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3章 百家之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自当年远东易帜之后,乐家成了北方四界的共主。在乐家整体迁出远东的同时,昔日在远东修炼界赫赫有名的婆娑学宫,也走出了远东,开始在其他修炼界开设分支。
    这其中,尤以玉州的稷下学宫,最为有名。
    稷下学宫,因开设在玉州稷山之下,所以得名。稷下学宫最初是由婆娑学宫的一些夫子教习们,共同组建而成。但后来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之后,尤其是在乐桓主动授意,要尽可能的独立办学,和婆娑学宫彻底切割之后,稷下学宫就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了。
    稷下学宫,风格与婆娑学宫截然不同。稷下学宫没有门户之见,而是广泛吸取各种修行体系。在稷下学宫,几乎可以见到当世所有修行体系。一个正统符修和一个正统灵晶法宝修者,在学宫的擂台上切磋比武,这种事情在其他修炼界,几乎很难见到。但在稷下学宫,却十分常见。
    除了广纳各种修行之法外,稷下学宫还对各种思想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只要不是那种罪大恶极,劝人肆意为恶的思想,稷下学宫基本都容得下。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学宫风格,使得整个学宫内部,充斥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极为诡异的局面。
    除此之外,稷下学宫设大祭酒一名,祭酒五名,负责学宫的日常事务。不管是大祭酒还是祭酒,皆由学宫夫子自行投票产生。就连玉州官方乃至议会,都无权插手。这也使得学宫内部,气氛更加开放,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想不明白,乐桓为何会允许这样一个奇葩学宫的存在。在很多人看来,如果不能帮玉州官方培养人才,这样的学宫,开设起来又有何用?但经过百年之后的发展,大家终于开始渐渐发现,虽然玉州官方不曾对学宫本身设限,但学宫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反倒更多了,而且大多数离开学宫之后,都效力于官方。
    这不禁让很多人,就此感慨乐桓的先见之明。
    如今的稷下学宫,已经成了玉州的一处圣地,更是在整个修真界都赫赫有名。许多在其他地方难以容忍的思想,在稷下学宫这边,确实毫无限制。为了这些不同思想相互碰撞,学宫每个月甚至还会举办专门的论道盛会,让大家坐而论道。
    大家的思想可以截然不同,但却仅限于争论,不能动手。不管你是高高在上的返虚老祖,还是普通的炼气期学员,只要自己的道理说得过去,都可以前来辩驳论道。
    如此场景,倒是其他修炼界难以见到的。便是西漠那边,也做不到彻底无视修为,让一名炼气期禅修和一名返虚高僧正面辩佛。
    稷下学宫,今日迎来了一场极为重要的论道。
    其中一方,是来自西漠的高僧,吉藏和尚。吉藏和尚乃是禅修八脉之一,三论一脉的首座,是西漠有名的大德僧人,修为更是已经达到了返虚后期。这次吉藏和尚迢迢万里来到玉州,正是收到了稷下学宫的邀请,前来参与论道。
    而另外一方,却是个仅仅初入周天境的小修,名叫张尧,乃是稷下学宫最年轻的一位夫子。
    这次吉藏和尚前来,正是应张尧这位学宫夫子的邀请,前来参加稷下学宫的论道。
    当张尧写下那封邀请信,跨越不知多少万里寄往西漠,邀请吉藏和尚前来论道的时候,学宫内绝大多数的夫子,都觉得张尧是疯了。
    实际上,张尧前些年担任学宫最年轻的夫子,同样也被大家所质疑。要知道,张尧在修行一道上,并没有多强的天分,修为有限。唯一广为众人所熟知的,便是其创立的儒学,在学宫内受众颇广,但也仅限于此而已。不过,当时学宫的几位祭酒先生,在经过商讨之后,还是一致同意,将当时只有化灵期的张尧,升为学宫夫子。
    这件事,早些年曾在学宫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很多周天境后期的存在,在学宫内也无法胜任夫子。一个化灵期的小修,如何能够胜任?
