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32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桂遐学盯着面前的两张纸,没过片刻便恍然大悟。他丢下那两张纸,马上就追了出去,在贾放身后大声喊:“贾放,贾大人,贾三爷……我拜你为师好不好?”
    他追出十几步,忽然停住了脚步——两座铁塔似的贾乙和丙丁此刻正挡在他面前。桂遐学登时冲那两位咧嘴笑笑,一边后退一边道:“说说,我就是说说……贾大人、贾老师他总是,总是乐意教我的——”
    这家伙随即从贾乙丙丁面前一溜烟逃走,回到办公室里才偷偷探个头出来暗中观察。
    贾放在远处听见,也觉得很好笑。
    在他看来,桂遐学这个家伙的智商和接受力,已经高到让人嫉妒。贾放心想:这家伙若是放在别的时空,准保能成为爱迪生一流的人物。人类文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人推动的。
    桂遐学和贾放自己相比,所缺乏的只是经验与见识而已。因此贾放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可以当对方的老师。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在关键时候给予指点,让这家伙的聪明才智在现在这个世道里也可以大放光彩罢了。
    果然,很快桂遐学就做出了涡旋型的蚊香,两枚涡旋型的蚊香叠在一起,到使用的时候再拆开即可。每一枚蚊香刚好可以点上四个时辰,差不多就是一夜的光景。
    不止如此,桂遐学在这期间也把水力织机捣鼓出来了。但是这第一台水力织机织出来的布匹似乎有点儿问题:这织机用的是麻纱,织出来的麻布经线与纬线之间的距离有点儿大,相对正常布匹而言有很粗很大的洞眼,从麻纱的这头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另一头,根本当不得衣料穿。
    桂遐学拿到了织出来的麻纱,做声不得,只管坐在纺织厂的地板上,瞪着那细细的纱眼发呆。
    “锦花”的妇人们见到这情形自然也都失望。但是桂遐学此前没日没夜地钻研这织机的过程,她们全都看在眼里。于是妇人们都开口安慰:“桂教员!”“桂神仙!”
    “别难过了,我们信你,下一回肯定能行的。”
    谁知桂遐学咕咚一下站起身,举着手里的麻纱道:“谁说咱们这就失败了的?”
    “贾大人日常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咱们这织机未必就不成。大家看看,这织机织出来的麻纱,像什么?”
    妇人们:……像什么?
    渐渐地,有个妇人看出来了:“这像是大户人家糊在窗户上的窗纱啊!”
    “对!”桂遐学一拍大腿,道,“正是!贾大人不是让咱们做蚊帐,那蚊帐细细软软的,但是上面也是这么大的洞眼,既能透气,又不让蚊子飞进来不是?”
    蚊帐多是用棉纱织成,成本较高,一般人家都舍不得用,只肯买小小的一顶,让家里最小的孩子睡在那里面。
    “但若是咱们不把它做成蚊帐,而是把它当成窗纱,糊在窗上,这岂不是给整座屋子都罩了一座蚊帐?”
    登时有人问:“那大门敞着怎么办?”
    马上就有她的同伴反驳:“晚上蚊子多的时候,谁还总敞着门呀?”
    桂遐学却仰天大笑一声,然后说:“我们可以做纱门,不就和窗户一样,做一圈门框,然后在门框里绷一圈这样的麻纱,这不就是纱门了?”
    妇人们彼此看看,都为桂遐学的脑洞惊呆了。但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
    登时有家里的男人是木匠的妇人冲出纺织厂,还丢下一句话说:“我去问问我们家那口子去——”
    这“锦花”刚刚做出来的残次品水力织机,就因为这么一个脑洞而被挽救了。
    但正当桃源寨的人们一起为各种防蚊产品而努力的时候,贾放已经到了武元县他自己的节度使官署之中。
    太子太傅夏省身大人已经接到了武元县。县令袁化把县里最好的大夫找来,命人寸步不离地守在文庙里好生照顾。但袁县令自己不敢在文庙久待,接口要下乡巡视疟症的发病情况,带了李师爷离开县城,到县内各镇巡视去了。
    贾放恰于这个时候赶来了武元县。
    他亲自去看过夏省身的情况,有点儿明白为啥袁化要赶紧跑了——看着老大人的情况实在是有点儿糟糕,袁县令还是决定这个责任理应由贾放来背着,而不是他袁化——真是个讲求实际的官场老油条啊。
    夏省身在路上就病倒了,被接来武元县的一路上舟车劳顿,只有更糟。
    贾放见到夏省身的时候,老大人正在发寒,紧闭着双眼,颤颤巍巍地只喊冷。但看看他身上,已经盖上了五六层棉被——这节度使府署里所有的棉被,应当都被取来给这位老大人盖上了。
    贾放无奈,只能叫人烧了热水,然后命人去袁县令家里借汤婆子。
    这五六月的天,借汤婆子——袁县令的家人也觉得有点儿傻,但看在贾放官位的份上,总算是将库房里收着的汤婆子找了出来。话说这也是袁县令在上一任的时候用过的物事,自打到这地处南方的武元县上任,他袁家也没有用过这个了。
    贾放帮夏省身用上汤婆子,然后再把被子替对方盖好。这时郑伯宜走了进来,道:“贾大人,要不让我来吧。”
    贾放摇摇头,道:“不妨事,我与这位老大人在京里有数面之缘,他这么一头白发……也是我眼看着一点点变白的。因此自觉有责任,多照看他一些。”
    郑伯宜点点头,没说话。京里因为科场弊案的那一场大乱,他们这些做幕僚的,也没有因为身在南方,就丝毫不知的道理。
    因此这位郑大幕僚由衷地感叹道:“夏大人必须活着。”
    对于贾放这一方而言,夏省身必须活着。
    贾放也是如此想:他的初衷就是请夏省身过来,看一看桃源寨的建设与发展,让他知道真正的基层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把基层治理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