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三十七章 拆东墙补西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中国军队参战,成为以军的拦路虎。右钩拳打不出去,进入贝卡谷地的突击部队又遭到截击,以军的进攻几乎完全瘫痪。
    面对这一情况,美军该出手了。
    美国东部时间十六日夜间,卢卡斯在接到以色列总理的请求后,当即表示将尽快派遣空中力量支援以色列。
    只是,卢卡斯没有说清楚什么时候派遣。
    对美军来说,援助以色列既是一件简单的任务,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说简单,主要是在战争爆发前,五角大楼已经考虑到中国将出兵中东,因此把援助以色列写入了作战计划,而且前期主要提供空中援助,在以色列国防军实在坚持不住时,再出动地面部队。
    说复杂,则是战局发展与美军的计划有所出入。关键就是,新加坡不战而降,没能牵制住中国军队,导致美军在西太平洋方向上的战略进攻遇到了麻烦,也使得中国提前在中东开辟新战场。
    对美军来说,现在的情况十分棘手。
    因为计划在十一月底发动的进攻行动被迫推迟,所以美军加大了战略轰炸力度,试图牵制中国的空中力量。可惜的是,不但效果不明显,损失还颇为惨重。到十一月十五日,美国战略航空兵在中国本土方向出动了一万四千余架次,损失率高达百分之一点四,任务完成率不到百分之四十。在东亚、东南亚与南亚方向上,美军战略轰炸机出动了七千余架次,损失率高达百分之一点七,任务完成率仅有百分之四十八。也就是说,在开战之后,美军已经损失了三百多架战略轰炸机,取得的战果却非常有限。能够看到的,只是中国的主要工厂开始向内陆迁移。
    可以说,美军前期的战略轰炸彻底失败。
    虽然美国的战争机器在十一月前就已启动,以极高的效率运转,轰炸机的月出厂量在十月份还不到二十架,十一月上半月就达到了一百二十架,但是依然赶不上损失速度,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前进基地,无法为轰炸机群提供掩护,导致轰炸机要么在远离中国本土地方投射巡航导弹,要么只身突破中国的防空网。前者的轰炸效率不会高到哪里去,后者则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当时,美军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攻占一座前进基地。
    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军总体战争规划中,把攻占西太平洋岛屿放在首位的主要原因。只有获得了前进基地,才能掩护轰炸机,才能提高轰炸机的轰炸效率、也才能降低轰炸机的损失率。
    以十一月十五日之前的发展态势,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美军的战略轰炸将在年底前结束,因为到时候,美军就没有轰炸机可用了。
    问题是,西太平洋战略进攻已经推迟到了年底。
    受此影响,美军不得不调整轰炸方式,即不再主要打击中国本土,而是重点轰炸中国周边地区。
    从十一月一日开始,美军就把重点放在了东南亚。
    这么做,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好处:可以动用部署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
    进行护航的效果非常明显,比如在十一月六日到十五的十天中,美军轰炸机群在东南亚地区的战损率降到了百分之一以内,任务完成率提高到了百分之六十左右,还在战斗中击落了不少中国战斗机。
    只不过,东南亚决非美军的重点关注对象。
    新加坡易手后,五角大楼在调整作战计划的时候发现,攻打菲律宾的行动已经不可能取得成功了。原因很简单,中国在占领了新加坡之后,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基地网络已经不存在任何漏洞了。虽然从地理位置上看,美军依然可以从东面攻打菲律宾,占领几座岛屿,但是由此产生的后果却难以承受,因为这意味着美军将必须以东南亚为先,而被迫修改战略轰炸计划。
    如此一来,美军只剩下了最后一种选择:攻打冲绳岛。
    从十一月十日开始,美军的部署围绕着攻打冲绳岛展开,比如在关岛以西的菲律宾海集结九支航母战斗群,在关岛部署两百架战略轰炸机,重点轰炸琉球群岛上的军事设施,向东海派遣潜艇等等。
    结果就是,一时之间,美军手里没有多余的空中力量。
    当时,部署在西太平洋、西南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美军战斗机已经超过了三千架,而在战争爆发前,美军的战斗机总量在三千五百架左右。因为中国有一支规模不算小的战略轰炸机部队,而且这些轰炸机的航程大到能够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所以美军必须在本土保留最低限度的防空力量。结果就是,美军的三千五百架战斗机、以及在战争爆发后生产的两百多架战斗机全都用上了。
