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3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摆在这些政府高官面前的局势前景非常不妙,中国还在源源不断的向南亚战场增派兵力,越南也在积极组织军队蠢蠢欲动,而英国方面却已经没有更多兵力支援南亚了。考虑到印度殖民地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安全,在必要的时候放弃缅甸和暹罗并非不可以。
    另外与中国达成停战协议,从实际战略意义上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从协约国国际外交政治上却又有另外的不利影响。这势必会让协约国其他成员国认为,英国已经没有能力再应付中国,也意味着这场战争开始迈向失败的终点。
    这正是另外一次对全体协约国士气的打击!
    一月二十九日,中国已经进入农历新年前夕的节日气氛当中。
    就在这一天,吴绍霆于昆明元首行营接见了弗伦奇军团外联官罗哈德少校。
    罗哈德少校前前后后经过了十多天的时间,这才以外交人员的身份被中国军队送到昆明。之前还在南亚战区司令部待了两天,被中国特工审问了长达十四个小时。原本吴绍霆对此事根本不知情,不过后来在王长龄的汇报时才知道这个消息,然后安排了这次会面。
    吴绍霆自然是不会轻易相信什么“弗伦奇军团的外交人员”,更不会相信通过这种非正式渠道见面的议和谈判。不过随着弗伦奇军团从暹罗撤退,中国大军已经兵临曼谷城下,战场上早已确定了足够的优势,他不在乎英国人会耍什么花招,相反倒是想借此机会试探一下印度方面的虚实。
    双方在元首行营小型会议室见面,除了罗哈德之外还有两名随员,不过特勤局只允许一名随员跟随罗哈德进入会场。
    罗哈德在会议室稍等了片刻,随后吴绍霆与七、八名政府幕僚一同走进了进来。
    不等对方起身行礼,吴绍霆雷烈风行的向罗哈德说道:“坐下吧,罗哈德先生。时间紧迫,我不想在这里浪费过多的时间。”
    罗哈德只好坐了下来,这样开门见山的对话实在让他显得很被动。
    吴绍霆没有落座,只是站在会议室另外一边,背负着双手用审视的眼光看着两名英国人,略等了一会儿之后又开口说道:“说说吧,你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罗哈德调整了一下坐姿,他实在不习惯在谈判的时候对面是站着审视自己,随后说道:“正如之前我向中方官员交代的那样,我是奉弗伦奇元帅的命令,希望能与贵国达成停战协议。虽然这不是一次正式的外交会谈,但我相信这次会谈结果依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吴绍霆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戏谑的说道:“是吗?弗伦奇元帅居然还兼顾外交权力?我凭什么相信你们军团可以执行停战谈判?”
    罗哈德保持着自己的耐心,说道:“弗伦奇元帅目前是南亚最高军事长官,他虽然没有外交的特权,但却对外交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当然,如果元首阁下您认为战争可以继续下去,让更多无辜的人陷入战乱之中,直至达到您心目中的结果,我相信这场战争最终会演变成一场极其严重的灾难。”
    吴绍霆故作好奇的问道:“是吗?这么说,如果我不接受停战,你们英国人会拼尽全力顽抗到底,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扩大战争规模,直至造成两败俱伤的境地?”
