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文坛大神是只喵 第17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楚铭趴在沙发上:“为什么我要接这么多事,为什么到底为什么?”
    “你再不努力做事,事情会越累积越多的。”肖晟叹气道,“以后除了连载小说,别接其他工作了。”
    楚铭嘟囔:“我也没接其他工作啊,穆阿姨是我偶像啊,成殷琳是师兄外甥女啊,电影电视剧是我自己的啊……”
    肖晟哭笑不得。
    所以以后你还会这么累吗?
    楚铭虽然压力山大,但他向来是越压越努力的类型。说一周交稿就真的交了,还是承诺的两倍。
    穆岚看着楚铭交的两万字稿子,终于又变回了楚铭所认识的温柔慈祥的女神。
    剧组里楚铭跟着晃了一圈,有专门的团队,不需要他多花心思。
    虽然剧组里也有金主塞人进来,但他们都知道楚铭的性子,所以塞进来的人,都是对演技要求不高的配角。
    他们可以对剧组以权压人,以钱压人,但是要看肖晟买不买他们的账。
    剧组其他人想要讨好这些大佬,也要看得罪楚铭、得罪肖晟划不划算。
    终于,这些人在考虑得罪人的时候,把楚铭也考虑上了。
    楚铭渐渐从肖晟的附庸中走了出来。这不仅仅是他的干爹和师兄对他的爱护,还有他自己的才华。
    楚铭每本小说版权改编都大卖,在业内已经是聚金盆一样的存在。谁也不愿意得罪他,都想和他合作。
    如果说投资充足,是肖晟的关系。但电影大卖,楚铭的原作小说功不可没。
    华国影视业这么发达,投资充足,演员到位,院线更是不用愁的电影比比皆是,但能大卖的电影却不可能部部都是。
    投资商拍电影、拍电视剧,就是为了钱。楚铭的原作改编既然口碑收视票房都是金字塔顶部的层次,他们自然都盯着楚铭这块香馍馍。
    一些和肖晟合作过的娱乐公司老板也不由在私下跟肖晟抱怨过,家里养只招财猫,为何只便宜天娱。天娱已经赚得够多了,他们也可以分担一二啊。
    肖晟只说现在这些事都是楚铭自己决定,他除了把关合约问题之外,其他不做干涉。
    楚铭?楚铭当然不改了。
    包家那么对他都那么好,他信任包家,为什么不可以一直和天娱合作?
    何况天娱那么大,楚铭的版权他们全部吃得下,以楚铭的懒惰程度,也不会再考虑其他人了。
    至于用自己的小说多结交点娱乐圈关系什么的,恕楚铭很少在这方面动脑子。
    不过他也不需要就是了。
    楚铭的小说存稿补充也很顺利。
    本来这篇文他写的一直都很顺畅,度假的时候也没有完全停止写作,陆陆续续攒了些稿子。现在恢复码字状态也恢复的很快。
    只是楚铭写武则天掐死自己女儿嫁祸王皇后的时候,下面读者闹了很久。
    安定公主的死亡,在唐代史书上只记载成“暴毙”,但在宋代史书中却记载成为武则天所杀。
    说实话,楚铭内心觉得,《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上记载的不一定是真的,有很大可能是后世黑武则天的。
    时隔几百年,在唐代任何文献资料都没有记载,人证物证更是无从查找的前提下,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如何得知这宫中隐秘之事?
    并且,在王皇后萧淑妃死亡一事上,《旧唐书》中先明确记载,“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这两人的确死于武则天的命令,但是是“缢杀之”,用绳子勒死的。死法记载的很详细。
    明明已经记载过两人死因了,《旧唐书》后又重新起一段,写“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不断内容前后矛盾,且用笔行文也与整篇行文有些许差异。
    楚铭认为,王皇后和萧淑妃死的时候,武则天的权力还没有大到一手遮天的程度。武则天的权力,是在高宗病后,协助高宗助理政事才逐渐变大。这时候的武则天在宫中的地位,是建立在李治的宠爱上的。
    这时候,武则天在宫中一举一动,特别是光明正大弄死两个冷宫嫔妃的事,李治不可能不知道。武则天深受李治宠爱,以李治的性格,甚至以任何普通男人的性格,怎么可能会在知道武则天如此残暴手段之后,还对武则天如此宠爱?
