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第14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十六岁那年,王景玉应征入伍,而后被部队送到军校深造,再回到地方部队工作。
    王景玉从小身子骨弱,家里没舍得让他干农活,养得白白净净的,去部队摸爬滚打几年,身上的书生气一点不减当年。军校毕业后,因为嘴皮子利索,上一任连指导员犯了事被撤职,他晋升得比别人要快一些。
    许多领导想给他介绍对象,但他忙于工作,又不善和女生交流,几次相亲都没成。
    正式升为连指导员这年,他休了探亲假回家。
    这一年,他的弟媳生了二胎,他又是一个人回来的。父母有点着急,给他介绍了几个邻村的姑娘。
    王景玉看不上没读书的姑娘,但拗不过爸妈,提着几袋礼品上门,以不适合为由全拒绝了。
    而后,他有些厌倦了。
    谁知他妈又给介绍了一家,说以前家里小孩多,生活困难,那户人家帮他们不少,让他一定要去看看,还嘱咐他态度好点。
    王景玉坐在炕上翻白眼,“最后一家了。再不成,别给我介绍了。部队那有的是想给我介绍对象的。”他扬起脸,语气颇为自信。
    王妈妈却撇嘴,“城里姑娘脾气大又娇。丁叔叔那个女儿虽然没上过学,但讲理漂亮,还能干活。你去看看不亏。”
    正午时分,太阳正烈,烤化积雪上最浅表的一层,湿滑无比,没法骑车。
    王景玉吃过午饭,在家人的催促下,穿上军大衣和长筒靴,提着礼物出门。
    他家在村尾,那户在邻村村头,路不算远。
    可王景玉心情不好,故意慢吞吞地走了很久。
    等他走到时,脸被寒风吹得通红,还有皲裂的迹象。
    那户人家的爸妈见他没按点来,以为是不来了,就到隔壁打麻将去了。
    来开门的是丁玉芬。
    她看到迟到许久的王景玉,眼底闪过一丝不悦,侧身把他让进门。
    丁家条件一般,但只有丁玉芬一个女儿,最好的都给了她。
    村里没学校,上学得走很远的路。丁家心疼女儿,一直到她九岁觉得能独自背包走那么远了,才送她去小学念书。结果去的第一年,班里有的小孩得水痘传染给她。丁玉芬回家休了一年多,再要去学校时,村里算命的半仙说学校里有人克她,还说丁玉芬不读书也能过上好日子。
    村里多得是没读书的孩子,爸妈也觉得学校既远又麻烦,就没再让她去。
    丁玉芬和玩伴们都没上过学,识字不多,农活和家务活倒是干得很利索,人又漂亮。过十八岁以后,附近村子来提亲的人不少。
    丁玉芬不想那么早结婚,就拒绝了。
    这次答应相亲是看在两家过往的交情上。
    王景玉比她大五岁,又早早去外地部队当兵,很少回来。她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很多年前,她爸妈说邻村有个小孩子体质很差,是那个算命的半仙改名才压住病的。
    刚听说他去部队时,丁玉芬还有点诧异,觉得他那身子骨会死在部队。
    今天一见,王景玉虽面相文弱,身材却高大壮实,有种不协调的俊秀,站在她面前,跟堵墙似的,把屋外的光线遮得严严实实的。
    她把他拉进客厅,给他打来一盆热水让他洗手、擦脸。
    走了一路,王景玉冻得不行,露在外面的肌肤又烫又痒,像有小虫子在啃咬。
    他轻声道谢后,接过毛巾擦擦脸颊和手掌,慢慢缓过劲来。
    丁玉芬端走脏水,把礼物堆到他面前。
    从进门,她就没给他好脸,王景玉迟到很久,自认理亏,一直没说话,现在看到那些礼物被退回来,怔了一下,还没等开口问,对方先拒绝他了。
    丁玉芬早从玩伴那听说他前几次相亲的经历,客气中带着些许傲气,一看就是没意向跟村里姑娘的男人。
    这次,他迟到这么久,已经说明心意了。
    她说:“你没这意思。大家就不必浪费时间聊了。喜欢我的人多得是,你在这假惺惺,磨磨唧唧的,还耽误我找对象呢。”
    末了,她扬起脸,用拽得不行的语气揶他,“你不就多读了几年书嘛。”
    这句话,是她替所有跟他相亲的村里姑娘怼的。
    会读书不代表比谁聪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王景玉升得快,人又俊。
    哪怕是领导家女儿跟他说话,都没这样不客气。
    他怔了下,嘴巴微张,傻愣愣地仰头看她。
    “小书呆,你盯着我干嘛?”丁玉芬睨他一眼。
    来之前,他妈说过这姑娘长得非常漂亮。
    之前相亲的每户,她都这么说,王景玉已经有点脱敏了,就没放在心上。
    现在看到面前人穿着藏青色的袄子,两条麻花辫安静地落在肩上。
    明明是很文静的长相,那张樱桃小嘴数落起人来却叭叭的,比部队的机关枪还伶俐。
    他喉结滑动下,莫名觉得口渴。
    王景玉嘴角牵起一抹很淡的笑,“客人来了,都不给倒杯水的吗?”
