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钧瓷
第二百九十章 钧瓷
这算得上是典型的工地老头套装之一,东西拿出来的时候,东西还没拿出来,唐毅就知道了绝对会有这么多东西。
“你这个是树脂的呀,不值钱的。”
唐毅看了一眼排在后面乌泱泱的人群,直接开口定性的说道。
然而那老头,却着急了,对着唐毅说道:“年轻人你不懂就别乱说啊,这个可是清代的汉白玉雕像,就是皇帝塔尖上的东西啊。”
唐毅脑门上汗直冒,这东西,都能跟皇帝沾边儿。
“大爷,你是在工地上买的吧。”
“不是,我是在乡下收的,人家从地里面挖出来的。”
“我不说这东西是不是从地里面挖出来的,大爷我跟你说,这个东西就是树脂。”
“我花了五千块钱呢,怎么可能是树脂。”这个大爷梗着脖子,开口说道:“小伙子你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乱说。”
“好了好了下一个。”
“小伙子,我看你是年轻,我根本不懂。
我换隔壁的专家。“这个大爷一边说着,一边转头到了隔壁。
隔壁的是之前的会长,他之前扫了一眼,就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了,没等着他把东西放上去,就直接开口说道:“这就是树脂啊,不值钱的。”
听到这话,老头气冲冲的。
“你们都是骗子,呵呵,就想要说这是假的,然后低价买走。”
这只是一场闹剧而已,很快就有保安过来,把人请走了。
唐毅和这几个专家,都并没有在意。
毕竟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常见了,也在他们的意料之内。
一连二三十个人之后,好东西自然是没有的。
可能唯一错的时候是不错的,就是第三十四个。
这是一个女孩,拿着的是一只盘子。
这一只盘子是典型的晚清的青花。
“东西不错,晚清的。”
这个青花盘子,下面落着款,这个款,是典型的乱书款。
这个乱书,并不是说,他像现在书法中的丑书一样,是一种书法艺术形式。
这一个款,之所以叫做乱书,就突出在一个乱字,杂乱无章。
东西是典型的民窑,古时候的窑工,大多数都不会写字,所以说,在上面写的东西,就是模仿着那些字画出来的。
这是出于什么样的一种心态,想必不言自明。
小女孩听到是晚清的,就特别的高兴。
“这是我家里传下来的。”
“嗯确实,有使用痕迹。”
“那,价值多少呢?”这小女孩格外期待的等待着唐毅,告诉她这东西的价值。
直直勾勾的看着唐毅,盯着他的眼睛。
这小哥哥怎么这么好看,留着胡子,帅大叔,皮肤怎么这么好。
天哪,简直比明星都要漂亮。
心里面一面泛着花痴的想着,一边等待着答案。
“价值不高啊,就三百左右吧。”
即便是在犯花痴的她,听到值价值三百的时候,也是一愣。
“怎么会。这可是晚清的呀。”
“这一类流传的很多,所以说,价值是不高的。”
解释了一句之后,就开始下一个。
一个接着一个。
一直到第五十多个,唐毅才看到了好东西。
这是一个中年人,身上的穿着,是一身休闲西装。
手上带着一块表,劳力士的绿水鬼。
一副成功人士的做派,看样子应该是小有身家的。
给他拿出来的东西,也很不错,是一个放在盒子里面的大碗。
就在第一步的海选里面,绝对算得上是,很好的东西了。
这东西是典型的,明代钧窑。
唐毅把这碗拿出来的时候,隔壁的那里我就看到了,立马就赞了一声。
“嘿,这东西不错。”
唐毅我也跟着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漂亮的东西。”
单单只是听到这两句话,那一个中年人,我就笑了起来说道:“这是我朋友抵押给我的,说是什么明代钧窑。”
早已经等候多时的摄像机,凑近了过来,特写拍摄。
唐毅也能够开始,详细的讲一讲这一件东西。
这个节目是静海电视台主办,需要在晚上播放的,唐毅本身的长相,等主办方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炒作的心思。
但是却被拒绝了,可是他们还是给摄像师,下了命令,能特写的时候就特写。
要尽可能的突出唐毅。
没办法,即便这一类节目的受众,主要还是中老年人,但是能够吸引一些年轻女孩,还是不错的。
“这一件大碗釉色温润柔和,碗内外各有三处紫斑醒目,算得上是收藏美器。
我要是记得不错的话,在大英博物馆藏,就有那么一件元钧窑紫斑碗。
虽然你这比不上那一件,但也算很不错了。“
“恭喜呀。”
“这可是好东西呀,都说钧窑钧窑,什么天下第一瓷来着。”
“就是啊,就是啊……”
一个个听到大英博物馆,就开始恭贺起来。
这种好东西,虽然他们看不明白,但是却格外的爱凑热闹。
唐毅笑着说道:“碗质地厚重,束口,弧壁下收,底承圈足。
通体施钧窑天蓝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面温润,光泽柔和,纯净中富于变化。
碗内壁点缀醒目玫瑰紫斑,紫中泛红,鲜妍隽美。
口沿釉色呈黄褐色,往下逐渐泛蓝泛紫,及底渐白,沉穆深杳,颜色犹如天际,富有天然韵致。“
唐毅仔细的看完之后,把东西放回了盒子里面,开始介绍起了钧瓷。
“钧窑属于窑变系的瓷器,理论上讲,它的呈色在入窑之前不能控制。
古人对钧窑有这样的赞美“夕阳紫翠忽成岚“,就是说颜色忽然产生变化了。所谓“窑变“,是指进了窑以后,在烧造中才产生的变化,人力不可控制。
行话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就是钧窑的本质。钧窑在烧造的前期绝对不可能控制,但经过工匠长时间摸索,慢慢能够在一定限度之内有所控制。“
“晚清以后,社会对钧窑大力推崇,文人推波助澜,比如《陶雅》中这样说: 古窑之存于今世者,在宋日钧,日汝,日定,日官,日哥,日龙泉,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