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苦肉计
李义府在一旁又急又气,娄师德对他的弹劾不可谓不重。
这贪污受贿不足为虑,但招募党羽,卖官卖爵可不是小事。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娄师德这个人。
庙堂五相分做三个党派。
期中长孙无忌的辅政党最强,次之是新起的李元瑷的江南党,最次是新李党。至于李绩的军方并不在此列。
李义府对于自己的定为很清楚,就是对了对付长孙无忌而存在的。
故而尽管实力最弱,可仗着李治这个皇帝的扶持,并不惧怕那个权倾朝野的长孙太尉,反而有着敢于与之叫板死斗的勇气,这也是他的价值所在。
同是如此,李义府最忌惮便是李元瑷的江南党。
他的优势,在李元瑷面前荡然无存。
哪怕他对于长孙无忌再凶,面对江南党却选择退避三尺,不敢招惹。
这江南党对之发难,李义府当即慌了,无法确定这是单纯的党派斗争,还是李治的意思。
“陛下……”李义府带着哀求的目光望着高坐上首的李治,眼神中又藏着几分犹疑。只有深入了解李治,才知道这个顶头上司心思是何等深沉可怕。
见李治神态表情没有任何变故,根本看不出所以然来,李义府直接拜伏道:“臣自授命担任知贡举后,殚精竭虑,不敢有负皇恩。只是才能有限,不知从何入手。只能效仿前人,萧规曹随,请陛下明鉴。”
李元瑷多看了李义府一眼。
这名动天下的奸臣果然不是易于之辈。
他居然没有任何的辩驳,让一直收集李义府罪证的娄师德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而且李义府还将之前的知贡举都牵扯了进来。
这真要查下去,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把先前的知贡举拉下马是小事,历届中举的考生也将受到质疑,将会给一步步上正轨的科举制度蒙羞。
李元瑷轻叹了口气,大步出班道:“臣荐人不明,特此请罪。”他说着对李义府道:“李相将萧规曹随这等美事用在此处,委实大煞风景。科举之重,关乎我大唐千秋万代。只是成型太晚,有诸多不足与弊端需要改善完备。故连年改进,以求得完善之法。某以为李相机敏多谋,定能担此大任。不料居然成了萧规曹随,变本加厉,令科举倒退百年,委实惭愧。”
他直接撇开一切责任,这些都是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的事情,顺着萧规曹随这话而上,直指李义府无能。
李治将目光从李元瑷身上移到了李义府面门,淡淡的道:“任命李卿为知贡举也是朕的意思,与皇叔何干?李卿是否有罪,不在今日探讨。既无力担负科举重任,这知贡举之位,还是由皇叔来担任吧!”
李义府面如死灰,心底拔凉拔凉的。
退朝之后,李义府神情恍惚,不知是坐以待毙,还是直接去御史台报到。
李元瑷却很热情的说道:“义府兄,与某走一段,谈谈科举交接之事?”
李义府心底恨极了,脸上却依然挤出笑脸道:“一切听凭安排。”
李元瑷轻步走着,说道:“不要怨恨圣人,这是一处苦肉计,唯有推你出来,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李义府霍然顿住了脚步,低呼:“臣万死不敢怨恨圣人,还望吴王明鉴。”他先表了忠心,然后才道:“义府愚钝,还望吴王示下。”
李元瑷低声道:“此次科举,一等进士及第,你内定何人?”
李义府顿了顿道:“崔广义,王源、卢宾之、崔雪柏、萧道行五人……”
李元瑷听了这几个姓氏,轻笑道:“收了不少好处吧!”
李义府不敢有任何隐瞒,道:“是他们自愿的,义府没有半点强迫。”
李元瑷耸了耸肩道:“自愿更好,这些送礼的,我会将他们全部拿下,你到时候给个名单。”
李义府双目瞳孔骤然一缩,心底已经明白了一切,一股寒意冲天而起,他满以为李治要对付的是长孙无忌,现在才发现居然是五姓士族。这是要他将大半士林都得罪光,可很快他又明白了“苦肉计”这三个字的意思,几乎没有犹豫,斩钉截铁的道:“为圣人义府愿意赴汤蹈火。”
李义府这般配合,李元瑷都有些不忍心下狠手了。
这种孤注一掷的决绝,无怪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第一奸臣。
在李义府的配合下,一个个意图走后门的学子给大理寺抓进了大牢。
李义府的门槛是何等之高,能够得他内定的学子又岂会是背景平庸之辈?
不是达官贵胄就是豪门世家,且以豪门世家居多。
毕竟对于真正的达官贵胄,他们的直系亲属朝廷是有蒙荫制度的。
受到长孙无忌蛊惑的五姓七望首当其冲。
作为士林之首,既然决定参加科举,自不愿给家族蒙羞。他们动用人脉关系,从李义府这里获得了诸多名额,便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只要他们加入,霸占区区科举绝大多数名额,不在话下。
而今在李义府的攀扯下,五姓七望此次派出的族中精英几乎给一网打尽。
李元瑷深知法不责众的道理,并没有对于这些走后门的考生动刑审问,而是直接将他们的名字背景逐一写出,然后以公告的形式功告天下,罚他们六年内不得参加科考。
与此同时,李元瑷也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重新定义了科举的构造,将科举的流程方式也以公告的形式传令天下。
首先投牒自进,只要获得州府的科考资格,不需要任何官员举荐,可自行报名参加科考。
出题官员一但任命,直接入贡院不可与任何外人会面。
科考采取弥封、誊录制度,也就是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记录封贴起来,为了防止考生姓名弥封后,考官仍能认识其笔记。卷子一律派专人抄录,然后交给试官审阅。
科举由每年一次,两年一次,规定改为三年一次,以避免从中央到地方为了科举疲于奔命,荒于其他政务,将科举正规严谨化。
科举最缺的是影响力,现今因李义府制造的滔天受贿案,科举的名号一下子宣扬出去了。
五姓七望意图以暗箱操作垄断科举名额,直接成为了寒门庶族眼中的大反派。
李治、李元瑷在这个时候改良科举,杜绝暗箱操作,此消彼长,赢得了绝佳的美誉,也给科举打了一剂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