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6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所以他选择了和宋定边、关寒松一样的做法无令而动!
    但是,关寒松是岭南卫大将军,能率领五万兵马;宋定边是仪鸾卫大将军,又是山东卫出身,也能凑出五万兵马。
    但汪印,是缇事厂督主啊!
    缇事厂的缇骑,经历了几次战斗,还能有多少人?
    汪印即便有心驰援雁西道,但是他不像宋定边、关寒松一样有兵可用啊!
    但汪印比宋定边关寒松强悍之处在于他武功高强,高到国朝无人能敌!
    以汪印一己之力,要击退五十万大雍士兵,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但以汪印一人之力,悄无声息地潜入到各卫大将军的营帐中,那就能做得到了!
    大安朝自京兆至雁西卫,经京畿卫、山东卫、河内卫、剑南卫,这四大卫大将军的营帐,汪印每一卫都去了!
    夜半时分潜入,在这些大将军尚未反应过来之前,汪印手中的利剑已经横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在这些大将军的营帐中,汪印握剑的手没有半点迟疑,微微笑着问道“本座欲借一点兵,前去支援雁西卫,你借还是不借?”
    第1415章 剑指
    一把利剑就横在脖子上,剑刃还在一点一点在加深,然后都有鲜血渗透出来。
    这些大将军惊骇地看着汪印,见其容貌俊美无俦,仿佛天上仙人,偏偏神容淡漠,周身散发着是杀气。
    在他看来,眼前的人哪里是什么仙人,分明是恶鬼,让他们生出了无穷无尽的恐惧。
    他们早就知道汪印行事无忌、心狠手辣,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想到,汪印竟然胆敢威胁他们出兵!
    难道汪印行这大逆不道之事,就不怕吗?
    朝廷若是知道汪印调走那么多士兵,定会将汪印夷九族!
    不对,汪印军中孤卒出身,又是个宦官,哪里有九族可以夷?他已经娶妻,最多就只能夷其妻族了。
    如此一来,汪印还真没有什么好怕的!
    这些大将军还想力争反抗,但是寸寸深入的利刃不给他们任何反抗的机会。
    汪印的意思表示得很明确:要么留命,要么调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大将军还能怎么办?他们当然无比爱惜命,自然就只能选择调兵了。
    这些大将军最终被迫妥协,除了脖子上横着的那把利剑之外,还存了一些不可道的心思。
    兵,是可以借的,朝廷日后追究起来,他们也能有说法,但借兵之后的事情,就与他们无关了。
    汪印想借三万士兵,可以,但他们不保证这三万士兵愿意跟着汪印!
    一旦这些士兵离开了各卫兵营,那么他们会做些什么,就不是他们各位大将军可以控制的了。
    在这些大将军的心目中,这些士兵一定不会听信汪印的命令,那么就让汪印带走又何妨?
    便如此,汪印便从京畿卫、山东卫、河内卫借了将近十万兵马。
    至于这些各卫大将军暗暗存着的小心思,汪印表示完全不是问题。
    他领兵经验丰富,既然胆敢从这些卫借兵,就已经想好了怎么率领这些人马。
    为了抗击大雍,这一次几乎所有的缇骑都出动了,明里暗里,他们各有所长,各安其事,用最快的速度接管了这些借来的兵马。
    缇骑之中,有善于掌管物资的,所做的便是想方设法筹措军需粮草,所幸汪印有一个运转阁,又加上元康公主的宫中右藏暗中大力支持,所以这些兵马的衣食住行都不是问题。
    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只要军需粮草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剩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从各大卫将借出这些兵马之后,汪印立刻就将这些兵马打散,分成了一个个小营,每个小营都有不少缇骑。
    缇骑本来就是从军中选拔出来的,缇骑的武功要比这些士兵高很多,在震慑的前提下,这些缇骑就只做一件事:将雁西卫传来的所有紧急军报都告诉这些士兵。
    雁西卫所有的情报,包括关寒松和宋定边率领着兵马去了雁州,包括宋定边和穆谊从雁州去了云州,包括穆太澄率领着雁西卫打算死守雁州……
    一个个军报,代表着越来越紧急的情势,也显示了雁西卫士兵死战也不后退的决心。
    这些士兵,不是所有人都像雁西卫那样有那么高的决心,也不像雁西卫那么果敢勇猛,但是他们也不是为了活命而做逃兵的人。
    缇骑的那些军报,让他们充分知道了当前的战况,那就是大雍五十万兵马已经逼近了,倘若雁西卫战败,那么下一个就轮到他们了。
    当前的情况就是,要么前去雁西卫战斗,尚有一线生机;要么就是慢慢等着大雍士兵杀到,绝无生机。
    是博一线生机,还是苟一时之安,这就是摆在这些士兵面前的选择。
    除此之外,缇骑们说得最多的便是穆谊和巾帼营士兵。
    本该在家宅中娇滴滴的姑娘们,都上了战场杀敌,还是挡在了最前方,那么其余的士兵又怎么做?
    缇骑虽然习惯沉默寡言,但是当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滔滔不绝!
    于是,这些被借出来的士兵就发现,缇骑中能言善道的人不要太多!