    面对以色列的困境,美国空军基本上是爱莫能助。
    在答复总统的时候,阿诺德上将明确提到,即便情况十分理想,最快也要到十一月底才能向以色列派遣空中部队。
    这下,能够动用的就只有海军了。
    十一月十六日,美军第四舰队依然在亚丁湾活动,只是乔丹上将已经有了安排,决定再过几天让第四舰队前往东印度洋,与第三舰队一同封锁巽他海峡与马六甲海峡,因为中国舰队进军印度洋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了。
    接到总统的电话,乔丹非常为难。
    如果不支援以色列的话,中国军队很有可能在数日之内扭转中东战局。到时候,为了拯救以色列,美国还得动用更多的兵力,甚至得动用地面部队,从而使攻打冲绳岛的计划彻底落空。如果支援以色列的话,中国舰队就有可能趁机进入印度洋,而且很有可能在首战的时候干掉落单的第三舰队,再挑战第四舰队;会有什么结果,乔丹心里非常清楚,也知道绝对不能这么做。
    在他看来,中国进军中东,就是要牵制美国海军,为舰队进入印度洋创造机会。
    乔丹别无选择,在答复的时候,他明确提到,还没有到派遣舰队参战的时候,但是可以调动舰载航空兵。按照乔丹所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第四舰队的航空兵派往以色列,然后从西太平洋方向上抽调三支舰载航空兵、加强之后补充给第四舰队,而其他舰队则用刚刚组建的航空兵补充。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卢卡斯批准。
    战争爆发前,美国海军总共有十六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其中十五支是作战部队,另外一支是训练部队。除此之外,还有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已经组建、正在进行训练,而这三支联队计划部署到第二批“企业”级航母上(因为首舰命名为“美国”号,但是二号舰“企业”号首先服役,所以又被称为“美国”级)。也就是说,美国海军还有富余的空中力量,只是暂时不具备作战能力。
    当然,这不是大问题,因为要到十二月底,才会攻打冲绳岛。
    结果就是,战场时间十七日清晨七点左右,第四舰队的两百多架舰载战斗机就启程飞往以色列,在当天上午十点左右到达。因为海军的舰载预警机性能不大好,所以空军增派了六架大型预警机。
    完成这个任务之后,第四舰队离开了亚丁湾,全速赶往东印度洋。
    按照乔丹的安排,第四舰队在到达澳大利亚附近之后,将获得来自第七舰队的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并且在接下来的两天之内,再补充数十架战斗机,而第七舰队的三支航母战斗群将退回到夏威夷附近,到十一月底获得补充之后再赶往关岛,并且在十二月底以预备力量的方式参与战斗。
    这个安排很巧妙,可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十一月十九日之前,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上的兵力将完全对等,即两个方向上都只有六支航母战斗群,对中国海军剩余的四支航母战斗群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说得简单一些,只要中国海军抓住这个机会,决战就将提前打响。
    即便中国海军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也很有可能对十二月底的进攻产生影响,因为正在训练的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原本计划到二零五三年才能成军,而现在提前了几个月,训练肯定不到位。在三分之一的舰载航空兵部队欠缺战斗力的情况下,美军攻打冲绳岛的难度将大幅度提高。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美军舰载战斗机参战,等于证明了第四舰队在亚丁湾活动。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海军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就会在第四舰队到达之前派遣舰队进军印度洋,集中力量干掉第三舰队。
    事实上,当时中国海军已经在努力搜寻第三舰队了。
    为了避免暴露行踪,第三舰队在十一月六日就主动撤退了五百多公里,只是这种局面很难维持下去。
    当时,连乔丹都意识到,中国海军正在寻找决战机会。
    中国舰队还没有进入印度洋,与第四舰队行踪不明有很大关系,即中国海军不想在印度洋上冒险。
    只要搞清楚了第四舰队的行踪,中国海军肯定不会犹豫不决。(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