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梦回大宋
“大宋享国百年,乍看天下无事一片太平,然北有契丹、西有党项,内有冗官冗兵冗费三害,若不变法,大宋恐危在旦夕,然吾虽得官家委以重任、授变法之权,奈何阻力重重,最终功亏一篑,安石实不心甘……”沈隆脑海中传来一个中年人的声音。
这是王安石?难道这次要去大宋?沈隆立刻反应过来,这次向他许愿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主持了熙宁变法的王安石了。
宋神宗年间,新继位的赵顼为了革除弊政,召久享盛名的王安石入朝,王安石随后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指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神宗采纳王安石的相关主张,并要求其尽心辅佐,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让他主导变法,王安石大刀阔斧开始了改革,他改革了科举制度。先后推出募役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免行法等新法。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旧有利益集团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这段历史沈隆倒是颇为熟悉,上中学时历史书上学过,之后也在多部经典网络小说中看到过,每每想到这些他都务必遗憾。
大宋诞生了璀璨的文化,然而却缺乏守护文化的武力,自从建国之初开始就先后被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蛮族欺凌,最终亡于蒙古之手。
五胡乱华之后司马家衣冠南渡,好歹守住了半壁江山,延续中华文明不断,南宋崖山可是中华第一次彻底亡于异族之手,如果可以帮助王安石重塑大宋,那么,这场悲剧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
这个任务肯定是要接的,但是在此之前我要多做些准备才行,沈隆下定了决心,开始琢磨该如何完成这个任务。
第二天醒来,他先邀请了一批宋史方面的专家明天来家中参加聚会,打算先和他们聊聊王安石变法的得失,看看有没有弥补的办法,然后预定了一大堆相关著作,其中不仅有宋代的史料、王安石变法的研究专著,还有商鞅变法、张居正变法的研究资料,甚至还有国外一些变法改革的成功案例,希望这些资料能给自己提供帮助。
和那些专家聊过之后,沈隆对王安石的失败认识更加深刻了,和商鞅面临的局面相比,王安石受到的信任远远不如,秦孝公对国家的掌控也远非宋神宗这样的太平君主可比。
与张居正相比,王安石的政治能力大有不如;张居正可是亲眼目睹或是亲身经历过严嵩、徐阶、高拱等一场场惨烈的斗争才得以执掌大权,王安石却是缺乏了这种历练,而且张居正掌权时,万历年幼,他内有太后和冯保支持,外有门生弟子呼应,方才能把新政推行下去。
王安石政治斗争手段不如张居正,后宫太后站在了他的反面,依附他的新党和他的想法也并不一致,再加上旧党的反对,以及他新政中固有的缺陷,想要改革成功简直是难于登天。
而且就算改革成功了又能怎么样?张居正比王安石的改革要成功许多,他死后六十年,大明不还是亡了么?比起王安石变法失败到北宋灭亡,也才多坚持了不到二十年时间而已。
如果要帮助王安石改革成功,只是沿用王安石固有的策略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拿出新的策略才行,但是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
找了几批宋史方面的专家,然后又邀请了一批专门研究历史改革问题的专家,然后是一些历史方面的网络大v、甚至是历史网络小说大神,沈隆想多听听不同人群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然后从他们的分析中找出最优解来。
他可不是对政治一无所知,怎么说他也是当过一省之长的人,沈隆听得出来,这些人讨论的结果或是荒谬根本不具可实施性,或是不合时宜,放到其他时候或许还有些用处,但放在北宋和王安石头上却不怎么靠谱。
不过沙中淘金总能有所收获,这些人中还是有些人有真材实料的,他们给出的解决办法听起来起码比王安石原本的策略要好得多。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沈隆综合各方意见,也有了自己的计划,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这次是肉穿到大宋,他该怎么和王安石接触,又该怎么获得王安石的信任?
说不得这次要装一回神棍了,沈隆笑了笑,想好了解决的办法,他换上在《笑傲江湖》世界穿过的道袍,羽衣星冠,配上胸前的太极八卦倒也有几分模样。
做好一切准备,沈隆选择前往大宋,一道光门出现在房间中,抬脚穿过光门,就从自己的四合院到了另一个世界。
沈隆落在了一处小岗上,远远依稀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城池坐落在平原上,拿出望远镜看看城门上的字,沈隆琢磨着自己这次是落在开封城外了。
开封虽然位于平原,但根据《宋东京考》记载,开封城外六十里内有冈四十六处,《东京梦华录》中也有“在城东十五里,都人九日于此登高”的记载。
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王安石到底到开封了没有,如果没到还要等多久,到了的话现在又是什么职位,到底是翰林学士还是参知政事?
要不进城打听打听?沈隆四下打量一番,之间身后冈顶露出一角屋檐,冈下不远处就是通往开封的大道,前面一里多远,似乎正有大队人马朝这边赶过来。
沈隆举起望远镜,对准了来得人群,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