    他们被这些缇骑说得一时羞愧得低下头,一时又胸中激荡澎湃,恨不得立刻就冲到雁州,与大雍士兵决一死战。
    当然,并不是所有士兵都这样,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士兵都想逃脱的,汪印也不二话,直接斩杀了那些闹得最欢的人。
    在连杀了上百人之后,他们终于深深领会到了汪印的杀气。
    乱世用重典,事急从权,汪印须得带着这些士兵去支援雁西卫,自然不会给他们任何逃脱的机会。
    至于他们是不是齐心,是不是会服从他,汪印根本就不在乎。
    等他们到了雁西道,等他们与大雍对决的时候,他们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如果不想死,那么就杀敌!
    就这样,汪印带着近十万兵马一路飞驰,来到了与雁西卫相邻的剑南卫。
    剑南卫这里的情况,比其他三卫都要特殊,但是在汪印看来,这种特殊恰恰就是好事。
    因为,如今的剑南卫也在动乱之中,周南与袁振这两位将军意见不合,正在对峙之中!
    在大雍士兵压境的情况下,袁震极力主张剑南卫去支援雁西卫,但周南只想领兵后退,他们在此事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这一次,袁震并不是什么好都不在乎了。
    他可以不在乎周南冒领他的功劳,也不在乎周南将他的武略据为己有,也不介意帮助周南树立大将军的威信,因为他这些不在乎的,都是为了剑南卫能够更好地保家卫国。
    如今,五十万大雍士兵已经杀到家门口了,正是剑南卫保家卫国的时候了!
    最开始的时候,袁震苦口婆心地劝说周南,告诉周南一旦雁西卫败了,那么国朝就会受到重创,届时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剑南卫自然也难以逃脱。
    他告诉周南,唯今之计,便是立刻发兵前往雁州,与雁西卫共同抗敌。
    可是,周南却以朝廷没有命令、故而不能出兵为由,坚决不支援雁州,并且还想带着士兵后退。
    如此一来,袁震就绝对不能忍了。
    第1416章 古道
    汪印带着十万兵马赶到的时候,袁震就在剑南卫演武场上,对着周南大声怒骂:“周南,你以为你有本事有资格成为剑南卫大将军?那些战功,是我立下的,那些武略,是我撰写的!你是个什么东西?”
    “呸!给脸不要脸,我就要带着这些士兵前去雁西卫,你又能如何?!”
    说罢,袁震还朝周南唾了一口,一副你有胆就来啊的架势。
    原来,这个奇葩袁震在愤怒的情况下,竟然能面不改色地说出无数粗鄙的话语,直骂得周南脸色铁青,只魏颤颤用手指着他说不出话来。
    “指什么指?我有哪一点说错了?你忝居其位,现在还要带着士兵后退,我们听你话,那就要尸骨无存了!”袁震冷声说道,睥睨着周南,仿佛对方是卖国贼一样。
    原袁震既然能写出《献芹集》那样的武略,自然对军中情势有战略判断的眼光。
    在当前时刻,他很清楚,若是现在剑南卫没有出兵,以后就没有出兵的机会了。
    雁西卫若是战败,剑南卫第一个遭遇严重冲击。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霍真将云州屠城的军令已经传到了剑南卫。
    由此,袁震判断出,大雍带着五十万士兵,必定没有足够的兵力来管理雁西道,所以才下令屠城。
    云州如此,剑南如何能得存?
    即便剑南卫为了活命而后腿,但是国朝生灵涂炭,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届时还有什么剑南卫?
    所以,在汪印到来之前,袁震已经和周南对峙了一段时间,还下定决心带着听令于他的士兵。
    汪印的到来,正合了他的心意。——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原本听令于周南的士兵也撬走了!
    拉拉杂杂,差不多八万人,跟着汪印前去雁州杀敌。
    汪印所率领的二十万兵马,便是这样又借又撬而来!
    中间还加上各种语言洗脑和武力震慑,最终就成了霍真眼中那气势如虹的二十万兵马。
    袁震冒着被灭族的危险,将身家性命和八万士兵都别在了汪印身上,非但如此,他还有了一个胆大包天的计策。
    在决定跟随汪印杀敌之后,他便从怀中拿出了一物,递给了汪印。
    “督主大人,本将有一张古舆图,不知道督主大人敢不敢用?”袁震这样说道。
    他没有反问激将的意思,而是真的在疑问。
    因为,他自己在犹豫,始终定不下用不用这张古舆图,索性抛给了汪印。
    古舆图?是什么古舆图?袁震在这个时候拿出古舆图……
    汪印已有所猜测,但是当他看清楚这张古舆图时,仍心神一震,脸色瞬间变得肃穆:“这个古舆图为真?”
    这个古舆图,竟然标注着一条道路,能直接从剑南道直抵云州!
    问题是,这张古舆图是真的吗?这条路是真的吗?“
    袁震摇摇头,很直接答道:“不知真假。本将得到这个古舆图日子尚短,只是发现的确有古道的痕迹,来不及派士兵去勘查究竟。”
    袁震是无意中得到这张古舆图,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有把这个古舆图当一回事。
    雁西卫驻扎了那么多年,时刻都想着夺回云州,对云州附近地理的搜索可谓尺寸了然的了。
    如果真有一条道路能够从剑南道直抵云州,那么雁西卫士兵早就发现了,哪能通过一张古舆图来发现?
    加上当时皇上驾崩,军中动荡不安,他也没有心思派人顺着这张古舆图去搜索。
    当军中稍稍平静时,他便派士兵去勘查,发现竟然真的有一条古道的痕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