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苏厨 第123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绍圣二年七月,辽东义勇军在锦州外的医巫闾山,伏击俘降魏王左路大军耶律马哥两万人,直接切断了魏王伸向辽东的罪恶之手。
    锦州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保护东京道,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性,就是沿着大凌河,可以直抵中京大定府。
    锦州保卫战的成功,不仅仅完成了防守任务,还为接下来的行动留足了余味。
    王经立即布告天下,痛斥魏王和萧奉先不顾大局,在目前辽国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发动内战,不惜辽国灭亡,也要逞其私欲的可耻行为。
    鉴于目前形势,东南诸州决意脱离北廷与魏王控制,施行“自治”,今后东京道的钢铁和粮食,要奉养文妃和晋王,不再向北廷的上京道和魏王的南京道、皇太叔的西京道输送。
    同时奉劝国内那些心怀叵测的势力,不要将东京道的忍让和守礼当做软弱可欺,对于无礼的进犯者,南院诸州,必将予以有力还击!
    锦州大胜,让南院诸州的局面翻然一变,之前首鼠两端,或者心怀忐忑的上下官民,不禁又惊又喜。
    辽东义勇军,竟然这么能打!
    七天奔袭,三日布防,一日以四千人全歼两万强敌,不损一人!
    一时间,苏轶童鞋的名声传遍辽东大地。
    萧奉先好侥幸自己被阿骨打拉住没有乱来,立即以事务紧急为由,率兵去了上京。
    反正辽东北面还有二十几个州没有平定。攘外必先安内,等到大家料理完各自手里的急务,再来掰扯不迟。
    而北廷和魏王方面,也指责王经等人请宋军入境,乃是开门揖盗,可耻卖国。
    王经予以严正反驳,谁说这是宋军?这是鸭绿江沿边义勇,其组成部分是受《忠义露布》感召,自愿前来帮助辽东的宋朝退役军人!
    魏王的文胆们立即反驳王经的反驳,那些宋军手里拿着犀利的军器,不是宋军?而且统军使乃是大宋司徒长子苏轶,苏轶也退役了?
    王经说不好意思,义勇军的武器,乃是大宋三百八十五万贯东京道援助项目的一部分。
    这事情东京道还是跟皇太叔学来的先进经验,皇太叔在西京向章惇采购三十万矢,还是陛下告诉我们,我们才知道的!
    此外,大宋司徒长子苏轶的身份,恐怕大家都误会了。
    他乃是东京道特聘的义勇军战术教官,其职责是负责训练沿边义勇,以避免义勇军也沦为之前招募的乡军那般,未上战场就作鸟兽散的菜鸡部队。
    文胆们依旧不服,按照王丞相的意思,义勇军就没有统帅,没有统帅的军队,能如此强横?
    王经说你们这些无耻的东西,义勇军当然有统帅,统帅当然、必须、只能是我朝正朔,英睿果武的皇位继承人,晋王殿下。
    这都还要问,你们是已经悖逆到说话都不过脑子了吗?!
    不管几方吵得如何沸沸扬扬,八月,扁罐留下一千新军,由张叔夜带领着镇守锦州,自己火速挥师北上,渡过辽河,剿灭高永昌叛党。
    张叔夜是蒋之奇在河北转运使期间推荐给朝廷的,向后担任过襄城、陈留知县,后改任礼宾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肃军。
    舆论认为朝廷对他待遇太优厚了,于是张叔夜上书请求朝廷许他入皇家军事学院学习,暂时避开舆论攻击。
    三年之后,张叔夜以优异成绩从朝廷毕业,并且向朝廷献上自己在学院期间撰写的辽朝态势分析文章,得到章楶的赏识,推荐给了赵煦,先后被任命为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
    其后被召为开封少尹。不久朝廷召考知制诰,选拔赴辽国的使臣,张叔夜报名参加,又拿了第一。
    朝廷赐张叔夜进士出身,升任右司员外郎,命其出使辽国。
    在宴射中,张叔夜用大宋的竞赛弓,连贯五枚百步外的金钱,狠狠震惊了辽人一把。
    辽人想查看他所用的弓,张叔夜以无前例为由拒绝。
    出使归来后,张叔夜立刻被赵煦任命为军机处机宜司副承旨。
    扁罐抵达鸭绿江后,请求朝廷派遣副手和监军,赵煦派出张叔夜和另一个奇葩人物帮助他。
    监军使梁师成。
    这又是一个笑中带泪的故事。
    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会
    梁师成的妈妈当年在徐州曾经在大苏府上做过佣人,大苏被贬的时候自顾不暇,不可能在带着那么多人去黄州,因此便解散了大院儿里的人,只能带着最亲近的少数人上路。
    其中梁师成的妈妈就被苏轼介绍去了当地的殷实人家梁府,后来生出了梁师成。
    梁师成稍长一些后,就问他妈爸爸是谁,不知道梁妈妈出于什么心理,告诉小师成,你爸爸啊,是文曲下界的大苏学士。
    小师成觉得自己爸爸是苏轼很光荣,待梁妈妈死后,不惜入选内侍,就是为了进京见爸爸。
    结果爸爸没见着,倒是惹来了司徒的关注,将八字一排苏油发现,梁师成他妈怀孕的时候,正是大苏正式纳朝云为妾的时候。
    朝云十二岁进苏家,十八岁被苏轼纳为妾室,而那时梁师成的妈妈,已经是三十出头的人了。
    大苏一边新纳如花似玉感情深厚的朝云,一边还找年过三十的梁妈妈偷嘴,这事儿基本上……不大可能。
    得知真相的梁师成不禁哭笑不得:“我,我妈她……骗我?”
