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苏厨 第26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苏油说道:“是这样,不过还不够,你要想办法在这东西屁股后边加上尾巴,然后把撞击引信挪到前头。”
    “这样用弩炮抛出去,震天雷经过最高点落下后,会保证头部向下,最后以自身的重量撞击地面,引爆引信。懂我的意思吗?”
    这么简单的道理洪江当然明白,还一句话道明本质:“那这就不再是防守用的东西,这是……进攻利器!”
    苏油无奈地叹了口气:“没办法,你们这么抠搜,一点熟铁都不给我,只能通过这种办法弄火器了。”
    洪江拱手:“再不敢质疑明润天纵之才,我这就去信高知州,一定早日将万斤冶炉弄出来,到时候就不愁铁不够用了!”
    苏油反过来安慰洪江:“其实你们是对的,步子大了扯着蛋,我是心太急了。老洪,总之一句话,安全第一,还有保密。”
    说完欣赏地看着设置地雷那小子:“这小子倒是将才啊,这么大动静愣是一点都不怕,做事也安静。”
    洪江呵呵笑道:“他是聋子,还是哑巴。”
    苏油抽了抽眼角:“老洪你做事,比高小国舅子实在是靠谱太多了。火器坊交给你,放心!”
    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
    看罢洪江,又去看史大。
    史大见到苏油:“小少爷,老洪那边动静大,我这么没这么吵。”
    苏油看着轰隆轰隆的碎石机:“你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水泥烧得怎么样了?”
    史大说道:“好,好啊,这里的矿石质量上乘。就是硫矿得从长安过来,这四轮马车的构件啥时候到?”
    苏油说道:“路没修好,马车可用不长,这不正在修路吗。”
    史大笑道:“咱有水泥啊,这一段路可比蜀中好修太多了!”
    苏油说道:“到处都要花钱啊……水泥越多,少爷我的钱包可就越空……”
    史大也有些戚戚:“那是,好在这里人工便宜,要不然可吓人!”
    苏油摸着下巴:“不知道能不能找朝廷调几支厢军过来,反正那些人也是吃闲饭……不行不行,渭州现在还养不起他们……”
    史大说道:“那就多造点玉瓷,多挣些牛羊回来。”
    苏油一拍脑门:“哎呀!提醒我了,你先忙着,最近事情有些多。”
    龙首村是苏油亲抓的模范村,那里除了小麦施加氮肥,绵羊入圈猪入棚外,还有干草库,青储库。
    青储库是试验性质,有了氨水和酵母,其实很简单。
    在地上挖个坑,用水泥涂抹上,就是一个青储窑。
    草料切碎后,拌上氨水和酵母,然后覆盖上水泥板盖上油布和泥土,就可以保存了。
    当然用苜蓿是不成的,后世青储玉米秸秆才是这个方法,苏油用的是快要成熟的高粱。
    酵母的使用把薛向都惊动了,急匆匆地跑过来检查,曲药可是专榷!
    等到苏油将青储的重要性与薛向一说,想马都快想疯了的薛向大手一挥,渭州是特区,自己生产酵母的话,不收榷粜……咦,要不明润我们搞点酒榷也行啊,直接在渭州生产高度酒,然后卖给夷人如何?
    苏油说都转运使你这主意真好,不过首先你得有能让人吃饱,让常平仓装满的粮食,不然人都没饭吃你用还粮食造酒,就等着被弹劾贬官吧。
    气得薛向袖子一甩,怒冲冲地走了。
    冯里正如今对小苏探花佩服得五体投地,张口闭口就是我们苏小探花如何如何。
    五十头羊眼见着一天天的长大,以前都是放出来的,如今却是养出来的。
    龙首村的村民不是一般的辛苦,修完水渠,接着是铺设渠板;女人们送饭,喂猪羊除野草;渠板铺完,男人们回来收割第一茬苜蓿,制作草料。
    接着就是分羊,羊羔不够,小探花就给得大一些,好些都是架子羊,苜蓿杂粮一给上,就跟吹气一样的长。
    小探花说还要给羊草料上撒盐碱地上滤出来的水,也不知道是什么路数,隔壁孙老二就图偷懒不听,嘿嘿嘿,他家羊愣是就没我家的养得好。
    开什么玩笑,小探花的学问,听说种地养羊都是出书了的!当今太后娘娘亲自主抓!
    那个叫小石头的少年,沿着水渠修起了好多的作坊,如今麦子还没有熟,不过大木水轮却已经转起来了。
    造麻绳的,锤纸浆的,磨粉的,切木头的……
    让冯里正赞不绝口的,就是小探花送给村里的两台水力切草机。
    水轮轴头换上s型的大刀片,每转一圈切两刀,人只需要在后边往前送秸秆就行。
    这玩意儿永远不停歇,要不好好利用起来冯里正就觉得是糟践好东西,于是安排人手三班倒,歇人不歇工的干。
    冯老汉的想法很简单,除了要做成草料的那些,羊也吃得更方便一些不是?!
    桶车送来的那什么氨水,除了做青储的,还能施加到地里,然后麦子就长疯了。
    小探花说这只是初步,以后还有更好的肥料。
    听说今天小探花要来,冯老汉一大早就在村口大枣树底下等着了。
    渭州拢共五个县,小探花就爱来咱们村,其它村的转着圈羡慕去吧!
    远远的行来了一队人马,黑衣黑甲,后边拖着几辆四个轮子的大车,看不出谁才是领头的。
    待到马队停下,第二辆马车上跳下来一个车把式,毡帽一脱:“老人家这么早就候着了?”
