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二百六十七章 文明的飞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个发现就是,屏蔽重力场之后,物体获得的加速度与重力场的减弱程度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发现的基础上,一个年轻的物理学家发表了一个公式,详细阐述了重力场强度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有趣的是,这个物理学家的妻子也是一名数学家,而且大部分数学运算工作都是由其妻子完成的。
    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公式的正确性。
    原因很简单,公式太简单了,物体的加速度与重力场是三次方的关系,而公式的极限值就是光速。说得简单一点,在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之后,就算某个方向上的重力场关系完全消息,物体也无法获得加速度,因此也就无法突破光速。事实上,这已经把重力场的力学公式与广义相对论合并到了一起。
    当时,陆雯立即认识到了这个简单公式的重大价值。
    要知道,质能公式也非常简单。
    问题就是,重力场的力学公式具有质能公式那么重大的意义吗?
    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实验进行证明。
    陆雯抓住了这次机会,组织进行实验。这次实验,正要与牧浩洋决定发射反重力场卫星撞车。说得准确一点,是要借助发射反重力场卫星做掩护,毕竟陆雯所从事的科研工作都是绝密性质的。
    也就是说,即便被外界发现了,也可以说发射的是反重力场卫星。
    实验的载体是一艘两段式宇宙飞船,实验被命名为“深空”,意思是向外围宇宙空间发射宇宙飞船。
    当然,实验用的宇宙非常非常独特。
    这艘宇宙飞船有两个部分,一是个推进器部分、一个是能源部分。分别发射升空后,两部分将在近地轨道上对接,然后测试反重力场系统在各个速度短的加速度,以证明重力场力学公式是否正确。为此,飞船上还有一套完整的加速度测试仪,以及用来更地面实验中心通信的通讯系统。
    显然,这是一颗非常简单的卫星。
    事实上,这也是一颗非常不简单的卫星。
    在能源部分,是一台最大输出功率高达一千五百兆瓦的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其输出的能量能够驱动一艘十五万吨级的超级航母以四十五节的速度持续航行,或者是把一艘重达五万吨的空中母舰送到万米高空、并且使其以每小时一千公里的速度飞行、多余的电能还能为母舰上的电子设备供电。难能可贵的是,反应堆的整体质量为三十吨,因此加上控制系统与飞船的框架体结构,总质量不到五十吨,正好在超级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之内。因为测试的是加速度,所以飞船的结构强度非常大,采用的都是轻质高强度合金与复合材料,比一般航空用材料高级得多。
    关键在推进器部分。该部分的核心,就是重达三十吨,重叠数十层的重力场屏蔽板。按照理论计算,当这些重力场屏蔽板全部开始工作的时候,能把某个方向上的重力场削弱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以此使相反方向上的重力场完全作用上飞船上,最大限度的接近于取得逼真实验数据的程度。
    当然,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谁的心里都没底。
    在理论上,这艘飞船能在一秒钟之内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即飞离地月系的速度,在两秒钟之内超过第三宇宙速度,即飞出太阳系的速度,只需要大约一个小时,就能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当然,这只是理论计算结果。
    同样从理论上讲,即按照广义相对论,能源系统所输出的能量,根本不可能把飞船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最多只能使飞船达到每秒三千公里,也就是光速的百分之一左右,然后就将停止加速。
    问题是,广义相对论一定是正确的吗?
    或者说,广义相对论是否存在缺陷?
