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5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们没听错吧?汪督主所说的……所说的……竟然是针对世家望族的奏疏?
    若是这个奏请被执行了,定会动摇世家望族的根基!
    第285章 均衡
    在所有朝官的注目下,汪印气定神闲地奏道:“皇上,缇事厂查河内道、河东道等五大道的情况,发现各大道属下的州县,存在着徭役负担不均等情况……为了平衡徭役、减轻朝廷赋税,故臣奏请查核户籍、查核隐田!”
    据汪印从缇事厂搜集到的消息可以得知,国朝有不少人通过种种手段,利用冒名顶替、隐瞒户丁等手段逃避徭役,这些被瞒漏的徭役,便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因此,河内道和河东道各州县的百姓苦不堪言。
    可惜百姓只知徭役加重,却不知道徭役为何如此加重,因此这些情况,此前并没有捅出来。
    “若非最近京兆有不少家族连续出了丑闻,缇骑们也关注了相关情况,还不会发现这么多逃避徭役的情况……”汪印最后这样说道,指出缇骑为何会察觉到这些情况。
    说到底,还是最近世家望族出了太多事,缇事厂不会不在意,只是缇骑着眼的,并非是这些望族世家的丑事,而是以上所禀的徭役情况。
    汪印这个奏疏一出,包括谢玠在内的许多官员脸色都变了。
    而卢璜等在朝为官的世家子弟更是脸色煞白。
    能位列宣政殿奏禀的官员,都不是蠢笨的人,他们十分明白汪印这个奏疏意味着什么。
    汪印奏禀的是查核户籍、查核隐田,从明面上看是为了均衡徭役、减轻赋税,这的确是对国朝、对百姓都有益的事情。
    这个有益,作为尚书左仆射的谢玠清楚,作为户部侍郎的钱千辉和陈就道就更加清楚了。
    一件对国朝、对百姓都有好处,国朝官员也都知道的事情,为何此前从来没有官员上奏?
    偏偏是到了现在,由缇事厂督主汪印上禀?
    无他,因为此事牵连太广、影响太大,就连谢玠这个尚书左仆射都不敢轻易提出。
    因为,占有隐户、隐田最多的,便是大安朝各大世家望族!
    世家望族有百年积累和丰厚底蕴,从大安朝立国起,这些世家望族或以资财、或以人才等等,在国朝取得了很大的影响。
    无论是在道、州、县,还是在国都京兆,他们都有着许多子弟,也有着普通百姓难以想象的权利。
    望族世家有足够的钱财,在各大道占有了许多田地,产生了许多佃农,这些佃农的实际人数,当然要比国朝规定的要多得多。
    世家也有足够的子弟,这些子弟也必须要去服徭役。世家子弟精贵娇养着,怎么可能去服徭役呢?
    因此,便有冒名顶替、隐瞒户丁等情况出现。
    隐户、隐田为世家望族带来了巨大的钱财和人丁,使得望族世家才有这么丰厚的积累,可以说这两者就是世家望族的根基。
    一旦查户、括隐,那么动摇的就是世家望族的根基!
    在此之前,大安朝没有一个官员胆敢这么做,没有一个官员胆敢去动摇世家的根基。
    现在,却出了一个汪印!
    朝官们心知肚明:现在汪印所禀的“查户、括隐”这个奏疏,分明就是在针对世家望族!
    朝官们怎么都想不明白:汪督主为何会针对世家望族呢?
    此前,他们只听说了世家望族和懿王府的事情,可从来没有听说缇事厂和汪督主还牵涉其中啊!
    与卢家为代表的世家望族与懿王府有争执,汪督主此举莫非是在为懿王府出头?
    懿王是皇族宗亲,背后站着的就是皇上……虽然说天家无亲情,但皇上总不能任由世家欺负皇族才是,对不对?
    或许,汪印这个奏疏,就是皇上的授意?
    一时间,朝官们思绪发散、冷汗渗渗,自是噤声不语了。
    谢玠忍不住转身看了一眼汪印,其人宛如姑射神人一般,脸上神情极淡极淡,仿佛不知道自己的奏疏为宣政殿带来了怎样的震撼。
    这会儿,谢玠终于知道了,他隐隐觉得将会发生的“大事”会是什么,原来就是这样!
    汪印竟然要查户、括隐,这是会动摇世家望族根基的事情,也是关系着国朝动荡的大事!
    此事一旦处理不好,所引发的便不仅仅是世家望族的反抗问题,而是关系着十大道徭役、赋税等的大事。
    正因为它牵连太广、影响太大,就算谢玠等官员有心去做这事,也没有胆去做此事。
    但换成缇事厂呢?缇骑们能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办好查户、括隐这两件事?
    谢玠此时还不知道,事实上,他现在满是震惊,震惊于汪印对世家出手。
    突然,太突然了!
    卢璜这些出自世家望族的官员,脸色煞白之余,便是两腿战战。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汪印竟会上这样的奏疏,竟敢动摇世家望族的根基!
    此前,不管是卢璜还是崔炎等人,都或多或少猜测汪印打算对世家动手,但他们所想象到的,大多是像爆发丑闻、损害世家声誉这样的事情,为此还做了好一番准备。
    为此,卢、崔等家族已将在京兆的子弟全都拎来教训了一番,平日里那些放荡不羁的,更是直接拘束在族中,不让他们外出,减少缇事厂拿住把柄的机会。
    但是,他们所做的准备完全没有派用上场。
    汪印的确是动手了,可是他说的却是“查户、括隐”,所持的还是均衡徭役、减轻赋税的名义!
