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0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三天之后,梁启超召开内阁会议,吴绍霆与国防部部长蔡锷都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的内容就是关于中日在青岛矛盾上的应对之策。这几天内阁各部部长都仔细观察了国内和国际的局势变化,国内舆论对收回青岛主权之事大为欣喜,可见此事的决策正确。尽管国际上因为目前欧洲战事的冲突升级,没有太明显的意见,不过做为中立国的美国倒是很欣赏南京政府的做为,并且还在美国国内报纸上刊登了正面报道。
    资产阶级政客们都知道,青岛问题虽然危机重重,但也是一笔不小的政治资本。要是日本胆敢开战,中国打赢了这一仗那就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哪怕中国打输了,他们这些政客也会得到民间的同情并赋予民族气节。
    蔡锷在会议上做出了军事分析,宣读了目前中日之间的兵力对比,日本自日俄战争结束之后到目前为止,算上近卫师团在内全国兵力只有二十一个师团,非战时兵员为二十万,战时可扩大到四十万到五十万。而南京政府直辖的七个集团军,除了还未编成的北方第一集团军之外,常备兵力已经超过五十万,再加上精锐的国防军以及可调配的共和国卫队,能够快速投入作战的兵力预计会在七十万以上。
    根据国防部估测,在青岛战场的区域之内,日军可投入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两个师团,最新情报显示日军海军拟定投入第二舰队参与青岛海战。中国方面凭借大陆交通和全国经济后勤的支持,足够投入七个整编师十万兵力的部队应敌。
    这些数据看上去中国确实可以应付这场作战,可让内阁部长们仍有担心的是台湾和东三省的威胁,一旦战事扩大,日本可能会发动全面战争,到那个时候该如何应付?
    蔡锷呵呵的笑了笑,心里暗讽这些政客们不懂军事常识,他说道:“日本目前的国力,如果将一支舰队和两个师团的兵力投入到青岛,他们几乎没有多余的经费和物资再开辟第二个战场。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工业水平落后,不过国民基数足够,完全可以同时应付三个以上战场的作战。”
    顿了顿,他又补充的说道:“再者,由唐副部长和南方第一集团军负责督建的南方海防线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时间,预计在开春之前可以完工。到时候南方屏障稳固无疑,即便日本的海军再有强大,用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的话来说,用海军炮打海防炮,那是傻瓜所为,我们完全有信心巩固南疆。”
    听完蔡锷的话,众人总算松了一口气,除了个别几个别有用心的人,一直都担心通过再次发动战争而增长了吴绍霆的军权气势之外,所有人都认为可以做出定论了。面对国内舆论的热烈支持以及民心对吴绍霆的狂热崇拜,再加上青岛主权的实际问题,即便仍有担心军权主义蔓延也无可奈何。
    当天下午,吴绍霆与内阁共同签署了国防部备战命令,以及通过了一千万的青岛军务预算议案。此事通过总统府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公开,表示中国军队已经做好应付任何外来入侵的准备,并提醒国际野心家们慎重做出下一步决定。
    次日一早,吴绍霆前往国防部“猎雕”作战室,启动了几个早已在筹建中的军事计划。其一是建立连云港联合军事基地,驻军包括孙本茂第十精英师、一个空艇中队、两个飞行中队,以及海陆空军事补给基地。其二是建立临沂后勤司令部和第三空艇基地;其三是建立潍坊军事基地,调国防军第一师驻扎,同时军事基地里还包括目前中国最大的空军港口;其四铺设衔接济南、潍坊、临沂和连云港四地的军用交通线。
    军事基地最快只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落成,基建设施早在两个月前就交代下去,除了潍坊的空军港口比较复杂一点,其他都不算麻烦。至于交通线最快的办法是翻修公路,铁路也只能利用胶济铁路部分段落,没有铁路的地方架设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也需要很大一笔投资,只怕在青岛开战之前也无法完成。