    虽然对方没有这么说,不过从之前那番话的口气和暗示里,不难想象就是这样的意思。
    罗哈德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依然用那种一丝不苟的语气说道:“虽然现在看来,贵国的军队占了优势,你们每进一步,我们只能后退一步。可一旦我们到了退无可退的时候,我们就会拼尽全力顽抗到底,甚至不惜做到以二换一的战场伤亡。到时候就算贵国仍然侥幸获得胜利,我相信这也是一场刻苦铭心的战争,而你们胜利之后也未必能得到应有的利益。”
    吴绍霆哈哈大笑起来,他毫无顾虑的说道:“连二换一这么悲壮的决心都下得出来,你们大英帝国还真是看得起我们中国人。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你们现在还能退,那我为什么不继续前进?就算真到了你们退无可退的地步,你怎么知道我就没信心让这场战争大获全胜?你们打算二换一,我偏偏要你们四换一,倒要看看伤得了谁的元气。”
    他故意这么说,目的就是要让罗哈德知道中国现在是有实力的。
    当然,他同样很清楚,一旦英国和印度决心拼死一战,到时候自己是绝对做不到四换一的伤亡对比,甚至很有可能只是一比一的伤亡。毕竟英国和印度上下一心,再加上英国不像暹罗、缅甸那样,一旦有了亡国的危机感,必然会是全民皆兵,倒头来当真是一场极其困难的作战。
    事实上,在“亚洲战略”的计划当中,吴绍霆从始至终就没打算拿下印度。
    首先一点是拿下印度没有任何好处,印度受英国文化侵略太严重,根本不会心甘情愿成为中国的附属国,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的反殖民反侵略运动会愈演愈烈,到时候印度迟早还是要独立的。
    其次中国一旦在亚洲扩张的太过分,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列强的警惕。明明吃不下的东西非要硬塞着吃下去,到头来体重过胖反而没办法利索的施展拳脚。
    之所以要进攻印度,只不过是遵照与德国的约定,在南亚分散英国的注意力,为欧洲战场争取最大的帮助。吴绍霆最终目的是为了世界大战能够大获全胜,而中国在世界大战中付出的努力,必然会赢的战争结束之后和平谈判时的高级地位。
    “元首阁下,您应该是一个明白人,您对战场的估计实在太乐观。不管怎么说,我是带着一份真诚前来与您会谈,并且期望能借此进入正式的停战谈判。中国发动南亚战争的最终目的我虽然不知道,但能确定一点那就是印度绝不在贵国的目标范围之内,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已经达成了一个共同点,元首阁下何不听听我的谈判意见呢?”罗哈德脸色渐渐有些不好看,面对咄咄逼人的吴绍霆,他只能认为中国人实在太狂妄了。
    然而让他更苦恼的是,自己并不确定中国人的狂妄究竟是虚张声势还是真有资本!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22章,双方算盘
    “你带着一份真诚前来与我会谈,呵呵,那真是太好了。我不希望让你们西方人认为我们中国是野蛮的国家,在接见特派而来的使者时表现的很无礼。之前的话,仅仅是我个人对这次会谈表示质疑,但我绝不会因为有这份质疑而阻止你说话。那好,我现在倒是愿意听一听,弗伦奇元帅打算如何跟我们和谈?”
    吴绍霆一边说着,一边慢条斯理的走到会议桌另外一端落座下来,这个动作显然已经是在暗示罗哈德自己已经改善了态度。
    罗哈德再次调整了一下坐姿,他脸上的表情渐渐从之前义愤填膺的状态恢复平静过来。微微吸了一口气之后,他用不疾不徐的口吻开口说道:“弗伦奇将军希望能够通过一种外交的方式,化解大英帝国与贵国之间的矛盾。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说,从元首阁下您建立南京中央政府开始,我们大英帝国从来没有敌视过贵国,相反积极的与您建立外交关系,希望能够恢复远东地区的局势平静。”
    吴绍霆没有表现出任何认同的样子,虽然从外交政治上来说,英国与中国确实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仅仅是希望维持远东局势的现状。但如果追究细微的话,以英国疯狂的海外殖民行为,中国要想获得完全的国家主权独立,迟早是要与之一战。租界倒是小事,但是西藏和香港的问题却是大事。
    因此,在他看来罗哈德的这番话完全是毫无道理也没有意义的话。
    他嗤之以鼻的反问道:“是吗?你们大英帝国暗中支持日本出兵青岛,随后在中日战争中也不断援助日本,这难道还不算是冲突吗?”
    罗哈德早就料到吴绍霆会这么质问,于是说道:“元首阁下,我们大英帝国与日本是协约盟友国,在整个协约国的大局立场上,我们支援盟友国是合情合理。更何况在青岛战争之前,当德国将青岛主权交还贵国政府之后,我们大英帝国已经没有再继续要求日本进攻青岛。青岛战争的爆发是日本单方面的行动。”
    关于青岛战争的外交内部,吴绍霆比罗哈德清楚的多,当初还是自己亲自前往英国公使馆游说朱尔典采取中立态度。但所谓的中立态度也仅仅只是表面功夫,英国该支援的物资军火一件都没有落下。
    “你不必再跟我说这些废话,我不希望听什么道理或者解释,我现在只想听弗伦奇元帅的议和谈判计划。”他懒得跟对方继续争论这些没有意义的话题,他知道罗哈德是想先消弱中英两国的矛盾,然后借机增加几分谈判的筹码。不过自己没有那么愚蠢,所谓的矛盾最终是以利益联系在一起,谈判的筹码也由不得对方来做主。
    “只要元首阁下愿意停战,弗伦奇元帅愿意促成大英帝国政府承认越南、琉球、朝鲜的国家主权,同时也承认中国对暹罗、缅甸、高棉、老挝等国家的保护国身份。”经过之前一系列的交谈,罗哈德已经知道吴绍霆是一个难缠的角色,要想耍嘴皮跟对方讨价还价弄不好还会让对方不耐烦,因此他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将自己的筹码全盘托出。
    按照罗哈德意思,只要中国同意与英国政府议和,英国政府就会承认中国在南亚的势力范围。这事实上正是一种殖民地争夺失败之后的退让,也意味着在缅甸和暹罗的战争将会没必要再继续下去,这几个南亚国家直接划为中国的利益势力圈。
    吴绍霆不是一个战争狂人,尤其是这几年连续发动对外战争,反而让他渐渐意识到战争所承受的巨大国力消耗。在保证获得利益的前提下,能够避免战争自然还是要尽量避免。不得不说,如果大英帝国只能用缅甸、暹罗等国家来交换停战,这笔买卖还是值得商榷。
    毕竟中国军队原本就没有打算攻克印度,在南亚的所有军事行动就是为了扩大利益圈。
    现在不用打仗就能获得之前的利益目的,何乐而不为?