    就算卢璜他们自己清楚,汪印这是刻意针对世家望族,可是他们当下却没有办法,更不敢出言反对。
    出言反对,就是在反均衡徭役、反减赋税,这对皇上、对国朝来说,便是……谋反!
    这一下,世家进退维谷!
    第286章 一步步
    永昭帝将朝官的反应都看在眼内,脸上喜怒不现,只道:“诸位爱卿,对此奏疏可有什么异议?”
    帝王这问话一出,宣政殿内便更安静了。
    汪督主的奏疏,谁敢当场有异议?
    更重要的是,这是有关均衡徭役、减轻赋税的奏疏。
    要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若是徭役不均、赋税加重,那国朝便有不安不稳之虞。
    身为臣子,怎么可有异议?
    就连根基攸关的卢璜、崔炎等人,都是低着头,不敢说一句话。
    朝官们不敢对汪督主有异议,同样不愿与世家望族作对,因此,沉默便是最好的应对。
    这个结果,在永昭帝意料之中,尽管他早已知道汪印的奏疏,却同样不会立刻作出决定。
    就在他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户部侍郎陈就道出列了。
    只听得陈就道说道:“下官赞同汪督主的奏疏,查户、括隐乃是对百姓、对国朝有益的事情,恳请皇上应允!”
    继陈就道之后,户部另外一个侍郎钱千辉也出列,禀道:“臣附议!”
    户部掌握国朝财政,赋税便是重中之重,查户、括隐可以减轻百姓赋税负担、增加国库收入,户部这两位主要官员附议汪印的奏疏,似乎不难理解。
    但陈就道、钱千辉这两人的出列,还是在朝官们的意料之外。
    毕竟,赞同查户、括隐,就是明目张胆与世家望族作对,汪印胆敢这么做,是因背后有缇事厂、有皇上,可是陈就道、钱千辉两人并没有这样的势力和恩宠。
    况且,这两个人为人沉默中庸,平时在朝中不显,此时的表现,实在让人惊讶。
    当今户部尚书赵仲常多病,十日就九日不在户部,只占着户部尚书的名头,实际并不理事。如今户部真正做主的人,便是侍郎陈就道和钱千辉。
    两位实际主官都已经表态了,户部属下四司的官员也纷纷出列,都是赞同汪督主的奏疏、恳请皇上准许,云云。
    见此一幕,永昭帝微微笑了起来,脸上的法令纹更加明显了,当即道:“既然众爱卿都赞成,那么朕便允了这奏疏,特令缇事厂主持、户部配合,共同执行查户、括隐一事!”
    先前他虽不想当场决定,但是既然户部的官员都赞成了,他当然是顺势而行。
    对世家望族出手,这同样是帝王心之所向。
    听到永昭帝当场就准许这个奏疏,卢璜和崔炎感觉到眼前一黑,两腿都软了,几乎站都站不住。
    完了,这下完了,查户、括隐,那么世家望族应该怎么办?
    卢璜和崔炎差点想落泪,他们这些世家望族已经联合起来,原本大家是商量如何对付汪印、先下手为强的,现在,却不行了!
    各家族的族长、族老都在赶往京兆的途中,汪印已经出手了!
    卢璜和崔炎不敢想象,家中族老听到这事后,会是什么反应,更不知道,会有什么应对。
    现在,他们只知道自己对汪印恨之欲裂,汪印,都是汪印!
    汪印真的会为了自己的夫人、为了一个区区外室的事,而对世家望族如此狠绝!
    这个时刻,卢璜心中的感受也不知道如何形容了。
    后悔置了一个外室、将其厌弃,还是不满妻子崔氏的傲慢?还是心动于那个人所说的世家联合影响?
    一言那尽,这会儿却是后悔也没有什么用了。
    汪印已经得罪狠了,世家已经联合起来了,已经无路可退了!
    卢璜绝对不会想到,查户、括隐这个建议,并非是缇事厂或汪印所想,而是汪印的夫人叶绥所想。
    当时,叶绥就对汪印说:“世家大族自诩根深叶茂底蕴深厚,却不知道,他们的根基很容易动摇。大人,我有一法可助大人,那便是查验隐户、查验隐田!”
    叶绥是在当了顾家老太君之后,才知道世家大族占据隐户、隐田的情况会这么严重,严重到后来引发各大道的动乱。
    永昭末年时,严苛的徭役和赋税,使得百姓们再也不堪忍受,纷纷逃乱成流民,为大安带来了深重到灾难。
    正是因为这些动乱,后来是太宁帝才在时任尚书左仆射孙长蕴的建议下,下令查验隐户、隐田。
    短短一年,户部便查验出隐瞒的户口有三十万户,其中有七成为世家大族所隐瞒。
    当时查出的这种情况,令朝廷上下大为震惊,国朝始知世家隐占的严重。
    叶绥相信,世家隐占的情况,在这个时候已经很严重了,不然不会导致十几年后的动乱。
    现在查验隐户、隐田,一来可以减轻徭役、增加赋税,二来可以防止以后的动乱,三来还可以破坏世家联合、助大人一臂之力。
    听完叶绥的话语后,汪印沉吟片刻,便答道:“此事可。”
    汪印作为缇事厂督主,自然也知道世家隐占的事情,正如谢玠等官员对世家大族的态度一样,先前汪印对此事也甚为谨慎,不轻易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