    但最终,几位祭酒先生,却愣是扛下了这些争议,丝毫不管学宫内其他人的抗议。
    所以之前张尧写信,邀请吉藏和尚前来论道的时候,大家更是觉得张尧疯了。一个普通的周天境小修,要一位西漠首座不远万里来自己这边,和自己论道,这不是疯了这是什么?当这封信发出去以后,曾有许多人等着看张尧的笑话,认为张尧是不自量力。可是等吉藏和尚真的如约前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傻眼了。
    今日这场论道,聚集了整个学宫上下,无数人的关注。学宫内的几位祭酒,无一缺席,全部观战于此。
    “今日论道,既是小子主动相邀,不若小子先抛砖引玉,以上一次向道友所提的问题开始,如何?”
    论道开始后,张尧率先开口。只是他的一番话,却瞬间让在场所有人为之一惊。
    道友?
    一个初入周天境的年轻人,和一个修行几百年的西漠首座互称道友?
    这人有毛病吗?
    然而对此,学宫的几位祭酒却并不以为然,甚至露出了一抹赞许之色。至于那位吉藏和尚,同样也没有在意此事,而且以禅修礼节对张尧执道友礼。
    这一幕,让在场无数学宫修者,都彻底惊呆了。
    这意味着,在吉藏和尚眼里,张尧是真正可以让他认可的道友。
    “百年之前,我家乡曾有一人,父母皆被贼人所害。请问道友,此人当以何法对此贼人?”
    这……就是这次两人论道的问题?
    在张尧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在场围观的很多修者,都觉得有些诡异。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算是个问题。倒是一些学宫夫子,这一刻露出了沉思之色。
    “众缘所生法,即是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吉藏和尚缓缓道:“世间之事,自有缘法,一切恶果皆起自恶因。若想从根本上化解这一劫,需从根源去解。正所谓天下皆空,一切有色相皆为虚妄,世间仇怨,大抵是因此而起。若此人父母先种恶因,则身死则为果,亦为其子仇怨之因。欲了解此怨,首先需得放下……”
    随着吉藏和尚娓娓道来,在场大多数围观修者,皆是露出了叹服之色。
    以理服人,而非以力服人。
    这是很多顶尖禅修,真正强大的地方。说出的道理,能够让人心悦诚服,让很多人从根本上觉得禅修才是真正的大道,转而皈依。
    这亦是当年绝大多数修炼界,都禁绝禅修在自家地盘上开建寺庙的原因。
    当吉藏和尚陈论之时,场上隐隐有梵音响起,更有莲花虚影浮现而出,宛若此理已经说动了天地,让天地都点头认可了一般。
    等到吉藏和尚借此问讲经完毕之后,在场大多数人,早已生出了要皈依佛门,改修禅修的念头。这种念头,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曾意识到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在这一刻,确实出现了。
    吉藏和尚的讲道,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大多数人的道心。有少数修为高绝之辈,或许可以挣脱出来,怀疑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念头。但大多数人,却是连这样的意识都没有。
    “吉藏师傅所言,在我看来,却是谬论!”
    然而,就在吉藏和尚刚刚说完之后,在他面前的张尧,却没有任何动摇,反倒是毅然开口,驳斥吉藏和尚的说辞。
    在张尧开口的一瞬间,天地间隐约浮现的梵音禅唱,尽皆消失。而那些莲花虚影,则同样消失不见。
    “吉藏师傅所言,或许符合天理,却不合人心。若是父母身死贼人之手,为人子女却不报仇,可为人子?在我看来,世间之事皆由心动,故人之所需方是根本!若为了一个放下,难道我们前线就可以不杀妖族了吗?若是为了因果二字,就不去报父母之仇,任由贼人逍遥,这难道就是禅修的道理?”