    与其浪费那么多资源在发动战争上面,还不如集中资源用在战后势力圈的巩固,以及国内的工业建设上面。这样以来反而能让中国在一定时间里获得双倍的发展速度。
    不仅如此,吴绍霆已经开始警惕同盟国“老大哥”德意志帝国的野心了,一旦德意志帝国获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其国内的欲望膨胀必然会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未来全世界的格局以及发展趋势,那是无法预料的。
    再加上德国最近在中国暗中进行的小动作,使得吴绍霆越来越怀疑德国对中国的居心。
    因此,吴绍霆打心底并不希望德国能够“轻易的”赢得这场战争。
    一旦中英达成议和,英国就能集中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应付欧洲战场,哪怕现在欧洲战场的局势已经一边倒,但多多少少都能给德国造成更多的损失。
    世界大战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他宁可让欧洲越来越乱、越陷越深,反正亚洲局势已定,中国最主要的利益收入囊中,没必要再过多的为欧洲的情况操心。如今中国为同盟国阵营做出的贡献已经非常巨大了,在亚洲击败第一个协约国国家,在南亚牵制了英法势力,如今在乌梁海地区更是逼迫沙俄从欧洲撤军。
    无论是从战略还是政治的角度,这些都已经是大大推动了同盟国的进展。
    这一切虽然是吴绍霆所想,但如果真的那么容易就能实现,自己还用得着花那么大的心思发动一场接着一场的战争吗?
    “罗哈德先生,你从始至终都说是代表弗伦奇元帅来跟我谈判,不过在我看来,最终的决定权似乎不在弗伦奇元帅手里,我凭什么要相信你或者弗伦奇元帅呢?”吴绍霆冷冷的笑着反问道。
    “我相信尊贵的元首阁下是有先见之明,既然能够让贵国获得如此巨大的利益,贵国理应拿出一定的魄力来承担风险才是。弗伦奇元帅目前已经将南亚的情况向伦敦进行了详细汇报,身为前线最高指挥官,弗伦奇元帅的分析一定会引起广泛重视,只有这样战争才不会显得盲然。”罗哈德郑重其事的说道。
    “我怎么会知道这是不是你们串通好的缓兵之计?我为什么要去冒这个风险?现在战场上的局势对我们非常有利,我中华大军攻克暹罗、平定缅甸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我有能力打赢这场战争,何必还要承担风险?”吴绍霆讥笑着说道。
    “元首阁下,弗伦奇元帅需要的是一份停战协议而已,纵然缅甸、暹罗已经在贵国军队的掌握之中,但毕竟还不能完全控制这些地方。一旦您愿意签署这份停战协议,到时候一经公布出来,暹罗、缅甸都会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剩下的战争完全可以因此而得到避免。纵然到时候弗伦奇元帅返回,又或者我大英帝国不肯承认这份议和协议,但对南亚诸国的地方政府而言,他们已经没有再坚持反抗下去的理由了。”罗哈德正色的说道。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23章,蒙古铁路计划
    吴绍霆仔细思索了起来,罗哈德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弗伦奇元帅与中国私下议和,先将生米煮成熟饭。一旦双方公布了停战协议,从政治角度上来说,就是大英帝国政府宣布放弃缅甸、暹罗以及其他已经被占领的殖民地。如此一来,对这些殖民地的本地人而言,只能说是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不管英国政府是不是承认这份协议,在这份协议公布出来的这段时间里,这些殖民地政府会认为已经失去英国政府的支持,完全没有必要在继续作战下去。中国军队只需要趁势接收殖民地,加强对所有占领区的统治巩固和培养傀儡。等到大英帝国正式外交辞令下来时,一切为时已晚,中国早就成功完成了这些地区的控制。
    不过吴绍霆仍然没有放下疑心,他微微的哼了一声,揶揄的质问道:“你们弗伦奇元帅真有这样的魄力,这可是叛国通敌的大罪。”
    罗哈德表情严肃的说道:“弗伦奇元帅之所以这么做,自然还是为了大英帝国的根本利益。我希望元首阁下您能了解我们目前的处境,至于弗伦奇元帅的责任,他本人非常清楚,不过这与您没有任何关系。”
    吴绍霆眯起了双眼,冷笑着说道:“如果与我没有任何关系,那我该怎么确定弗伦奇元帅不是别有用心?要知道,签署这份停战协议对你们大英帝国会有影响,对我们中华民国同样有所影响,这可是一把双刃剑。”
    罗哈德只感到心中有一股躁动,虽然他在来到昆明之前已经做好了所有心理准备,但对于中国元首吴绍霆的估测还是失准了。在他看来,对方简直是一个滴水不漏的人物,不仅所有的谈话都充满咄咄逼人的语境,更是事无巨细全部考虑的周全,实在是让自己感到一点保留的余地都没有。