    那一段记载,简直写得李治宛若已经是武则天傀儡似的。实际上李治是在显庆五年之后,身体状况恶化,经常头晕目眩影响政务的前提下,武则天才开始插手政治。且李治虽然之后风眩症更加厉害,已经到了目不能视的地步,但他在去世之前,仍旧牢牢压制武则天,武则天在李治死之前仍旧无可奈何。
    李治为政三十四年,开创“永徽之治”,疆域为唐朝最大。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上,都不愧为唐太宗继承人的身份。如此有能之君,只因为其后武则天称帝就被后世抹黑的像个懦弱无能的傀儡皇帝,简直啼笑皆非。
    且李治废后真的是为了武则天吗?
    王皇后是太原王氏,萧淑妃是兰陵萧氏,两者皆为世家望族。王皇后和萧淑妃身死,太原王氏和兰陵萧氏倒台之后,李治借由废后之事逼杀长孙无忌,关陇集团也树倒猢狲散。李治终于打破士族势力的威胁,直接掌握政权,从此乾纲独断,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约。
    那时候,武则天还没有接触政事。可以说,把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死只当成后宫争斗,武则天还真是背了好大的黑锅。
    若不是李治患风眩症,以李治能力,武则天根本没可能有沾染政事的机会。
    第118章
    虽然楚铭并不相信是武则天杀了自己的孩子,但在王皇后走后,小公主暴毙是事实。
    不知道这真的是王皇后做了什么,还是小公主体弱碰巧遇到这件事。
    不过小说和历史毕竟不一样,小说需要戏剧性,需要再创作。
    比起说王皇后走后小公主碰巧死了,处于宫斗下风的武则天掐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显然更让小说剧情显得好看一些。
    当然,楚铭写是武则天掐死了小公主,比说小公主碰巧死了,或许也让读者更加相信一点。
    楚铭写武则天掐死小公主,衍生了两个剧情。
    一个是李治利用这件事,终于废后,并且将王家处理掉。而后武则天从安插的小太监那里得知,李治本身是不相信王皇后害死了小公主——当然,他也没料到武则天居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李治认为这只是碰巧而已。但是,“这是个好机会”。
    本来为自己计谋有些沾沾自喜的武则天立刻清醒过来,愈发的谨小慎微。
    第二个是很久之后出现的剧情了。武则天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在她心中肯定也留下了阴影。小公主的死让她经常从梦中惊醒,很多年来,她一直对这个孩子充满愧疚。因此在太平公主出生之后,武则天将对第一个女儿的愧疚和思念,全部寄托在太平公主身上,导致太平公主权倾朝野。
    第二个剧情还在后面,暂且不说。第一个剧情,读者们才恍然发现,一直被武媚娘的光辉掩盖住的,似乎一直给大家的印象只是“爱情至上”的李治,原来本质上还是个厉害的君王。
    一个让武则天也为之敬畏的君王。
    而所谓宫斗,皇帝并非不知道,甚至还有插手。
    当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新皇后武媚娘下令缢杀的时候,读者中一些人为两位可怜的女子叫不平。
    就算是冷宫妃嫔,在皇帝还在的情况下,赐死她们当然需要皇帝的命令。
    说是武媚娘下令,实际上还是李治下的命令。
    是李治想要杀了这两个和他同床共枕许多年的女人。甚至萧淑妃还曾经冲冠后宫。
    但现在读者们已经不知道,李治宠的是萧淑妃,还是抬起兰陵萧氏来打压太原王氏。现在,他立了庶族地主阶层出身的武媚娘为后,两个家族,两个女人,都走上了末路。
    读者们痛斥李治的狠心,但痛斥的同时,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李治,才是一个帝王。
    看完这个剧情点之后,恍然发现原来李治这么厉害的读者开始往回翻剧情,从以武媚娘宫斗为主线的剧情中,仍可窥见李治治国的点点滴滴,窥见在他手中,国泰民安,疆域比他那个厉害的父皇更辽阔。
    而且从武媚娘开始进宫之时,李治和世家望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当时读者们还只是在想,啊,又有大臣对李治后宫宠爱咱女主不满了,看来李治的“荒唐”还是有明眼人看不惯啊。可怜的忠臣。
    但现在他们才思考,一个大臣,怎么知道皇帝后宫中哪位女人被宠的多一些?而一个大臣,有什么立场去劝说皇帝多睡哪个女人少睡哪个女人?