    丁玉芬撇嘴,“没想留你。所以不打算倒水。”
    这姑娘可真成。
    王景玉仍是笑,往椅背一仰,坐得更稳当了。
    他不服气地回:“我可不是你以为的书呆子。”
    丁玉芬冷哼一声,问:“那你知道田里的庄稼几月下苗?几月收成?后山的果树如何嫁接,又如何防止病虫害吗?”
    王景玉脸上的神色顿住。
    丁玉芬笑得更开心了,“民以食为天。你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会,这还不是读书读傻了?”
    两人没什么共同话题,丁玉芬又不给他好脸色,他们尴尬地坐了会,王景玉先拉下脸道歉,“今天是我不对,没按约定时间来。再给个机会吧?”
    丁玉芬继续发功,“因为我漂亮,所以不识字也无所谓是嘛?”
    王景玉咽了口唾沫,眉头拧得更紧了。
    其实丁玉芬站在他的角度想过,如果她是他,在外面读书工作那么多年,经历过许多村里人不曾经历的,大概也不会想回小村,跟她们这种只会农耕绣花的姑娘也没什么可说的。
    他会那么想是正常的,也表现出了应有的客气,不该要求太多。
    丁玉芬叹了口气,收起尖牙,转身进屋倒来一杯热水,“给你吧。”
    丁家的客厅有一台广播。
    这个时段正是播放《冰山上的来客》。
    丁玉芬走过去调频。
    找不到话题的两人就着广播内容聊开。
    通过聊天,王景玉发现她虽然不识字,但人挺聪明的,喜欢听广播说故事,并且听一遍就能记住所有细节,还能模仿里面的播音员说话。
    两人打开话匣子,王景玉跟丁玉芬聊了一些部队的事。
    丁玉芬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跟父母去镇上的集市,听他说起外面的世界,不由得心生羡意,就连看向他的眼神都染上了崇敬。
    王景玉是个爱面子又好强的人。
    领导介绍的对象,也不全是有文化的大学生,有的也不过读完初中而已。但她们全都家境优渥,所以天生高傲,总是仰着头向下瞧他。
    他跟那些女生注定走不到一块。
    现在对上她的天真的目光,他有点心动。
    春节过后,王景玉以家里有事为由,给部队打报告,申请延长假期,每天都去丁玉芬家帮着干活。
    丁玉芬觉得他人不错,就答应了。
    部队这边结婚还要申请和政审。
    半年后,两人正式领证,丁玉芬跟着他去任职的地方。
    动-乱时期,部队里举报成风,人心惶惶。
    王景玉的恩师被定为‘□□’,很多人都跟他划清界限,有的甚至落井下石,又添一把火。那时候,很多人为了安全都选择阵营站队。
    就在他犹豫时,丁玉芬提醒他,“可以穷可以苦,但不能忘恩负义。”
    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答应他,如果真出事了,她愿意跟他承担所以后果。
    王景玉没站队,选择继续中立不插手这些事。
    本该升任的时期被丢到了刚开始建设的西珊岛。
    初到西珊岛,过于温湿的气候让他浑身都难受,生了一场大病。
    是丁玉芬不分日夜地照顾他,也靠着她的农耕知识,带着岛上的士兵开垦沙土,培育出第一代抗风沙的蔬菜,缓解了岛上士兵吃不上新鲜蔬菜的问题。
    七四海战后,岛上的士官全升了一级。
    政|府更重视小岛的建设,派来第一批工程建设队和农科研究员到西珊岛指导工作。
    又过了两年,岛上建设的医院和学校投入使用。
    他们把孩子接过来一起生活。
    王景玉的恩师也在这一年得到平反、摘帽。
    他重新上任后,之前举报他的那些人全遭了殃。
    恩师写信来问王景玉,要不要把他再调回来。
    王景玉拒绝,选择继续驻守西珊岛,并且很快升到政委的位置。
    升职后,他的工作繁忙,常常在西珊岛和筇洲间往来,参加各种会议,把上面的任务带回小岛。
    丁玉芬跟他能坐着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
    儿子去学校上学,她一个人在家闲得发慌。
    王景玉提过让她去读个夜校,丁玉芬不想去,觉得年纪那么大跟小七八岁的人坐在一间教室太别扭了。她想去食堂上班,王景玉又不让。
    日子就在日渐减少的交流,和越行越远的生活轨迹里继续着。
    直到今天,丁玉芬实在憋不住了。
    外人总说她嫁得好,爱人工作体面、工资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