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九十八章 假戏真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再次进军印度洋,对美军来说,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必然的结果。
    策划这次行动的,正是刚刚晋升为海军上将的弗伦奇。
    从某种意义上讲,弗伦奇是大战初期,唯一能与牧浩洋匹敌的海军将领,而且两人的履历也非常相似。
    在前往太平洋舰队之前,弗伦奇在国防部工作了十四年,主要负责海军装备管理。
    因为美国海军没有打几场大仗,所以直到二零四七年,已经五十四岁的弗伦奇才晋升为海军少将,获得了去太平洋舰队任职的机会,也因此摆脱了文职军官的身份,成为在一线部队供职的职业军人。
    对他来说,这个转变既迟了一点,又恰到好处。
    说迟了一些,主要是对五十四岁的军人来说,已经过了黄金时期,而且弗伦奇在舰队里没有任何基础。说恰到好处,主要与他长期从事的装备管理工作有关,即他为美国海军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从某种意义上讲,弗伦奇是美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大战初期,包括“美国”级航母在内的好几种大型战舰,都与弗伦奇有关,或者说与他的坚持有关。
    可惜的是,与牧浩洋相比,弗伦奇的影响力差了许多。
    别的不说,在五角大楼任职的时候,弗伦奇只是海军上校,只负责向国防部长与海军参谋长提交装备规划,是否采纳他的建议,则是国防部长与海军参谋长的事,而不是由他主导装备建设。
    即便如此,弗伦奇依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比如,正是在他的坚持下,美国海军才建造了“美国”级航母,以及与“黑龙江”级相当的“班布里奇”级防空巡洋舰。事实已经证明,这两种战舰的性能非常先进,足以与中国海军最强大的战舰媲美。要知道,在弗伦奇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没有必要跟中国海军比拼战舰的吨位,甚至认为过于庞大的战舰在未来海战中的生存率非常低,应该以战舰的数量为主。“美国”级航母动工建造之前,美国海军设计了几种排水量在六万吨左右、载机数量在六十架左右的中型核动力航母。支持中型航母的海军将领认为,在未来海战中,充足的舰队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海军战术的灵活性,从而使海军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应付任何形势的挑战。
    想像一下,如果没有“美国”级航母,美国海军会是个什么样子?
    弗伦奇在舰队建设上的努力收到了回报,可是他的另外一项努力却没有任何结果。
    在美国海军中,弗伦奇是少数几个反对与中国开战的将领之一,而且一直认为不应该与中国直接对抗。
    他的这个观点,主要来自他的自身经历。
    在去五角大楼之前,弗伦奇担任了七年的驻外海军武官,其中四年在中国,因此对中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虽然在公开场合,弗伦奇从未提到美国与中国的差距,但是他一直在强调一点,即中国的发展势头远远超过了美国,而且中国早就在各个方面为全面战争做准备,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正是这个观点使弗伦奇在海军建设上产生了极为明确的观点。
    如果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不可避免,那么美国海军将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因此海军建设必须以全面战争为目的。
    显然,在与中国的全面战争中,战舰的性能至关重要。
    也正是这些经历,让弗伦奇对牧浩洋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而且他也是美国海军中少数关注牧浩洋的将领之一。
    在国防部任职期间,弗伦奇还写过一本与中国海军有关的书,在其中强调了牧浩洋为中国海军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由他打造的中国海军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有趣的是,这本书的销量非常惨淡。
    弗伦奇能够成为太平洋舰队司令,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与他的履历有关。
    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之后,美国高层才猛然认识到,中国海军确实不可小觑,即便只剩下了四艘航母,也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威胁。结果就是,乔丹上将下课,默默无闻的弗伦奇被委以重任。
    在战术策划中,弗伦奇只强调了一点:奇袭。
    虽然从兵力上讲,美国海军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九支航母战斗群的攻击力相当于中国舰队的两倍,但是美国海军处于战略进攻态势,而且战线拉得更长,所以只有靠奇袭才有机会取胜。