    从这一日开始,吴绍霆命令“猎雕”作战室辖下的所有单位投入百分之两百的精力,开始加强山东的军事部署和情报搜集。如今国内声势团结一致,他自然不必再有任何顾虑,要说到顾虑反而还是担心日本会放弃进攻青岛,自己好不容易经营的环境政治条件,可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
    卷六:大国战 第765章,庆元会议
    寒夜,北风凛冽,寒冷的天气提早把大街小巷的人们驱散回家中。
    位于江边庆元公馆院子前面,陆陆续续行来几辆小车,有马车也有轿车。几位客人行色匆匆的从各自车辆上走出,一言不发径直走进了公馆大院。或许南京城内并没有人知道,庆元公馆是熊希龄北上之后花了重金购置下来的别业,毕竟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形形色色政治家们大家都不太熟悉。
    熊希龄亲自来到客厅将客人们一一迎接进来,今晚来访的人都是熟人,一部分是进步党内以前统一党的旧人,温宗尧、唐绍仪、林长民都在其中;另外一部分是云贵地方政党的中央官员,有贵州省长任可澄的堂弟任宗元,时任国防部办公厅的刘镇安等等。前前后后一共十多人,看上去颇为热闹。
    不过平日与熊希龄关系较好的梁启超,以及昔日统一党元老张謇都不在邀请之列。
    众人抵达有先有后,大家都在客厅里先行小坐,饮了半盏热茶驱驱寒,人员到齐之后熊希龄方由请众人到别业副楼的会厅里落座。
    熊希龄简单说了几句开场白,然后郑重其事的进入正题,说道:“今日请诸位来,大家应该知道熊某的用意,诸位在国会在政府里面都是忠贞的民主政治捍卫者,平日也都恪守政治规则。不过前几日的内阁会议,以及大前几日国会会议,让我们在座诸位都看到了一些有违宪法、有违民主政治原则的痕迹。这正是今日我们相聚于此的原因。”
    在场众人相互之间唏嘘的议论了几句,脸色态度各有不同,有人激愤,有人叹息,也有人无动于衷,还有人沉思不语。
    “从梧州的时候,我等一直都在呼吁民主政治,然而试问诸公,时至今日我等的愿望真的实现了吗?诚然,如今的南京中央政府是多党共同执政的联合政府,可是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真是我们这些民主党派吗?吴执政在内阁之外独立设置执政官办公厅,将国防部、内务部、新闻部都归属在执政官办公厅,这算是什么政治制度,既不是内阁制,又不是总统制。这完全是吴震之私人想要分权罢了。”熊希龄加重语气又说道。
    “不过,我听说在梧州时拟定的政府制度是总统制,如今看来这也并无不妥之处,内阁只是行使政府职能,大执政官是管理内阁的人,理论是合乎情理呢。”林长民忍不住说了一句话,他对目前的行政制度并无不满,因此要说这句公道话。
    “自从一开始就是吴震之一派鼓吹总统制,他为了拉拢我们这些民主政党所以又别出心裁的委任了内阁总理。而我们进步党和其他小党派一直坚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内阁制,只有共同掌握发言权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在场的诸位当初也有坚持如此意见的,相信大家应该明白我的心情。”熊希龄郑重其事的说道。
    “政体问题的确还有商榷的空间,毕竟执政府时期是非常阶段,如今国家统一、内战停止,联合政府人心所向又势在必行,等到国会大选结束之后,正式政治协商会议时再深入讨论政体的问题。然则,在中日矛盾和吴执政前几天的表现上,着实有太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想,这才是熊部长今日召集我等的用意所在吧。”任宗元帮熊希龄把话题切回到正轨上。
    虽然熊希龄对任宗元措辞感到不快意,但不得不承认任宗元是一语点破。从梧州执政府开始到南京中央政府成立,他一直都在致力于文治派掌权的努力,尽一切可能避免武夫当国的局面再次出现。然而就这段时间的观察,吴绍霆显然是阴谋独成一体,打着联合政府、民主政治的幌子,事实上集权于吴绍霆个人手里,这是赤裸裸的独裁倾向。
    他不能容忍军人干政的情况死灰复燃,一个未来的大总统是军人出身已经很成问题,如果这次日本发动青岛战争,吴绍霆再籍此加强军权统治,只怕到时候的中国民主又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他豪不避讳的说道:“诸公都是明白人,如今已经是民国,自然要以民主至上,若闹到最后还是一人独裁的局面,不仅国家不得进步发展,国际上也会耻笑我们中国政界的消沉。”
    这时,唐绍仪深沉的叹了一口气,忧虑的说道:“不可否认,吴执政有些做法确实大失体统。外交之时大执政官有权过问,可若什么事都由大执政官办公厅来做,做完了也一声不吭的交代一下,那还要我们内阁各部作甚?”