    “元首阁下,能说的话我已经全部都说出来了。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获得而不付出的事情,利益和条件已经全部摆在了您的面前,关键就在于您是否愿意相信我们的诚意。”罗哈德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现在能做的事情已经不多,能够做出的承诺也不多,只能用这种豁出去的口吻来回答吴绍霆的质问。
    “哈哈。”吴绍霆笑了起来,他果断的站起身,准备退出会议室。
    看到这一幕,罗哈德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难道吴绍霆还真是不吃自己这一套?
    不过就在吴绍霆刚要迈步走出会议室时,他突然留下了脚步,回过头来对罗哈德说道:“你可以在昆明留上几天,等我考虑清楚之后自然会给你答复。”
    罗哈德稍微松了一口气,只要对方能够认真的去考虑那就最好不过了,一旦中国军方综合对比目前南亚战场的进度,自然而然会加大议和的可能性。毕竟战争没必要继续下去,摆在大家面前的利益是已经确定的事情。
    乌梁海三部地区总算赶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恢复了一定社会秩序。
    北方第二集团军在乌梁海北方的野外布下防线,谨防沙俄军队会寻找机会发动反攻。而在乌梁海地区之内,随着临时政府和集团军司令部颁布的一系列安民政策,尽管还是处于战争时期,但各大城镇早已看不见战争的恐慌,一切仅仅只是像发生过一次经济萧条事件而已,之前战火留下的硝烟一扫全无。
    韦汝骢知道乌梁海地区的老百姓没有过中国新年的概念,不过这也倒好,省的中国军队和临时政府为老百姓的新年庆祝而劳神伤力。
    对于乌梁海临时政府来说,目前首要的工作还是稳定占领区的秩序,加大对流民的控制力度,把人力资源掌握在能够驾驭的范围之内。为此,不少老弱妇孺依然被拒绝发放身份证明,只能等待被驱逐或者自行离开。
    经过集团军司令部和临时政府的多次会商,最终确定乌梁海三部地区的行政制度。
    唐努、阿泰斯、阿尔泰诺尔三地合为一个行政级别,暂命名为乌梁海边疆特区,之前阿泰斯临时政府荣升为乌梁海特区政府,负责全权管辖三地的所有民政工作。
    就在三天前,张盛霆北方事务公司的业务团抵达阿泰斯,在这里开设了一个办事处,负责招募一批工人前往蒙古参与铁路建设。蒙古铁路计划早在两个月前便开始草拟方案,这条铁路虽然耗资巨大,但是却具备军事、政治和民生三方面的重要意义,因此哪怕向国外贷款也要尽快落实下来。
    蒙古铁路北起库伦,衔接呼和浩特,然后与北京铁路完成对接。预计工程时间需要八个月到十四个月,关键就在于能否合理的安排乌梁海的沙俄劳动力。
    一旦这条铁路线正式开通,中国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将会更加稳固,同时军事运输、民生发展都会随之提升好几个档次。
    整个铁路工程由中央政府委派给张盛霆北方事务公司全权负责,而因为项目庞大,需要足够的资金依赖,更需要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因此张盛霆北方事务公司将整个项目分拆,采用官商合作的方式,每个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地方商人负责承包一段铁路的运营。
    但经营权全部归张盛霆北方事务公司负责,倒不是因为张盛霆公司要一家独大,而是避免各段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铁路运营混乱。每年铁路经营所获得利润,都会如实向所有股东汇报,并且第一时间分派红利,绝不会亏待这些参与铁路建设的人和单位。
    如今库伦出发点向南一百公里的铁路段已经募集资金,基本上是张盛霆北方事务公司占八成股份,而这也是张盛霆公司在整个蒙古铁路项目中仅有的一次大规模投资。一切准备就绪,聘请德国工程师为主设计,中国亦派出七、八名理工大学的毕业生,美其名为工程师助理,跟随德国工程师认真学习铁路勘测、设计等工作。
    另外一方面在阿泰斯设置的办事处也紧锣密鼓的开始招募工人,为了生存,报名者自然络绎不绝。再加上韦汝骢之前原本就搞了几个空头的招聘单位,签下了不少工人,现在正好转给北方事务公司这边用工。
    “张盛霆北方事务公司是元首开办的公司,是我中华民国第一大企业,合法用工,合理用工,绝无违反《劳工法》之事。”
    “所聘工人包食宿,包来往路费,一日三餐,一周三次荤食。蒙古牛羊多,肉食多得吃不完,所以大家放心,管保好吃好喝!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对不对?”