    对此,弗伦奇有极为清醒的认识。
    要知道,下一场海战能否打起来,关键不在美国舰队是否进军印度洋,而是中国舰队是否前来迎战。
    在已经攻占了迪戈加西亚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很有可能避而不战。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中国海军已经逐步修复与完善了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基地网络,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控制北印度洋的制海权,暂时没有必要出动舰队在这里与美军决战。
    如果中国舰队避而不战,美国海军就有大麻烦了。
    要知道,接下来,美国海军只能反攻迪戈加西亚,除了需要动用陆战队,还要出动舰队夺取制海权。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中国海军将以退为进,在美军攻打迪戈加西亚的时候发起反击。
    说得直接一点,迪戈加西亚的中国军队就能抵消美国海军的兵力优势。
    正是如此,弗伦奇在制订战术计划的时候,除了强调奇袭的重要性之外,还着重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在与中国舰队决战之前,美军不能攻打迪戈加西亚,甚至得动用战略航空兵压制迪戈加西亚。
    也就是说,美国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去与中国舰队决战,而不是反攻迪戈加西亚。
    当时,在得到了五角大楼与参联会的准许之后,弗伦奇才接受了任命,率领舰队杀赴印度洋。
    动用快速运输船欺骗敌人,只是弗伦奇耍的小把戏。
    当时,进入印度洋的是九支航母战斗群,而不是六支、也不是三支,留在西太平洋上的只是一支由巡洋舰率领的小型舰队。
    按照弗伦奇的判断,中国舰队很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主动出击。
    虽然他有较大的把握与中国舰队决战,但是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即中国舰队趁此机会进军西太平洋。
    为此,弗伦奇就不得不在战术上有所保留。
    按照他的计划,美国舰队在进入印度洋之后,不会立即开赴迪戈加西亚,而是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北上,在东印度样上等待几天。确定中国舰队没有返回西太平洋之后,再向西航行。
    事实上,这与之前联合舰队的作战行动非常相似。
    不同的是,弗伦奇的战术意图更加明显,即只与中国舰队决战,暂时不参与其他的作战行动。
    到了一月七日上午,情况出现了变化。
    根据cia提供的情报,中国在策划在西太平洋上发动战略反击,而且很有可能是马里亚纳群岛。
    虽然从战后披露的资料来看,当时cia没有获得确切情报,而是根据中国军队的相关调动与部署做出的推断,即牧浩洋在中俄战争爆发后,一直没有向大陆战场增兵,反而在扶桑地区集结了大批地面部队,加上部署在琉球群岛的陆战队,足以让美国情报机构做出类似的判断,但是这条情报至关重要,因为这意味着,中国海军很有可能把仅有的舰队派回西太平洋。
    当然,关键就是,中国海军打算在什么时候攻打马里亚纳群岛。
    根据中国军队的部署情况、以及后方物资调动与囤积状况,cia做出了推断,即中国海军将在三个月内发动反击。
    显然,这个推断非常准确。
    紧接着,弗伦奇获得了一条更重要的直接情报,即中国舰队已经离开阿拉伯海,正在向东航行。
    这条情报是由一艘发现了中国舰队的潜艇提供的,非常可靠。
    如此一来,弗伦奇不再怀疑cia提供的情报,并且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舰队将在适当的时候返回西太平洋。
    问题出来了。
    如果中国舰队返回西太平洋,那么弗伦奇策划的作战行动就将落空。更严重的是,美国舰队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返回西太平洋。也就是说,如果不得不在西太平洋上决战,美国舰队将丧失主动权。
    当时,美国舰队已经完成了补给作业,处于最佳状态。
    摆在弗伦奇面前的问题是:继续深入印度洋,还是原路返回太平洋?
    深思熟虑之后,弗伦奇决定继续北上。
    如果中国舰队从马六甲海峡、或者巽他海峡返回太平洋,就在东印度样上决战。如果中国舰队留在印度洋,美国舰队就向西航行,主动寻找决战机会。只是,必须修改计划,即得提前轰炸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军事基地,特别是南安达曼岛上的浩洋港与跃龙空军基地,消除潜在威胁。
    一月七日夜间,弗伦奇做出了决定。
    此时,美国空军派来协作舰队作战的机群已经到达澳大利亚,完成了前期部署,随时都能执行作战任务。
    八日天亮前,美军首先轰炸了浩洋港与跃龙空军基地。
    这个时候,特遣舰队刚刚绕过斯里兰卡,进入孟加拉湾。(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