋绥军防线、最终打开通向太原的道路的,但那样做代价未免太大了,胡卫东才不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反正他将晋绥军主力都吸引到晋南就已经完成中央交代的任务了。而晋绥军见红军停止了进攻,自然也不会主动去捋红军的虎须,于是在一开始的激战过后,双方进入了奇怪的“前线无战事”状态。晋南防线的总指挥杨爱源不敢大意,但一个月里各路隘口都没有敌军异动的报告,他也就渐渐放下了心......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胡卫东率军与晋绥军主力于中条山形成对峙之前,粟裕就已经奉命率领独立师三万多人与大队人马分道扬镳,移师东向攻下了距离不远的焦作市。这固然可以说是顺手牵羊,却也是胡卫东一早的预谋,因为焦作虽然不是一个大城市,以采煤为核心的工矿业却较为发达,有产业工人数万之多,而且城内还有一座国内矿业的最高学府——焦作工学院,虽然其中并无世界一流的杰出人才,但擅于探矿采矿的实用型地质人才却有很多,若能得到这些人才,对胡卫东开发豫西矿产资源、尤其是煤铁资源的计划无疑将会有很大帮助。不过也正因为其中没有值得特别重视的大才,他只是交代了一下基本原则,就全权委托粟裕处理了,结果导致几乎整个焦作工学院都被搬到了洛阳,胡卫东知道后虽然觉得有些过了,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反正抗战爆发之后还是得搬,早搬两三年也好......
    对于焦作的几万工人和机械设备,胡卫东同样是很眼馋的,但它们大都是属于中福集团这家大型“中外合资企业”的,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党的形象。对此胡卫东根据一直以来的原则,将占据中福公司股本比重最大的南京政府官僚资本直接没收,而对河南本地的中国股东则采取了“赎买”的办法,只是考虑到硬通货的珍贵,胡卫东给的是苏区富余的那些大宗产品,好在这些东西只是因为国军的封锁才不好出手,那些股东也都是河南有头有脸的人物,个个神通广大,他们在黄河渡口领到物资后却是有办法将其安全卖出而小赚一笔的。何况形势比人强,就算吃亏了,他们又怎敢说半个“不”字?
    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其实是允许他们保留股份的,想要以此为日后的公私合营积累一点经验,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冒险这么做,毕竟现在红军虽然已经不弱,但距离夺取全国政权,还远得很呢!
    而对英国方面的股份,胡卫东本想直接没收了事,但下令前却突然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更好的主意。英福公司总代表贝尔在被“请”到新成立不久的洛阳市人民医院里亲眼见证了青霉素的神奇后,立刻两眼放光,意识到了其中潜藏的惊天暴利......
    这个年代敢来中国的外国人几乎个个胆大包天,贝尔也不例外,他不顾自己的权限,毫不犹豫地代表英福公司接受了红军方面以十万支青霉素换取英福公司所持中福公司全部股份的提议。然而,出于英国人几百年来的自傲,那些根本看不起中国人的总公司高层根本不相信贝尔所写的报告,当即将其炒了鱿鱼,对于那十万支青霉素他们自然也毫无兴趣,最终被贝尔买通了相关人员,以不到一千英镑的价格将其全部买下。然后贝尔找到了一位医院的朋友,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为了筹措这笔钱,贝尔甚至将自己的房产抵押了出去向银行贷款。)让其对那些危重病人使用青霉素,结果成功地治好了其中一大半本已必死无疑的恶性传染病患者,迅即轰动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贝尔手中的青霉素很快就被迅速抢购一空,平均每支卖出了超过10英镑的天价,一度濒临破产的贝尔也由此一夜暴富,令英福总公司那些有眼无珠的高层悔青了肠子......
    而豫西苏区方面也不吃亏,如果不借助于外国人,青霉素是很难越过国军的重重封锁外销出去的,而且青霉素的名声在西方打响后,不必再开发市场,胡卫东就可以利用卖方市场**货方的优势地位为苏区谋取最大的利益。而贝尔,也因为这次成功的投机,而成为豫西苏区重要的外国合作伙伴之一......
    在民国时期,但凡是中外合资的企业,几乎无不是外国人说了算,但中福公司却是个例外。老蒋虽然对重工业无爱,但对能够出口创汇的资源矿产却是极其重视的,经过多次交涉后终于通过注资的方式取得了中福公司的控股和经营权,而国府派到中福公司的“整理专员”也成为其事实上的总经理。当红军攻占焦作后,这位身为国军少将的中福公司现任整理专员顿时成了阶下囚,而且因为试图指挥厂内职工负隅顽抗(因为公司数十名地下党的阻挠而失败),被抓后很是吃了一点苦头。由于此人军衔甚高,按照红八军团的惯例,他的处置是要交给胡卫东亲自定夺的,结果胡卫东刚一看到此人的名字——“孙越崎”就愣住了,连忙问了几句此人的具体情况,很快就确定了此人的身份,立刻亲自赶到战俘营向那位“孙专员”赔罪......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