    即使这大臣中有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但李治毕竟是皇帝,长孙无忌怎么能向教导晚辈一样教导李治?这口气都不对。
    长孙无忌在最初出场,李世民还在的时候,他在李世民面前,可不敢摆大舅子的威风吧?
    后来有些厉害的读者把几个剧情中,对李治干涉比较多的大臣全列出来,然后惊讶的发现,这些大臣的籍贯,无一例外是那几个世家贵族集团的。
    特别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
    大臣褚遂良在劝说时的说辞,更加让读者明白了,这根本不是皇帝后宫私事。
    “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
    说白了,这些大臣并不是真的对武媚娘多不满——武媚娘现在也就是个后宫嫔妃,在后宫一亩三分地争争宠而已。他们只是对武媚娘出身的阶层不满。伏请妙择天下令族——皇帝陛下你可以换皇后,但是请从世家大族中找皇后吧。
    若武媚娘也出身关陇集团,这些人才懒得管这些事。
    太原王氏又不是他们家,谁当皇后,只要代表世家的利益,都成。
    但皇帝陛下要立一个庶族女子为后,就是不可以。
    李治召集的几位元老,关陇集团的诸遂良和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其余几人则沉默不语。他们都看清楚了。李治说是易后,实际上终于忍无可忍,要对关陇集团下手了。
    果不其然,李治力排众议立武媚娘为后没多久,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相继被贬官,不久都死了。
    这一段剧情中,武媚娘就是打个酱油,主角是李治。读者们看得爽的飞起。果然朝堂斗争还是比宫斗看起来更爽。
    武媚娘也并非在其中没有着墨。她虽然对这次朝堂时间只是起一个背锅作用,但在李治每一条政令颁发的时候,武媚娘,都在听、在学、在思考。
    现在的武媚娘已经慢慢从后宫女子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开始期盼更广阔的天地,开始想要攀登上更高的地位。
    当李治终于乾纲独断之时,武媚娘看在眼里,心里也渐渐燃起火苗。
    我也想这样。处理政事,掌管国家大事,可比只在后宫争宠,考虑生个儿子继承皇位要舒坦的多。
    而当武媚娘自己根据李治的动作而思考出来的结果,与李治后续处理相符时,武媚娘不由觉得,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才华,自己并不输于李治。李治可以,那她是否可以?
    武媚娘当了五年老实皇后,和李治感情越发融洽,再加上武媚娘娘家没什么大的势力,李治对她的信任也越发浓厚。
    李治却不曾想到,对李家皇位的威胁,并非来自武媚娘的娘家和娘家代表的利益集团,而是来自于武媚娘本人。
    当五年之后,李治换上风眩症,精力不济时,武媚娘终于开始露出野心,介入政事。
    这个剧情是《凤皇》这本书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凤皇》剧情真正的开始。
    前半部分,武媚娘还只是一个和大部分女频小说中的女主一样,眼界仅限于后宫和男人的传统古代女性。
    后半部分,才是武媚娘真正开始展现其华国古代唯一女皇帝实力和魅力的时候。
    虽然题目和文案已经剧透了武媚娘肯定会登基为帝,但女皇的题材女频也不是没写过。这些女皇帝,要么是自己打出来的天下,要么本身是公主。而嫁进皇家的女人,垂帘听政,掌握实际政治权利的多——比如上曰那本小说的女主。但直接自己通过非武力方式登基的还没有过。
    因为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又有很浓厚的忠君思想。在这种前提下,改朝换代都是一件难事,更何况还是女子。
    所以即使在现在,读者们都还在揣测,武媚娘是如何登基。
    难道是李治病重时有外敌入侵,武媚娘作为皇后一呼百应率领军队收复失地,然后登基为帝?
    好像也就这个最符合逻辑,可能性最大了。
    渐渐的,大部分读者都认可了这个剧情走向,并且猜测是谁最先剧情反叛的旗帜,武媚娘又是如何从军。
    不过武媚娘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吧?现在在战场上还吃得消吗?不过,武媚娘也不一定上战场,只是指挥的话,还成吧?
    如果读者们知道,武媚娘竟然是通过非武力手段直接夺取政权,改朝换代,最后又把皇位传回李氏,李氏皇族对夺了李氏皇位的武媚娘也没怎么地,还挺尊敬的。估计他们会一跳八丈高,说这剧情太离谱了。
    所以,楚铭不会剧透,只会通过剧情,缓缓道来。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