    林长民沉思了一阵,缓缓的说道:“关键还是权力分配的问题。我听说日本政治同样有文治派和军事派的斗争,军权一旦膨胀起来,那可真是祸患无穷的政治灾难。日本能够稳定的发展,是因为文治派和军事派能相互制衡。可我们现在呢?基本上大权都掌握在大执政官手里,非但如此,大执政官还不满足的干涉部阁的职能,这是一边倒的情况呀。”
    熊希龄严肃的说道:“不难想象,现在吴执政还需要保持民主政治这个招牌,所以才跟我们能走到一块,可谁能担保他能由始至终的对我们和颜悦色呢?假若这次青岛事件,吴执政没有跟德国人交谈归还主权之事,我们该如何处置此事,或者说,吴执政会听凭国会的处置吗?到时候撕破了脸,谁知道这年轻人又会干出什么事来。”
    众人听到这里,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认同,毕竟吴绍霆之前在处理问题的手段上一直欠缺口碑,动辄就以军队来处理矛盾,弄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温宗尧沉重的说道:“军权主义迟早会愈发不得控制,这次青岛战争如果真的打起来了,咱们原本就脆弱的国会制衡权只怕越来越没有力道。今后的路子该怎么走,只怕只能由吴执政一个人说的算了。”
    熊希龄深刻的点了点头,强调的说道:“为了民主政治,我们决不能坐视不理。如今国会大选还未尘埃落定,大总统的竞选更是没有定期,关于国家立法提案和政治形式都有待商榷。虽然这些东西在吴执政面前可能不足一提,可对于我们来说是仅有的制衡手段。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制造更大的声势和舆论压力,甚至若有可能的话,还要提出另外有力的大总统候选名单,用我们的能力来维护民主真义。”
    林长民沉吟的说道:“用国会大选和总统国大选来制衡,只怕未必真有效果,更别说还有其他大总统候选人。如今吴执政在国内声名远播,虽然年纪轻轻,可是这一路经历过来也不比我们少,当初在南方若不是吴执政振臂高呼,也未必会有今时今日的南京政府。大总统的人选非他莫属了。”
    唐绍仪说道:“秉公的意思是事在人为,如果没有人站出来制衡未来大总统的权力,通过合法手段限制军权的膨胀,我们中华民国的前景可就不明朗了。”
    熊希龄点头说道:“少川兄真是一语中的。正式国会成立和大总统竞选是我们目前要争取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我们都走不下去,那接下来还能走哪一步呢?不管吴震之是什么想法,我们要么逼他就范,要么逼他现形,前者自然皆大欢喜,后者我们只能殊死一搏,寄希望于全国民主志士能团结一致最最残酷的抗争。”
    “原来如此……”
    “秉公所言极是,事情总得有人来做,我们应当表率为先。”
    “一定要遏制军权,一定要建立民主政治的根基。”
    一时间,在场众人纷纷响应,一个个都是慷慨激昂的样子。然而在他们当中,谁也猜不透彼此的心思,就连自己的心思都未必是真心实意。制衡军权说的好听一些是捍卫国会和内阁的权力,然而说的更直接一些则是在座等人希望巩固自己的权力甚至扩大自己的权力。
    自此之后,熊希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庆元公馆召开聚会,商议巩固文治派对策和决定。而“庆元会议”也逐渐成为南京中央政府内部的一个派系组织,虽然与会者来自不同党派和政治团体,不过他们却有共同的政治诉求以及针对性对象,反而正因为庆元会议的多党性,让这个派系组织的影响力快速扩张开来。
    他们不仅是在中央政府努力营造制衡的权力,同时还提出了“地方政府影响效应”的发展理念,企图先在各省地方培养势力,牢牢掌握地方政府的大权,以此来响应中央官员的号召,共同抵制军权主义。
    在庆元公馆隔着一条街道的正对面,一栋三层高的骑楼下面,身穿着黑色大衣的青年吸了最后一口烟,然后把烟蒂丢在地上慢条斯理的踩了一脚。他长长的吐出了烟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大衣领子,转身拉开了身后的一扇拥挤的楼梯小门,快步来到二楼。
    一阵风吹过,将先青年男子踩灭的烟蒂吹了一个边,借着骑楼昏暗的煤气灯可以看到,烟蒂根部模模糊糊的有两个字:军供。
    青年有规律的敲响了二楼的房门,过了一会儿房门打开,里面是一名穿着棉长衫的中年人,侧身让青年走了进来。整个房间很拥挤,摆满了许多书籍和杂物,不过在靠窗的地方架设着一台望远镜,可以直接看到庆元公馆的动静。
    “怎么样,都记下来了?”中年人问道。
    “嗯,一共十三个人,其中我认识的有八个,另外五个也应该是国府里面的。”
    “先把名字写下来,我这就上报到局座那边去。”
    “好。”
    卷六:大国战 第766章,谍报战
    东京,涉谷南平台町,位于东京都铁道线附近,一所日本与西方风格融合在一起的独立花园小楼。一辆轿车飞快的闯过街道拐角,在花园小楼前停了下来,从车内下来一名身穿日本和服的男子,他先向用日语向司机交代了一声,随后急匆匆的快步走进了花园。
    还没来到小楼门前,小楼的正门已经被人由内拉开一条门缝,警惕的探出半个脑袋打量一阵。不过屋内的这人并非是在打量突然造访的和服男子,他的目光一直来回在花园前面的道路首尾,仿佛是在观察有没有人跟踪和服男子。
    “你怎么突然来了。”当和服男子走近大门时,屋内这人用中文低声问道。
    “紧急情况,我们暴露了,必须马上转移。”和服男子同样用流利的中文回答道。
    “什么?怎么回事?”
