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35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话音未落,一片哗然。
    有年纪大些的老臣,听了要裁军的话之后,险些被气得背过气去,颤颤巍巍地指着狄青道:“竖子!你……你居心叵测!”
    赵受益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也做出一副被震惊了的模样:“裁军?这如何使得!禁军拱卫京师,厢军身负劳役。一旦裁撤……”
    “官家!”狄青厉声道:“难道官家仍然不明白吗?当年莱国公任枢密使的时候,为什么要锻炼新军?就是因为禁军已经无人可用了。为什么先前黄河泛滥竟使得北方州郡全部遭受水灾?就是因为厢军**无能,不能勤于工事。若禁军皆善战、厢军皆勤勉,为何先前我军与辽人作战竟无一份胜绩?为何北方河堤竟都溃败,没有一处能抵挡得住河水泛滥?”
    赵受益迟疑道:“这……”
    狄青又道:“莱国公出兵击溃夏州叛逆,所凭借的是新锻炼出的新军。至于其余禁军,无一可用。官家在全国各地修建水泥堤坝,凭借的是当地招募的民夫。至于各地厢军,亦不能为役。既然厢军、禁军皆不可用,为何不都裁撤了?还要空耗国帑养着他们,以至于国库空虚,要让官家节衣缩食,与诸位大人共渡艰难?”
    原本就没有艰难要渡,为何要凭空创造出艰难来给自己渡?
    有一位老臣出列指责狄青道:“依枢密使所言,是要将厢军、禁军都裁撤了,只留你帐下所谓的新军吧?枢密使,你拥兵自重,到底有何图谋?”
    赵受益道:“好了!枢密使一心为国,倒也不必这样猜测他。不过裁军之事,到底……”
    他转头问珠帘后的刘娥:“母后有何看法?”
    刘娥道:“本宫以为枢密使言之有理。国库的钱粮,归根结底是百姓的赋税。花百姓的赋税养着军队,也得叫他们对百姓有益才是。若当真如枢密使所说,禁军不能作战,厢军不能服役,那咱们拿民脂民膏养着他们,也当真是不妥当了。不过……”
    她笑道:“枢密使到底是年轻人,年轻人,血热。即使要裁军,也不能都裁了。须知如今的新军,也是莱国公从之前的禁军中拣拔高大壮年的男子训练出来的。如今的禁军与厢军中,或许也有可以造就的好苗子。枢密使既是莱国公的弟子,不如也效仿你的老师,将这些壮男子都选拔出出来,好好锻炼。至于其他无能之辈,裁了也就裁了。皇帝看这样如何?”
    赵受益道:“母后所言有理。”
    对狄青道:“娘娘叫你锻炼新军,还不谢过娘娘?”
    狄青对刘娥行礼道:“臣谢过娘娘。”
    按宋朝故事,枢密使是没有直接管理军队的权限的。
    先前寇准做枢密使时之所以能够直接统帅军队,是由于他本人专权,再加上当时正要与辽国开战,事急从权了。
    后来寇准从北边回来,大张旗鼓地锻炼新军,刘娥乐得他一头扎进军务里,也就没拦着他。
    等这三十万新军练出来了,刘娥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支劲旅对大宋朝廷的重要性——没有能打胜仗的军队,怎么可能在强敌环伺之间保全性命?
    这新军是寇准练出来的,除了寇准,现在也没有第二个人能管好这支军队。她舍不得将大宋朝唯一一支像个人样的军队交到别人手里糟蹋。
    所以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什么枢密使不得统兵的……反正寇准又不能真的造反,管他呢。
    当时寇准权倾朝野,足以与刘娥相抗衡。刘娥都不管他统兵的事情,也就没有人敢对他说三道四了。
    后来寇准辞官了,狄青作为他的副手,顺理成章地接管了新军,还管得相当不错。
    刘娥与赵受益都没有换掉他的意思,就默许他以枢密使的身份继续统帅着新军。
    但这到底是个没上台面的事情,真要认真算起来,狄青确实应该交出新军的统帅之权。
    今天刘娥给交给狄青锻炼新军的任务,等同于是把这件事端上了台面。从此狄青统军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
    ……谁叫宋朝官制一派混乱,得到什么差遣和自己的本职完全无关呢。别说刘娥将锻炼新军的任务交给狄青了,就算她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包拯,包拯第二天都可以到新军大营走马上任。
    刘娥笑道:“谢本宫做什么,本宫又没给你什么赏赐,不过是又给你肩上多加了几个担子而已。”
    狄青道:“各地禁军与厢军里虽然还可能有身强体健的男子可以供作新军之用,但如今禁军大营里,除了三十万新军之外,生下的二十万余人,都是当年被莱国公挑剩下的,一无可取之处,这些年来空费粮草养着他们,实在是浪费。官家若要裁军,不如先从这二十万人裁起。眼下将要过年,今年的军饷还没有发。现在裁了他们的话,正好可以省下一大笔的钱粮。”
    赵受益问刘娥道:“母后的意思呢?”
    刘娥清了清嗓子:“枢密使久居军营,自然最了解那边的情况。既然枢密使都这么说了,想必这二十万人当真是一无可取。既然如此,那就裁了吧。正好省下今年的军饷,与诸位大人一同过个好年。”
    赵受益道:“那就依太后所说,裁撤二十万禁军。来人,拟……”
    “万万不可啊!”
    崇政殿里哗啦啦跪了一地的人:“官家,太后!养兵之制乃是太.祖旧例,怎敢擅改?请官家与太后收回成命吧!”
    赵受益怒道:“尔等怎敢不遵太后之命?”
    有老臣泪眼滂沱地对刘娥道:“太后娘娘,太.祖当年定下来养兵的制度,要让万世遵照奉行。即使是太宗皇帝,也未曾有一丝一毫的改动。我等做臣子的,做后人的,只有谨奉祖宗之命的份,怎么敢将祖宗遗命一并改悔了?”
    连太宗皇帝这个弑兄篡位的乱臣贼子上位之后都没有更改太.祖养兵之制,咱们好端端的,怎么能裁军啊!
    刘娥冷声道:“太.祖皇帝制定此例之时,国家一共才有多少军队?与如今将近百万的禁军相比如何?那时的军队之骁勇善战也是如今所谓禁军远不能及的!太.祖皇帝是顾虑到当时强敌环绕,国家兵员稀少,不能抵御,才要养精兵,强国家,以御外辱!可是如今呢?强敌仍在,我们的兵是多了,可能打仗的竟然只有先前莱国公锻炼的新军!怎么,不许裁撤这些蛀虫,反要用真金白银养着他们。国家都生生被拖垮了,还如何能够抵御外敌?难道要等到辽人铁蹄踏入汴梁之时,尔等才肯更易太.祖制度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