    “每周结算工钱,起薪十二块到二十四块不等,只要干的好就能赚大钱,多劳多得。”
    “只要完成这次铁路工程,参与修筑铁路的人能够优先获得中华民国身份证明,享受与所有中国人一样的福利待遇。我们中国没有民族歧视,没有国别偏见,只有宣誓加入中华民国,那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中华民国身份证明要比乌梁海临时身份证明更可靠、更有用,一旦拿到正式身份证明,你可以在中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在这里买房子定居,娶妻生子,成为一个不受压迫、剥削并且个人资产受到国家保护的自由人。没有农奴,没有奴隶,没有种族等级,一切按劳分配,一切以法制为基础。”
    在阿泰斯城内各大招工地点,时时刻刻都有人拿着大喇叭做着宣传,用工协议和工人待遇用中汉蒙三种语言清清楚楚写在告示上,张贴在最显眼的地方。
    乌梁海的沙俄流民大部分是流离失所的农奴和无产阶级者,在沙俄国内恰恰是这些人群还处于民智混沌的阶段,在他们思想里面没有太浓厚的国家概念,没有强烈的民族精神,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在为填饱肚子而奔波劳累。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24章,沙俄二月革命
    如今虽然在中国的监管之下,日子过得并不算很好,也没有临时政府宣传的那么美满,但总比之前几年餐风露宿、饥饱不匀的日子要好的多,最起码有了一段稳定的工作,可以不必担心被饿死或者被冻死。
    在很多沙俄人眼里,沙皇政府是坏的,而中国纵然不好但也不坏。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之下,当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到中国谋生。
    因此这次铁路工人招募工作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广泛注意,很多沙俄人都是冲着能够优先获得中华民国正式身份证明而来。虽然这是背叛国家、背叛民族的事情,可对很多人而言,这种背叛恰恰是为了解脱。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北方事务公司办事处已经招募了将近九千名额。
    随后总公司开始派遣车队赶往乌梁海,陆续将这些工人运送到库伦集合。
    沙俄主力军队经过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从欧洲撤回到国内。不过这支军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赶往乌梁海,相反立刻经过分拆,被派往全国各地镇压罢工运动。
    从一月底开始,俄罗斯国家社会工党已经确立发动大罢工运动,彼得格勒只是罢工运动的汇集中心,而其他各城各市也都有布尔什维克分支机构领导各自的罢工运动。
    面对腐败到极点的沙皇政府,面对无法保证国土安全、保障人民最基础的生存条件,甚至穷奢极恶的发动对外战争的情况,沙俄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残暴的政权。反正付出了劳动会挨饿,那索性什么都不做了,用鲜血来向当权者发起最严酷的示威。
    这股浪潮在一月底爆发,转眼间到二月份时扩大到数倍的规模。
    彼得格勒的大街小巷全部都让游行的工人站满,各式各样激动人心的口号震天动地。
    撼动沙皇政权的“二月革命”正是揭开所有帷幕,轰轰烈烈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面对全国各地近乎疯狂的罢工游行活动,地方政府和资产阶级立刻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这不仅威胁到地方政权的安危,更是直接损坏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不管是开明的资产阶级还是保守的资本官僚,在这一刻纷纷团结在一起。他们立刻向沙俄政府递交措辞强烈的建议书,要求沙皇政府允许资本家参加政治,并改革国家迂腐的局面,缓解国内各阶级的矛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