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666章 得寸进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王永珠点点头,知道这是宋重锦的一片好心。
    当然,这种重要的地方,自然也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才更适合,而顾子楷就是最好的选择。
    不仅给了顾子楷一条青云路,更是将他们和顾家的利益绑在了一起。
    这是比情谊更为密切的关系。
    “那我明天就写信给大舅舅和表哥,让他们早做准备!”
    王永珠没有拒绝,当即答应了下来。
    至于顾家如何考量,会不会让参与进来,那就看顾家的打算了。
    说完正事,张婆子那边就派人过来喊他们去吃晚饭了。
    两人也就趁机收住了话题,笑盈盈的去陪着张婆子吃饭。
    接下来的日子,一直到麦收结束,司农的官员们,才从庄子里回来。
    随着他们回来的,自然还有那一亩地的收成。
    这些麦子,司农的官员们会带回到京城去,呈现给皇帝御览。
    还要从这些麦子里筛选出第二年的麦种来,在皇庄里试种一番,如果产量还维持在这个水平,到了明年的年底,这批麦种就会在京城和直隶先推广开来。
    然后再慢慢往全国推广。
    当然,这些人还有一个打算,王永珠庄子里,这批的麦子,除了留下少量的一部分,其余的,他们也想着和那一亩地的收成一起,全部要带回京城去。
    不然若是全国推广开来,只怕麦种不够。
    王永珠倒是不介意,反正只要留下够明年做麦种的分量就行。
    这其余的麦子,卖给谁不是?
    可她万万没想到,司农的官员开口就是征用!那意思要她白给?
    不带这样玩的吧?
    王永珠当场就不干了!她提供了增产的法子,已经是利国利民的大功劳了,皇帝就只给了定国夫人的诰命,说来皇帝就已经占便宜了。
    这便宜还占起来没个够了?自己这个庄子里,百十亩的麦地,产量好几千斤呢,这要是强行征收了,也就是她这一年,庄子就白干了不说,她还要想法子从其他地方买下粮食来,总不能让庄子里的佃户们都饿死吧?
    薅羊毛也不能可着一只羊薅吧?
    几千斤的麦子事情对她来说不算大事,可事不是这么做的。
    这些司农的官员在她庄子里住了小半个月,吃喝都是她负责的。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了,倒是得寸进尺了?
    当即王永珠的脸色就沉了下来,断然拒绝了。
    司农领头的官员,听到王永珠拒绝,一脸的不敢相信,痛心疾首:“定国夫人!这可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好事!你这样拒绝,怎么对得起陛下的圣恩?”
    王永珠冷笑道:“这位大人,我想你只怕是忘记了!这增产的法子是我试验出来的,如果不是为了大楚,为了天下的百姓,我也不会将这法子进献给陛下。”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利国利民就指着我一个妇道人家?增产的法子我来试验,增产的种子我提供,要你们干什么?你们拿着朝廷的俸禄,享受着百姓的感激,又干了什么?就跟着我跑到赤城县来,好吃好喝的在庄子里住上半个月,然后带上我庄子一年的收成回去交差就行了?”
    “我不知道你们几位大人,有没有想过,你们将我庄子里的粮食都带走了,我庄子里的那些佃户该怎么度日?几位大人是不是忘记了,这可不是皇庄!”
    几位司农的官员,有几个已经醒悟过来,顿时露出惭愧之色来。
    他们一贯都是跟田地和农作物打交道,都是在皇庄里试验,反正都是皇家的东西,所以一切都供应都由皇家和朝廷出。
    自然,需要什么,也都直接带走,由皇庄的管事再上奏就是了。
    早就习惯了这个流程,居然忘记了,这可不是皇家的庄园,而是眼前这位夫人的私人庄子。
    这次到赤城县来,虽然有公费,可是司农这个部门,本就是个清水衙门,他们出来,都是托这位定国夫人的福,才能有那么大的官船坐,又一路有人打点妥帖,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实在是舒服。
    就是到了赤城县,在庄子里,也是需要什么,开口就是了。
    吃食和住处,比在京城也没差多少。
    最主要的是,他们一个大子也没掏,都是定国夫人给承担了。
    如今他们又这么大言不惭的,要把人家庄子一年的收成带走,也怪不得人家定国夫人生气了。
    年轻些的官员都想明白了,露出歉意来。
    唯独领头的那个,还梗着脖子,不太服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我皆为大楚臣民。定国夫人更是深受皇恩,才得享一品诰命,又得了陛下不少赏赐。更不用说卫国公府更是几代老臣子,这几千斤麦子,对别人来说也许十分重要,可对于定国夫人来说,想来不过是九牛一毛。”
    “不管是为公为私,捐了出来,一是不辜负皇恩,二来也有益于夫人和卫国公府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王永珠眉毛一挑,仔细盯着那位领头的,打量了半日,突然问道:“大人说得很有道理,说来和诸位大人同行了这一路,居然还不知道这位大人贵姓?”
    那位领头的嘴唇一翘,低头恭敬的道:“下官郭缅——”
    王永珠心里默念了两遍这个名字,才笑眯眯的道:“郭大人果然是忠君爱国,非常人做能及!不知道郭大人可是京城郭家的子弟?”
    郭缅低头,掩饰面上的得意:“不敢,不敢!下官正是郭家四房三子,夫人谬赞了!”
    王永珠慢条斯理的道:“既然如此,那郭大人不如身先士卒,先将自己这么些年的俸禄和郭家的家业的半数给捐了?按照郭大人的说法,你们郭家也是深受皇恩,这么些年也得了陛下不少赏赐,更不用说你们郭家也是几代的老臣了。”
    “以后这麦种推广开来,还需要不少银子,以郭家和郭大人这番爱国之心,想来也不会推辞是不是?”
    郭缅顿时呆住了。
    旁边有几个跟他不对付的,忍不住憋笑出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