    冯里正一看:“哎哟小官人怎么这么副打扮?!”
    苏油笑道:“要干活,我没剪过羊毛,跟来学学。羊呢?”
    冯里正笑道:“在圈里呢,老汉没分家,用的大圈,小官人,有件大喜事呢!”
    “哦?你家新妇又怀上了?恭喜啊老人家,我陕北就是人丁少,渭州新政,家里添丁,官府是要送酒送羊羔的……”
    “是吗?哎哟那太可惜了!不是不是……新妇没怀上,是我家几头母羊怀上了!”
    苏油对这个真不太懂:“啥意思?这很值得庆贺吗?”
    冯里正笑道:“那当然!牛羊可是秋冬才发情的,如今才是夏中!这一定是探花郎你的本事儿!”
    一脑门子的黑线,我可没有让母羊怀孕的本事!
    不过苏油觉得很神奇,绵羊们也懂得饱暖思淫欲?
    好吧这个不是今天的重点,胡乱跟冯里正道喜了之后,一行人就开始进圈剪羊毛了。
    就算是绵羊温顺,大公羊们可不是那么好惹的,力气大不说,逼急了还顶人。
    苏油尝试了几次,最后无奈放弃,对冯里正招手:“以后除了留种的公羊,其余的小公羊羔,生下来就给阉了!还有尾巴也要剪了,这样粪便不会粘尾巴上导致感染。哎嘛累死我了……”
    西北羊价钱太便宜了,一头羊才五百文,苏油按每头羊的羊毛一百文给价,大小一起给了三贯蜀钞。
    冯老汉拿着蜀钞手都哆嗦了,这就是打小探花来后,一个人丁半个月不吃不喝的工钱。
    放在往年瓜菜半年粮,家里就从来没有凑足过一贯整数。
    不知道该如何表示感激之情,说话间便想要放倒一头,给小探花开荤。
    苏油摸了摸被剪得干净的羊脊背:“杀它干啥,还没到时候,家里有点钱了,置办点农具,给媳妇扯两尺布做身新衣是正经。这羊好好养,养大了吃不了也会有人来收。”
    这个是真正的暴利,如今的汴梁,一头羊价值三贯,这中间是六倍的价差。
    剩下的问题,就是将如何将保质羊肉送到一千里外的西京,和三千里外东京的问题。
    带着好多的羊毛,苏油回到了渭州。
    城南的大作坊正式开动起来。
    这是苏家的大事儿,苏小鼠同学带来的苏家织造专家,打了这么久的酱油,等的就是这一天。
    从粗毛到毛呢,中间的工序非常多,苏油的秉性,一向是控制上游,因此主抓抓的是绒线。
    他并不准备直接全产业链通吃,和酿酒业一样,只准备加工到精梳毛条,最多做出染色毛线为止。
    原毛中含有大量的杂质,首先经过粗选分拣,去除大体积的杂质。
    再用开毛机将缠结成块状的原毛开松和除杂,原理就是利用两个转速不同的水力辊,利用上边的齿对原毛进行梳拉,是原毛变得蓬松,使杂质去除。
    然后将羊毛送入洗槽,利用低温皂碱溶液浸泡,并通过辊棒的推动、挤压和水冲,以去除羊毛中的油污和细小的杂质。
    接着将羊毛送入压辊压去水分,在阴凉处风干。
    这时的羊毛还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还需要将含草毛通过稀硫酸溶液浸泡、再烘干、烘烙、使草杂成为易碎的炭质,通过精梳使之从羊毛中分离出去,经过水洗去除羊毛表面残留的酸性物质,阴干后加入油剂滋润,就可以成为纺织料了。
    煤油还没有出来之前,只能用甘油先顶着。
    这一整套方法,中间使用了多种机械和试剂,加上之后的染色工艺,绝对领先。
    而且形成了代差,不怕西夏和辽国学了去。
    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钊
    毛呢什么的先不说,仅仅轻暖的编制毛衣,毛裤,手套,苏油相信绝对会大行其道。
    大宋,西夏,辽国的中上层妇女们,每人买几斤毛线给自家孩子和老公编手套,编袜子,打毛衣,这会是多大的市场?
    苏小鼠推了推满眼金光意淫满满的苏油:“小幺叔,口水流出来了,回去让小婶子用石斛给你泡点水喝。”
    苏油这才回过神来:“先烘一部分出来,上水轮纺纱机,不能等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用家庭式畜牧业给渭州带来生机,下一步用这种生产方式让六谷部失去凝聚力,变成松散组织,用经济利益让他们和大宋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才是苏油来渭州的目的。
    点开毛纺的金手指,陕西和大宋如今的三大经济区域必将产生紧密的联系,那条从唐末便开始衰落的贡道,必将重新焕发出生机。
    皮革加工业和毛纺业,会让陕西,河北,从价值低地变成价值高地,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相信朝廷诸公,总该不会昏招频出了。
    天下得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两处地方,必将成为权贵重臣们欢乐的源泉,什么“揭上腴之征以取不毛之地,疲易使之众而得梗化之氓”,到时候就该换一套说辞了。
    羊这玩意儿,可是能够吃人的!
    苏油庆幸的是,如今产羊的好地方,多不在宋地,因此理论上说,即使吃人,吃的也不是宋人。
    如今的宋人就是羊,但是如果运作得好,打开利益的巨大胃口,会让宋人,也变成吃人的羊!
    如果万幸能让权贵们的目光从土地转移到制造业上,大宋的老百姓们,或许就会多一点喘息的空间。
    就如同如今的蜀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