    “若真为人子,最该做的,就是拼尽一切代价,保护住自己的父母,不让父母深涉险境,为贼人所害,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若是真的事有不可,则应该放弃一切安逸,窝则枕草抱剑,动则万里寻兄,拼了这条性命,也要和贼人不死不休,报了这父母之仇才行!”
    “……”
    这场论道,双方的修为差距,虽然大的离谱。但当双方真的开始辩论道理之后,大家却发现,吉藏和尚虽然占据了上风,却无论如何都没法真的驳倒张尧。
    张尧的道理,同样深得人心,不时引来众人的喝彩。
    在两人紧张辩论的时候,周围观战的人群当中,有一对男女,正静静的看着。这对男女的存在,似乎并没有引起周围人的注意,甚至可以说,周围根本就无人发现他的存在。
    整个稷下学宫,如今能隐约感知到这对男女存在的,恐怕就只有那位返虚后期的学宫大祭酒,再加上此刻正在场上论道的吉藏和尚了。
    这对男女,自然便是远游的卫易和曹圻夫妇了。
    “看到了吧!如今这个世道,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而且我猜,以后的世道,可能会更让我们吃惊。”
    “就以这父母之仇为例,禅修讲求放下和原谅。这个张尧所创的儒家学问,则讲求一个以德报德,以怨报怨。若是唐渭来了,多半会求一个法字,以法字为基准。就算这发生了这种事情,为人子女不可报仇,而是应该交由官府来处理,以法令审判,而不以人心计较。”
    “若是杜万里来了,估计只会说自己会尽一切可能,将那父母救活,免于死境。”
    “这些年我虽然久居鱼龙岛上,对于这些思想学问,却始终关注。光是我知道的,便有数百种。”
    “以前的世道,修为高就是对,修为低就是错;手里有权有钱就是对,没权没钱就是错;能活下去就是对,活不下去就是错;谁活的更好更舒服就是对,谁活得难受就是错。”
    “但以后……恐怕不太一样了。”
    “也许,千年万年之后,这些东西,才是后人真正会注意到的。至于我们这些人,或许也会在史书上留下那么一页,但也就是那么一页罢了,翻过去就翻过去了。”
    “但他们,则可能会被后人永远记住。”
    卫易的感慨,曹圻倒也能够理解。这次远游,她也见识到了很多截然不同的变化。这百年来,修真界的变化,恐怕比以往千年甚至数千年还要更大,大到连曹圻都觉得有些不适应。
    “我猜以后的世道,多半是三界分离,人间各得其所,百家争鸣。”卫易最后说道:“这样的世道,我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但比起以往那种万年不变的时代,应该还是要更好一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我曾在一些上古遗迹当中发现,上古时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似乎出生之时的天赋资质,既决定了日后的成就。就如同今日的妖族,绝大多数妖族,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血脉既决定了未来的成长极限。”
    “不过,从那些古代遗迹来看,后来似乎有了变化。似乎正是因为,那位大离皇祖创出了灵力修行之法,才让后世人人可以打破极限。”
    说到这里,卫易忽然想通了一些东西。
    为何妖族那边,皆有血脉在身,唯有修者这边,从无血脉之说。唯有大离皇族一家,拥有血脉?
    或许就在于此了。
    大离皇族拥有血脉,是因为他们传承了昔年大离皇祖的一切,就算有血脉在身,同样有望证道。而其他修者,若是有血脉在身的话,日后反倒会成为限制。
    这就是目前妖族那边的情况。
    在卫易弱小的时候,曾一度对妖族的天赋血脉,十分羡慕。但到了返虚之后,他才逐渐发现,对于真正的返虚妖王们而言,血脉这东西,其实是他们最大的限制。
    “或许,当年大离皇祖开创灵力修行之法,既是为了打破这种垄断,让后世人人有那成就仙位的希望吧?”
    “而我们这一代的任务,或许就是划分三界,让这世道变得更加公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