    这些,多是未解的问题,也都是这次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发射宇宙飞船是一回事,地面观测更加重要。
    只有收集到了足够多的数据,这次实验才有意义。为此,陆雯不但在国内安置了十多个观测站,还从海军那里借用了十多艘大型遥感船在远洋上进行观测,甚至动用了几颗军事通信卫星。
    反正,陆雯能搞到的资源,都被利用了起来。
    有趣的是,陆雯没有去找牧浩洋,而是直接找到了各军兵种的参谋长,比如海军的遥感船就是直接找周渝生借的。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所有人都知道陆雯的身份。
    发射的时候,先是两枚运载反重力场卫星的火箭升空,紧接着两枚运载着“深空”宇宙飞船的火箭也升空了。
    此时,牧浩洋已经跟着陆雯上了专机。
    大约二十分钟后,两枚运载火箭就将进入近地轨道,“深空”宇宙飞船的两个舱段将在发射后两个小时对接,此时也正好在中国本土上空,可以由地面控制站直接控制完成对接工作。
    正式测试,将是发射升空后的第四个小时。
    在此之前,地面控制站将逐一启动“深空”飞船上的各种设备,并且让宇宙飞船进行系统自检。只有在确定所有系统都在正常工作之后,才会进行实验。如果有设备不正常,就得想办法把宇宙飞船接回来,或者想办法在近地轨道上修复。当然,修复宇宙飞船,在技术上不是什么难事。
    所幸的是,所有系统测试都顺利通过。
    这个时候,陆雯已经回到了物理实验中心。所有的地面控制站的数据,都通过专用线路发回实验中心,再由实验中心发出指令。
    牧浩洋觉得很好奇,所以跟着陆雯一起来到了实验中心。
    他的时间很充足,因为反重力场卫星要在发射二十四小时之后,才能到达美国东海岸上方。用陆雯的话来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实验能在八个小时之内完成,到时候就知道重力场力学公式是否正确了。
    要知道,所有的测试数据,都是由超级计算机处理的,能在收到数据的几秒钟之内完成对比运算,然后给出结论。即便让科学家复核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排除因为计算机故障导致的偏差,也就几个小时的事。
    事实上,这类既简单、又复杂的物理实验,数据复核本来就很简单。
    说得直接一点,这种基础层面上的物理学公式,对了就一切都对,错了就一切都错,没有中间状态。
    可以说,基础物理学公式是世界上黑白最分明的东西。
    当然,这也是科学中“证伪”的理论基础,即只要有一次实验测试证伪,那么不管多少次实验测试完全吻合,结论也是伪。
    对牧浩洋来说,去实验中心一趟,也算得上是稍事休息。
    等他回到战争部,又得围绕着军事与政治问题忙碌了,而科学研究显然是相对较为单纯的工作。
    利用这个机会,牧浩洋还在飞机上小睡了一阵。
    牧浩洋与陆雯来到实验中心的时候,各项实验工作已经准备妥当,就等陆雯回来下达实验开始的命令了。
    二零五六年,七月十五日,北京时间二十二点二十分。
    这一刻,在后世的“宇宙文明”、或者说是“宇宙人类”的纪元中,拥有比基督教文明耶稣诞生的那一刻还要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刻,被定为“宇宙文明”的零时,人类在这一刻正式进入宇宙时代。
    其实,这有点言过其实了。
    要知道,在下令实验开始的时候,连陆雯都不知道,他们正在做一项什么样的实验,更不清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于“蒙昧时代”(宇宙人类对之前人类文明的称呼)的科学家来说,不清楚这项实验的意义也很正常。只是,所有宇宙人类都知道,在陆雯下达实验开始的那一刻,人类文明已经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步让人类文明跨过了一到泾渭分明的界线。
    当然,也正是如此,陆雯才被当成宇宙文明之母。
    这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界线?
    按照新的文明划分级别,在这条界线之前,所有文明都处于蒙昧时代,没有探索宇宙的资格。在这条界线之后,文明将得到生化,标志就是获得了探索宇宙,并且深入宇宙空间的能力。
    当然,要不了多久,中国的科学家就会取得一个足以改变人类文明的重大发现。
    准确的说,是一套基于实验发现的全新的基础物理学理论。
    这个发现是什么?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的表述,并不适合重力场力学,就像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不适合高速运动的物体一样。又这个发现得出的结论就是,不但光速不是不可超越的,而且重力场理论能够使任何物体达到光速。当然,要想超越光速,则需要更加重大的发现了。
    让物体达到光速,是一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在广义相对论中,只有没有质量的物体才能达到光速,比如光子,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不可能达到光速,最多只能无限的逼近光速,因为达到光速,意味着物体的质量得全部转化为能量。
    正是这一理论,禁锢了人类文明上百年。
    所幸的是,重大突破即将到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