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694章 巡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如他一般,还有竹杆等一共十人,都是脱离了生产,每天有自己的事情。
    除去这些外,每天回来还要学习算术和识字,初时有孩童调皮顽劣,不服管教,不愿意学习。
    不过林风一句话,让老师安排每天考试,每天都考前一天的内容,答不上来的,就直接不让吃饭。
    事情立马就解决掉,如他一般大的孩子,哪怕是再顽劣,也是深知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读书识字,那是家境殷实人家的孩子才会有这样的机会,就算是这样,也未必舍得送去。
    真正掌握知识的,都是大户人家,官绅得豪族的专利,他们区区孤儿如今竟也有这等机会,不懂得珍惜的,就真的是蠢才。
    慈幼堂的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越大的越认真,每一个人都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现在的好日子,不代表未来就永远是你的,因为林风说过,未来做事的人,都必须识字和会算数。
    学到了知识,那就是自己的,总有一天会脱离慈幼堂,走出去独立,有了知识那就有了底气。
    慈幼堂的风气改得很快,在基于现实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展望下,大小孩子都不再似往日一般玩耍。
    而是捧起书本,看书认字,院子里玩耍的孩童,开始用树枝棍子一类,在地上写写画画,不时沉思状。
    每每有记忆模糊,不确定之处,就聚一起讨论,询问。
    以至于慈幼堂愣是变成一间学堂,请的那名黄先生也不是什么有才学之人,连秀才都不是,只是读过些书,没获得过功名。
    价格是一两银子一个月,也就相当于一千文,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是高薪。
    慈幼堂的教助才八文字一天,这先生一天就三十多文,这就是文人与普通人的区别。
    掌握着知识,哪怕是最低等的文人,做最简单的教书先生,最低的收入,也足有三十多文。
    这位先生肚子里的墨水有限,所读过的书,也不过是十余本经义,典型的寒门学子。
    不过,这些孩子也不会去参加科举考试,只是要求能认字算术就行,这年头没文采也有没文采的好处。
    林风要求他教什么,就教什么,教起算术来一点心里负担也没有。
    换了其他夫子,你胆敢插手他的教学方式,分分钟摞挑子不干,而且这个年代,稍有点儿功名的读书人,都不大注重算术。
    首先攻读的都是圣贤文章,教书也是如此,算术什么的,被视为旁文杂学,就差没被列为奇淫巧技。
    反倒是底层的这位读书人接地气,懂得学以至用,不用拘泥于那些。
    一个多月过去,林风的身体在本源世界的反哺滋养之下,不但恢复过来,也在慢慢地蜕变,不过还不甚明显。
    他弄了一套配套的拳法,每天都打上一遍,顺便还给保安队量身定做了一套。
    虽然来到这里是休息,不再刻意追求什么力量,霸权,不过那也不意味着随波逐流。
    弱小之人,寸步难行,这放在哪个世界,都是通用的道理。
    他不去争去抢,但也不会让人欺凌,要培养自己的班底,慈幼堂的这些孤儿毫无疑问就是最好的对象。
    在连开四个分店后,保安队的工作又卓有成效,林风的地位节节攀升,如今在慈幼堂的声威已经不下于张开怀。
    而他,也正式过上清闲自在的纨绔生活,每天带着常霜和秀秀两个跟班,上午巡视各家分店,下午到医馆里去帮忙。
    不过巡视工作干得很随意,大部分时间都是吃吃喝喝,四处游玩,对此,张金宝没少发牢骚。
    在这个过程中,倒也认识不少人,看到不少有趣的事。
    比如观塘桥头,这个发家的大本营,如今空地后边的一间临河的民宅已经被盘下来。
    专门用来放东西,租金很便宜,每月不过七百文,房东晚上还会帮着搬东西。
    这里作为最早起家之地,地方也是最大,能摆二十桌,桌椅直接摆到河边,头上又有遮阳伞。
    若是开店的,注定不可能这样子干,如此一来,反倒是吸引不少休闲人群。
    比如那边那桌抓棋的老头,就是个长期占座的,还自带茶水,据说喝不惯那酸酸甜甜的饮料。
    不过对春卷和烤鸭独也情有独钟,双方每日带着仆人,来这里对弈,叫上一只烤鸭,二人就能消磨半日时光。
    除此以外,就是那些富贵人家的贵妇小姐,她们对这的饮料挺感兴趣,对这的休闲环境也颇感满意。
    竟是有了不少固定客户,每日都会来这里消磨时光,这些人可是真正的优质客户,因为她们不差钱,并且经常是结伴而来。
    她们的到来,还有诸多好处,那就是会吸引男顾客,会引得路人驻足不时停下观望。
    为了留住这些客人,林风发明了扑克牌,手工制作一批精美的扑克牌,在场上推广,每周推出一种新玩法。
    扑克的玩法很多,除开各种经典玩法外,还有斗地主这种让人欲罢不能,越多人越是好玩的玩法。
    每周的规则,都会写在牌子上,如此一来,想玩的客人,就可以一目了然。
    这一招确实是招觅人气的不二法门,那些贵妇千金,来玩过一次后,就留下强烈的印象。
    在这年头,似这样的人,除开在家里做女红当淑女,又或是看才子呤诗作对外,就真没什么节目。
    没嫁人的还好,嫁了人的,连看才子吟诗作对的机会都要被剥夺,因为要避嫌。
    这是个极度缺少娱乐的时代,想想没有电视前,农村那些通宵打扑克的人比比皆是。
    现在有了这种不用避嫌,光明正大聚拢姐妹,一起消遣,又有好吃,又有好喝的,消费还不贵的节目,可谓是替她们量身打造的一般。
    一经推出,就在五个店,迅速积累起一批忠诚的客户群体。
    比如那师家姐妹,她们每周都会固定来一次,比起其他几乎每天都会来的贵妇小姐,频率不算高。
    不过或许这一对姐妹却也让人印象颇为深刻,或许是因为年纪的原因,那位叫师可心的小女孩,对每一个员工都是相当亲切。
    特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