    苏油也只能叹气,拍着他的肩膀:“没关系,进入内宫努力学习,把握机会,一样能够成才。”
    于是安排他进了贾详的书艺局,学习文章书法。
    梁师成聪明慧黠,在三年时间里熟习文法,兵法,算是内官里成绩出挑的后辈。
    贾详临死前,推荐自己这个得意学生管理睿思殿文字外库,负责出外传道上旨。
    辽东缺监军,梁师成自告奋勇主动申请,赵煦嘉奖其志,同意了。
    如今大宋在辽东的军力,鸭绿江四州就剩了梁师成统领的两千人,锦州有张叔夜镇守的一千人,剩下三千人,随扁罐征战辽河。
    ……
    八月,中秋,汴京城。
    中秋节在宋朝开始,正式成为华夏民族一个庆祝节日。
    主要是中秋节日子太好了。
    大宋的八月份,正是各酒务、酒库新酒上市之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当然如今的大宋已经进入了物质相对丰富的时期,今年是两税制分行的第二年,各地官府为了增加农税,疯狂鼓励和推行优良的种植方法和高产作物。
    其实大宋的税率并没有调整,但是农人的收益普遍增加,以往三年才能收到两年的赋税,现在已经能够收齐了,地方政府能够截流的收益,其实比以往的农税还要增加三分之一。
    而且因为粮食储备的增加,又带动着饲养业和造酒业也开始兴盛,如蜀中二林到眉山一带,黔州到蛮州一带,江浙太湖一带,北方太原一带,大名府一带,西域瀚海一带,已经形成了几个传统美酒产区。
    这些地方的美酒,被商人们不远千里运送到汴京城,整个八月,就是售卖美酒的旺季。
    八月还是每隔三年的科举之月,全国的举人试开始进行,所谓“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常娥爱少年”。
    于是,佳节和桂冠结合在一起,应试高中被称为“蟾宫折桂”。
    读书人朝州府聚集,带来的也是莫大的商机。各大商铺开始大搞促销活动。“御街如绒线、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灯烛华灿,竟夕乃止”。
    “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八月也是大宋农人们忙碌一年之后,稍得休憩的月份,淮河以南,稻谷已经收割完毕,而北方的新麦,已然开始上市。
    除了美酒,还有美食。
    有了丰裕的食物,仓廪殷实,才有余裕赡养老幼。
    《周礼》《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从太宗朝开始,皇宫里流行制作宫饼,之后传到民间,民间也开始制作小饼、月团,都是方便老人和孩子的食物。
    这些饼类又被称为“荷叶”“金花”“芙蓉”,是月饼的前身。大苏就曾经写过诗歌:“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饴就是糖。
    苏油专心饮食数十年,如今也搞出了不少新型的饼类。
    比如通体酥脆的桃酥饼,后世广式风味的火腿饼,云南蜜渍花瓣酱制作的鲜花饼、蜀南工艺的千层酥皮饼。
    此外还有大苏在江浙杭州一带搞出来的冰皮饼等。
    八月还是天气转凉,花好月圆的时节。被易安妹崽评价为“虽有好句,破碎不成名家”的文学家晁端礼,就曾经写下过“小庭幽槛,菊蕊阑斑。近清宵、月已婵娟。莫思身外,且斗樽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这样的日子是美好的,于是人们又给美好的日子加上了美丽的传说和更加美好的祝愿。
    俗传齐国无盐女,天下之至丑,因幼年拜月,后以德选入宫。
    帝未宠幸,上因赏月见之,姿色异常,帝爱幸之,因立为后。
    又今是夜月色明朗,兔弄影而孕,生子必多。海滨老蚌也吐纳月影,则多产明珠。
    比明年采珠捕兔者,卜此夕为验。
    故而“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澹伫妆饰,则愿貌似常娥,圆如皓月。”
    已婚夫妇,则愿多生贵子。
    最终一个盛大的节日形成了。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丝篁鼎沸,近内廷居民,夜深遥闻笙芋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京师最高风景最佳的地方,当然就是城北太史局的观星台。
    即便在理工学问已经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观星台在人们的心里,也是一处神圣的地方。
    历法的秘密已经被大宋的天文学家们彻底破解,日心说,地球说,月球绕地说,得到诸多天文数学验证,已经牢不可破。
    大宋的历法因为照顾习俗,依旧采用一年三百六十天,四年补一闰的做法,今年就是闰八月。
    不过每年太史局会计算岁差,在出台新一年的历法时通过测量和计算予以误差纠正,这就让华夏历法,永无差错。
    元日调钟,已经成了大宋一项礼法。
    正旦大朝会前,会有司天官计算太阳从汴京地平线上出现的时刻,然后再调整汴京城大白钟楼和紫宸殿座钟的标准时刻。
    之后用钟声宣布大朝会的开始,已经成了宋人沟通宇宙的重要典礼。
    不过如今的大宋天家,已经没有了真宗的那种迷信,赵煦今天收拾闲暇,将家族聚会安排在这里,与一些近臣饮酒欢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几位弟弟熟悉天文仪器操作,使用观星台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看月亮。
    观星台上布置下许多的菊花,摆上了桌椅,糕点,茶饮,君臣闲话,不忌拘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