    “进去再说。”
    两人来到客厅,先前在屋内的那人马上叫来了其他人。很快七八个着装不一青年人在客厅集合了起来,其中还有两名年轻女子。大家纷纷询问和服男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每个人脸上虽然紧张的情绪,不过并没有显得慌乱。
    和服男子吞了一口口水,脸色凝重的说道:“日本内务省特务科查到了我们的电报线,警视厅现在正在开会布置行动,最快半个小时之内他们就会找到我们。我已经给了小笠原警长一笔钱,让他尽量拖延时间,不过也不知道到底能争取多久时间。”
    “事情来的太突然了?是不是有人出卖了我们?”
    “文籍兄,你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
    “我刚才就在东京警视厅,我可是借故肚子疼跑来通知你们的。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如何暴露的,我担心你们现在的通讯都被监听,所以连电话都不敢打。总之你们赶紧收拾收拾,该销毁的都销毁,马上离开。稍后我会尽量安排,不是火车就是轮船,先送你们出东京再说。”身穿日本和服的男子是出生在日本的中国移民,本名李载书,字文籍,凭借家业在东京出入上层社会,颇有一些消息来源。
    就在这时,楼梯上又传来了脚步声,一位年约而立身穿西服的男子走下楼来。
    众人立刻围了上去,李载书将情况快速的又向对方说了一遍。
    “陈大人,现在怎么办?”一人切声的问道。
    “不管这件事属实不属实,我们也必须保证情报站资料的安全。小王,你马上去收拾一下,小孙,把不能留下的东西全部销毁,一定要做的干干净净。电报机和装备一律摧毁,时间紧迫,大家什么行李都不要带,先脱身要紧。”被称为陈大人的男子有条不紊的开始发号施令,脸色镇定,颇有临危不乱之风。
    “是。”
    “我这就去。”
    几个人得到指示,立刻分头开始办事。
    陈大人又转向李载书,郑重其事的说道:“李先生,你还是赶紧离开,省的把你牵连进来。虽然你我相识不久,不过这两个月内承蒙你的帮助,为我们搭桥铺路费尽心思,我们一定会将此事如实上报到总统府,这份恩情中国人绝不会忘记。”
    李载书叹了一口气,苦笑道:“虽说在下入日本国籍,可家父家母以及先辈祖宗都是中国人,大家都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为振兴民族大业办事无怨无悔。”
    陈大人深沉的点了点头,感激的说道:“李先生说的好,中华民族血浓于情。咱们后会有期,今日就不能相送了。”
    李载书刚要转身离去,突然又想到一件事,连忙从自己和服内袋取出一个厚实的信封,递到了陈大人手里,他补充的说道:“只顾着这件要紧事,差点把另外一件要紧事给忘记了。这是从新宿万合堂买来的最新情报,尚且还没有办法查证是否属实,不过洋人那边都说八九不离十,理应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万合堂并非是一个堂口或者店铺,而是一种经过数十年形成的概念。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以来,欧亚一直活跃着一股新型的职业人群,他们专门以出售各方面情报信息为生。万合堂是经过英文音译而来,表面的意思就是“汇聚”。各种职业间谍或者非职业间谍,又或者是双面间谍甚至多面间谍,都汇聚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将或真或假的消息散布出来。
    除了新宿万合堂,在上海的恒荣贸易公司同样经营着万合堂的买卖。当年吴绍霆在广州宣布成立情报单位,上海情报站是最先成立的,而当时因为中国谍报人才能力有限,所以最常用的手段仍局限于从第三方间谍手里收买情报。久而久之,上海情报站逐渐成为中国情报吞吐量最大的地方,情报站几乎建立了一大片信息人脉。
    陈大人点了点头,说道:“真是多谢了,稍后我会仔细看一看。”
    李载书就这样先行告辞离去。仅仅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小楼该处理的东西全部处理干净,众人只穿了一身便装,带上必要的经费,甚至连行李箱都没有提上,立刻分批次从花园小楼的前门后门离开。
    在到达涉谷县区之后,陈大人和一名手下若无其事的混入了电报局,佯装等待接收电报消息。陈大人让手下去附近打听关于日本警察的行动进展,他坐在电报局的公共休息厅里,这才掏出李载书交给自己的信封,拆开来若无其事的看了起来。
    信文的内容居然是日本内阁会议在十二月二十二日部分会议记录,虽然全部是英文,不过包括发言人姓名、职位都标注的清清楚楚。他快速的看完了这份信文,从不全面的内容当中得知日本内阁已经决定发动青岛战争,并且将会在一月十二日青岛主权移交之前行动。
