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83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朱由校之所以向乞丐开战,除了要整顿治安以外,最重要的是他实在是差人用了。本来他一直以来都是担心粮食不够吃,因为人太多了。但他从经济调查局呈上来的统计数据中发现,人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特别是移民较为踊跃的北方,有些地方竟然已经出现了田地无人耕种的情况。
    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件坏事。说是好事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将会不值钱了,朝廷可以很容易将它收为国家所有。坏事是,移民和工业生产分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农业方面的人口出现了缺失,可能导致粮食产量不够。
    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在南直隶,仍然有大量的人口,只是这些人既不愿意移民海外,更不愿意来到苦寒的北方。那么朱由校只好用些其它方法来为北方输送一些劳动力了。
    这一天,魏忠贤满面喜色地跑进来道:“圣上,良卿已经试验出了将马铃薯粉加入面粉的办法。可以用马铃薯粉代替面粉了。”
    朱由校猛地站了起来,急切地问道:“你确定是用马铃薯代替面粉吗?”
    魏忠贤愣了一下,说道:“圣上,可以在面粉中加入一成多的马铃薯粉,不是全部代替。”
    朱由校道:“用来包饺子?还是蒸胡饼?还是做面条?”
    魏忠贤道:“是用来做面条。”
    朱由校挥挥手,快速地出了屋子。来到研究院。
    魏良卿在农学科的试验室里迎接皇帝一行。朱由校道:“在朕面前试一遍。”
    魏良卿和他的同学先拿出一包面粉和一包马铃薯粉,然后称出十斤面粉,再加入一斤半马铃薯粉,混在一起加入老面开始揉面。
    不一会儿,面揉得差不多了,取来一个小型面条制作机,将面团放进入口,用手开始摇动转柄,慢慢地面条从出面口缓缓地流出。
    朱由校上前摸了摸湿面条道:“一半用来烘干,一半下到锅里看看。”
    魏良卿让同学去烘面条,自己将面条下在锅里,然后开始调面碗。朱由校笑道:“厂臣,倒是家学渊源呀。”
    魏忠贤面带得意之色道:“圣上,这孩子就一点不好,喜欢美食,还喜欢自己做来吃。”
    朱由校笑笑,不一会儿,魏良卿将面条下好,满满的五大碗。魏忠贤上前端起一碗,吃了两口道:“圣上,面条筯道有劲,有嚼头。”
    朱由校选了三个一起来的侍卫道:“你们试试。”
    三侍卫谢恩后也开始吃面,吃了几口后也一起赞扬面条不错。朱由校笑笑,自己也端起一碗面,挑着吃了两口道:“不错,良卿果然是良卿。”
    魏忠贤眉开眼笑:“还不谢过圣上夸奖。”
    魏良卿上前拱手道:“学生谢过圣上褒奖,在学生看来,既然可以用在面条中,应该也可以用在其它地方,学生还来不及试验,家叔却迫不及待要报告给圣上。”
    朱由校笑道:“其实要消耗马铃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入到军用炒面中,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只是朕想要让民间也能习惯马铃薯的味道,把马铃薯当成一种粮食而不是一种菜肴。北方的产出一直以来都不能自给自足的,导致必须用漕运从南方运来大量粮食。而现在天时也不大好,朕如果不能让每家有两年之粮,心里就没有底。如果马铃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面粉,以马铃薯的产量,朕心无忧也。”
    魏良卿道:“圣上,学生进行了试验,用马铃薯小块和小米喂鸡,发现鸡吃马铃薯长得更快,产蛋更多,学生认为,马铃薯里含有的营养并不会弱于小米,而马铃薯产量远高于小米,所以学生以为,用马铃薯代替小米完全没有问题。”
    朱由校眼睛一亮道:“想不到良卿竟然还会先来试验里面的营养成分,不错不错,比你叔叔的科学素养强。你可以试着将面粉加入更多的马铃薯,也可以试着用其它的方式,朕觉得胡饼就是很不错的方式。如果面条和胡饼都可以用一部分马铃薯粉,则天下无饥也。好好干,农事方面也是能干出大事业的。做出了成绩,朕不吝厚赏。”
    魏良卿道:“圣上,学生一定不会辜负圣望。学生准备从胡饼,西人的面包糕点这几个方面来试验,另外还想把军用炒面改良一下,使其口味更好,营养更充分。”
    朱由校大笑道:“后生可畏呀,厂臣,良卿可比你强多了。”
    魏忠贤笑得皱纹都堆积在脸上,夸魏良卿比夸他那要强得多,虽然皇帝其实比魏良卿年纪都要小,但倒是没人觉得后生可畏这话有什么不适合的。
    朱由校很是喜欢魏良卿这种人,他有敏捷的思维,扎实的功底。最主要的是有求是的实验精神,这从他先实验了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就可以看出,而且他还不拘于门户之见,愿意尝试西方人的烹调方法,这在现在的大明人中是不多见的。
    他一时兴起,叫道:“刘若愚,你来给朕录一首诗作,朕要送给魏良卿。”他自己的毛笔字不大好,如果不客气地说就是惨不忍睹,所以让秉笔太监刘若愚来记录。
    刘若愚拿出纸笔,看着皇帝。朱由校吟道:“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刘若愚写好吹了一下,拿与皇帝看。朱由校看了一下道:“好字好字,再在后面写上与魏良卿小友共勉!”
    刘若愚依言写好,朱由校拿出自己的“啸启先生”的印章,沾了印泥后小心地盖上。然后看了看,不由得意不已。字是好字,印也是董其昌为他所刻,两者相得益彰,而诗更是好诗,虽然是从适之先生处盗得,却也是出自自己之口,真是好辞呀。
    刘若愚自然不会认为这是好诗,但此诗中的意味倒是新鲜,也与魏良卿所做之事甚是相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