    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如果这份会议记录是真的,那么中日开战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七日,距离青岛主权移交只剩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哪怕他不是战略家也看得出来在青岛主权移交之前发动进攻的意义,这份会议记录还是有相当的可信性。
    这时,先前去附近打听消息的手下快步返了回来,低头附耳的说道:“有很多人听到南平台町有警笛声,还有人说警察和宪兵抓住了一些人。不过现在还没有确切消息。”
    陈大人好整以暇的收起了信封,整理了一下西服衣襟,然而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他身为东京情报站的负责人,面对自己一手带出来的手下有可能遭到逮捕,即便是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人也不禁会发出叹息。他深知担任情报人员,最重要的一项原则那就是“千万不要被捕”,真希其他手下撤退计划能够顺利。
    “鱼有可能脱网了。”调整了一下情绪,陈大人压低声音说了这句话。
    这是东京情报站近期负责侦查情报的代号,无论是国防部参谋部战略情报局还是特勤处情报局,甚至连“夜隼”小组在进入十二月以来全部都在关注日本政府的动态,力求第一时间掌握日本对青岛问题的决定。
    “是吗?什么时候?”手下问道。
    “d日之前,不过还不确定。听着,从现在开始我们分头行动,一定要尽量降低被捕的概率,你我之间务必要有一个人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日本不能待了,尽快返回国内。”陈大人冷静的交代道。
    “我明白了。我这就行动。陈大人,保重。”手下豪不迟疑,点了点头之后转身向电报局外面走去。
    陈大人先留在电报局以普通留日华侨的身份发了一封电报到驻日公使馆,希望通过正常程序尽快离开日本。发完电报之后,他离开电报局前往东京郊区的预设安全屋。
    卷六:大国战 第767章,空军基地
    王长龄乘坐轿车匆匆的从中华门国防部赶到总统府,顾不上此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钟,连忙要求侍从处去向吴绍霆通报。
    吴绍霆刚刚卧床休息,不过好在还没有入眠,接到侍从处的通报之后,他只好穿着厚实的睡衣来到楼下大总统办公室接见了王长龄。
    “东京情报站出事了。”关上办公室门之后,王长龄急促的说道。
    “什么?怎么回事?”吴绍霆立刻精神起来,切声追问道。
    “具体原因不清楚,不过国防部正在进行评估,初步估计应该不是内部告密,否则也不可能提前泄露逮捕行动,应该只是是一次意外事件。东京情报站的特工们正在按照疏散计划撤离日本,我这边在安排接应工作,驻日公使馆晚上发来电报通知,日方可能已经逮捕了两名特工。”王长龄解释道。
    吴绍霆沉思了起来,如果谍报员真的被抓了,这可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尤其现在正值中日冲突的关键时期,日本方面说不定会拿这件事大肆造势。不过早年甲午战争时中日双方同样经历过谍报战,而且影响颇大,那时候大部分还是日本针对清朝的间谍行动,可是日本方面仍然理直气壮的应对,这次事件未必不能处理。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随后认真的说道:“尽快确认这件事,有被捕和没被捕是两码事。至于其他方面就按照情报局应急机制来处理。”
    王长龄点了点头,说道:“明白了,我会亲自督导此事,有什么进展第一时间通知霆帅。我认为这应该是日方加紧了情报保密工作,所以才会查获我们在东京的情报站。东京情报站站长陈永仁在九点三十分时发来一封甲级加密电报,说是日本内阁已经决定进攻青岛,具体时间不知道,不过能肯定是在一月十二日青岛主权交接之前。这一点应该能证实我的观点。”
    吴绍霆抬头看了一眼王长龄,细细思虑了片刻,说道:“这个可能是有的。日本内阁通过决定进攻的决议迟早会做公开,所以会议结果没有太多的保密价值,就像前不久我们南京政府公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心捍卫青岛一样。既然决定开战,战前的准备自然而然要抓紧,这才导致我们情报站被破获。不管怎么说,一定要深刻调查原因,推测终归是参考。”
    王长龄答道:“此事我会做出认真反省,吃一堑长一智,一定提高情报站的工作能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